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包括篆(甲骨文,大、小篆)、隶(汉碑及秦汉简帛书)、楷、行、草(章草、今草)五种书体,它们都可用来书写对联,进行再创作。鉴于对联书法的实用性和观赏性往往融为一体,为便于观者识读联文,其中楷、隶、行三种字体被书者普遍采用。由于不同书体具有各自的美学特征,本文探讨对联书法的章法,便要了解各种书体的体势特征。

微信图片_20190102160915

一、各种字体的章法布局

1、楷书。主要指唐楷和魏碑(另有晋人小楷、写经体等),属于规范、整齐、静态的书体。书写对联时,字占一格,一般竖成行,横成列,也可竖成行,横不成列,但字形大小基本一致。若取纵势,则可加大行距,缩短字距,令行气紧凑。也可放宽行距、字距,以求通篇布局疏朗匀停。

微信图片_20190102160918

2、隶书。成熟定型的汉碑隶书也属整齐、静态的书体,字形多呈扁方,书写对联字占一格,不论正方格还是长方格,都使联文自然成横势,即竖排行间紧密,而字距较大,横列明显,这是隶书特有的章法形式,也可字占扁方格,使竖、横间距基本相等,形成横竖均匀的布局。汉简、帛书字形长短不一,大小参差,有的竖、撇、捺恣纵奇肆,则宜取纵势作书,不求横列整齐,但需上下联行数相等,行距一致,起收基本平齐对称。

微信图片_20190102160921

3、行书。行书是以楷书为基础,糅入一些草书的写法,化繁为简,点画萦带,字势连绵,笔意活泼,字形大小可随势伸缩,形成美观易识,书写流便,颇具实用与鉴赏价值的书体。因其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体势的动静、流驻有较大的回旋余地,故又有行楷与行草之分。

唐书论家张怀瓘对其作了划分:“兼真者谓之真行”,即现在所称的“行楷”,于静态;“之行草”,趋于流动。若以行楷为联,可参照楷书章法,竖成行,横成列;也可竖成行,横不成列,求其行气紧凑。还可横、竖间距同时适当放宽,章法疏朗萧散,别具一格。行草对联则可利用字势连绵,结体自由活泼的特点,章法上只求上、下联整体均衡,气韵贯通,彼此照应,不求每一字每一局部对称,以便在整体基本对称中尽可能形成参差、错综的章法变化,更好地发挥行草书的艺术性和表现力。但要注意上、下联起头平齐,收尾基本一致,不应轻重、疏密、长短过分失衡,致彼此相隔相悖,风格不一,杂乱无章,破坏了对称统一的基本要求。

微信图片_20190102160924

4、草书。包括章草和今草。章草是汉隶的草书化,书法史上的章草名作有三国皇象《急就章》、索靖《出师颂》、陆机《平复帖》等。其体势特点字字区别,布列整齐,字距均匀,字与字不相连属,体型化扁为方,点画出现圆转、萦带,捺画及部分横画保留波磔,体势静中有动,动静相生。章草写联,章法可参照行楷书为之。

微信图片_20190102160925

今草承章草遗绪,通过对笔画的简省、连结、形变、偏旁部首符号化等手法变化今楷的体势,略具其形而不失其字。晋代二王父子为行书及今草宗师。今草可每字独立,也可连绵牵带,一笔而贯数字。各种书体中,今草最为简捷流动,最富体势变化。按其书写速度、体势腾挪开合的变化程度,又有小草、大草、狂草之谓。前文谈到书法对联应保持形式上的对称性,故而一般不宜用放纵不羁的狂草书联。小草(包括于右任先生创造的标准草书)每字独立,动中寓静,用以书联,则可参照章草章法为之。若以连绵流贯、起伏迭宕的草书为联,则可参照行草章法,在保持上、下联基本均衡的前提下,发挥草书艺术特色,以求体势的错落开合、节奏疾徐起伏等变化。

5、篆书。不论甲骨文还是大、小篆,都是各自独立,不相牵连,属于静态书体。其中小篆字形偏长,石鼓文偏方,但字形均大小整齐均匀。甲骨及钟鼎等字与字则有大小、长扁、欹正的差异。其书联可分别参照楷、隶章法为之。

