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林則徐書錄沈大悟詩四屏,尺寸:129.4×31.2×4,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林則徐(1785-1850),字少穆,號七十二峰退叟,福建侯官人。嘉慶十六年(1811)進士。道光十八年(1838)任欽差大臣,查辦廣東海口鴉片事件。翌年收繳鴉片和煙膏煙具,並於虎門集中燒毀,是謂「虎門銷煙」事件,也是今日「六三禁煙節」的由來。

640.webp

640.webp (1)

640.webp (2)

本幅林則徐書法,點畫工整,間架挺拔,有唐人遺韻。行筆時的徐疾和提按的輕重變化都豐富了筆墨的層次,為其晚年難得一見的大楷精品之作。

——END——

书法 这门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开始时是以图画记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了当今的文字,又因祖先发明了用毛笔书写,便产生了书法。可是,现在的我们,网络通讯工具发达,别说是书法了,就连写字也都少了,但是你可知道,书法不仅仅是一项伟大的发明,更是中国人修身养性的根本,那么,我们学习书法究竟有多大作用呢?

640.webp (14)

书法养神

《黄帝内经》说:“静则神藏,躁则消亡”。书法能让人的心静下来,让孩子通过学习书法凝神静虑,少躁动,书法之动是专一不杂、养神之动。

640.webp (15)

书法养心

学习书法可以培养我们耐心,细心的素质。耐心恒也,细心微也。老子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杜甫有诗曰:“始知豪放在精微”。书法的起笔收笔处可培养我们精微的好习惯。

640.webp (16)

书法养目

书法要心悟手出,耳濡目染,而观察最为重要。孙过庭在《书谱》中说:“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我们尤其注重眼的观察能力。

640.webp (17)

书法养目

书法要心悟手出,耳濡目染,而观察最为重要。孙过庭在《书谱》中说:“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我们尤其注重眼的观察能力。

640.webp (18)

书法养正

书法培养孩子心正。柳公权说:“心正则字正”,通过写字提升人格。书法是人心灵的心电图,即:“写好字,做好人”。

640.webp (19)

书法养学

我们时刻培养其大书法观,让孩子知道,学习书法不仅仅在学写字,在学写字的同时,注重传统文化的学习,诸如经子史集等传统文化。

书法养气

孟子说:“吾善养我浩然之气”,此气至大至刚也。我们注重书法的气息、气韵的培养,更强调“浩然之气”的培养。这是一种向上的精神力量,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

640.webp (21)

书法养敬

《弟子规》说:“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我们做学问,学写字要有虔诚之心,敬重之心,唯敬重之心才能领略其妙。

书法养礼

不知礼无以立,通过一笔一画的学习,我们注重礼的培养。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通过学习书法“克己复礼”。礼的精神在当今尤有提倡的必要。

书法养勤

练习书法需要坚持、勤奋,会培养人的耐力。唐杜甫《柏学士茅屋》诗:“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END——

书法扇面,作为一种古老的书法表现形式,其文化底蕴源远流长,追溯起源,已有3000年的历史,那么为什么书法扇面能够一直流传古今,最主要还是书画扇面其本本身给我们所带来的精神享受。

在古代,不同的地位的人,他们所拿的书法折扇有也是不尽相同。当然,除了彰显身份,更为重要的是,书法扇面已成为他们的一种文化。在今天,虽然折扇实用性已经大打折扣,但它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依然值得我们研究。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白蕉干净爽快的书法扇面,会让你少了些酷热的烦躁!

白蕉(1907–1969),出身于书香门第,才情横溢,为海上才子,书法以“二王”为宗,兼取欧、虞诸家,诗书画印皆允称一代,但生性散澹自然,不慕名利。640.webp

640.webp (1)

640.webp (2)

640.webp (3)

640.webp (4)

640.webp (5)

640.webp (6)

640.webp (7)

640.webp (8)

640.webp (9)

640.webp (10)

640.webp (11)

640.webp (12)

640.webp (13)——END——

 

 对于写字和书法,总有很多误区和迷信。比如说“书法要有童子功”之说,不知道害了多少人。我们尊重权威是可以,但不要迷信权威,不能把权威说的断章取义去理解,更不可字字当作金玉良言。

启功老先生说过:书法不是耍杂技,不一定要童子功!

