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临帖时常常苦恼于无法辨识字帖中的字,尤其是在临写行书和草书时,不得不花费大功夫去翻查书法字典,这样不仅费力,还中断了书写节奏,大大影响了我们的学习效率。
而米芾的《十七帖》正是这样,虽然被视为经典,但大部分的字却难以辨识。下文所展示的这一版米芾《十七帖》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每一字旁边附上楷书对照,为我们的书法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堪称功德无量!
康里巎巎《草书临十七帖页》 纸本,草书,两开,册页,纵28.5cm,横42.6cm、48.8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临十七帖》是康里巎巎节临晋代王羲之草书《十七帖》中的五帖。
帖前楷书题签“康里承旨巎”。无题跋。
释文:
严君平、司马相如、杨子云皆有后不?胡母氏从妹平安,故在永兴居去此七十也。吾在官诸理极差,顷比复勿来示云与其婢问来信不得也。
吾有七儿一女,皆同生,婚娶以毕,唯一少者尚未婚耳。过此一婚,便得至彼,今内外孙有十六人,足慰目前,足下情至委屈,故具示。
云谯周有孙,高尚不出。今为所在,其人有以副此志不?令人依依,足下具示。
此有汉时讲堂在,是汉何帝时立此?知画三皇五帝以来备有,画又精妙,甚可观也。彼有能画者不,欲因摹取,当可得不?信具告。
诸从并数有问,粗平安。唯修载在远,音问不数,悬情。司州疾笃,不果西公,私可恨。足下所云,皆尽事势,吾无间然,诸问想足下别具,不复一一。(后楷书小字)去岁在上都时所临,殊未能得其万一耳。康里巎记。
下钤“子山”朱文印。鉴藏印钤清宋犖“宋犖审定”一方。
此帖为淡蓝色纸本,纸质坚凝,字体修长,笔画遒媚,转折流便,技艺娴熟,于迅疾的书写中既体现出王羲之草书的秀媚洒脱,又不失临者本人的稳健风格。
中国书法强调模仿与临摹,这是中国书法艺术特有的形式。世界上没有一门艺术像书法那么自始至终强调模仿与临摹,如二王、书谱等能至今风靡当代书坛。但模仿需要转化。
赵雁君书法作品
一、关于临摹
(一)临摹是有差异的,表现在理念上和技法上的差异性。古人云:“功到自然成”。1、功如何到?(缺乏思考的临摹相当于做无用功)2、功到了如何成?书法需要理性的思考,而不是被动的接受,不在多花时间机械的模仿,应该多对点划进行解剖。比如:曾有个人临摹圣教序临了108通,请教赵老师,他临得怎么样?结果赵老师请他把第1通的和第108通的临摹带来看看比较一下,结果发现基本上没什么变化,甚至有些点划似乎更加走样了,由此可见,他前面所画下去的时间做的都是无用功,这样的结果是很悲哀的,而这种现状在我们书法圈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临帖是对线条丰富性的解剖,比如:关于起笔,你是否思考过:同一个点画是否思考过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态;同一个字的是否有不同的表现形态,同一个结构是否有不同的形态。你是否有过不同的书写节奏,墨色的处理是否多样化等等诸多因素都是在临帖时需要思考,有意识的临摹才是有效的。
赵雁君书法作品
(二)临帖需要思考如何定位
如何定位?初学者以临像为目的,称为实临。第二阶段以临不像为目的,即为意临,指的是主动地临不像。
(三)取法乎上
1、取法要高,要学古帖,不学今人(初学者)
2、第二阶段,取法合理,经典、非经典的都是自己取法的对象,要与自己的风格相统一,要取合理的部分。所谓乎上,即是经典的,带有普遍意识的,比如大家所公认的名家名帖;所谓传统,也有经典与非经典之分。非经典的。指的是历史文化遗留下来的墨迹,民间书法,碑文,廊坊等不带有普遍意义,不属于名家的法帖,但同样具有时代的特征。我们学书应定位于一个时代的书法书风特征,而不仅仅停留于一个帖,要借鉴于一个时代的风格,所谓经典不过是它的时代性比其他同时代的非经典的帖子更明显更集中吧。
