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webp

主办单位:清秘阁
协办单位:宝续堂、重文堂、泰丰文化、翰语品音文化、元社、西湖画会、品逸美术馆、画盐文化

开幕时间:2018年1月13日 下午3:30
展览时间:2018年1月13日——2018年1月18日
展览地点:清秘阁(北京市西城区琉璃厂西街52号)

学术支持:中国书画杂志社
媒体支持:国学频道、中国书法网、新浪收藏 《北京商报》《品逸》《西湖画报》 凤凰书画网、墨池

【 艺 术 家 简 介 

640.webp (1)韩启超

1966年生于山东博兴,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首届书法研究生课程班毕业,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硕士学位,中国文联第八期中青年文艺人才(视觉艺术)高级研修班学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六届青少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画院书法导师等(曾担任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多年,于2015年12月30日自愿辞职),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等。多次参加中国文联、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重大展览,其中两次获得中国书坛最高奖“中国书法兰亭奖”提名奖,山东省第六届青年书法展一等奖,全国金融系统书法展特等奖、一等奖,文化部主办的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进入决赛等。作品入展全国第八、九届书法篆刻展览,首届全国行书、草书大展,中国书法第三届正书大展等。全国第三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首届手卷书法展特邀书家。出版有《黄河三角洲书法群落—韩启超卷》《韩启超书古代诗文卷》《韩启超书法作品选》《中国金融书法名家韩启超卷》《韩启超书法作品集》(人民美术出版社),作品被收录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书法年鉴》等。2008年、2010年、2011年被中国书法家协会评为“中国书法进万家”先进书法家,2009年被《中国书画》杂志提名为“中国当下最具升值潜力的十位中青年书法家”,2011年、2012年被《东方艺术》提名为“全国青年书法二十家”,2012年被评为当代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30位书法家,2013年被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授予“德艺双馨书法家”, 被推选为首批“中国金融书法名家”等。

640.webp (2)

行书范成大诗二首  20cm×57cm  纸本  2017年

韩启超/文 

作为一位书者,搞个展是我心向往之的事情。时下,无论官方还是民间展场颇多,但具有文化品位的展场却并不多,而“清秘阁”是很有品位且具有代表性的京城展馆之一。能在这样一个有艺术品位,有艺术氛围的场馆里做展,那是我梦寐以求的,也是很荣幸的事。

640.webp (3)行书苏辙题怀素自叙帖跋  21cm14cm  纸本  2017年

我从来没有搞过真正意义上的个展。如果说有,便是2015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我的作品集并首发式上的小展示,那是为了配合活动。一直未搞个展的原因,就是自己还没有足够多的满意的作品,还不足以撑起一个展览,所以迟迟没有付诸实施。今天的个展,是“清秘阁”的多次诚邀起了催化作用,比我心中的那个“个展”,来的早了些,我总感觉作品还不够理想。

640.webp (4)行书元曲二首  30cm×42cm  纸本  2017年

编辑在催我交稿时说,现在印刷厂被清理了很多,找地方印刷还得排队——啊啊——不过如今,天的确蓝了许多,这也是我们渴望的天气。谈到天气,我又想起小时候看天的情景:与小伙伴们一起打猪草挖野菜时,躺在田野里看蓝蓝的天,看蓝天里小鸟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若在夏天,我可以头枕在奶奶的怀里,躺在蒲毡子上,奶奶摇着芭蕉扇送着清凉,打着蚊子,我一颗颗地数着星星入眠⋯⋯时光匆匆,如今,奶奶已经走了多年,我也年过半百。人生苦短,生活中总有如意、失意混杂着,时常伴随回忆——我学习书法四十多年,书法之路绵延至今,有许多收获,但也丢掉了一些不该丢掉的东西。无论如何,书法已成我命,我对书法艺术的研习不会停下来,对书法的热爱已深入骨髓。

640.webp (5)行书张縯题黄州寒食诗帖  31cm×69cm  纸本  2017年

展览总要说几句话,但我也理不出该说些什么——或许是想要说的话太多,一下子塞满了通道;或许是根本没什么话可说,又或许是说话纯属多余,比如现在的展览,我们都能感受得到——讲话、致辞、座谈、采访等等,基本上都是老套路,都已流于形式了⋯⋯这次,我邀请了很多企业家以及不同行业和层面的朋友来参加,省略了时下展览中的很多内容和环节,让他们作为展览的“主角”,并想通过他们的视角审视我的作品。希望通过此展,我能收集到更多的信息,拓宽视野,丰富并校正我的艺术创作,在作品里更好地找到自己,使我的艺术之路越走越宽阔!

