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1821

董其昌,明代书画家。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微信图片_20170809113839

17岁时,参加松江府会考。当时他写了一篇很得意的八股文,自以为准可夺魁,谁知发榜时竟屈居堂侄董原正之下。原因是知府衷贞吉嫌他试卷上的字写得差,文章虽好,只能屈居第二。此事使董其昌深受刺激,从此他发愤学习书法。他以唐人颜真卿《多宝塔帖》为楷模,后来又改学魏、晋,临摹钟繇、王羲之的法帖。经过十多年的刻苦努力,董其昌的书法有了很大的进步,山水画也渐渐入门。

IMG_1813

微信图片_20170809113939

万历十七年,董其昌考中进土,并因文章、书法优秀被选为庶吉土,人翰林院深造,供职于翰林院。一度担任皇长子朱常洛的讲官,京官和书画家的双重身份,使他的社会地位迥异往昔。其后,他相继担任过湖广提学副使、福建副使,一度还被任命为河南参政从三品的官职。但他并不以此为意,托辞不就。许多附庸风雅的官僚豪绅和腰缠万贯的商人纷至沓来,请他写字、作画、鉴赏文物,使董其昌成为名动江南的艺术商。

IMG_1814

微信图片_20170809114043

万历四十三年,六十岁出头的董其昌辞官在家,他的两个儿子董祖常带人强抢佃户之女绿英。不久,董其昌因为在担任考官时不徇私情得罪的势家利用这个事情收买说书艺人钱二到处说唱这个编出来的故事,传言很快得到发酵。董其昌知道后追究到范昶身上,但范昶并不承认,而且还跑到城隍庙里起誓,为自己辩白。

也许是城隍神灵验惩罚了范昶,也许是范昶自己做了亏心事心里犯虚害怕,不久范昶暴病而死,范母就认为反正这是董家所逼造成的,于是带着儿媳龚氏、孙媳董氏等女仆穿着孝服到董家门上哭闹。董家当然也有理不让,你自己造孽还起誓惹怒城隍神与我何干,对范家侵宅的行为进行了回击。范家儿子不堪其辱,冒死用一纸”剥裈捣阴”的讼状将董家告到官府。

IMG_1812

时为明万历四十四年春天,被人煽动的读书人把董府围住,两方大打出手,场面混乱。最后将董府数百间画栋雕梁、朱栏曲槛的园亭台榭尽付之一炬,十九日,乡民将董其昌建在白龙潭的书园楼居焚毁,还把董其昌手书“抱珠阁”三字的匾额沉在河里,这就是后来所谓的“民抄董宦”。

微信图片_20170809114137

董其昌的山水画大体有两种面貌,一种水墨或兼用浅绛法,这种面貌的作品比较常见另一种则是青绿设色,时有出以没骨,比较少见。他十分注重师法古人的传统技法,题材变化较少,但在笔和墨的运用上,有独特的造诣。

IMG_1810

他的绘画作品,经常是临仿宋元名家的画法,并在题识中加以标榜,虽然处处讲摹古,并不是泥古不化,而是能够脱窠臼,自成风格,其画法特点,在师承古代名家的基础上,以书法的笔墨修养,融会于绘画的皴、擦、点划之中,因而他所作山川树石、烟云流润,柔中有骨力,转折灵变,墨色层次分明,拙中带秀,清隽雅逸,他的画风在当时声望显著,成为“华亭派”的首领。

IMG_1809

微信图片_20170809115001

董其昌提出画家六法:一曰气韵生动。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成立郛郭,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

董其昌对待古人传统是十分尊重的,一生几乎从未中断过对古人传统的学习和借鉴董其昌不反对师古,甚至提出复古的口号。然而,他的复古并非完全迷信古人,而是反对巧于模拟,他明确提出应该学古而有变、要以天地为师的理论。

???

如 何

感悟董其昌山水画之气韵

解脱去尘浊屏障,达到澄澈的悟境

仅需1元扫码报名

名师授课实时交流

 董其昌山水画解析 课程 

第一节 董其昌山水画解析 /  2017年08月13日 19:00

董其昌的山水画审美特征(讲述+图片演示)

董其昌书与画中的“幽远简淡”(讲述+图片演示)

用笔用墨的技法简析(讲述+视频演示)

董其昌山水画的用笔特点(讲述+视频演示)


第二节 针对性山水画临摹 /  2017年08月20日 19:00

工具、材料的性能及特点(讲述+图片演示)

董其昌用笔的特点(讲述+图片演示)

解析山水画中的勾、皴、擦、点、染(讲述+视频演示)

小品临习演示(视频演示)


第三节 章法解析和运用 /  2017年08月27日 19:00

董其昌山水构图分析(讲述+图片演示)

董其昌山水立意分析(讲述+图片演示)

董其昌如何取法古人(讲述+视频演示)

创作示范(视频演示)

微信图片_20170804160516

 


 

微信图片_20170809115907

熊岱平,号苍润斋主,1977年生于江西丰城,现为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艺术馆副馆长、国画创作室主任,南京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报业传媒书画院副秘书长,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理事,江苏省青年艺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8月13日 19::00