3、取法传统与正统有着本质区别
传统它的时间较宽泛,有经典与非经典之分,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定位。因此,关于上如何乎上定位,要确立一个价值取向,取法合理,为己所用。
赵雁君书法作品
(四)临摹的取法对象(即为参照系)
1、关于纵向参照坐标系
(1)纵向的坐标是指历史上最重要的风格体系,取法乎上,应追溯更早一些的古帖。横向的坐标,指的是当地名家名帖,取法有效,为我所用。比如:隶书的取法乎上,应选汉代的名帖。如汉简,《.礼器碑》等;
(2)学米芾的要把握两头,一头是王羲之,另一头对后代影响最直接的王铎。
(3)用米、二王的方法去写所有法帖,米芾的协蟹爪钩强化了王字的一个特征,成为自己的风格,王铎最大的功绩是用墨的突破,变化多。
(4)当我们写不下去怎么办?往上突破,往下延伸,对某一个帖,某一个人先进行纵向研究,如对《兰亭序》的研究,前头是虞世南,后头是赵孟頫,王体大部分是今草和章草,写不下去后,可以在这样的纵向脉络中换一本法帖,你会有新的思考新的发现。对书法的历史纵向研究,即为一个参照系,对历史的形成研究,必须清晰。
(5)临帖是你是否经常反省自己,你发展了法帖的哪一个部分,突出了哪一个部分,强化了哪一个部分,弱化了哪一个部分。
(6)所谓个性书法,首先要有普遍性,其次才是个性,首先继承了法帖的某些共性的特征,并发展其他自己擅长的风格部分,才会被大家所认可,即成为个性书法。
赵雁君书法作品
2、关于横向的参照系
学当代的名家,要学他们的方法,当代人与你的价值取向是否一致,即可以去学,学他的方法。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关注社会,也因此要关注当代书法,学他人为我所铺桥,学完后就要过河拆桥。比如:当代书家白蕉,他的书法体现魏晋风格做好的一个当代书家,还有沈一默,鲍勃一…….
临摹是要伴随我们书学艺术的终身,一只脚要踩着当代的土地上,另一只脚要踩在历史的长河中。因此我的原则是:不薄今人,与古为徒,规整自我,借古开今。(对当代人的把握要有独立的把握,不要被当代人所迷惑,所牵引,学古人要不断继承丰富,学今人要过河拆桥。)
赵雁君书法作品
二、关于转化:从临摹如何过渡到转化
1、集字创作,查字典是初期的一种转化方式。
2、临摹时就应该有转化的意识。因此,临摹时,要把握字帖的基本特征,要有字组的概念,将字组作为一个单元创作,先成组,后成篇,而不能局限于字字独立,字组要体现出节奏,速度变化带来线条粗线,字形大小的变化,墨色的变化,书写状态的变化。这些变化能干自然流露出来,才称之为创作,要学会将一组字看成一个字,才能自然体现情感流露,要有临摹的积累,才能自然转化。
2、模仿过渡到转化,要有懒于对技法的解析,总体有局部构成,宏观上要抓大放小,实现过程,要从细微之处下手。
3、举例赵雁君。学魏晋书风时,收集了魏晋时期的民间书法,以章草为蓝本,继承了章草的基本特征之一捺脚,以唐人写经的形式,将所有特征集中于自己的创作当中,因此获奖。由此,尝到了甜头,他曾经一段时间都是以王羲之的书法特征,融入唐人写经的创作中,感悟很多。
3、理念决定行为,方法决定行为结果。字组学习应更多关注未来的草书,要学什么,一定要对他的所有情况进行了解,要将对他的所有认识凝集成一个点,用于自己的临摹创作中。
4、价值取向,方法论的纵向、横向的把握,就是我所讲的模仿与转化的主题。找到自己的一个突破口,一个切入点来把握纵向横向的把握,确立自己的创作风格,一条线来思考,才能找到自己的突破口。
赵雁君书法作品
三、关于当代的书法展览
1、当代书法展览赛事,是时代书风,时代特征最集中的体现。
二王风格流行语当代书坛,艺术生命力在于他的风格,所以我们要关注书法大道,不为展览而展览。
2、经常思考自己的书风定位,书体确立,形式内容等。
四、关于章法构成
1、字与字之间呼应关系。除了第一个字的末端,笔势与下一个字的首笔相呼应,还有整个字形,走势上的呼应关系,行草书必须写歪而不正。
2、关注整组字的走势,一个字组一个变化,王体书风与魏晋时期民间书法非常相似,对经典的认识是建立在自对实践模式的认识上,用墨,墨色的变化来体现速度的变化。