微信图片_20190102160928

二、款识、题跋、钤印

款识、题跋不属对联正文,但对联书法作品中少不了落。内看下款落书联者或撰者名,上款一般题受联者或撰者、联文出处、年月等内容。题跋文字内容往往包含联文简要背景材料或必要的说明补充,有时甚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从书法角度看,题款本是作品章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时会起到协调、丰富、完善整体章法的作用。故不能因其不属正文而忽略它,而应将其纳入对联整体章法的创作构思。尽管如此,款题毕竟不属正文,书写对联应主次分明:一是款题字径应明显小于联文;二是书体不能与联文冲突。如联文是楷、隶、篆等静态庄重的书体,则款题除用同书体外,欲追求书意的丰富、变化,最好选用流便的行草书;如联文为行草,则款题一般不宜用篆、隶、楷书。当然,艺事“法无定法”,有时少字的草书联文题以楷、隶小字为款跋,形成大小、疏密、动静对比,亦可到主次分明,美观醒目的艺术效果。

微信图片_20190102160930

款题视文字多少而布局。字少者,上款题于上联右侧上部,下款落于下联左侧下部,当代书法家追求作品虚灵与动感,喜将书者落款位置提高到下联左侧上半部;为追求简洁,可不落上款,只于下联落书者名即可(名款可简至1-2字,称为“寒款”)。题跋文字少者可照上述落款位置书之,字多者可题于上、下联文左右两侧;联文字少而幅长者,为避免字距过大章法松散,题款于上、下联联文下部进行补救书写门对在上下联末行下部留足空白,以便落款或题跋,并视字数多少,跋语可一行至数行不等。若空白不够,也可题跋于上联左侧及下联右侧。

三,对联章法之精髓

互为表里,相辅相成,联书合璧,相得益彰。此外,实用对联的不同用场、联文内容及感情色彩、语言风格等因素,为书体的选择,章法的调整提供了创作构思的余地,也为化解“联、书矛盾”,扩大局限空间创造了条件。这一切有待于书法家的不断探索、实践、创造,为对联书法苑结出更多鲜美的硕果而共同努力!

微信图片_20190102160931

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

主办单位:李可染画院 

承办单位:百年荣耀艺术馆

学术主持:邵大箴

策 展 人:丁  帅   李仕明

学术支持: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 

协办单位:长建大观美术馆   尚读美术出版机构

 

展览时间:2019.01.05~01.15

开幕时间:2019.01.06  15:00

展览开幕: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 

巡展地点:北京长建大观美术馆

 

 

在传承中探求新路——“文脉传薪”展

文/邵大箴

古今中外艺术之所以历久不衰生生不息地向前发展,是因为人类不断要求新的艺术适应变化着的审美趣味,满足人们新的精神需求。而艺术本身的衍变规律也是以新代旧,在变化中呈现异彩。 但是,艺术求新不同于科学技术,一个的定律和原理出现了,旧高阁,而是在原有基础上增添新的元素,逐渐在形式、样貌和精神上有新的表现,艺术思潮、风格也有激变的情况,但多数是曲线渐变到激变,而且在变化中常有反复,出现复古和返旧的情况。不过,这种复古和返旧已经与原来的艺术样式和精神不完全相同了,而只是对激进变革的一种反驳,对传统的一种怀念,是以古求新的一种表现。这说明,艺术向前推进是离不开传统的,一定是在传承前人的文化精神和表现技巧的基础上求新求变的。我国传统绘画历经两千年以上的变革,但基本法则如魏晋时期确定的“六法”至今仍为人们遵循的法则。20 世纪以来,西画东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画更大胆吸收西方现代艺术的一些表现方法,但仍然保 持“以我为主”的原则,使外来元素有机地融合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和笔墨技巧中。由此可见,笔墨精神和技巧的薪火相,艺特是中国画创新的永恒法则。

参加“文脉传薪— 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的有活跃于当今画坛的数十位老中青画家,他们当中有一些是近二三十年来引领绘画新风的名家,有敢于提出新主张、新见解,富有锐气的中青年艺术 家,他们的艺术追求和绘画风格多样,但都坚持在尊重传统的前提下创新、创作。他们的作品生动地反映了我国当代国画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大好局面。

邵大箴  中国美术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

 

 

参展画家/花鸟部分(按年龄排序)

姜宝林 李魁正 张立辰 贾广健 陈林 明 瓚  陈  李晓军 宋唯源 刘 墨 丁学军 王刚 魏广君 宋晋 范治斌  任 清  赵少俨 李水歌 阮晓晖 张 玮  李 亚  唐朝轶  朱 育  李志国  王少桓  陈子丰  陈 昭  李夏夏 段文君 李 妍 支雅芳

 