董其昌山水画解析 课程

上线咯

2017-5-10-1

熊岱平

第一节1元试听

【报名咨询】

扫码直接进入墨池公众号获取报名链接
如有疑问可咨询您的课程专员:小青(微信:mochixiaoqing

一.长短披麻皴
1.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局部

。

照片比对

2、

2.《巨然万壑松风图》局部

3、

照片比对

4、

3.《明沈周京江送别图卷》局部

5、

照片比对

6、;

二、大斧劈皴
马远《踏歌图》局部

7

照片比对

8

三、小斧劈皴
1.宋松峰《楼观》局部

9

照片比对

10

四、雨点皴
1.范宽《溪山行旅图》局部

11

照片比对

12

2.《溪山行旅图》图局二

13

照片比对

14

五、刮铁皴

15

照片对比

16

六、钉头皴

17

照片比对

18

七、豆瓣皴
1.范宽《雪景寒林图》局部

19

照片比对

20

2.《雪景寒林图》局部

21

照片比对

22

八、折带皴
1.元倪瓒《枫落吴江图》局部

23

照片比对

24

2.倪瓒《幽河寒松图》

25

照片比对

26

九、卷云皴
1.北宋郭熙《早春图》局部

27

照片比对

28

2.北宋王诜《渔村小雪图》局部

29

照片比对

30

十、解索皴
元王蒙《青卞隐居图》局部

31.

32

照片比对

33

2.元王蒙《青卞隐居图》局部

34

照片比对

35

3.明沈周《庐山高图》局部

36.

37

照片比对

38

—— END ——

齐先生接受徐悲鸿邀请授课,可以不登讲台,不拿粉笔。徐对齐先生说:“你不上讲台,我替你讲,你在下面演示就行了。”学生自然欢迎二位名师同时授课。

IMG_1804

齐白石

但齐先生还是很少来授课,一般多是碍于交情,面子拉不下,才去上课,所以写齐先生文章便很少有人写他授课的一些事情。抗战期间,白石老人授课四块钱一小时,授一次课三小时,十二块钱。他有辆黄包车,外面蓝色布幔子,帘子绣着两个醒目的白字:“齐宅”。先生头戴毡帽,帽顶缝一个大红球,手持藤杖,鞋上缝了个铜铃,出门时发出叮咚、叮咚的铃声响。

IMG_1805

齐白石 萝卜

齐先生每次上课,一般都有几个女学生特别殷勤卖力,研墨铺纸,整理课桌,再用宜兴壶泡好上等茶,等齐老师一到,好多学生跑下楼梯围着他拍手鼓掌。老人迈步下车,满脸堆笑,当走到萧琼前,伸手掐一下她的小脸蛋,问:“你爸爸在家吗?”———该学生的父亲是萧龙友,北京城内四大名医之一。萧琼回答:“去天津了。”“告诉你爸,过两天我去看他。”随后齐先生又和别的女孩子问东问西,闲聊个没完,当他走进教室时,已经过去了半个多小时。

IMG_1806

齐白石 蝶虫小品

我们男学生因为受到冷遇,心里不平衡,低声向女学生喊话“半袋面粉没有了”,因那时一袋面粉四元钱。齐先生迈步走进教室张望一下,见课桌上纸已铺好,墨也研好,就拿了一支大斗笔蘸墨,但不画,又开始闲聊。女生围着桌子两三圈,把我们男生挤在外层。齐先生问问这个女孩子,又问问那个女孩子,一个钟头过去了,才画了一个像大萝卜一样的东西,同学们都不知道画的是什么,只见他又取了小笔,信手勾几笔,原来是一只雄鹰,同学们又拍掌叫好。

IMG_1807

齐白石小品

隔壁是西画科的教室,我们的声音引得隔壁老师学生跑来围观,他们感到很奇怪,上课怎么还拍巴掌。齐先生让女孩子把画挂在墙上,半天不吭声,然后才添松枝。同学争着说:“齐老师给我题款呀。”他说:“题款就不够本了。”老人家心里明白,薪资一共才十二元,抵不上一张画。半天勉强画了两张画,都不题款。

IMG_1808

齐白石

得了画的女孩子高兴极了。她们想出了一个点子,过二三天拿着画去齐家,说:“齐老师,我们来看你了。”于是出示画件:“齐老师给我们题上款呀!”齐摇摇头,这时上去两三个女孩子逮住他的左右手,另一个拿笔舐墨说:“你题不题?”齐先生无可奈何,笑着说:“好,好,我题,我题。”放开他的右手,左手还逮着,题了款,还得盖章。齐不肯盖。女孩子们就到处找图章,齐的图章很多,有二百多方,找到几方,齐见了摇摇头,忙说那些图章不能用,用嘴呶一呶,指指抽屉里。打开抽屉,同学们在一张画上盖了六七个图章。“齐老师,我们走了,过几天再来看你。”老人家捋着胡子,目送几个女孩子的身影,两眼眯成一条线,甜甜地笑着。我的女同学收藏着齐先生的一些画,那都是精品。

