IMG_1126

《快雪时晴帖》是王羲之写的一封书信。全篇以行书写成,只有二十八个字,但字字珠玑,被誉为“二十八骊珠”。此帖内容是写王羲之在大雪初晴时的愉快心情,以及对亲朋的问候。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馆。

【原文】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爲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

【释文】山阴张先生你好,刚才下了一场雪,现在天又转晴了,想必你那里一切都好吧!上次的聚会我没能去,心里很郁闷。你家送信的人说,不能在我这里多停留,要赶快回去,那我就先写这些吧。王羲之敬上。

IMG_1127

《快雪时晴帖》长 23 厘米,宽 14.8 厘米,可以说是一副很小的作品。但是各朝文人、君王都视其为珍宝,御拔和皇家收藏印更是不胜枚举。

特别是乾隆对此作挚爱珍藏,观赏三十次有余,而每次赏完都要为其提拔和写观后感,累计有两万字之多。并以楷书题引首 “神乎技矣”,可见此帖在乾隆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IMG_1128 IMG_1129 IMG_1130 IMG_1131

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但相较《兰亭序》的轻盈,《快雪时晴帖》则更为稳重。这件书迹以圆笔藏锋为主,起笔与收笔,钩挑波撇都不露锋芒。由横转竖也多为圆转的笔法,结体匀整安稳,显示出气定神闲、不疾不徐的心情。

有人认为赵孟頫书法曾受到这件书迹的影响。不过比较后面赵孟頫的题跋,能够感觉到王羲之的书法内敛沉潜,赵孟頫的书法则微有锋芒外露。

IMG_1132

《快雪时晴帖》左侧是赵孟頫的跋文

《快雪时晴帖》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进入内府,乾隆遂将此帖与王献之《中秋帖》、王洵《伯远帖》同贮于养心殿温室内,额其室为“三希堂”。而《快雪时晴帖》被乾隆视为“三希”之首。

如今《伯远帖》、《中秋帖》都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唯独《快雪时晴帖》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中。

1

弘一法师,即在俗时声名隆盛的李叔同,在近代中国的佛教界和文艺界都是极其重要的一流人物。他世寿六十三岁,僧腊二十五年,出家时正当中年壮岁。其前半生,由富家子弟而翩翩浊世佳公子而才艺绝世的大名士;其后半生,则是僧衣萧萧芒鞋破钵云游四方,一意弘扬律宗的苦行佛徒。他一生所涉文艺领域相当广泛,于诗词歌曲、音乐戏剧、书画篆刻都有非凡建树。出家后的弘一诸艺俱废,不废者唯书法一艺。他少年即事法书临写,及冠已享书名,以后更称重当世,晚年愈臻化境,直至易箦,未尝废弃,可说相伴终身,情有独钟。翰墨缘深,真积力久,毕生心血所凝,创获卓绝,使他在成为中兴律宗的一代高僧的同时,又是一位名标书史驰誉后世的一代书法大师。

1、临石鼓文

2

2、在俗时临杨大眼造像

3

3、在俗时临始平公

4

4、出家后的写经小楷1

5

5、出家后的写经小楷2

6

6、在俗时临黄山谷松风阁

7

7、在俗时临爨宝子碑

8

8、杭州师范任教时作品

9

 

—— END ——

沈荃(1624-1684),字贞蕤,号绎堂,又号充斋。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清顺治九年(1652年)探花,授编修,累官詹事府詹事、翰林院侍读学士、礼部侍郎。有《充斋集》行世。书法尤有名声,学董其昌、米芾。沈荃书风雍容闲雅,运笔敦厚。

沈荃的书法对康熙皇帝影响很大,常指导康熙皇帝学书。每侍帝书,下笔即指其弊,兼析其由。深得康熙帝赏识,尝召至内廷论书,“凡御制碑版及殿廷屏障御座箴铭,辄命公书之。”(方苞《望溪集外文》)为康熙帝书法代笔人之一。《江南通志》评:“荃学行醇洁,书法尤推独步。”康熙深嘉其忠益,所赐御书、凤管、貂裘、文绮、茗馔之属,不计其数,因此名震天下,甚而与赵孟頫、董其昌相埒。当时以能求到其书为荣。