640.webp (6)行书 世说新语—文学第四 26cm×15cm 纸本 2017年

在此,对所有支持帮助我在艺术之路上前行的朋友们致以深深的感谢!
返京高铁上匆匆成文,难为序!不妥之处,敬请同道们多多包涵,批评指正!

作 品 欣 赏

640.webp (7)行书无我  16cm×34cm  纸本  2017年

640.webp (8)行书房后花开  21cm×14cm  纸本  2017年

640.webp (9)行书何绍基杂论  21cm×30cm  纸本  2017年

640.webp (10)行书苏轼跋语一则  30cm×21cm  纸本  2017年

640.webp (11)行书康有为论书一则  28cm×41cm  纸本  2017年

640.webp (12)行书世说新—识鉴第七  18cm×44cm  纸本  2017年

640.webp (13)行书张雨跋语一则  20cm×27cm  纸本  2017年

640.webp (14)行书赵禹圭曲  14cm×21cm  纸本  2017年

欢迎届时前来观展!

640.webp (15)——END——

360se_picture.webp (13)

《张迁碑》历来享受“方整尔雅”的美誉,为汉隶中不可多得者。此版集字对联,文辞优美,集结古雅。

修习书艺者,若既想临习又想创作,实可两参,收藏研读,或有出碑之途。

360se_picture.webp (14)

360se_picture.webp (15)

360se_picture.webp (16)

360se_picture.webp (17)

360se_picture.webp (18)

360se_picture.webp (19)

360se_picture.webp (20)

360se_picture.webp (21)

360se_picture.webp (22)

360se_picture.webp (23)

360se_picture.webp (24)

360se_picture.webp (25)

360se_picture.webp (26)

360se_picture.webp (27)

360se_picture.webp (28)

360se_picture.webp (29)

360se_picture.webp (30)

360se_picture.webp (31)

360se_picture.webp (32)

360se_picture.webp (33)

360se_picture.webp (34)

360se_picture.webp (35)

360se_picture.webp (36)

360se_picture.webp (37)

360se_picture.webp (38)

360se_picture.webp (39)

360se_picture.webp (40)

360se_picture.webp (41)

360se_picture.webp (42)

360se_picture.webp (43)

360se_picture.webp (44)

360se_picture.webp (45)

《张迁碑》是东汉晚期作品。此碑通篇为方笔,方整劲挺,棱角分明,结构谨严,笔法凝练,初看似乎稚拙,细细品味才见精巧,章法、行气也见灵动之气,沉着有力,古妙异常。近代书家李瑞清认为《张迁碑》上承西周《盂鼎》书风,四周平满,严正朴茂,而且接近楷法,开启北魏《张猛龙碑》、《龙门二十品》一路书法。

  《张迁碑》,全名《汉故毂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篆额,有碑阴。原石在山东东平县,现置于山东泰安岱庙。书风古茂朴厚,方劲雄浑。运笔多采“方笔”,笔道粗细介于二分笔与三分笔之间。波画的提按过渡不甚明显,有别于孔庙三碑的大撇重捺。字形偏于古拙一路,虽字迹多漫漶,然端整雅练,剥落之痕亦复天然,结字运笔已开魏晋风气。北魏《郑文公碑》、《始平公造像记》等石刻、造像无不与它有着嫡乳关系。《张迁碑》字迹看似规正古拙,实则结字巧丽,临写时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注意点画之间的笔势往来,谨防古板僵木。

–END–

 

这个世界上有三种皇帝
普通皇帝、文艺皇帝
想变成文艺皇帝的【乾隆】360se_picture.webp

乾隆:我爱画画
乾隆画画十分高产
看见什么画什么,据说一生
画了至少1400多幅画
放现在肯定会在朋友圈疯狂刷屏
村口的杏花开了,快来看呀!
地里萝卜水灵灵的,画一幅!
可惜,真的没啥绘画天赋
院体花鸟工笔要求比较高
他学起来十分艰难,画得完全不像!

360se_picture.webp (1)

乾隆画的梅花,试问谁家梅花这么凭空长出来的?!

360se_picture.webp (2)

光绪画的梅花

360se_picture.webp (3)

乾隆也画动物,
但是看过他画的动物,
我不厚道的笑了
… …

李迪《鸡雏待饲图》原图:

360se_picture.webp (4)

乾隆临摹李迪的《鸡雏待饲图》:

360se_picture.webp (5)

除了姿势一样
完全是别的物种了好吗!