1

篆书,在我国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五体书中,位居首位,充分说明了它与其他四种书体的关系。亦即是说,其他四种书体均由篆书衍变而来,从中可看出篆书在中国书体发生、发展中的首要地位。赵孟頫诗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可见篆籀用笔与传统绘画密不可分。因此,要分析中国书画发展变化,首先应该对篆书书体的来胧去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1、起收简净

篆书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书体,不像楷体字有“永字八法”的变化,其基本组字的方法,仅有“点、直、弧”三者。大多以圆为主,圆起圆收,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

2

2、形体匀称

篆书结字多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与对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对称不仅存在于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而且还存在于字的局部对称,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的对称。

3

3、中锋书写

厚重古朴的圆笔直管中锋,运笔时管在前行,毫在后随,线条圆涩厚重,雄浑苍茫,臻于化境。训练中锋为其他书体打下很好的基础。 篆书的基本笔法以中锋为主,就是说笔的主锋必须在画的中央,不使之外露。其特点是藏头护尾,力含其中,因为中锋用笔写出的笔画凝练劲挺,圆健美观,一直被视为书法的主要用笔方法。

4

4、画法之本

篆书对中国画用笔影响最为直接。 中国写意画的本质是——意,赋予写意画之灵魂,其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靠书法凝聚,统领,和导引。

5

中国写意画的笔法直接运用了书法的笔法,在线条和形式上是相同的。看似简单的线,书法运笔变化多端,而绘画的用笔也是丰富多采。“笔墨”二字被当作中国字画技法的总称,成为塑造形象的手段且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汉字是最概括最抽象的画,其概括和抽象规律性对于写意画的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特别是篆书中有象形类,造字与绘画相同。历代写意画大师,无不从书法,特别是篆书中汲其营养。

—— END ——

1_副本

2_副本

3_副本

4_副本

启功先生受业于著名史学家陈垣先生,专门从事中国文学史、中国美术史、中国历代散文、历代诗选和唐宋词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他执教六十余年,在中国古典文学教学与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为国家培育了一大批古典文学的教学与研究人才。他为促进祖国教育事业,报答老师教育之恩,延绵陈垣先生的教泽,用出售字画所得200余万元,设立了励耘奖学金。

5_副本

6_副本

7_副本

8_副本

9_副本

10_副本

启功先生的书法理论著作,时出妙语,对书法艺术以及书法史上的许多问题,有其独特的《论书绝句百首》,这是他数十年书法实践、研究的体会。特别是诗中的自注,行文隽逸,阐见解。我们在读了之后感到迎刃而解,有豁然开朗之感。

11_副本

12_副本

13_副本

启功先生不仅是当代著名学者、画家和书法家,同时著作丰富,通晓语言文字学,甚至对已成为历史陈迹的八股文也很有研究;他做得一手好诗词,同时又是古书画鉴定家,尤精碑帖之学。启功先生,是中国近当代十分难得的书画、国学大师。

14_副本

15_副本

16_副本

 

从启功先生诸多信函等点滴字迹中,不难感受到先生那颗令人敬仰的淳朴与热忱之心。

17

写字有下苦功夫一派,所谓“闭户数年,埋笔成冢”,如邓石如、包世臣等到人。但不可忽视看帖功夫,多看多想,然后有得。如一味以为只要多写便可写好,则八字先生天天写干支,道士常年作阴骘文,可写成书家么?要之,苦功固不可废,而尤须多看多想,多看古碑帖,得其神理。古人所谓“心摹手追”,须心摹有得然后手追有成。
初学写字下笔要重,以后则要越写越轻,若不费力。如初学即轻,则会越来越轻,越写越浮了。
IMG_1793

▲《急就章》

金石书画皆以雄强为第一。学写字既要学雄强一路的,也要学浑涵的,既要学粗笔的,也要学细笔的。如果全学豪放一路,则将失之于野。

一幅书法须有整体之妙。整体之妙在于风神。初学书法绘画,重在大方,格局要高,好坏尚在其次。字总要写得开展,要大方、华贵。只要悟通一种方法,即可以随便写都成。

IMG_1794

▲八大山人书法

写字需通六书。通六书则了解造字原料,可以把字抖得散,挼得拢,如以面做包子,可随意拿捏。能有组织五千字的功夫就了不得了。不能死抱住别人的字体,要能自己造形。

IMG_1795

▲《食鱼帖》

中锋,是笔毫直。即使笔管倒着,只要毫还是直的,也是中锋。

侧锋,是笔毫偏。即使笔管是直的,只要毫是偏的,也是侧锋。

过去论书法的人讲,某书家写的字对日观之,中心有一黑线,便是中锋用笔的典范,这是无稽之谈。

书法用凿笔倒锋向外行,运笔如刀,近人书法常如此。余见于右任、谢无量、马一浮写字都是如此。写楷如写草,写草如写真。楷是楷模,本篆书而来。楷书,不能只就唐宋说,隶书、八分书也是楷。

IMG_1796
▲《石门颂》局部

写行书要慢笔多,快笔少。邓石如书法功力虽深,但缺少天趣,多技术性,缺艺术性。伊秉绶《郙阁颂》,气度大,乍一看会觉得不好看,这是其美内蕴。一般的人写字,用笔总是躲躲藏藏,他写来笔笔丢伸,无一点取巧处。画画亦需如此,总要解衣磅礴,大气盘旋,不去着重细部才好。