IMG_1113

沈荃行书唐武元衡春兴七绝诗轴,108×53cm,上海朵云轩藏。
释文:杨柳阴阴细雨晴, 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 又逐春风到洛城。
款识:书为季明年翁。沈荃。

IMG_1114

沈荃行书临褚遂良枯树赋轴,116×42cm,河北省博物馆藏。

释文:落实睢阳之园。 声含嶰谷,曲抱《云门》; 将雏集凤,比翼巢鸳。 临风亭而唳鹤,对月峡而吟猿。 乃有拳曲拥肿,盘坳反覆; 熊彪顾盼,鱼龙起伏。 
款识:褚河南枯树赋。沈荃。

IMG_1115

沈荃行书仿米诗轴,绫本188.2×48.4cm,浙江省博物馆藏。

释文:扬帆载月远相过,佳气葱葱听颂歌;路不拾遗知政肃,野多滞穗是时和。天分秋暑资吟兴,晴献溪山入醉哦;便捉蟾蜍共研墨,彩笺书尽剪江波。 
款识:仿米诗为唐一年翁,沈荃。

IMG_1116

沈荃行书录弁阳歗翁浪淘沙词一首,绫本178.2×44.3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芳草碧茸茸,染恨无穷,一春心事雨声中。窄素宫罗寒光峭,闲倚薰笼。犹记粉阑东,仝醉香丛,金鞍何处骤花骢。袅袅绿窗残梦影,红杏东风。

款识:弁阳歗翁填词,雅矜独步,其草窗一集,足令姜史让席。此阕调浪淘沙更(“见”字点去)多幽致。充斋沈荃

笔法流畅自如,布局疏宕,结字布白深得董其昌书法神韵,略参米芾险绝的结字体势,清劲秀雅,自具风神。 

IMG_1117

沈荃行书兰亭后序轴,绫本237×51cm,山西省博物馆藏。 
释文:古人以水喻性,有旨哉,非以渟之则清,淆之则浊耶。故振辔于朝市,则充屈之心生,闲步于林野,则寥落之意兴。仰瞻羲唐,邈然远矣。近咏台尚顾探增怀,聊于暧昧之中,期乎莹拂之道。暮春之始,稧于南涧之滨,高岭千寻,长湖万顷,乃藉芳草,镜清流、览卉物、观鱼鸟,具类同荣,资生咸畅。 
款识:兰亭后序为玉翁老先生书。沈荃。

IMG_1118

沈荃行书临争座位帖轴,绫本238×50cm,天津博物院藏。

IMG_1119

沈荃临米芾行书立轴,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05秋季拍卖会

IMG_1120

沈荃临米南宫帖册页(十六开选四),23.5×13.5cm×16,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2005秋季拍卖会

IMG_1121

IMG_1123

IMG_1124

IMG_1125

沈荃小楷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佛母准提神咒

最近电视剧《楚乔传》很火,这部大约发生在西魏时期的古装剧,里面的篆书文字着实赚足了眼球。但是如果站在史实和文字角度,足足让稍有一点书法常识的观众甚感倒胃。

很委婉地说,《楚乔传》是书法运用的一大退步。

问题一:书写素材竟用竹简?

这部剧锁定在西魏时期,剧中被批得最多的史实硬伤就是书写材料。造纸术发明于西汉,经东汉蔡伦改进后,纸开始普及,到西晋时已经全面取代了竹简。但剧中却大量出现竹简,这和穿帮有什么区别?

1

问题二:用篆书糊弄观众

其实篆书到了西魏就极少使用了,主要以楷书为主,这个问题咱们暂且不议。

但是导演使用篆书的目的有点诡诈,因为隶、楷作为主要书体的话,在道具上还得多下点功夫才行,因为眼尖的观众一眼就能看出破绽,至于书法爱好者的眼睛就更尖了。但是篆书就无所谓了,就算道具上省点经费、出点纰漏,一般的观众也看不出来,这样剧组就可以随便来了。

好吧,篆书就篆书吧,但又有一大堆问题一路杀来,挡都挡不住啊!咱们继续分解。

微信图片_20170804092730

问题三:书法拙劣,眼睛被辣红!