微信图片_20181229175450

李亚

1977 年出生于河北省晋州市,现居北京。别 署二石精舍鹤庐。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霍春阳先生入室弟子兼助教、河北省中国画研 究会理事、河北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微信图片_20181229175457

李亚 凌云志 138.3x67cm 纸本设色 2018年

 

微信图片_20181229175500

李亚 妙鸣四季花鸟屏 137cmx33cmx4 纸本设色 2018

 

微信图片_20181229175503

唐朝轶

1978年生于四川金堂,字子常、号冉溪、圆楞。现供职于中国国家画院创作究部,博士。曾为《中国书法》杂志社和《中国书法全集》辑部编,中国家院沈鹏书法创研班、曾来德工作室助教;主编《这片画坛》《中国典藏》《神州国光-金石书画》等多种刊物;出版《如莲花在水——唐朝轶书画集》《采薇——唐朝轶扇面书画集》《信笔拈花——唐朝轶花卉四十六品》《唐朝轶书法作品集(丁酉卷)》等多种画集。

微信图片_20181229175505

唐朝轶  拟半丁老人意花卉四条屏  136x34cmx4 2018

 

微信图片_20181229175508

唐朝轶 拟恽南田笔意 68cm×45cm 2018

 

微信图片_20181229175510

唐朝轶 袅清姿/杜工部诗意 136cm×34cm  2018年

 

微信图片_20181229175512

朱玲

朱玲,单字育,2002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2006年获学士学位,2011年获硕士学位,现任文化部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展览部主任。

 

展览:

2018年 

 “守正创新-中国画创作研究院学术提名展”北京 中国画美术馆

“南北对话——当代中国画(水墨)学术邀请展” 上海崇明美术馆

“新时代学院风——学院新锐水墨画家提名展” 北京  华方艺术中心

  “炎黄之春——2018水墨邀请展” 北京 炎黄艺术馆

  “青春心印——2018第五届关山月美术馆青年工笔画展” 深圳 关山月美术馆

  “水墨之舞-东方水墨艺术邀请展” 北京 水立方

2017年“逸香盈素-青年女性艺术家作品展”炎黄艺术馆 北京 

“暖春/北京SKP工笔艺术展”北京 SKP文苑

  “山东推荐-最具潜力艺术家展”潍坊 齐鲁酒地文化创意产业园

 “丹青华茂—当代青年中国画家提名展 ”北京 中国画美术馆

“平行世界-2017云上青年艺术年度推介展” 南京南京美术馆

“片段景致-2017青年艺术家沙龙展” 北京 喜马拉雅实验画廊

“固本流远——花鸟画传学术邀请展”北京 中国画美术馆

2016年 “鹊华春色——2016中国女术家”画展 红岭美术馆 深圳

第四届“逸香盈素-青年女性艺术家作品展” 炎黄艺术馆 北京

  “水墨新语——第十五届艺术高研班导师观摩展”京华美术馆 北京

 “58ART青年艺术家成长计划”  水立方 北京

  “古意新象——丙申冬月青年艺术家邀请展”  炎黄艺术馆  北京

 “精妙雅逸——中央美术学院优秀青年艺术家作品展”  龙口美术馆  山东

2015年 第三届“逸香盈-青年女性艺术家作品展”’ 炎黄艺术馆  北京

 “学院派——古意新相作品展” 炎黄术馆 北京

 “第二届澳门国际荷花双年展” 澳门

“为中国画(第二回)——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学与创作展”中央美术学院 北京

 

2008年 获中央美术学院中韩“衣恋”优秀创作奖

2006年 获中央美术学院优秀毕业创作二等奖

2004年 获中央美术学院年度优秀作业展览二等奖

微信图片_20181229175514

朱育 野趣  66cm×66cm  纸本水墨 2018

 

微信图片_20181229175517

朱育 竹闲  66cm×66cm  纸本水墨 2018

 

微信图片_20181229175520

李志国

2003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画专业,2007年毕业于中国美院并获学士学位,2007年起攻读中国画硕士研究生并获硕士学位。擅长中国花鸟画、山水画创作,工写皆能,兼善书法、篆刻。十余次参加级国家级画展并多次获奖。多幅作品被新华社、澳门基金会、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美术馆、四川美术馆,岭南美术馆、四川浓园国际艺术机构、叶浅予艺术馆、关山月美术馆、关山月艺术基金会、李苦禅纪念馆、桂林美术馆等知名艺术机构收藏:著有《文心入韵-李志国中国画作品集》(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