吴昌硕隶书有天趣。近世书家中学北魏碑的,公孙长子是第一人,此人有才气,富收藏,成就在赵之谦之上。

学习书法,选好一种范本要长期写,甚至写一辈子,以此为自己一生书法的骨干。此外再兼收并蓄其他作品的好处。用来丰富这一种。但不能仅注目于碑帖,殷周铜器、秦权量诏板、汉砖石瓦当文字皆宜究心取法。

写字应以古人某一种书体为基础,写熟之后,再写其他。写其他也是为了丰富这一种。如盲目临帖,见异思迁,不过白白浪费精力罢了。

写字要一种一种写上手,对其结构、点画、笔法都了解了,再放下另学一种。要写好,总需从篆隶下功夫。“写字容易识字难”,先要认得字,要懂得一般的文字学。

IMG_1797

▲《石鼓文》

学书法可在汉简中受到启发。汉简境界高,首先是朴素,所以就高了。写汉隶可变一下,变为篆体;也可用篆笔写隶书。

写隶书须笔势滚动运行,谓之捻笔,须此法方得一波三折之旨。隶书源乎篆而异于楷,篆楷之间,隶书更近于篆,其笔顺先后亦与楷书不同而更似篆书,因此,习隶书不从篆书入手,终难得高古之意,此理知者盖寡。

不是所有的汉碑都好,如果书法少变化,无趣味,虽汉碑亦未必佳。书法当然是汉魏六朝好,那是兴盛时代,隋唐是其余波,逊一筹了。

IMG_1798

▲李白《上阳台帖》

李白所书《上阳台帖》,落名“太白”,写得近似“大二日”,很像“大大白‘,很有启发性。艺术品须偶一望去易生错觉方有趣。若用此笔法画山水、花鸟,是为最高格。

北魏碑原本皆工整。我们学它,取“锋利”二字足矣,不必亦步亦趋,不必模拟外貌。善学者,要反其道而行之,彼字形短,我则长,彼长我则短。彼是正楷,我临成行书,如此之类。

学字最低应写六朝墓志。《爨龙颜碑》如浑金璞玉,然又精丽高峻。下笔如昆刀切玉,但见浑遒;布势如精工画人,各有意度。血脉源于《杨淮表记》、《石门颂》,于浑厚生动中兼茂密雄强之胜,为正书极则。昔人称李斯篆书画若铁石,体若飞动,可移以形容此碑。

古代讲“虫书”,是说字写得象虫蛀纹,象蚕、蛇。陆机的《平复帖》写来如饥蚕昂首、蚯蚓钻泥,这是以画法入书法,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无一点着象。

IMG_1799

▲《兰亭序》冯承素摹本

凡小楷,均须于朴实中寓风韵。晋人小楷只是古朴而无风韵,若以之题画,需稍加改变,增其妍丽乃可。晋人书体及后来之正楷被称为“公文书”,是比较古板的。

学王字容易落入俗套。谢无量善学,他先写二王,再加上《千秋亭》笔意,则自成一家风貌。古人讲执笔用“拨灯法”,即用笔如拨灯芯一般。有人讲成以腿拨马镫,则非矣,拨灯用指,写小楷就靠指法。王羲之善小楷,当用此法。

IMG_1800

▲王羲之《上虞帖》

写小楷讲风致,风致在笔姿上体现。中锋取质,侧锋取妍。王羲之用的是侧锋,因而王书妍美。王羲之的字雄强妍丽,多侧锋。

《澄心堂帖》中有王羲之书《戒酒帖》,笔画粗者绝粗,细者如游丝,写得最好,临几十次也临不象的。学一种碑,只需学它某一个优点就够了。如隋碑,可学其开展明朗。

颜鲁公学汉碑最用功,可从颜书中去认识汉碑,也可以颜书作桥梁去学习汉碑。一般写写手熟,柳字及历代写得好的字都可以。

IMG_1801

▲颜真卿《三表帖》

颜、柳、欧功力都很深。颜鲁公日书万字,写真书不界格而分毫不差,然则意趣却薄弱了。

苏东坡的书法好,但初一看,似乎看不出好来。不潜心体味就看不出的美,乃是真美。天地日月给予人无限好处,人日受之而不觉其好,反倒时时在抱怨,怨热怨冷,怨晴怨雨,其实没有四时冷热,又怎能有人?但“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这才是真美。

宋人黄山谷、米芾、蔡襄的字,都还在受法的束缚,无器宇,无启发人处。苏东坡认真写成的字也是如此。

IMG_1802
▲颜真卿《祭侄文稿》

写瘦金书要在褚遂良上用过功,才知其来源。书法离帖、画法离谱,洵非易事。明人书法直是门外汉。文、沈、仇、唐全未懂书法三味,只一味中锋。到明末,青藤、白阳中、侧并用,方始有变。

馆阁体书法是官书,是奴才对主子用的,必须写得恭而敬之。人皆有奴性,学艺术就是要求去掉奴性。我认为馆阁体书法是不必学的.