比如下图,是男主爷爷写给他的信,大意是要他提防女主。乍看没毛病,仔细一看,这些字是不是太丑了?一看完全就是一个没拿过毛笔的人依葫芦画瓢抄下来的。

2

这字迹涂涂描描的画成这样,太辣眼睛了!你考虑过书法人的感受没?剧组就没有一个写字稍微好看点的人了么?

导演,咱能不能别这么抠门,请个专业点的书法老师不行么,魏晋南北朝时期贵族门阀都是极有文化的,一个贵族大佬,字写得这么丑你自己信么?

问题四:满屏电脑印刷体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问题,那就是剧里面充斥着毫无诚意的印刷体。看这小纸条上的字,没有一丁点笔画粗细和笔墨干湿的变化,分明就是打印出来的。不信的话自己用个字体转换器把这几个字转换成小篆,看看是不是一模一样。

3

4_看图王

还有下面这种大写加粗的情况,各位看看。如果是楷书的话,导演敢给大号加粗的宋体字一个特写么?

5

问题五:字都印反了!

第18集,大梁公主逃走之前回到客栈找东西,镜头落在书的几行字上面,给了一个巨大的特写。仔细辨认会发现,这上面的字竟然是反的!

6

7

主要看圈出来的这几个字,依次是形、名、如,字体结构和楷书是一样的,仔细瞅瞅是不是写反了?再看这字迹,分明就是印刷的,估计是印的时候印反了。我说导演哪,能不能走点心,至少别特写吓人吧?可能导演心想:“管它呢,反正观众也看不出来!”

或许,是导演自己没看出来。

—— END ——

没有

对比就不知道水平高低

考验

书法眼力的时候了

《洛神赋玉版十三行》

王献之版王岚版的对照图

古人云

透过刀痕见笔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微信图片_20170519104423

微信图片_20170803152623

《洛神赋十三行》(简称《十三行》)是王献之传世的小楷名作。《洛神赋》乃三国曹植的散文名篇,王献之喜书此赋,但仅留传从“嬉”字至“飞”字共13行,计250余字。

王岚老师

百字精临王献之《玉版十三行》

之间,一之间

感受点划精神

感受以魏晋为源头的涓涓溪流

.

.

2017080103243475982

更有免费观看专栏

微信图片_20170801111820

 

2017080103252873932

.

.

视频

扫码订阅王岚老师专栏

微信图片_20170801112706

『 导师简介』

微信图片_20170801112927

王  岚

女,1989年-1991年入南京艺术学院进修书法,师从黄惇教授。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标准草书社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理事,省直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南京市书画院特聘书法家。作品多次到日本、韩国等地展出。入编《中国当代名家书画集》。

先解答大家一个疑问
为啥每次都用秒杀这个噱头
徐掌柜负责任地说:
“毕竟我不用这个题目
有的人根本不点进来 

微信图片_20170803133721

逛逛逛……还没决定入哪个?
墨池周五秒杀帮你做决定

微信图片_20170803115843

精选纸笔各一款,限量各5件
数量有限
先到先得

微信图片_20170726101101

【活动时间】
周五(8月3日)10:00点开始
截止12:00点结束

【秒杀产品】

—— 01 ——

六尺屏绢布 编号30

Fl5MEo9om1XCSqNMNRRbttW6gTSd_看图王.web

查看原价

FrU_h96GvqTViRf2rZwh0wkbqn07_看图王.web

Ft4ODb_7PKTkFruqf3PDrd5LITfd_看图王.web¥171.00 ¥260

立即秒杀

2017070409081579472

微信图片_20170726101101

—— 02 ——

墨池 定制 墨宇 中号 光锋纯羊毫毛笔包邮

Fid1niuPtDOwqFyZzxTCvfd9Wh9x_看图王.web

查看原价

FiL4-MbeWiPGZ3j62yUiyRZmt2ib_看图王.web

微信图片_20170803141839¥58.00 ¥88

立即秒杀2017070409081579472

【购买须知】
每个用户每款限购一件
拍下订单后5分钟内未付款的系统将自动关闭订单!!
把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哦!!!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cha)(jia)

早上10点,不见不散。
先到先得,抢完即止!