360se_picture.webp

这话告诉我们什么?

第一、家长们这下可以放心了!不必赶着孩子去上书法培训班,等他有了兴趣再学不迟。至少没有那么急迫,“过了这个村,还会有那个店”。

第二、成年人字写不好莫找借口!想学书法的不是没机会了,随时都可以放下思想包袱大胆去学,半路出家跟童子功一样管用。启功老先生学书法也是半路出家,路人皆知。

想学习书法,想练习书法,不管你是多大年纪都可以。有的人说你没有幼功,这个写字呀不是要杂技,不是练习科班,练武戏,踢腿弯腰,不是这个东西。要练武功,那你非得从小时练不可,写字没有那一套。

360se_picture.webp (1)

小时有小时的好处,脑子记忆强,说一遍记一遍,写了之后进步快。但是老年学写字,又有比小孩高明的地方。为什么?他理解力强,他虽然没有临过帖,但是他写了一辈子字呀。他年老了,虽然没用过写毛笔字的功,但他写过。“人”字是一撒一捺,“王”字是三横一竖,他总写过。所以说:

一、不要自卑。

说我没有幼功、你要踢腿弯腰,那非幼功不可,你老年人勉强弯腰,弯完之后进医院了。为什么呢? 腰椎错位了。练字这个事情呢,跟那个不一样,跟练武功不一样。用过这番功夫,也吃过这番苦头,上过这些个当,然后现在得出这结论。

360se_picture.webp (2)

二、不要乱问人。

你问多了反倒迷糊了。不是说,名家或者高明的教师他所说的经验一点不可取,而是我们应该怎样理解他的可取。你要是盲目、教条地照抄,不但没有好处,而且会有毛病。向人请教,求人指导,这东西不是不应该,而是很应该,但是应该有所选择,十个人说的话,我们不能每个人的都听,听了之后你就没法办了。

——END——

 这两天,朋友圈晒下雪的忽然多了起来。你们的朋友圈被下雪刷屏了吗?有晒身边的雪景的,有表示下雪天不适合上班的,有分享关于雪的歌曲的,当然还有不走寻常路写段子的……

360se_picture.webp360se_picture.webp (1) 360se_picture.webp (2)

晒雪景的的朋友

360se_picture.webp (3) 360se_picture.webp (4)

下雪了,又想起那些年一起听过的关于雪的歌

360se_picture.webp (5)

每年都有一些类似于这样的温馨提示

360se_picture.webp (6)

这位朋友一看就是不想上班

360se_picture.webp (7)

朋友圈的段子手,不走寻常路

下雪天的典型特征就是冷,大家今天发朋友圈,不少人也不过说一句“真冷啊”、“雪好大啊”、“外面都白了”这样的话而已。

但是也有人说了,下雪天,一定要有格调。不然怎么在庞大的朋友圈中脱颖而出获得别人的点赞呢?

一起看看古人在下雪天都是怎么刷存在感的。

01

下雪天,大家出门都不太方便,只见孟浩然突然很亢奋,下雪天就往外冲,来到长安边上的灞桥,骑着一头驴,踏雪寻梅。到处跟别人说:吾诗思在风雪中驴子背上,看什么看,我在搞艺术呢。

于是“灞桥风雪”也成一个典故,没有艺术灵感不要怕,下雪天就有啦。

诗人就是这样,各种拐外抹角、引经据典,然后嘲笑你读书少。但是物极必反,雪的题材都写不胜写,各种技巧都用完了,就返璞归真吧。

02

徐渭有一组《题风鸢图》,其中一首是这样:

偷放风筝不在家,先生差伴没寻拿。

有人指点春郊外,雪下红衫便是他。

 简直不能更直白,意思就是,下大雪了,不读书啦,跑出去放风筝。老师大怒,派人来巡,有班干部报告,郊外那,雪下穿红衣服的就是他。

这首诗提醒我们,翘课出去玩,一定要穿一件保护色。

向古人学学吧,下雪天多展露些风韵,朋友圈配一句干巴的天气报告,是多么乏味。

03

 晋代的谢朗曾经把雪比作“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翻他一个白眼,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看,一个把下雪比作撒盐的吃货,真的会被嘲笑千年。