写字作画均须事先胸有成竹,然后下笔无滞。清乾隆帝常以能书自负,游江南时,灵隐僧众求御书“灵隐寺”三字,跪列阶下,肃静异常。乾隆不假思索,提笔便写,才写“雨”头已占一半,心急如焚,不知如何是好。纪晓岚在旁,于手心书“云”字示意,乾隆方改写为“云隐寺”,纪于一旁急命僧众谢御赐寺名“云隐”之恩,这才下了台。大抵自命不凡妄胆大者,总是坏事。

IMG_1803

▲南宋忠义堂本颜真卿《裴将军诗》

从古代的丛帖到现在的书法选本,大都选得不好,都是帝王喜欢的东西,后人也人云亦云地凑热闹。现在来选古代书法作品,要用功重新去“发现”。

唐人功力深。如颜鲁公日书一万字,虽长文,前后字体亦相一致,然功力虽深,意味不及汉人。但康有为说得唐人一无是处,是一种偏激的看法。初学书者写褚、薛,是通过他们往上溯。只看古人好是复古,说古人都不好是极端。

众所周知,

乾隆皇帝热衷收藏赏鉴,

一大兴趣便是给历代书画盖章。

IMG_1756

王献之《中秋帖》

字不多,密密麻麻的印章大多是乾隆所钤

乾隆皇帝盖章,

不仅多,而且讲究印章要大。

IMG_1757

《兰亭序》(冯承素摹本)

没错,左边一溜最大的印章都是乾隆的

印章大就算了,

乾隆盖章必须“照脸呼”,

盖成“一坨一坨”的才行。

IMG_1758

(宋)蔡襄《澄心堂纸帖》

不用说也知道

上方盖在字上且成为“坨”的必须是乾隆专用印章

许多人欣赏这些珍贵法书的同时,

都会产生感慨,

要是乾隆没盖这么多印章就好了,

看看早就传入日本的法帖,

没有印章是个什么样。

IMG_1759

《丧乱·二谢·得示三帖》

此帖早在唐代就传入日本

看这纸面,干净!纯粹!

和乾隆摧残过的法书一比较,

甚至会产生“还是存在日本安全”的想法

乾隆皇帝常用的印章大概有500多枚,

拥有的印章在1000枚之上,

当时内府几乎所有的古代书画作品,

都被乾隆“怼”过。

看看下面乾隆的各类印章,

简直令人“触目惊心”,

在这里必须要预警一下,

因为实在是太多了!

IMG_1760

IMG_1761

IMG_1762

IMG_1763

IMG_1764

IMG_1765

IMG_1766

IMG_1767

IMG_1768

IMG_1769

IMG_1770

IMG_1771

IMG_1772

IMG_1773

IMG_1774

IMG_1775

IMG_1776

IMG_1777

IMG_1778

IMG_1779

IMG_1780

IMG_1781

IMG_1782

IMG_1783

IMG_1784

IMG_1785

IMG_1786

IMG_1787

IMG_1788

IMG_1789

IMG_1790

IMG_1791

IMG_1792

IMG_1741

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怒批”书协“官气”太重,让官员兼职书法协会这一现象再次引起社会关注。

事实上,各种艺术家协会领导干部兼职当“领导”现象一直颇受争议。2014年12月,《人民日报》就曾发文炮轰一些领导干部利用书画协会“中饱私囊”,《中国青年报》也发表评论,建议官方规定领导干部一律不得在书画协会兼职,强调“只有斩断权力滥用之手,才能有效遏制‘退下去不要怕,名利双收玩书画’的艺术腐败”。

IMG_1742

书协中究竟有哪些乱象?除了书协,又有哪些文化艺术团体或协会,也是行政化的“重灾区”?除了书协,“官雅圈”又有几多权钱勾当?跟着华西都市报记者,一起来看一下。

“官雅圈”乱象

“专家说,当今中国,是一个靠头衔吃饭的时代,如果你没有头衔,实际水平再好,也只有靠边站。所以,大家都运用一切的智力、财力与精力,去博取一个明光铮亮的头衔。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不惜下跪、不惜勾兑,不惜出卖肉体乃至灵魂。这是一个我们不承认的一个事实。当代书法与绘画最根本的缺失是操守的缺失。”

IMG_1743

【乱象1】

哪些落马贪官 与书协扯上过关系?

胡长清:“我是书法家,你们不要杀我”

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好书法,曾为中国书协会员、中国书协的理事。在任时找其题写匾额的人络绎不绝,胡长清因此收了不少润笔费。2000年3月8日,胡长清被处死刑,有说法称,胡曾乞求“我是书法家,你们不要杀我”,以后还可以“用书法服务人民”。胡伏法后,他的两幅署名盖章书法在南宁市贪官藏品拍卖会上拍卖均未成交,“字因人贵”转而变为“字因人贱”。

陈绍基:花1000万,买广东省书协主席

原广东省政协主席陈绍基,还曾是广东书协主席。一位正省级官员主动要求当一个相当于正处级的省书协主席,陈绍基可谓开风气之先。凤凰卫视何亮亮在2009年4月29日的《时事开讲》中说,陈绍基花了1千万元买这个职位。如果这个说法属实,足见书协领导的含金量。

IMG_1744

王有杰:从每平尺2千到每平尺50

因受贿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有杰,在任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等职务期间,卖官无所顾忌,收受钱财不择手段。此外,其书法润格在其担任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时,被文化部文艺作品评估为每平方尺二千元。在中纪委专案组查处王有杰案件时,为评估他受贿藏品字画价值时,顺便把他的作品夹带其中,其作品被书画专家评定为每平尺五十元。诚如王有杰所言:“一个平民百姓就是写的比我好十倍百倍,他的价格也不会比我这个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高一分钱,这里肯定与我职务身分有极大关系……”

IMG_1745

【乱象2】

周一波辞职引发

陕西书协为啥有62位领导争议?