赵雁君,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行书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书记处书记,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研究馆员,西泠印社社员。第十二届浙江省人大代表。曾任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西湖美术馆馆长;曾获文化部“优秀专家”称号;中宣部、人事部、中国文联“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享受省部级劳动模范待遇;中宣部“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南京明城墙砖每块都有文字印记,据说,朱元璋当年为保证城砖的质量,命令在每块砖上都印上铸造地、时间以及铸造者姓名。虽然经过几百年的沧桑,有的砖上面的文字仍然清晰可见。
南京明城墙,始建于1366年,全部完工于1393年。动用全国五省二十八府,一百五十二州县共28万民工,约3.5亿块城砖,历时达27年。从建成至今虽经600年风雨和战争洗礼至今仍屹立不倒!它不仅是中国第一大城垣,还是世界第一大城垣,是什么原因造就了南京明城墙的今天呢?
在冷兵器时代,城墙的质量和坚固程度太重要啦!
如何确保建造城墙每块砖的质量?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下令各地制砖的地方官员和负责人以及烧砖窑匠在砖上留下铸造地、时间以及铸造者姓名等信息,以便出现问题的时候追究责任,情节严重的将处以极刑!
朱元璋那是令行禁止,出现质量问题砍你脑袋决不会开玩笑,因此上至地方官员下至烧砖工匠农夫,无不严把质量关,这也就保证了明城墙历经600多年屹立不倒!
世事沧桑,数百年过去啦,今天我们去参观南京明城墙,许多砖块上的这些印记依然清晰可见。。。
—— END ——
名家书法
作品鉴赏
赵氏自三十以后专攻北碑,涉猎极广。在撰《补寰宇访碑录》时,赵之谦大量收集碑刻资料,眼界大开的同时也对北碑进行了大量的临习,从《瘗鹤铭》、《张猛龙碑》、《云峰山刻石》等取法甚多。又其《章安杂说》:“见山谷大字真迹止十余,若有所悟,偶作大字,笔势顿异,觉从前俗骨渐磨渐去,然余未尝学山谷一字,叔见余书,指为山谷,亦数十年中一大知己也。”我们亦能得知黄山谷书法对赵之谦的影响非同一般。
此作既得《郑文公》、《瘗鹤铭》俊逸、舒展之势,又兼有黄山谷外秀内刚,寓遒劲于流动之韵。结字谨严端凝,运笔雄健沉酣,墨色浓重如漆。此书法度森严又不刻板,贵能于平整中见险绝,于方折处见温润。转折多取内擫,极少用外拓之法;横、竖收笔处多篆籀气,古朴而不刻板。通篇观之,浑厚华滋,笔画丰腴,结字饱满而不失俊逸,横画间较紧密,略有“疏可走马,密不通风”之感,由是可知邓完伯晚年书风对其影响亦是至深。
吴璧城旧藏。吴璧城,室名来苏楼,民国间著名书画收藏家。与吴湖帆交谊深厚,收藏极为丰富。
款识:保母志跋,云翔仁兄大人属书。赵之谦。
三言两语话运良
——谭秉炎
初识李运良是在什么场合我已经忘记了,有印象的是他那略微清瘦的脸上架着眼镜,显得文质彬彬。二十年过去,如今我已老自退闲,白发萧疏。他也步入中年,体型些许发福,剃个小平头,显出憨直坦诚的本色。其书艺也从登山伊始爬上了小山头。
李运良是长沙书法圈里有实力的人。他早就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也是原省书协主席颜家龙先生在位时亲自主持的书法研修班成员。其成员皆为我省书法精英。现在还兼任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客座教授、湖南爱心书画院院长、湖南省书法教育研究会副主席、国家教育部书法教材编委等。