可能他也察觉到自己“技不如人”
所以把大部分画都烧掉了
专攻“写意”,画了幅《多禄图》
灵魂画风初显,有点萌

360se_picture.webp (6)

《多禄图》(局部)

作为元代大家赵孟頫的脑残粉
他的画自然也要临摹临摹
就是这鸟……发际线怕是有点高

360se_picture.webp (7)乾隆仿赵孟頫《汀草文鸳图》

乾隆:我爱题字
画画,乾隆有自知之明
但自己的字写得到底怎么样
他心里还真没点儿数
每游览一处,就要留字炫耀

趵突泉:

360se_picture.webp (9)趵突泉公园南门(内)乾隆御书牌匾

卢沟桥:

360se_picture.webp (10)乾隆题字的卢沟晓月碑

苏州狮子林:

360se_picture.webp (11)乾隆御笔题词“真趣”匾额

取自宋.王禹诗“忘机得真趣,怀古生远思。”

凤凰楼:

360se_picture.webp (12)

悬挂于沈阳故宫凤凰楼下大门上方的
清乾隆御笔“紫气东来”金漆赶珠龙纹匾

已经不是能用“专注题字20年”来解释了,而是贯穿了一生的事业… …

——END——

 

宋画 花鸟

今天的我们,生活奔忙,纷沓而来的外界信息把心里塞得满满的,不知道怎样才能放松。在经过各种各样的尝试后,还是觉得,回归古法、观赏绘画才真是放松身心的上乘之举。

而赏画,则当赏宋画。

余最老师在给学生上课时会这么讲:我们会有一种感觉,就是画比实景好看,而且耐看。
我们再细看就会发现,画中对象的形体和色彩特征都比实物更明确,显然宋人是对花鸟的特征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并做过较多的艺术处理,如保留最生动的花枝叶,去掉繁乱的部分,协调画面中形体的大小,动静的对比,色彩的对比等等。
更重要的还有画面整体感觉能打动人,也更有回味,如清冷或热烈的氛围,鲜活的生命状态,时间的流动等。
而这正体现了宋人的“写生真趣”,也就是用"写"的方式表现一种生活或生命的体验。

020《疏河沙鸟图》马兴祖 宋

“写”与“描”、“摹”不同,与对象有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与“写意”的“写”是同一个意思,也即在“似与不似之间”。“生”则包含“生趣”、“生命”、“生活”的意思。因此,拿着画板对景写生,只是“写生”的一个部分,更重要的是把对生活和生命的体验熔铸到作品之中。

未标题-1 副本余最老师写生稿

宋代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写道:若论佛道人物仕女牛马,则近不及古;若论山水林石花鸟禽鱼,则古不及近。

在宋人眼里,他们不必仰望天堂,身之所在就是最好的地方,天堂和人间,市井和自然,从未如此水乳交融。这种雅趣和心境,而今难得。

微信图片_20180103162810余最老师作品

在城市里呆久的我们,或许没有时间特地去远足,或许苦恼于不知怎么放松自己,然而避世出逃不是唯一的选择,更不应该一叶遮目,而是回到人间,发现人间的种种美好。墨池学院特别邀请余最老师,通过三个课时,利用丰富的图片和视频,带领大家探寻宋人花鸟精髓让你在艺术鼎盛的殿堂里返璞归真,找回最初的宁静和感动,也为独立创作积累丰富的感受和扎实的基础。

通过绘画,慢慢用诗意的眼光观察生活,眼前平凡的景物也会变得诗意盎然,皆堪入画。静心研墨,勾勒樱桃黄鹂,疏荷沙鸟,在画中作诗。美好的诗意并不因时代的不同而变化。我们今天研读这些精美的绘画,不仅要学习技巧,也要体悟其中所蕴涵的诗意。美景就在我们身边,体味并发现,用手中的画笔表现出来吧。

 导师介绍 

333534068846823775

余最,湖北省罗田县人。2016年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现代水墨高级研修班。2013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花鸟研究专业,获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学士学位。

参展

“同时代人”中国水墨艺术邀请展,北京
“水墨相知”当代中国画五人展,新加坡
“笔墨衍艺”第二回展,鉴藏艺术馆,宜兴
“微观·二象性”当代青年工笔作品邀请展,1+1艺术中心,北京
“变革中的水墨”艺术展,山水美术馆,北京
“多极碰撞”CYAP驻地项目作品汇报展,方圆美术馆,北京
“工写之间”青年水墨新锐展,798艺术中心,北京
“墨言”优秀青年艺术家邀请展,太仓市美术馆,苏州
“学院派”青年水墨展,李可染画院美术馆,北京
“我有我道”青年艺术家邀请展,海德艺术馆,南京
“艺术无界”群展,上上国际美术馆,北京
入选国家文化部CYAP青年艺术家推广计划
“当代风华”新水墨群展,中和美术馆,北京
南京国际艺术展,南京国展中心,南京