跟雪有关的艺术创作实在太多,留下的典故也很多,不胜枚举。

04

注意了,下面是书法大家们的朋友圈,简直是赏心悦目,一股清流,你不服不行

360se_picture.webp (8)

晋 · 王羲之《快雪时晴贴》

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快雪时晴帖》只是一封4行28字的书札,内容为作者写他在大雪初晴时的愉快心情及对亲朋的问候。

【释文】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

360se_picture.webp (9)

360se_picture.webp (10)

360se_picture.webp (11)

宋 · 范成大 《雪晴帖》

【释文】 昨辱惠字至慰。雪晴夺寒。以仆之瑟缩。遥知公之为况也。范子二轴。各为题数字纳去。幸为分付。属此寒冷。不得与渠少款曲。每念右史同年。为之凄断。王生所作隶古千文。可得一观否。方子文字挨排不行。只得以来年。今小大尚未回。得维垣亲札。间数日。阔匾来者又数处。殆成苦相。不可具言。成大顿首。养正监庙奉议贤友。

360se_picture.webp (12)

360se_picture.webp (13)

360se_picture.webp (14)

明 · 文徵明 行草书《雪诗卷》部分

文徵明行草书作品《雪诗卷》,计376字,31.6*483.9厘米,现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卷书法随意挥洒,笔精墨妙,愈写愈流畅放旷,这时颜、黄模样已经脱去,盎然一派自家风神。

小编觉得,其实古人也怕冷也冻得瑟瑟发抖,只是他们觉得不能这么俗,谁让‘我是文人呢’。所以他们在下雪的时候会写诗作词,会踏雪寻梅,会江舟垂钓,会煮雪烹茶,极尽风雅快活之事。

你有哪些关于下雪时的趣事呢?欢迎留言分享!

——END——

640.webp (9)

王羲之(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祖籍琅琊(今属山东临沂),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快雪时晴帖》为晋朝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是一封书札,以行书写成,纸本墨迹。其内容是作者写他在大雪初晴时的愉快心情及对亲朋的问候。此帖纵23厘米,横14.8厘米,4行,28字,堪称是旷世奇作,在唐代就已经是国宝级珍品,相传唐太宗设法从民间赚进御府,旋又殉葬昭陵,现已无法寻得真迹,现存此帖为唐代双钩填廓法临本,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640.webp (10)

640.webp (11)

640.webp (12)

640.webp (13)

640.webp (14)

640.webp (15)

640.webp (16)

640.webp (17)

640.webp (18)

640.webp (19)

640.webp (20)

640.webp (21)

640.webp (22)

640.webp (23)

640.webp (24)

640.webp (25)

640.webp (26)

640.webp (27)

640.webp (28)——END——

 

孙岳颁(1639-1708),字云韶,号树峯,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康熙二十一年(1682)进士,官至礼部侍郎。《佩文斋书画谱》编纂总裁官。孙岳颁的书法多为行草,他的书法有很浓的书卷气,结体优雅匀称、风格秀美精致,笔致率意自然、轻盈飘逸,寓秀润于雄强之中。640.webp

▲孙岳颁行草书法诗轴,128.5×55cm,无锡市博物馆藏

释文:独酌芳春酒,登楼已半醺。谁惊一行雁,冲断过江雲。

640.webp (1)

▲孙岳颁行书《晓起寻花七绝诗轴》,绫本192×47cm,重庆市博物馆藏

释文:晓起寻花小径中,断虹高挂古墙东。暗雲欲作城头雨,晕月将生塞外风。书为相如年台,孙岳颁。

640.webp (2)

▲孙岳颁行书诗轴,绫本161.3×46.5cm

 释文:偶然避世住深山,不道携家便不还。却怪渔郎太多事,又传图画到人间。

清康熙帝喜爱书法,他曾以擅长书法、专学董其昌的沈荃为师,极其推崇董其昌的风格,从而使董其昌书风和学董之势在整个康熙一朝兴盛不衰。沈荃以后,孙岳颁很快代替了沈荃在康熙帝心目中的地位,以炉火纯青的学董功夫获得康熙帝的信任和器重,使董其昌书法进一步风靡天下。