运良学书走的是博学之路,楷书学习唐代楷书经典,柳公权的《玄秘塔》《神策军》颜真卿的《勤礼碑》《自书告身》等,都下过扎实的功夫。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之后再学《龙门二十品》,特别是北魏的《元怀墓志》,以增加其楷书的韵味。
隶书学汉《曹全碑》《张迁碑》《石门颂》等,得严谨、朴茂、飘逸之风,再学汉简,更显灵动。行书主攻苏轼法帖,先由《中山松醪赋》《洞庭春色赋》入,再学其手札。其后也喜好王羲之和王铎的行书。兼而学之。他的苏体面目的行书,深受同道的赞誉,在长沙书坛独树一帜。这些年又攻草书,初以黄庭坚《李白忆旧游诗》《诸上座帖》为主,后上溯学怀素、张芝,用功甚勤,进步很快,已到可投国展去争席次的水平。
诚然,象他这样诸体皆学者,大有人在,而可贵的是能将各体都能写到一定水平的却为数不多。他的行书曾获湖南首届“新人新作”金奖,后又参加“全国第七届中青展”,“文心犹在”第二届全国手卷展,楷书参加“全国第三届正书展”,草书获得官方举办的“白石杯全国书法大赛”金奖,隶书获得湖南省展银奖,被录入长沙市首批“五个一”人才库并获长沙市文艺成果奖,可谓成绩斐然。
运良87年毕业于湖南一师,选修美术,并发起成立了湖南一师书法协会。91年毕业于湖南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培养了很多书法新苗,桃李满天下。获得过很多赛事的“辅导奖”和“园丁金奖”。教育论文参加国家素质教育论文研讨会并获奖。
运良的人品也很好,待人坦诚,办事认真,信守承诺。我还特别欣赏他在学术上虚心求教、不懂就问、刨根问底的态度。他是一个真正听得进别人意见的人,但也不盲从。总得求知其所以然。这种既虚心又“较真”的性情,是他不断进取的动力。
俗话形容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说是“水有多深”,常讽刺学艺不精则为“半吊子水”。运良学书以来,总在渐渐进步,只要保持进步象涓流一样不断注入,他的书法造诣“之水”将其深难测。
(附:谭秉炎,隆山。湖南湘潭县人。著名书画家、诗人。湖南省文史馆馆员、省书协副主席、长沙市书协主席。作品参加全国第5、6、7、8届书法展,第六届获全国奖。也是迄今为止湖南唯一草书获得全国奖作者。)
李
运
良
李运良,男,湘潭人氏,字子木,号知止楼、芥末居。 毕业于湖南第一师范和湖南师范大学。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从事书法研究与教育工作。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国家义务教育书法教材编委。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湖南爱心书画院院长。
湖南省书画家联谊会副主席。
湖南省书法教育研究会副主席。
湖南省直书画家协会副秘书长。
长沙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
长沙市儿童活动中心专职书法教师。
行书曾获湖南省首届“新人新作”金奖,后又参加全国第三届手卷展,全国第五届中青展,二十一世纪书法大展,楷书参加全国第三届正书展,草书获得官方举办的“白石杯全国书法大赛”金奖,隶书获得湖南省展银奖,被录入长沙市首批“五个一”人才库并获长沙市文艺成果奖。“雏鹰杯”、“双龙杯”、“希望星杯”、“小百花杯”、“艺苑杯”等多界全国少儿书画大赛园丁金奖。参与编写国家义务教育书法教材、教参。出版《中国书法教程》(湖南音像出版社),《规范汉字书法》(中国青年出版社)
作品被湖南省图书馆、湖南第一师范书法馆、齐白石纪念馆、徐特立纪念馆、长沙市博物馆收藏,并刊石于云南石林碑林、湖南民俗文化村、常德诗墙等地。
临摹是学习书法最基本的方法,
不但初学书法要临摹,
就是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还需要临摹。
学楷书需要临摹,
学篆、隶、行、草各体书仍需要临摹。
如何临摹张迁碑?