就在2014年12月,时任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周一波辞职,将书协乱象推向高潮。2014年12月7日,据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官网消息,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周一波宣布辞去相关职务。此前周一波在《人民日报》撰文批评某些领导干部,热衷于挤进艺术家协会兼职,乐于利用书画协会职权谋利,作品低劣却卖得十分红火的怪现状。希望领导干部从自身做起,自觉退出各级书画协会主席团。

此前,据南方周末报道,2013年1月21日,陕西书协换届,共选出了11名名誉主席、1名主席、16名常务副主席、18名副主席、10名副秘书长及6名顾问。62人的主席团阵容史无前例地臃肿。

近日,陕西书协官网上的第四届主席团人员名单显示,包括陕西省政协原副主席、陕西省委统战部原部长周一波在内的8名副厅级(含离退休)以上官员辞职后,仍有27名副主席。

周一波辞职后,引发了网络大讨论。网友称:“我们国家也就只有一个国家主席、一个国家副主席,而一个小小的省书协却有35名正副主席,如果再加上11位名誉主席,就有46名“主席”。假使再加上10个副秘书长,6个顾问,这个书协62名领导。可谓阵容强大,难怪有人称它是领导人数最多的一个单位。那么,这个书协要这么多主席干啥呢?为何都想当书协主席呢?其实争当书协主席的现象不只是陕西书协独有,其他省份书协也为主席争夺战打得你死我活,头破血流。有的“书法”水平实在不敢让人恭维的官员也往书协里面钻。之所以这样,关键还是一个“钱”字。

IMG_1746

【深度分析】

什么助长书协“官气”,位子在前 名利在后?

中国的书法家数不胜数,每个层级都有书法家协会。书法家有组织本来是一件弘扬民族文化艺术的好事,然而,如今的书协已经远不如以往那般风气纯正,很多官员都被强拉进了书协,不仅成为会员,甚至还担任重要领导职务。书协和很多学校一样,已经变得行政化,用王岐山的话说就是“官气”太重。

如今的官场,对书法等艺术有兴趣的官员应该也不少,但是,书法能达到比较高水平的却寥寥无几。不难发现,因为有太多不具备专业水准的官员进入书协,导致不少地方的书协成了官员卖弄风骚的俱乐部,即使他们的书法水平再不尽人意,依然有人击节赞赏,甚至还不惜花费高价买入置于家中。主导很多地方书协的已经不再是艺术,而是权力,评价书法的标准也因此而变得混乱模糊。(变体)

IMG_1747

“新华视点”记者曾采写的一篇报道《谁让“大师”满天飞?文化腐败牵扯官员腐败》。文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某地有人曾花上千万元收藏了一位书协主席的字,结果这位主席下台后,字贬值到100万元。

这件事传递了一些什么信息呢?首先,“上千万”原来不是书法作品的价格,而是“主席”这个头衔的价格,“100万”才是那幅字的价格。一幅字,能值100万,也算得上是好字了,但是,“字价”不如官价。本来,书法是一种文化商品,可以有价;而官职不应有价,官职有价,是权力寻租的结果,是腐败。当书法的价格随官位的得失而涨落,反映的是文化失去了独立的价值,成为权力的附庸,简单地说,就是被官场化了。

IMG_1748

“只要坐上这位子,便有大把的名和利”

一幅字的价格涨跌,是个例,也许不能说明整体的情况。2013年,陕西省书法家协会换届,产生16名常务副主席、18名副主席,舆论一片哗然。知情人爆料,一个副主席一年卖字收入可达数百万元级,理事收入也在50万-100万元之间,“只要坐上这位子,便有大把的名和利”。

报道中,南京艺术学院副教授、青年书法家朱友舟说:“这充分说明文化圈内官职已经与经济利益挂钩,许多人拼命钻营就为了在协会当个主席、秘书长、理事之类的,拿官场上的身份去卖自己创作的艺术品。按官职大小给艺术价值排序,主席的字就比副主席的好,副主席的字比秘书长的好。这种行为对艺术本身是一种伤害。”“官大字就好”,并不始于今日。

IMG_1749

“官价书法”,是用权力给作品定价

湖南省郴州原市委书记李大伦,他在任时出版了《大伦书法作品集》,定价高达418元,几年下来他卖这本书一共“挣”了3000多万元。“大伦书法”的热卖,不是文化的繁荣,而是“官化”的荣耀。418元一本,不是书法的价格,是权力给自己标出的价格。

文化圈子的官场化,即通常所说的“行政化”,其内容是,书法家协会、作家协会一类的文化团体,从组织结构、运作方式到价值取向,被官场控制,并被官场同化,艺术家及艺术创作都成为官场的附庸,如同报道披露的那样,一些所谓的艺术家,在一些政府官员眼里,不过是一台叫得应的印钞机,所谓的文坛领袖人物,不过是一些官员手中的筹码而已。

IMG_1750

“官而退则艺”,究竟是出于什么动机?