导师作品

微信图片_20180103162805

微信图片_20180103162824

微信图片_20180103162828

微信图片_20180103162833

 课程内容 

第一课 认识工笔花鸟之美
2018年01月15日 19:00
1.感受花鸟——体悟宋画神韵
2.写生真趣——解读宋画精意
3.造形和敷色的原理
4.临摹和写生的基本方法
第二课 写生造形要点详解
2018年01月22日 19:00
1.构图与取势
2.线条的韵味
3.花、枝、叶的姿态
4.鸟的动态
第三课 敷色要点详解
2018年01月29日 19:00
1.分染、罩染、晕染等基本染法
2.植物色、矿物色的使用
3.色度、色相的控制
4.整体气韵的调整

第一节课 一元试听

【报名咨询】

微信图片_20171226174041

扫码直接进入墨池公众号获取报名链接
或者点击
课程链接
如有疑问可咨询您的课程专员:小轩(微信:mochihubei)

微信图片_20180105170419

640.webp (39)2018年1月9日,山东省教育厅发布重磅消息,《山东省初中艺术科目学业水平考试指导意见》。一直传言的艺术纳入中考成绩的消息终于落实:具有初中学籍的在校学生均应参加艺术、体育科目学业水平考试。艺术科目成绩以分数或等级呈现,记入学生中考成绩。方案从2018年秋季入学新生开始实施。这无疑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是重磅消息。

一、考试内容与方式
初中艺术科目学业水平考试,依据初中音乐、美术学科课程标准,采用“过程性评价+专项测试”的方式进行。  
(一)过程性评价。由学校在每学期末以艺术素质测评的方式,对学生艺术课程出勤率、课程学习、课外活动、基础知识和技能、校外学习、艺术特长等予以评定。过程性评价成绩为每个学生各学期艺术素质测评成绩平均值。
(二)专项测试。
专项测试—美术学科结业考试。
美术学科的4个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内容。音乐、美术学科测试内容各市可根据实际调整,但原则上音乐学科必须包括“表现”领域的内容,美术学科必须包括“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
2.美术学科测试要求。
“造型·表现”领域,学生可以在命题绘画、手工制作、书法中任选1项参加测试。其他领域可以采用卷面的形式进行测试,其中“欣赏·评述”部分,必须通过作品欣赏回答问题。
命题绘画测试,以点线面的运用、构图的合理、色彩的协调为基准,确定基本分值,点线面运用不准确、构图不合理、色彩处理不得当的适当扣分,能熟练地运用绘画语言表现主题、形象鲜明、技法多样、画面和谐的适当加分。
手工制作测试,以作品完整、清楚表达主题为基准,确定基本分值,作品不完整、无法表达主题的适当扣分,创意独特、表现手法多样的适当加分。
书法测试,以书写内容完整、结构准确、无错别字为基准,确定基本分值,书写内容不完整、结构不合理、有错别字的适当扣分,布局合理、富有美感的适当加分。

640.webp (40)

二、考试对象与时间
具有初中学籍的在校学生均应参加艺术科目学业水平考试。
过程性评价于每学期末完成测试,最终成绩于九年级下学期(5月上旬)进行汇总。专项测试于九年级下学期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前完成,由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实施。专项测试成绩不合格者,可参加补考。

三、成绩呈现与使用
初中艺术科目学业水平考试以分数或等级呈现,记入学生中考成绩。计分或等级划定办法由各市自主确定,但必须包含过程性评价和专项测试成绩。

四、其他
1、各市要根据本指导意见制定本市初中艺术科目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于2018年2月底前报省教育厅。方案从2018年秋季入学新生开始实施。要建立学校组织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项测试、市级教育行政部门随机抽查复核制度,对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者,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2、实行结果公示制度。学校要按年级、班级、性别等在校内公布学生测试总体结果,并将有关情况向学生家长通报。学校在公示相关信息时不得泄露学生个人隐私。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设立和公布监督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3、明确免、缓考及其他特殊政策。对因病、残不能参加音乐、美术专项测试的考生,可视病、残程度,申请免考或缓考。免考限声带、听力、视力、语言障碍等。申请免考的考生须持县级以上医院诊断证明(就医病历)或残联颁发的残疾人证明,经学校同意并加盖公章后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认定。免考学生专项测试成绩按照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拟定的合格分数(或等级),计入学生艺术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总成绩。特长免考政策由各市自行制定。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360se_picture.webp (4)

为什么说他是天生的艺术家?