2017年8月11.18.25
晚上7点到8点半
墨池学院特邀 李运良老师
一起学习汉《张迁碑》临习课程
↓
第一节1元试听
【报名咨询】
扫码直接进入墨池公众号获取报名链接
如有疑问可咨询您的课程专员:小青(微信:mochixiaoqing)
赵孟頫,不仅力追二王,他还对于古篆及隶书、章草无不苦心学习。
元代书法一改唐人尚法、宋人尚意的潮流,转而取法书圣二王,赵孟頫在继承二王笔法的基础上,创作出儒雅遒劲、妍丽精绝、清和洒落的书法境界。
(请横转手机欣赏哦)
▽
▽
▽
局部一
局部二
局部三
局部四
局部五
▽
…
…
▽
✦
✦
✦
✦
✦
▽
✤
✤
大家心中都有很多疑问
➤ 作此赵孟頫《赤壁赋》者谁?
➤ 动图示范者是何人?
➤ 精美的示范作品出自何人之手?
➤ 如何观看完整视频?
➤ 想要逐字学习,有何妙招?
▽
未
完
待
续
.
.
▽
『 导师简介』
柳正梅,女,1964年2月出生于江苏淮安 。先后就学于南京艺术学院书法研究生班和中国画高研班。师从黄惇、张友宪教授。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推动青少年书法事业的发展, 发现书法新星。提高青少年书法艺术水准,让每个青少年都树立“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的信念。
由《青少年书法报》举办的全国少年儿童书法大赛。2017年上海“迪士尼梦幻之旅”全国少年儿童书法大赛,现场总决赛于2017年8月8日举行。
01
【比赛现场】
▼
比赛前
比赛开始,选手们都在认真书写创作
评委老师现场视巡
02
【评选环节】
▼
选手们现场带着自己的参赛作品一一让评委老师过目、评分,公平、公开、公正
03
【颁奖环节】
▼
评委现场为获奖选手颁发奖牌、奖杯、奖状
04
【发言环节】
▼
最后恭喜此次比赛取得好成绩的选手们,也希望未来的日子,大家可以继续向着书法的更高境界迈进!
“我的眼光告诉我
他灿烂的书法未来
传统而经典
现代而流行
他的作品告诉我
他流淌的书法才情
清逸而稳健
华丽而扎实”
—— 李啸于金陵回家途中
(李啸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书协副主席)
▼
▲
关于李德会 ◆斋号 载物堂 ◆部分获奖及入展: |
睿智老迂
——写给青年书法家李德会
文/李啸
艺术
是智者的游戏
是仁者的人生
十余年前
我没认识德会时
认识了他的作品
我以年轻评委
稚嫩执著坚定的勇气
力排众议
给了他公正的机会
从此我认识了这个
身材如修竹般的年轻人
七言诗 七首 扇面
我的眼光告诉我
他灿烂的书法未来
传统而经典
现代而流行
他的作品告诉我
他流淌的书法才情
清逸而稳健
华丽而扎实
让我想起他的网名
老迂
对于创作而言
德会也许缺少
老辣
但年轻的时候
更需要锐气
对于风格而言
德会也许追求老到
但年轻的时候
更需要锋芒
对于求艺而言
德会也许采取
迂回
但年轻的时候
更需要直截
对于做人而言
德会也许扮演
迂者
但年轻的时候
更需要睿智
无论德会还是老迂
对于书法艺术而言
你都是
每天的清晨
标点的逗号
刘翔的起跑
(图片选自李德会作品)
(李啸,江苏省书法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
8月12日、19日、26日
墨池学院特邀 李德会老师
邀你一起学习王羲之《十七帖》
▼
王羲之不但精熟楷行书,也以草书名世。
《十七帖》是学习王羲之草书的著名法帖,里面收录了王羲之的二十九通小草信札,正是这些尺牍、便条,看似简单,寥寥数言,随意书就,却是出于自然,纯系天成,“无意于佳乃佳尔”。
一直以来,《十七帖》作为习草无上范本,被奉为“书中龙象”、“今草极则”,在草书中的地位等同于行书《集王圣教序》,历来传习不绝。
那么,王羲之《十七帖》受如此热捧,到底有何等精妙之处呢?
想了解更多?你还可以来这里
▼
第一节1元试听
【报名咨询】
扫码直接进入墨池公众号获取报名链接
如有疑问可咨询您的课程专员:小青(微信:mochixiao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