现为岭南画院专职画家,岭南画院国画研究所副所长,华南师大特聘教授,文化部中国画创作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访问学者,广东省青年美协理事,国家二级美术师(副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微信图片_20181229175524

李志国  松鹰图 68x68cm 纸本水墨 2014

 

微信图片_20181229175527

李志国  双鸠图 68x68cm 纸本水墨 2014

 

 

微信图片_20181228181757

 

美意延年——刘少白贺岁书画印展

展览题字 吴悦石

承办单位 荣宝斋书法馆

开幕时间 2019年1月13日 下午3:00

展览时间 2019年1月13日-2019年1月20日

展览地点 荣宝斋书法馆

              北京西城区琉璃厂西街53号

联系电话 010-83161701

微信图片_20181228181800

刘少白 | 号乐水山房主人

1983年2月生,山东黄县人,现居北京。自幼习书画,启蒙于梁永卓先生与齐白石老人四子齐良迟先生。先后就读于中国美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现为崔志强先生、吴悦石先生入室弟子。九三学社社员、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中国画创作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印社社员、荣宝斋推荐艺术家

 

 

文丨范存刚

当代大写意代表画家

荣宝斋常务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少白学艺,起步很早,且都从名家交游请益,可见其眼界胸襟之次第确实有别于同侪。中国艺术讲究通达、融汇,这不仅体现在诗书画印里,更反映在人对世事洞明的心智中。少白身上,便有一种这种时下稀少的品质,所以,这也是他小小年纪能在业内产生广泛影响的原因之所在。

少白画大写意花鸟,是循着吴、齐一路的传统,笔力沉著,趣味横生,时而平添些他自己清兴忽来的时尚元素,也蛮有意思。其治印中有汉人法度,又见明清流派风尚,当然也有今不同弊的时代取法。其书大抵耽于汉人八分,以高古为祈向,这一切亦决定了他作为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书画家的基本心路历程和艺术修养。

少白有天份,且又勤勉,乐于参加社会活动,却也不误自己手上的功夫。而且近年于大写意花鸟画尤见心得,并有一些自己的面目。惟愿少白再作修身养心之想,再耐心沉寂地夯实基础,毕竟中国艺术需要假以时日。但愿少白藉此荣宝斋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2018.11.21

微信图片_20181228181801

画册中作品编号:89

心经六条屏

138cm×35cm×6/26.6平尺

2018年作

RMB:26,600元

 

微信图片_20181228181803

画册中作品编号:90

芥子尘埃联

69.5cm×13cm×2/1.6平尺

2018年作

RMB:1,600元

 

微信_20181228181805

画册中作品编号:91

水唯山不联

70cm×13cm×2/1.6平尺

2018年作

RMB:1,600元

 

微信图片_20181228181807

画册中作品号99

大器同尘

4.1cm×4.1cm×高3.8cm

2016年作 紫砂

RMB:10,000元

 

微信图片_20181228181809

 

画册中作品编号:100

无量寿

9.3cm×9.3cm×高3.4cm

2016年作 紫砂

RMB:10,000元

 

 

微信图片_20181228181810

画册中作品编号:101

抚琴山响

7.4cm×7.4cm×高3.6cm

2016年作 紫砂

RMB:10,000元

 

微信图片_20181228181812画册中作品编号:102

知足

3.9cm×1.9cm×高3.9cm

2016年作 紫砂

RMB:10,000元

 

微信图片_20181228181814画册中作品编号:103

好林泉都付与闲人

7.4cm×7.4cm×高3.6cm

2016年作 紫砂

RMB:10,000元

 

微信图片_20181228181815

画册中作品编号:1

吉利

34cm×46cm/1.4平尺

2017年作

RMB:7,000元

 

微信图片_20181228181817

 

画册中作品编号:2

岁月静好

34cm×46cm/1.4平尺

2017年作

RMB:7,000元

 

微信图片_20181228181819

画册中作品编号:3

留得清气满坤

34cm×65cm/2.0平尺

2014年作

RMB:10,000元

 

 

微信图片_20181228181837

画册中作品编号:4

可得神仙

72cm×35cm/2.3平尺

2018年作

RMB:11,500元

 

 

微信图片_20181228181840

画册中作品编号:5

贵寿万年

100cm×53.5cm/4.9平尺

2018年作

RMB:24,500元

 

 

微信图片_20181228181841

画册中作品编号:6

现世安稳

72cm×35cm/2.3平尺

2018年作

RMB:11,500元

 