每当有御制碑版,康熙帝必然命孙岳颁书之。孙岳颁为官清廉,康熙帝对他的评价是“室无媵妾,家绝管弦,政事之暇,唯焚香读书及临池选韵,笔歌墨舞而已”。 康熙四十一年(1702)康熙帝御题其堂曰“墨云堂”,足见康熙帝对孙岳颁的赏识。

640.webp (3)640.webp (4)640.webp (5)640.webp (6)640.webp (7)640.webp (8)

▲孙岳颁62岁行书《隐居诗卷》,纸本29.2×248.9cm。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唐山人题郑处士隐居云:闻说最清旷,及来愁已空。数点石泉雨,一溪霜叶风。业在有山处,道成无事中。酌尽一尊酒,老夫颜亦红。
赠行如上人云:不知名利苦,念佛老岷沱。补衲云千片,焚香篆一窠。恋山人事少,怜客道心多。日日斋钟后,高悬滤水罗 。
题青城山范贤观云:数里缘山不厌难,为寻真诀问黄冠。苔铺翠点仙桥滑,松织香稍古道寒。昼傍绿畦锄嫩玉,夜开红竈撚新丹。钟声已断泉声在,风动瑶花月满坛。
庚辰仲秋书于燕山精舍。孙岳颁。

——END——

在中国画里,山水画是一大种类。

可是很多人却觉得,山水画看上去都是一个样子,根本分辨不出来不同的画风和不同的流派。

当然,这里面的学问是很多的,不过最简单粗暴的区分办法就是看皴法”。

这个“皴”(cūn),是褶皱的意思。

微信图片_20180104143605荷叶皴

简单的解释“皴法”,就是山水画家们为了画出不同的山石质感,想出来的各种各样的招式。

不同的山石,质感是不一样的。

在中国的历史,“皴法”出现于五代时期。到北宋时期只有5种,到了元代,已有10种之多,如今更是数都数不过来。

那么这些“皴”在现实中又是怎样的光景?现在,就让我们来一一还原它们吧!

1. 披麻皴

微信图片_20180104143926明·沈周《京江送别图卷》局部

微信图片_20180104143929照片比对

2. 大斧劈皴

微信图片_20180104144852马远《踏歌图》局部

微信图片_20180104144855照片比对

3. 小斧劈皴

微信图片_20180104145021宋松峰《楼观》局部

微信图片_20180104145025照片比对

4. 雨点皴

微信图片_20180104150159范宽《溪山行旅图》局部

微信图片_20180104150204照片比对

5. 刮铁皴

微信图片_20180104150209

微信图片_20180104150212照片比对

6. 豆瓣皴

微信图片_20180104150221范宽《雪景寒林图》局部

微信图片_20180104150224照片比对

7. 折带皴

微信图片_20180104150227倪瓒《枫落吴江图》局部

微信图片_20180104150230照片比对

8. 卷云皴

微信图片_20180104150241郭熙《早春图》局部

微信图片_20180104150244照片比对

9. 解索皴

微信图片_20180104150247王蒙《青卞隐居图》局部

微信图片_20180104150250照片比对

10. 米点皴

微信图片_20180104150253米友仁《潇湘奇观图》局部

微信图片_20180104150256照片比对

看了这么多“皴法”,有没有眼花缭乱的感觉?

古代山水画家在长期创作和自然观察中,创造了有别西方写实绘画,但有人文理念的经典画法。

其实每一位艺术家都有自己的“皴法”,每一种“皴法”都是客观世界和画家内心世界的结合,丰富的“皴法”展现出这些艺术家强大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观察力。

水墨画只有一种颜色,但是不单调,中国的画家是把水墨这一材料玩到登峰造极,只用这一种颜色,就创造了变幻万千的世界。陆俨少先生作为中国当代山水画大师,更作为一位殷切的美术教育家,他汲取中国传统绘画之精髓,观察自然,以纯正深厚的笔墨,绘制了大量的课徒稿,中国画学习者可以通过研读摹写,进一步了解掌握作为中国画基本要素——笔墨及其结构和规律;了解画理及画法,为中国画创作者做好认识与技术的准备。