首先是因为,他天生就是一位追求美的人。对于任何漂亮的事物他都主动将其用自己的笔墨表现出来。有故事说,王宠小时候进私塾读书,只要见到美丽的事物就会不由自主的想画下来。有一次他看见师母很美,就画师母。再见到师姐漂亮的师姐,就大张旗鼓的画出了师姐的音容笑貌。这下可把重礼教的老师惹怒了,可想而知,他被逐出了师门。后来师母去世,死活找不到传神的遗像,还是用了王宠即兴画的那张。

360se_picture.webp (5)

360se_picture.webp (6)(行草李白诗卷)

其次,王宠诗书画印俱佳,可以称一代全才。假如早生二十年,江南四大才子的组合肯定不是现在所知的这一组合。不过,王宠凭着自己过人的才华,很快得到了前辈才子的赏识,并与其成为了忘年交。话说王宠18岁那年,去桃花庵串门,和43岁的唐伯虎一见如故,并在唐的画作上题跋。此后两人往来颇多,这么一来二去的,唐伯虎竟将自己的心爱的女儿许给了王宠的儿子,两人从知己结成了亲家。也成就了是一段民间佳话。

360se_picture.webp (7)

360se_picture.webp (8)(行草西苑诗)

最后,是王宠的艺术天分,表现在搞什么像什么。文从沈梦了解,风和日丽的某天,王宠打算去街上散散步,吹吹风,顺便在采点美景好作画。突然他眼睛一闪,看见一位银匠所做银器很是漂亮,于是自己边和银匠聊天,边动手做,这不做不知道,一做就把银匠吓一跳,这世上还有这种天才般的匠人,竟比专业30年的银匠做的都好。可见这位少年天才的艺术细胞是多么的丰厚!

360se_picture.webp (9)

360se_picture.webp (10)(小楷南华经)

这些饱满的艺术细胞散落在书法上,很快就让王宠光芒四射了。他在蔡羽那里启蒙,又从智永、虞世南上溯晋人,终于在王献之那里找到归宿。

大令那种外放的潇洒,将王宠深深套牢,而大令早逝的厄运,也落到了王宠头上。红颜薄命,天妒英才的遗憾总是这么的灵验。佳人妙字,奈何苍天不宠,年仅40,王宠便与世长辞,他就像天上的流星一样,瞬间的璀璨耀眼,刹那的美丽过后,留给世人的便是深深的叹息!

360se_picture.webp (11)

360se_picture.webp (12)(小楷临晋人)

天才的早逝,时常让人以为,是他们才华光芒太盛,而过早地烧尽了生命。

张充和年轻时写小楷学王宠,他的一位长辈便以此论相劝,然而张充和没有听。谁知那位信命的长辈早早死了,张先生却一路写着王宠,顽强地活到了104岁。假如以此做个宣传,大概可以叫“写王宠,续青春”吧。

360se_picture.webp (13)

360se_picture.webp (14)(故宫藏行草诗轴)

看王宠生平,读王宠书作,忽然联想到春天那些花团锦簇,任性盛开的海棠。海棠开花的最动人之处,就是每一朵都张扬,每一朵都骄傲,它们毫不客气地拥挤着,怒放着,就像王宠短暂而又璀璨的一生一样。给他一个春天,他便为你用命盛开:哪怕不是最美的花朵,也要绽放出最耀眼的芳华。

360se_picture.webp (15)——END——

 

古人将如斗口大小,形状为方形或近于方形的作品幅式称为斗方。如今则将其定义得更为宽泛,只要格局为方形,不论大小,都归为斗方一类。说起斗方,我们大多会想到国画斗方,其实书法斗方也由来已久,然而它并不如其他创作幅式那般贴近日常生活,所以一直不被人们所关注。现代居室的墙面变矮变窄,给斗方幅式带来了极好的发展空间,斗方创作已然成为当今书法创作的一个重大课题。

中堂、条幅、横幅、对联、手卷、扇面等幅式,由于其四周边长、形状的不同,本身就形成了对比映衬,形式是生动活跃的。斗方四边为长度基本相等的直线,形式均衡稳定,章法布局的难度甚大。

640.webp (32)

一、文稿式

这是由平常日记、信札、文稿等的书写演变而成的一种形式,作品布局随文字内容的停顿、转换划分成若干个部分,空间的块面形成自然,中间的余白即为行间的呼吸。若有涂改,行间的松紧要协调,使之成为一种“无意”的点缀或“意外”的变化。

640.webp (33)