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马啸曾说过,:“‘坑多,陷深,水脏’,有人这样描述当前中国艺坛普遍存在的丑恶现象,此看法虽有些过激,但也不无道理。我们必须正视当前坛被权力与金钱侵害的事实。此种侵害,尤以书坛为烈。不仅陕西书协如此,从中央到地方莫不如此如此。每当换届临近,书家、画家们最忙的事,不是临帖、写生、创作或探究艺术,而是到处找关系,托领导。某些官员和商人们以职位和利润为诱饵,联手将艺人们玩弄于股掌之间。一些官员和商人觊觎艺术品的高额利润,于是便亲自上阵,霸占艺术界的要职。”

IMG_1751

那么,“官而退则艺”,究竟是出于什么动机?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传席曾这样说过:“为什么想在书协当官呢?一是出风头,二是好卖字。各级书协也希望退休官员加入,退之前就找好了,因为他们手中有资源,可以利用。贪污几个钱是小腐败,更大的腐败是滥用权力做不利于国家的事情。”

他觉得,退休的官员连书协都不应该参加。退休官员如果喜欢写字,可以让真正懂字的人给他们辅导辅导,偶尔组织一个“书法展”什么的,自己玩玩是可以的。

他曾这样解读官员争相进书协的背后深意:“当今中国,是一个靠头衔吃饭的时代,如果你没有头衔,实际水平再好,也最有靠边站,或只能获取较低的收益。所以,大家都运用一切的智力、财力与精力,去博取一个明光铮亮的头衔。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人们不惜下跪、不惜出卖肉体乃至灵魂。这是一个我们不想、不愿但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当代书法与绘画可能缺失许多东西,如技法、文化、内涵等等,但是在我看来,最根本的缺失是操守的缺失。”

【新闻纵深】

该去“官气”的何止一个书协?

在文化界某些领域,一些所谓的“大师”泛滥、真假难辨,这背后也隐藏着腐败,甚至部分艺术品的价值也按官职大小论价。

IMG_1752

官员作品按职务高低论价

“雅号”背后暗藏权力买卖

在文化界某些领域,一些所谓的“大师”泛滥、真假难辨,这背后也隐藏着腐败,甚至部分艺术品的价值也按官职大小论价。

去年底,周一波等8名副厅级以上干部退出陕西省书协领导职务,这一表率行为引发了社会关注。

“文化圈内个别官职已经与经济利益挂钩,有的人拼命钻营就为了在协会当个主席、秘书长、理事之类的,拿身份去卖自己的艺术品。按官职大小给艺术价值排序,主席的字就比副主席的好,副主席的字比秘书长的好。这种行为对艺术本身是一种极大的伤害。”南京艺术学院副教授、青年书法家朱友舟说。

业内专家认为,在一些地方,当选省书协主席、副主席后,作品润格上升也是事实,这是“官本位”思想对艺术品市场的不良影响。原因在于艺术品的好坏往往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在艺术团体中又人为地把书法家分成了三六九等,似乎主席、副主席就该比理事、会员的润格要高,这是目前中国书法市场价值错位所导致的结果。

IMG_1753

“一些地方的摄影协会一般特别欢迎领导干部入会,还往往会推举他们当会长、副会长。”一位摄影界专业人士告诉记者,让领导入会特别有利于开展活动,靠他们的关系可以轻松筹钱、办事。尤其是一些地市级以下的摄影机构,属于民间组织,更急于吸引当地领导入会进圈。至于领导们的创作水准,“大多还是停留在感观感受层面”。

“艺术品的好与坏,艺术家成就的高与低,应该由艺术家的专业、技法、创新这些纯艺术的角度来衡量。”中国文联副主席边发吉说。

许多文化界人士指出,文化腐败损伤了文化艺术的健康发展,沾染着“铜臭气”,而且与个别党政官员的腐败息息相关;应对权钱交易、小圈子活动进行严厉打击。

IMG_1754

争相戴上文化帽

“雅圈”成官员腐败新灾区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爱好文艺的官员通过各类官方和民间的协会搭台,形成一个“沙龙”或“雅圈”,结伴采风、办会出展。然而,这个圈子却暗藏腐败。

摄影圈:烧别人钱玩自己的游戏。

摄影被公认是一项花费不菲的爱好,由于摄影既拥有高大上的硬件可以炫耀,又包含一定的文化审美含量能够加分,所以,近年来在官员圈子里非常时髦。而其中一些官员的摄影器材则是受贿而来。

书画圈:中饱私囊。

一位曾担任过全国政协委员的国内著名画家告诉记者,现在一些政府部门喜欢召集书画家搞笔会,期间创作的艺术品有时会被少数官员中饱私囊。“我就亲身经历过一次,在一次官方组织的笔会上,国内几名艺术水准很高的书画家联合创作了一幅画,非常难得,这幅画被一位领导拿回自己家了。”

收藏圈:投其所好。

办案人员调查发现,在倪发科身边,有一个玉石的圈子。在他的“明示”与“暗示”下,多名老板四处“淘宝”,以投其所好。为买到倪发科喜欢的和田玉,矿业老板吉立昌多次专程带着玉石专家坐飞机去新疆,买回玉石供倪发科挑选。

IMG_1755

玩过了的“官雅圈”

谁让“大师”满天飞?