003pJcbigy6HPPl0Liu66&690 副本

 

003pJcbigy6HPPkItCi7a&690 副本

 

003pJcbigy6HPPkEtIr17&690 副本陆俨少课徒稿山石法

学中国山水画,山石法是一个重要课题,墨池学院特别邀请黄勤老师,以三个课时,通过学习陆俨少课徒稿山石法,详解与示范各种皴法,使学习者掌握表现山石的技法,为山水画写生与创作打下基础。

导师介绍

1027_1

黄勤,1989年生于江苏无锡,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自幼师从无锡书画院名家许惠南学习国画,于2007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于2011年保送本校研究生,师从张谷旻教授。于2016年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导师卢禹舜教授。

导师作品

拙政园30x96cm

鼋头渚一隅30x96cm

扇面小品5

清影系列4,96x30cm

庭院1,45^33

6虎跑梦泉135x35cm

7曲院探幽135x35cm

获奖/参展

获奖经历
2009年临宋郭熙《早春图》获得中国美术学院2009学生实验室创作作品优秀奖
2011年毕业创作《云栖竹径》获得2011年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创作曁林风眠创作奖金奖,毕业创作留校收藏
2012年作品《梦泉》获得首届公望富春.中国山水画作品展(中国美协举办)优秀奖(最高奖)
2012年作品《梦泽》获得2012吴冠中艺术馆开馆暨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协举办)优秀奖(最高奖)
2012年获得2012年硕士国家奖学金(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
2013年作品《园趣》入选相聚宜兴——全国工笔画作品展(中国美协主办)
2013年获得中国美术学院林风眠奖学金一等奖
2013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2014年毕业创作《探幽》获毕业创作林风眠奖
2015年成为浙江画院研究员
参展经历
2009年作品《早春图》参加2009年中国美术学院学生实验室创作作品展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展馆
2010年作品《梦》,《中山图》参加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师生联展 中国美术学院展览馆
2011年毕业作品《云栖竹径》参加中国美术学院毕业优秀展 中国美术学院展览馆
2011年毕业作品《云栖竹径》参加八大美院毕业优秀作品联展 天津美术学院
2012年20余幅作品参加中国美术学院六人联展 湘湖美术馆
2012年作品《梦泉》参加首届公望富春中国山水画作品展 富阳美术馆
2012年作品《梦泽》参加2012吴冠中纪念馆开馆暨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吴冠中纪念馆
2013年作品《园趣》参加相聚宜兴——全国工笔画作品展 吴冠中纪念馆
2013年作品四幅参加2013年杭州艺术博览会——自由的方向中俄青年艺术家对话展 杭州世贸中心
2013年作品《西湖》四条屏参加传承与融合——浙派山水青年画家推荐展 唐云艺术馆
唐云艺术馆
2014年作品四幅参加2014年杭州艺术博览会 杭州市贸中心
2014年毕业创作《探幽》获毕业创作林风眠奖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2014年作品五幅参加学院灵韵——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国画精品展 清华大学水木益生艺术馆
2014作品六幅参加问墨当代水墨艺术邀请展 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
2015入选浙江省”新峰计划”,10幅作品在浙江美术馆展出
2015参加第12届韩-中国际现代美术交流展中国巡展
2015参加浙江画院山水作品采风展
2016参加觉社周年展
2016年考取艺术研究院卢禹舜先生博士
2016年西湖艺术博览会举办个展”一径抱幽-黄勤作品展”
2016参加瑞猴献春-书画名家主题作品展特辑
2017水墨乾坤-第二届卢禹舜师生展
2017参加艺德同行智惠青州—60博士书画展
2017参加隐逸湖山-青年书画作品展
2017参加”春风润-2017学院青年中国画家学术展
2017参加搜妙图真-张谷旻师生作品展
2017参加2017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书画二十展

课 程 安 排

第一课时 陆俨少山石法线质与结构
2018年03月16日 19:00
1、石线质感:干湿浓淡
2、山石结构
3、历代名家山石法赏析与讲解
第二课时 陆俨少山石皴法解析
2018年03月23日 19:00
1、石头的基本结构(石分三面)
2、披麻与斧劈
3、披麻的变体(解索皴,乱柴皴,荷叶皴,钉头鼠尾皴,豆瓣皴)
第三课时 山石皴法与山石结构
2018年03月30日 19:00
1、各种山头组石画法
2、山石的渲染与苔点
3、整座山与群山的画法
 