二、对比式

通过表现手法的变化,将书写内容分成几个块面,构成渐变、对比、交错、重叠、照应……达到变化丰富、突出强调的效果。这种变化主要可以从浓淡、大小、粗细、疏密、奇正、纵横、书体等方面展开,这绝不是一字、一行间的局部调控,而是块面间的整体调控。

640.webp (34)

三、画款式

国画落款因其要与画面相契合,不受书法程式的束缚,容易创造出让人意想不到的独特效果。款文的天头地脚错落不齐或偏与一侧,布局灵动跳跃、环环紧扣,且留下较多的余白,虚实之间交错、映衬,营造出简淡空灵、宽松自由的意境。

640.webp (35)

四、几何式

运用几何图形打破斗方原有方形格局,设计好的图形将书写的行间、外延作了限定,使书写内容随着图形聚集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布局整齐而不呆板、映衬而不零乱。设计成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则较为规整,设计成一角空缺的图形则较为灵动。

640.webp (36)

五、题签式

商品的商标既是一种醒目的标志,又是一种巧妙的点缀,书法创作亦可如此设计。采用异于正文书写的纸制作作品题签,内容可以是正文内容的出处、评价,也可以是作者、创作情况等的标注,位置宜安排在正文前后或幅式中间,从而达到作品“商标”的功用。

640.webp (37)

六、题跋式

古代法帖墨迹、拓片流传至今,鉴赏、收藏者众多,在法帖中留下的题跋、印章,给作品增添了一番意趣。依此创作斗方,其主体内容还可以借用其它种类的幅式,再加上跋文、印章。由于书写内容及印章数量较多,要注意整体气息的和谐统一。

640.webp (38)

七、组合式

形式的组合,可以使不大的斗方具有小中见大、丰富多样的风采。可以是平均分布的直接组合,也可以是渐变的组合、交错的组合、关联的组合、多种幅式的组合,还可以在书法、印刷品、篆刻、拓片、绘画等门类间或在纸、绢、木、竹、石等相关材质间进行……这种综合格式的创作,须有明确的主题。

书法形制是书法创作的外在样式,仅能为书法创作提供一些渠道。要创作出优秀的书法作品,关键还是在于—-笔墨功夫、结字布局能力、内在修养等方面的不断学习与锤炼。

——END——

学习书法,临帖是必须的。那么,怎么临帖才能出现好的效果呢?

临帖不正确,就是写古人的字,练自己的毛病,而且是用功越多,毛病越多。当你临帖时遇到瓶颈了,或许你可以试试以下几种方式:

360se_picture.webp一、改变思维,换点玩法

1、选临:即有选择性地临习,如选相同偏旁的字,选相同结构的字,选自己喜欢的字,选难写的字,选自己喜爱的几页。

2、创作式临写:即把临帖当成一次次创作,如可以把帖的每一页当成一幅作品,把帖的每两行当作一副对联来完成。这种创作式临习方法不但可以使我们以严谨的态度对待临帖,提高临帖兴趣,而且便于我们将临作与原帖进行比较,发现临作在笔法、字法、章法上的欠缺,提高临帖的精微程度,促进创作。

360se_picture.webp (1)

二、研究揣摩,中得心源

日常生活中有句话“距离产生美”,当我们临习某帖产生厌倦心理时,我们不妨进行冷处理,暂时将该帖束之高阁。

这时我们可以间或地以其他帖(当然最好是一脉相承的)来调剂一下心情,但最好是利用此时的闲情静下心来对该帖悉心研究一番。可以广泛地收集该帖的有关资料,如刊物上对该帖的赏评.该帖书写的时代背景,该帖讲述的主要内容,该帖临写的指导文章,该帖相关的收藏轶事等,这些相关内容可以使我们更全面、深入地理解所临之帖,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该帖的风神、气韵,提高临写质量。

360se_picture.webp (2)

三、营造氛围,激发情趣

孙过庭《书谱》中阐述书法的功能“故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这虽然指的是书法创作,但临帖时我们也应尽力契合于原帖的“性”、“哀乐”,因为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表现原帖的形、神。

蔡邕也在《笔论》中言:“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由此可见,古人作书是十分讲究一个好心境的。这一点对临帖当然也具有借鉴价值。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了解字帖内容及时代背景的原因。

360se_picture.webp (3)

四、寻师访友,开启思路

孔子日:“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当我们临习某帖产生写不下去心理的时候,可以带上自己的几纸临作寻师访友。去他们中寻求一剂良方。

书法前辈苏东坡有一千古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我们将自己的迷惘、困惑向师友倾诉时,他们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点拨,这其间也许便有金玉良言令你茅塞顿开。更何况师友间的聚会可以开阔心境,可以取长补短,可以相互激励,可谓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END——