有媒体还披露,一个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也要花一千多万元才能角逐到这个称号。

江西省政协原副主席、原景德镇市委书记许爱民角逐“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引发众多争议。其中有一个细节引人关注,在他担任景德镇市委书记期间,其作品价格昂贵,且供不应求。业内人士说,“书记的瓷器不是谁都卖的,你要想做个工程或者到这里来投资,就可以先买书记几件作品嘛!”这难道不是“玩过了”?

景德镇曾成为“雅贿”的集聚地,难道与许爱民的“身先士卒”、“身体力行”没有关系?

还有不少官员自己不懂艺术,却为艺术家一同“混江湖”,甘当艺术家的代言人,一有作品展,就去站台和发表“重要讲话”。这难道不是“玩过了”?

不少书画家,工艺美术大师,也极力攀附官员,借机抬高身价。这其中,有没有涉及腐败的内容不得而知。这难道不是“玩过了”?

此作为启功先生跋《溥儒草书自作诗卷》,不仅叙述详而多珍闻,书法也同样妙不可言。溥心畲(yú,1896-1963),原名爱新觉罗·溥儒,字心畲,清恭亲王奕欣之孙,曾留学德国,诗文书画皆有成就,与张大千有”南张北溥”之誉,又与吴湖帆并称”南吴北溥”之称。此跋虽启功笔法,但更显工稳,晋韵浓郁,比如首字“右”,若单独看甚至看不出是启功所书。启功在传统中下过极深的功夫,所临柳公权及“二王”法帖可以看出,但其韵致则是传承清代宫廷馆阁书风,文人气很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END ——

2017年4月17日,中国书法公益大讲堂活动在聊城书画艺术馆举行,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主任刘洪彪亲自授课。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书法》杂志执行编辑郑培亮,聊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赵昌军,聊城市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吴文立,聊城市书协主席刘延福等领导同志出席活动。

IMG_1736

讲座共三个环节,刘先生先是结合个人近期经历谈了一当今坛的现状和中国书法面临的挑战,然后与聊城当地书家现场互动,解答听众的问题与困惑,讲座最后先生对现场悬挂的书法作品逐一点评。

IMG_1737

现将刘先生当天的主要观点、见解、主张分享给书坛同道。(特别说明:内容根据手机上的杂乱记录整理,并掺杂笔者个人意见,正确的都是刘先生的话,不对的都是笔者的话)

IMG_1738

  • 反三装:装腔作势,装模作样,装神弄鬼。写字以自然为上,过于强调所谓提按对比、墨色变化……书法创作不是炫技。
  • 写字一技,今不如昔;中国书法,前途乐观。古人有古人的优势,我们有我们的便利。古代读书人每日必用毛笔,毕生用之,控笔能力比我们高;古人生活节奏慢,又没有电子设备、网络……的诱惑,心态比我们沉静。我们比古人获得信息、资料便利,交通便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早已不再是难以实现的愿望。

IMG_1739

  • 书艺赶超古人的八字诀:字古、式新、文心、艺质。每一个习书者首先要向古人学习,用笔法、结字法都要从经典中来;还要向今人学习,书写形式要有新颖、与时俱进。作为一个书家,对文化要有敬畏之心,要多读书,多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有文人情怀。书法家还要关照社会、关照生命,要有开阔的艺术视野和超前的艺术眼光,要有艺术品质、艺术气质
  • 关于参赛:书法评审四兼顾:兼顾书卷气与艺术性,兼顾写实与写意,兼顾雄强与婉约,兼顾稿书与榜书。作品须有古意,见师承。技法高,有个性。风格当明确,或雄强,或婉约。创作有主见,不跟风,平时喜大就写大,擅长写小就写小。
  • 作品以安详稳定、轻松自然为好,线以实为上,要停的住墨,留的住笔。力争写出雅气、贵气、书卷气,切莫搞出江湖气、俗气、匠气。

IMG_1740

  • 务必看准参展要求,务必看准参赛要求,务必看准参赛要求。
  • 草书临摹重在学习作品之精神风貌,不必过于追求点画、结字、墨色与原作逼肖。草书临作落款要“趁热打铁”用上刚刚学到的技法,精神面貌与正文同步。草书线条应当曲直结合,刚柔并济,偶尔的长直线、干脆利落的折笔也必须要有。
  • 魏碑书写过于求巧便失去了自然稚拙。
  • 隶书、魏碑创作最好不要像写唐楷一样画上整齐的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