第一节课 一元试听

报名咨询入口

微信图片_20180104173722

扫码直接进入墨池公众号获取报名链接
或者点击
课程链接
如有疑问可咨询您的课程专员:小轩(微信:mochihubei)

去年的维密大秀影响力早已超出了时尚圈的范畴,成为了普通群众茶余饭后的笑谈。虽然很高兴外国人在关注和了解中国文化,但是使用的这些中国元素纹样,真是……

未标题-1 副本难道说到中国元素,就只有龙吗?!

并不是。其实龙纹,只不过是大中国万千纹样中的一小种。

花、鸟、虫、鱼、从接地气的到逼格炸天的…只要是你想象的到的,都被古人做成了美美哒的服饰纹样。

微信图片_20180104165715唐代连珠四骑狩狮锦

微信图片_20180104165512歪脖子仙鹤织锦

微信图片_20180104165816左:《缂制梅鹊图》沈子蕃 宋 右:《缂丝山水图轴》宋

微信图片_20180104165954缂丝花鸟

中国传统纹饰本身很美,如果设计得当,也可以变得很时尚、现代。这次维密设计师的试水,虽然不很完美,但却也是很多歪果仁在关注中国文化的体现。

作为中国人,我们有着先天的优势,可以去发现中华文化中璀璨、丰富、多彩的一面,如果说让我们把精美的图案绣在衣服上有点不现实,但是我们完全可以运用手中的画笔,将图案呈现在宣纸上,这不只是对自我的提升,也是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和打的最好的广告~

48302115_1《枇杷山鸟图》宋 赵佶

墨池学院特别邀请从正老师,通过三个课时对《枇杷山鸟图》进行讲解和示范,帮助学员对传统工笔花鸟画的勾线、造型、设色等方面的技法特点做深入了解;再从临摹《枇杷山鸟图》入手,逐步解决重彩花鸟画中的构图、造型、色彩等问题,同时也细致体悟宋人花鸟画的艺术特点、风格韵律和美学思想,并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独立完成对《枇杷山鸟图》的临摹

 导师介绍 

634401030425437382

从正,男,江苏淮安人,1970年生,毕业于江苏省教育学院美术系工艺美术专业,现为涟水县书画院院长、淮安市政协委员。在校初师从庄弘醒、曹英义教授,毕业后得江宏伟、方政和等老师指点。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淮安市工笔画学会常委理事,淮安市西画研究会理事,涟水县西画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导师作品

138475074995331822
259659671228087680

474432254413369028

738827753055666066

908572070344300174

917985863413197024

151654879479866526

170359483766226139

参展记录

第六届江苏省美术新人新作展获佳作奖。(江苏省美协主办);
第二届江苏省美术奖特邀作品(江苏省美协主办);
入展江苏省第七届水彩、粉画展(江苏省美协主办);
入展第五届江山如画中国油画写生作品展。(中国油画写生俱乐部、写生中国主办)
入展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成立30周年优秀作品展(江苏省美协主办);
入展江苏省中青年优秀作品(江苏省委宣传部主办)。
“走进运河”书画展获二等奖;(淮安市委宣传部、淮安市美协主办)
“盛世淮安”首届书画大赛获二等奖;(淮安市委宣传部、淮安市美协主办)

课 程 安 排

第一课时 历史背景和技法解析
2018年01月17日 19:00
1.宋人花鸟的历史背景和《枇杷山鸟图》的艺术特色(图片+讲述)
2.底稿准备(图片+讲述)
3.笔墨要求(图片+视频)
4.勾线技巧(图片+视频)
第二课时 材料详解和分染技巧
2018年01月24日 19:00
1.材料的使用详解(图片+讲述)
2.《枇杷山鸟图》染墨方法(图片+视频)
3.平涂和初步分染(图片+视频)
第三课时 重彩设色和整体调整
2018年01月31日 19:00
1.重彩设色和提染(图片+视频)
2.加强细节刻画(图片+视频)
3.全面调整画面(图片+视频)
4.装裱建议(图片+讲述)