 

国画巨匠齐白石老人是近百年来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他大器晚成,名扬全球,不仅深受人民爱戴,同时他的人格精神和艺术画作也得到了国共两党最高领袖统帅的爱戴和尊崇,今天就为大家讲述齐白石老人生前赠与国共两党领导人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国民党总裁蒋介石、国民党高级将领李宗仁的画作…

作品赠毛泽东主席

640.webp (14)毛主席与齐白石(油画)

新中国成立之时,百废待兴。久居京城的齐白石感受到了人们对毛主席的爱戴,加之他与毛主席是同乡,又同是热爱艺术之人,齐白石很愿意与毛主席结为忘年交。于是他先后将自己的画作送给毛主席,表达崇敬之情。

640.webp (15)《鹰》

1950年春,齐白石选了一幅作于1941年的精品《苍鹰图》和《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立轴,并补“毛泽东主席,庚寅十月齐璜”和“九十翁齐白石藏”两款,及青石雕花砚等一并送给毛泽东。

640.webp (16)《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

几天之后,著名收藏家、楹联家张伯驹来访,他发现书法的一联原句为“天是鹤家乡”,而齐白石却写成了“云”。齐白石不由得紧张起来。

张伯驹忙安慰老人说: “齐先生,你这个‘云’字改得比‘天’字好。他上联如是‘地’,那么下联‘天’字不可动;可上联却是‘海’字,恰与你的‘云’字相对,我们不必拘于成格,改动古人成句自古有之,毛主席也许会称赞你改得好呢!”经张伯驹这么一说,齐白石心情才平静下来。

事实上,毛泽东收到此联时,并未觉得不妥;而以后各家写此联时,皆以“云是鹤家乡”为准,原来的“天”字反倒被人忘了。

640.webp (17)雕花砚

齐白石所送的雕花砚长26厘米,外面套一个精致的楠木盒。大师亲手在砚上镌下一行小字:“片真老空石也,是吾子孙不得与人,乙酉八十九岁,齐白石记于京华铁栅屋。” 

齐白石用此砚已有40多年,非常喜爱,所以刻了“不得与人”的嘱咐,但他却违背自己定下的规矩,把砚台送给了毛主席。而毛主席也是十分喜爱此砚,他将齐白石送来的珍贵字画都上交了国库,却惟独留下了这方“片真老空”石砚。

640.webp (18)《松鹤旭日图》

齐白石1951年赠送毛泽东《松鹤旭日图》,画上题跋“毛主席万岁,九十三岁齐白石”。在齐白石的作品中,红太阳并不常见,加之仙鹤、松柏这些传统题材,代表长寿、蓬勃发展,红太阳代表新生的一轮红日,呈现出一派其乐融融、祥和、蒸蒸日上的感觉,反映的正是时代风貌。

不久之后,齐白石又重新绘制一幅相同内容的画,落款“祖国颂”,以表达自己心中的那份感情。

640.webp (19)《菊花图》

1951年,齐白石还给毛主席送去一幅《菊花图》,并在上面用篆书写了“益寿延年,毛主席教正”的题款。

640.webp (20)《梅花茶具图》

1952年,齐白石赠送毛泽东《梅花茶具图》。画中一枝红梅,一壶两杯,寓意悠长:梅为君子,茶寓清廉。“清茶伴梅香,君子意相投”之意境油然而生。

640.webp (21)《普天同庆》

1952年,齐白石还领衔组织湖社和松风画社画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创作了国画《普天同庆》。题识:普天同庆。恭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周年,并向毛主席致以崇高敬礼。九十二岁齐白石题。

640.webp (22) 640.webp (23)毛主席的回信 

毛泽东极其感动,亲笔为参加创作的画家回信致谢信,信文如下:

 白石先生:承赠“普天同庆”绘画一轴,业已收到,甚为感谢!并向共同创作者徐石雪、于非闇、汪慎生、胡佩衡、溥毅斋、溥雪斋、关松房诸先生致谢意。毛泽东一九五二年十月五日。 

1957年,齐白石病重期间,毛泽东特别关心,派秘书田家英前往探视,齐白石喃喃地说:“我病好了,还要去中南海,跟毛主席照一张相。”这两位老乡的交往真是一段佳话啊!