商城总链接

备注:点击“查看原价”可查看产品原价格,点击“立即秒杀”即可秒杀该产品,点击“商城总链接”可进入商城选购其他文房用品)

▷ 商城客服微信:mochishangcheng
(扫描二维码添加客服)

微信图片_20170710161108

微信图片_20170803113936

《芥子园画传》

中国画技法的重要入门书

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

中国画学演进中的重要人物

学画之初无不得益于《芥子园画传》

称其

启蒙之良师,是一点不过分

微信图片_20170803113419

某 个 受 益 者

微信图片_20170803112537

齐 白 石

“ 勾 影 成 1 6 本 ”

齐白石家贫,但好学,年轻时在家乡湖南湘潭做木工活雕花为生。20岁那年,在雇主家中做活时无意见到一部《芥子园画传》,如获至宝。翻阅画谱后,齐白石发现 “以前画的东西,实在要不得:画人物不是头大了,就是脚长了;画花草,不是花肥了,就是叶瘦了。较真儿起来,似乎都有点小毛病。有了这套画谱,好像是拣到了一件宝贝,就想从头学起,临它几十遍。

微信图片_20170803114657

《芥子园画传》中囊括了画理、山水、花鸟、人物及其种种的画法与技巧

— — — — — — — — — — — — — — — — — — — — — — 

某 个 批 评 者

微信图片_20170803115154

黄 宾 虹

“ 已 觉 貌 似 ”

黄宾虹对《芥子园画谱》批评相当明确。“古人学画,必有师授,非经五七年之久,不能卒业。后人购一部《芥子园画谱》,见时人一二纸画,随意图抹,已觉貌似,作者即自鸣得意,观者亦欣然许可,相习成风,一往不返。” 古人学画,师徒授受,得经历几年的精心教与同学习,才能够算出师。黄宾虹认为,《芥子园画谱》的出现使学画变得太过轻易,仅存范式的快速学习,却丢失了扎实的基本功训练。

微信图片_20170803115524

《芥子园画传》中的“画竹进阶指导”

— — — — — — — — — — — — — — — — — — — — — — 

某 个 感 动 者

微信图片_20170803115703

鲁 迅

“ 怡 倦 眼 ”

1934年冬天,鲁迅购得上海有正书局的翻本《芥子园画谱》三集,他说,“原刻难得,翻本亦无胜于此者”,于是把这套《芥子园画谱》送给了爱人许广平,扉页上题了一首诗:

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

聊借画图怡倦眼,此中甘苦两心知。

微信图片_20170803115850

康熙四十年版《芥子园画传》

微信图片_20170803113525

芥子园

怎么能玩出这么多大师

究竟有何奇特之处

IMG_1010

IMG_1011

赵修作品一

IMG_9538

赵修作品二

看完

赵修老师的作品

你还觉得山水画很

即使是初学者

简单点~画画的方式~简单


赵 修 作 品 欣 赏


IMG_0022

IMG_9885

IMG_0053

IMG_0055

IMG_0057

IMG_0065

IMG_9838

IMG_9839

IMG_9840

IMG_9841

IMG_9842

IMG_9843

IMG_9844

IMG_9845

IMG_9848

『导师简介』

微信图片_20170803135755

赵修,本名赵修志,生于山东齐河,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现为李可染画院教务处主任,山水教研室讲师,李可染画院青年画院副秘书长。2016年创立心心社,以“尊崇传统美学 立足当下生活”为宗旨,从事中国画研究和教学,学习传播正能量审美理念。

主要展览:

修——赵修山水作品展
赵修、张婙伉俪水墨作品观摩展
青年画家水墨联展
中日韩亚洲艺术交流展
游山玩水——青年画家邀请展
如是自在——当代水墨名家雅集
佛心禅意巡回展
菩提树下系列——水墨展览
画事如意——中国画十人邀请展
造化心源——青年国画家提名展
深圳文化艺术博览会青年画家邀请展
六和雅集水墨五人展
绘事微颜——青年水墨画家邀请展
幽人梦境——八零水墨邀请展
绘事微颜——青年水墨艺术家高校巡展
墨言——《中国画收藏》优秀青年艺术家提名展
书画印——写意宋庄名家书画提名展
古韵今辉——水墨作品展
置墨——墨韵文化三周年庆典大型书画展
春风大雅——乙未年青年水墨画家四人展
纸本水墨——80后画家的批评与自辩
学院派——八零后水墨画家邀请展
烟雨寻踪——张家界写生展
山外有山——中国青年名家邀请展
纸上谈兵——端午雅集
古法与新生——CYAP水墨评选公示展
八零八零——当代中国画八零后艺术家提名展
画语境——2015水墨邀请展
变革中的水墨——艺术展
时代语境——青年国画作品邀请展
58art——青年艺术家推广计划
水墨双生——中国画邀请展
朝阳艺象——美术作品展
慎思明辨笃行——全国中国画作品邀请展
大觉禅韵——中国画作品展
无涯唯智——李可染画院青年画院首届作品邀请展
同时代人——中国水墨邀请展
融进与叠生——中国水墨青年艺术家邀请展
古意新象——青年艺术家邀请展

芥子园为纲

结合印刷清晰的历代大师作品范本

赵修老师将带领学员

循序渐进的深入传统之庙堂

分步讲授山石云水画法理法

『首节课1元』

2017-5-10-1

赵修

第一节1元试听

扫码直接进入墨池公众号获取报名链接
如有疑问可咨询您的课程专员:小青(微信:mochixiaoqing

IMG_1030

自从有了电脑和手机,现代人已经很少会主动拿起笔写字了,书法对于大家来说似乎已是久远泛黄的记忆。旧时氤氲在空气中的墨香,在笔尖流淌的诗意,早已被时代的洪流一并带走,如今人们谈起书法,也不过是在谈论一门高冷的艺术,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可有可无。

然而仅在百年前,书法尚不只是墙壁上的风雅,桌案上的闲情。回眸风云动荡的民国时期,书法即显现出了尤为特殊的意义——民族危难时的文化信仰。

当时西方文化以各种形式进入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在她历经了文化的辉煌之后,进入了停滞阶段,当时社会的精英,正为国人的自信,谋求一条出路。

而书法,正是文化信仰的最好承载。化不开的民族情,凝成一滴笔墨的浓重。

IMG_1031

张謇对联

IMG_1032

于右任对联

IMG_1033

IMG_1034

经颐渊对联

IMG_1035

百年前的『大时代』,新旧交替、西学东渐,西方文化如坚船利炮一样,猛烈地冲击着中国大地。而钢笔、铅笔的日渐普及,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毛笔的使用程度。

民族进程走到了十字路口,国人当何去何从?

有识之士们深知,丧失一门国粹,就如同丢掉家国山河。笔墨即血脉,岂能止于当世!

于是,孙中山、谭延闿、蔡元培、于右任等人士纷涌而出,他们以墨传心、书写豪情,民国诸君子的风度、气质、学识,都蕴藏在这行笔之中。黑白间,尽是无声的呐喊。 

IMG_1036

IMG_1037

IMG_1038

IMG_1039

林长民对联

IMG_1040

吴昌硕对联

IMG_1041

书法之要义,亦在于培养国人美学情操。梁启超曾言:『吾中国以书法为一美术,故千余年来,此学蔚为大国焉』。这番言语,响彻在华夏大地。

而时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更以书法为核心载体,对『美育教育』进行了广泛实施。

点滴笔墨,注入到了无数有志青年的热血当中,他们明白,此学乃是家国命运之根。一点一画,支起中国脊梁;一提一按,激发民族脉动。

IMG_1042

吴华源对联

IMG_1043

IMG_1044

袁克文对联

IMG_1045

IMG_1046

冯超然对联

林语堂在《中国人》中写到:『只有在书法上,我们才能够看到中国人艺术心灵的极致』。因此『不懂得中国书法及其艺术灵感,就无法谈论中国的艺术』;『书法提供给了中国人民以基本的美学』。概括的说,中国美学的基础是书法。而书法常用的术语:平衡、匀称、虚实、对比、呼应等所包容的内涵,构成了『中华民族美学观念的基础』。(引自《民国书法史》)