第一节课 一元试听

报名咨询入口

微信图片_20180104161912

扫码直接进入墨池公众号获取报名链接
或者点击
课程链接
如有疑问可咨询您的课程专员:小轩(微信:mochihubei)

唐代,继僧人怀仁集王羲之行书而成《圣教序》后约50年,大雅和尚又集王羲之行书刻成《兴福寺碑》,又称《兴福寺半截碑》,此碑行气流畅,摹刻精良,为研习王羲之书法之重要碑刻。

《兴福寺半截碑》,唐代僧大雅等集晋王羲之行书碑刻。开元九(七二一)年立于长安。此碑又名《吴文碑》徐思忠等刻字,因此碑尚存下半截,故又名《兴福寺半截碑》,计三十五行,每行二十三、四、五字不等,中空三行,现在陕西省博物馆碑林。

此碑明万历年问出土于陕西西安,《墨林快事》谓:“集人大雅乃兴福寺僧,故世谓之《兴福帖》,其集王字顾独得其精神筋力,是以书家重之”。旧拓本第二十行“四序”之“四”字完好,八行“断裁”之“断”字“斤”部未损,解放前文明书局、日本博文堂、艺苑真堂社、二玄社及日本《书苑》曾影印出版。

640.webp

640.webp (1)

明人安世凤在《墨林快事》中称“…其集王字,顾独得其精神筋力,俨如生动,不比怀仁,只得其形模,并其古澹之趣而已,是以书家重之。”《兴福寺碑》是王羲之传世法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学好王羲之行书的必经之路,其书写性及点画、部件之间关系处理是《怀仁集王字圣教序》所不及的,学习它有助于解决用笔生硬、行气不足的问题。

墨池学院郑人凤老师开设课程,本次课程共分为四个课时,通过《兴福寺半截碑》详解“综合五步法”在用笔、结构以及临摹与创作上的具体运用,帮助广大学员尽快明理、得法,提高对王羲之行书理解和运用能力。

导 师 介 绍微信图片_20180104114603郑人凤,别署蜂窠山房,江西赣州人。军旅十六载,师从谢少承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赣州书法院外联部主任、赣县区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央美院首届“兰亭班”成员。虔州凤鸣书院创办人。

名 家 点 评

纵横有象 着手成春

——郑人凤书法小议

文/谢少承

谢少承系南京军区美术书法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中国书法兰亭奖、全国奖等综合类大奖获得者

近年来,中国书坛展事多多,常有书法新锐异军突起,在展赛中攀枝折桂,其书艺咄咄逼人,让世人刮目相看!我所了解的郑人凤便是其中之一。

人凤曾经从戎十六载,在这人生的最值得珍惜的年华里,他先后当过基层连队文书、战斗班班长和旅级机关保密员等工作,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军营摸爬滚打的训练中,以及繁文缛节的文件档案的整理中度过。与此同时,他在业余时间还有一个舍之不去的爱好——那就是书法。但在每天正课工作之后,留给他学习书法的业余时间已经寥寥,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他挤出时间读书、写字,寒来暑往,无怨无悔!637332333374847223郑人凤作品

他所在的部队,深处闽南大山之中,交通不便,文化贫乏,这里要找个象样的书店或买些书法用品,必须盼到节假日,经过领导批准,跟着班车去百里之外的泉州才能如愿。由此可知,他那些年学书的艰辛!每次去泉州,他忘不了到各座佛寺中去感受一番佛理禅境,从楞严的唱诵中体味天籁般的纯净,从菩提的智慧中明心见性。由此,他懂得随遇而安是对命运的尊重,是从容淡定后的豁达!人生会因如此的历练而升华,因难得的邂逅而神奇,因辛勤的耕耘而精彩!他愈发体会到山沟里的空气是如此的清新,大山滤去了市朝的喧嚣,呈现出的是一方艺术净土,他沉浸于空谷幽兰般的孤寂中,在春华怒放的季节里,保持着不被世俗沾染的清静,享受着艺术追求中美丽的孤单。

直到2009年,南京军区举办美术书法创作班,由于人才缺乏,军区便发动老作者推荐新人。旋即31集团军的干部郭裕文打来电话,说他们相邻部队有个叫郑人凤的,书法基础很好,当时我没有在意,直到有一天看到人凤的行草书作品时,我的眼睛不禁一亮,的确写得不错,灵性功力俱佳,且是比较醇正的传统书法,想不到那么偏僻的山沟里还能卧虎藏龙。我暗暗思忖,这定是个可塑之材,值得好好培养!