作品赠周恩来总理

640.webp (24)周恩来在齐白石九十三岁寿宴上同老人促膝谈心

640.webp (25)齐白石赠送给周恩来的作品 《松帆图》

相比之下,周恩来总理与齐白石之间的交往更偏重于工作方面。1953年齐白石93岁寿诞,北京文化界举行盛大庆祝集会以及齐白石画展,文化部授予齐白石“人民艺术家”称号。在当晚的庆祝宴会上,周总理到会致贺,与齐白石促膝交谈。活动结束后,周总理吩咐工作人员先照顾齐白石登车,然后自己才离开,可见其对于齐白石的礼敬程度。

作品赠蒋介石

640.webp (26)蒋介石

1946年,当时的国民大会主席蒋介石过虚一岁的60大寿。在南京游历的齐白石曾经给蒋主席送了一个大老鹰。这就是著名的巨幅作品——《松柏高立图· 篆书四言联》。

640.webp (27)

画这幅作品时,齐白石八十六岁,正是其创作的鼎盛时期。该作品尺幅巨大,笔墨老辣,雄鹰傲然立于苍松之上,目光炯炯有神。

右上角还有柏树枝叶,苍劲厚重,画家以松柏寓意长寿。画幅左下方,齐白石题诗一首:“松枝垂荫芊芊草,柏树高孥淡淡云,天日青明风景好,呼鹰围猎八千春。”

不仅如此,齐白石还饱蘸浓墨,配一副篆书对联:“人生长寿,天下太平”,笔墨遒劲,有力透纸背之感。

如此书画相衬,可谓珠联璧合。画家在给老蒋祝寿之余,也表达了结束战乱之后对和平的殷切渴望,这是中国老百姓最普遍的心愿。

640.webp (28)《松柏高立图· 篆书四言联》拍卖现场

值得一提的是,这幅齐白石书画绝品,在2011年5月22日的中国嘉德春拍上,以4.255亿元人民币成交,创下了中国近现代书画新纪录。

作品赠李宗仁

640.webp (29)李宗仁(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国国民党内“桂系”首领,曾任中华民国首任副总统、代总统)

李宗仁是国民党高级将领,1948年国民党行宪,当选副总统,后一度任代总统。之后出走美国,但最终偕夫人郭德洁于1965年7月经瑞士、中东回到北京,受到毛泽东及其他中共领导人欢迎,于1969年在北京逝世。

齐白石与李宗仁之间有过一段君子之交,可以画作为证。抗战胜利后,北平一片混乱,粮食短缺,物价飞涨,齐白石生活甚苦。李宗仁主动上门看望这位老画家,指定专人定期送去大米、面粉、煤炭等,并邀请他到家中作客。齐白石非常感激李宗仁的“礼贤下士”,特地绘一幅寿桃横幅赠给李宗仁伉俪。

640.webp (30)齐白石赠送给李宗仁的作品 《花实各三千年》

1948年4月,李宗仁当选为国民党副总统。他到南京就职时,齐白石不顾八十多岁的高龄赶画了20幅画赠给李宗仁,并情深意重地对李宗仁说:“这些画留给你,一旦在政治失意时可以派作用场,可使你日后拍卖方便。”

李宗仁深受感动,他誓言:“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变卖这些画。”1949年,李宗仁虽匆忙离开祖国却没有忘记这批画,将其随身带到海外,一直没有变卖。1965年,李宗仁回国前夕,他的亲属想留一二幅作为纪念,李宗仁考虑再三还是全部带回祖国。

640.webp (31)白石赠送给李宗仁夫妇的作品 《双寿》

《双寿图》创作于1948年元旦,此年白石老人已八十八岁高龄。画中两只寿桃形态饱满,色泽娇艳可餐,用笔恣意,水汽充沛,和浓郁苍绿的叶子形成鲜明的对比。“双寿”两字用笔苍劲古拙,力透纸背。

——END——

朱熹(1130-1200),字符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人称考亭先生。他所著的《四书集注》,阐述孔子学说,成为南宋的官学与士子科举必读的书,影响近八百年来的中国思想。

本册所书内容节录自《易经》的〈系辞〉上、下传及〈说卦传〉,共十四开,是朱熹存世仅见的大字墨迹,经元明两代藏家之手,于清乾隆时期入宫,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为流传有绪之作品。每行仅书写二字,结体上重下轻,笔势深沉而迅速,大有快剑斫阵之势,字字筋骨突出,强健有力,笔画墨色黝黑,时而又现飞白,精神显得格外奕奕,为古代传世大字书法中之佳作。

宋代朱熹易系辞册,纸本尺寸均36.5×61.8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640.webp

640.webp (1)

640.webp (2)

640.webp (3)

640.webp (4)

640.webp (5)

640.webp (6)

640.webp (7)

640.webp (8)

640.webp (9)

640.webp (10)

640.webp (11)

640.webp (12)

640.webp (13)——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