IMG_1047

IMG_1048

李盫高对联

IMG_1049

吴敬恒篆书轴

IMG_1050

张大千对联

IMG_1051

康有为对联

IMG_1052

王震对联

沈伊默、康有为、孙中山、于右任、张大千、张謇、袁克文、冯超然、林长民、吴昌硕……他们或是掀起过历史改革巨浪的伟人,或是留洋归来拯救中华的斗士,或是用笔墨绘出内心的书画大家。在民国这个特殊的时代,他们用书法——这一最中国、最传统的方式传达情感,焕发出时代的呐喊。

一、笔画的“外延线”

1

我们看三个“乎”的第一笔短撇:第一个是《多宝塔》,短撇的上沿线是比较直的,下沿线是向内弯曲的;第二个是《九成宫》,短撇的上沿线向内弯曲,下沿线向外弯曲;第三个是《玄秘塔》,短撇的上沿线向内弯曲,下沿线也是向内弯曲的。

2

二、字的轮廓

大形状——也就是这个字外形,是方的,还是长的、扁的。必须首先养成一个良好的观察习惯,首先着眼于字的外形、轮廓。小形状——字中某个部分,也要用轮廓去概括。比如:

3

”是个长形的字,上面的“日”是长形的,下面的“日”稍微方一些。“架”是放行的字,“而”是扁形的字。在临写一个字前,先做这样的观察、分析,对一个字的整体形状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4

三、笔画的位置关系

也可以说对应关系,就是一个笔画与另一个笔画的对应。写字时,从第二个笔划开始,就要注意这个关系。这样,写一个笔画就有了很多的位置上的参照物,就容易把一个笔画方准位置了,位置更具体了。

5

四、笔画的轻重关系

我们在写某一个笔画时,有变化的节奏,有轻重快慢,这样会使写出的笔画姿态变化万千,是灵动的,活脱的。

6

五、笔画的倾斜角度

我们看古人的楷书经典作品时,并不是“横平竖直”,横很少平,竖经常斜是现实。“横平竖直”是要不得的。临帖时,要研究每一个笔画的“斜度” 。

7

六、笔画的“弧度”

古人叫做“笔势”,说明古代人练字很早就注意这一点了。笔势的存在,一是为了取得变化的效果,使得笔画姿态更丰富;再就是形成笔画之间的照应。

8

七、占格

就是字在格子中占的空间是不同的,我们如果对比颜柳欧以及更多经典作品,会在章法上产生疏朗、紧凑的不同效果。

9

八、写完字要重新审视

就是写完一个字以后,不要急于写第二遍,必须要弄清楚自己写的字,与范本上的字的差别在哪里,这是临帖时观察的重中之重。这样做,知道改哪里,才可以在写下一遍时更加准确;其次是他可以更深入地认识范字到底是怎么回事。既认识了自己,也认识了范字。用以上的几个点观察,研究范字,研究自己的字。

—— END ——

IMG_1020

艺术家要善于学习,向传统学习,向同时代的人学习,黄宾虹老先生说,学艺术要多“交朋友”。大艺术家的吸收面都是很广的,我曾经访问过盖叫天老先生,他是一个非常善于学习的人,几乎能从任何事物中找到和业务的联系。譬如面对一炷香,他可以从烟雾缭绕的形态中得到舞蹈动作的启发,石狮子、十八罗汉的各种形态都成了塑造舞蹈形象的参考。

IMG_1021

艺术的根要扎得又深又广,才能成为参天蔽日的大树,否则真像“豆芽菜”独根独苗,单薄得很。

IMG_1022

个人在绘画史的作用是很小的,能够把历史推动一点,那都是了不起的。因此,前人经验必须认真学习,遗产必须继承。

IMG_1023

学习传统需要下功夫。过去我订了一些小本子,把古画中的山石树木人物等分别临摹,意境好的就记下整个构图,自己特别喜爱的就临摹全幅,这对我的帮助很大。

IMG_1024

画家在艺术修养方面除了要有深厚的传统知识和丰富的切身经验,同时还要不间断地磨练功夫,艺术不仅要苦学,更要苦练。

IMG_1025

IMG_1026

IMG_1027

IMG_1028

IMG_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