556760851297633114郑人凤作品

果不其然,短短的十几天的学习创作时间,人凤的创作水平突飞猛进,拿出来的作品已象模象样。我注意到,他于书法用功甚勤,爱思考琢磨,思路敏捷,并且喜欢把不懂的问题问个究竟,常将自己学书的心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和探讨。由于他的这些特质,书法的进步尤为明显,在当年全军第五届书法展中,他的草书作品便一举斩获大奖。其后他一发不可收,不断看到或听到他获奖参展的喜讯。

人凤书法主攻草书,兼备楷书、行书。其草书上追汉末魏晋,下探当代,但聚焦点在唐代张旭怀素一脉,他将怀素的小草千文与自叙帖结合起来进行表达,取小草千文的凝炼静穆,渗入自叙帖的连绵飞功,使理性与感性,静与动,涩与疾,虚与实,刚与柔冶于一炉。

dav郑人凤作品

当然,从他的作品中流露出来的信息,并不止于对唐人的模仿,他的节奏时有黄庭坚的开合收放,章法结字兼具米芾、祝允明的欹侧变化,用笔上借鉴了林散之的绞转圆劲,使得其作品朴厚婉转,纵横有象,一眼不易识别何家何派,但源头活水,自在流淌,着手成春,一派化机!这是他近年来找准目标,潜心学习古人,在笔墨的经典语言中寻找突破口的成功尝试。他于书法,能化古为新,化他为我,化僵为活,不斤斤于某家某派的一颦一笑,而是深入书法的根本艺术属性,敏感地捕捉笔墨语言的闪光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进行艺术的再创造再表达,因而他的作品有底蕴、有新意,耐得住细细品读。他在草书澎湃的激情中,注入理性的方剂,并将长期笔法章法锤炼的惯性特征一并在笔墨中展现,犹如一匹有节制的骏马,在自由迅捷的驰骋中始终不失前进的方向。

人凤的追求是理性的,脚踏实地的,他一步一个脚印地践行自己的艺术理想,以期实现自己的书法追求。随着时间不断推移,思想不断缜密,技法不断完善,书坛中一颗更加明亮的新星必将闪耀在我们的面前!

108526171870775932郑人凤作品

书法作品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展览中入展(获奖):

第四届中国书坛兰亭雅集42人展
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 佳作奖
全国第三届草书作品展
全国“王安石奖”书法作品展
全国首届书法小品展
首届“沙孟海杯”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
第三届“林散之奖”书法双年展
第五届全军书法作品展 三等奖
全国第二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

导 师 作 品 558803888831944899734804165993977

hdr

593148861952701095

课 程 安 排

第一节 书法之理法
2018年01月13日 19:00
1.书法之“太极观”。通过视频、语音(以下均同)详解太极图的生成变化、蕴意奥秘及与书法的关系。
2.书法之“毫厘观”。精解用笔、结字的共性规律及其道理。

第二节《兴福寺半截碑》之笔法
2018年01月20日 19:00
1.笔法原理。解析点画起、行、收动作要诀,以及笔势和点画生发关系。
2.执笔“五步法”详解。
3.用笔“五步法”详解。

第三节《兴福寺半截碑》之字法
2018年01月27日 19:00
1.字法法理。解析结体和体势,点画空间分割及字内各部件矛盾变化关系。
2.结字“五步法”详解。

第四节 临摹与创作
2018年02月03日 19:00
1.临摹“五步法”。
2.实临《兴福寺半截碑》。
3.创作“五步法”。
4.创作示范。
5.各种幅式的创作方法及要领。

报名咨询入口

↓↓↓微信图片_20180104114141

扫码直接进入墨池公众号获取报名链接
或者点击
课程链接
如有疑问可咨询您的课程专员:小轩(微信:mochihub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