微信图片_20181228181845

画册中作品编号:7

室有兰香

65cm×39cm/2.3平尺

2018年作

RMB:11,500元

 

 

微信图片_20181228181847

画册中作品编号:8

归园清兴册

39cm×39cm×16/22.3平尺

2018年作

RMB:111,500元

 

微信图片_20181228181849

画册中作品编号:9

铁骨丹心

100cm×36cm/3.3平尺

2018年作

RMB:16,500元

 

微信图片_20181228181851

画中作品号:10

拙政归来

100cm×36cm/3.3平尺

2018年作

RMB:16,500元

 

微信图片_20181228181853

画册中作品编号:11

秋江冷艳

100cm×36cm/3.3平尺

2018年作

RMB:16,500元

 

微信图片_20181228181855

画册中作品编号:12

美意延年

97cm×45cm/4.0平尺

2016作

RMB:20,000元

 

微信图片_20181228181859

画册中作品编号:13

金风玉露

97cm×45cm/4.0平尺

2016年作

RMB:20,000元

 

微信图片_20181228181901

画册中作品编号:14

神仙眷属

97cm×45cm/4.0平尺

2016年作

RMB:20,000元

 

微信图片_20181228181903

画册中作品编号:15

花开解禅

97cm×45cm/4.0平尺

2016年作

RMB:20,000元

 

微信图片_20181228181904

画册中作品编号:16

闻鸡起舞

65cm×39cm/2.3平尺

2017年作

RMB:11,500元

 

 

微信图片_20181228181906

画册中作品编号:17

喜事连连

100cm×53.5cm/4.9平尺

2018年作

RMB:24,500元

 

微信图片_20181228181908

画册中作品编号:18

好风时来

34cm×46cm/1.4平尺

2017年作

RMB:7,000元

 

 

微信图片_20181228181910

画册中作品编号:19

曾记西泠花下醉

34cm×46cm/1.4平尺

2017年作

RMB:7,000元

 

 

微信图片_20181228181912

画册中作品编号:20

三清

34cm×46cm/1.4平尺

2017年作

RMB:7,000元

 

微信图片_20181228181914

画册作品编号:21

大吉图

65cm×39cm/2.3平尺

2017年作

RMB:11,500元

 

微信图片_20181228181915

画册中作品编号:22

双寿

65cm×39cm/2.3平尺

2018年作

RMB:11,500元

 

 

微信图片_20181228181917

画册中作品编号:23

少年曾有江南梦

65cm×39cm/2.3平尺

2017年作

RMB:11,500元

 

 

信图片_20181228181919

画册中作品编号:24

花长好

72cm×35cm/2.3平尺

2018年作

RMB:11,500元

 

微信图片_20181228181921

画册中作品编号:25

十二花神册

65cm×39cm×12/27.9平尺

2018年作

RMB:139,500元

 

微信图片_20181228181923

画册中作品编号:26

蕉荫听雨

72cm×35cm/2.3平尺

2018年作

RMB:11,500元

 

微信图片_20181228181925

画册中作品编号:27

能婴儿乎

65cm×39cm/2.3平尺

2018年作

RMB:11,500元

 

微信图片_20181228181927

画册中作品编号:28

晓露未晞

65cm×39cm/2.3平尺

2018年作

RMB:11,500元

 

微信图片_20181228181929

画册中作品编号:29

喜事连连

65cm×39cm/2.3平尺

2018年作

RMB:11,500元

 

微信图片_20181228181930

画册中作品编号:30

清欢

65cm×39cm/2.3平尺

2018年作

RMB:11,500元

 

微信图片_20181228181932

画册中作品编号:31

岭南印象

75cm×35cm/2.4平尺

2018年作

RMB:12,000元

 

微信图片_20181228181934

画册中作品编号:32

前生江南访梅客

65cm×39cm/2.3平尺

2017年

RMB:11,500元

 

微信图片_20181228181936

画册中作品编号33

鸳鸯福禄

范存刚、刘少白合作

65cm×39cm/2.3平尺

2018年作

非卖

 

微信图片_20181228181938

微信图片_20181228172629

黄宾虹对其学生石谷风说过:“我的书法胜于绘画”,简单的一句话自信之话,其实背后蕴含的是黄宾功之法”。黄宾虹青少年时期,在当时魏碑风气的影响之下,揣摩过很多不同风格的魏碑,而且对于帖学也非常用心;中年时期几乎每天抄书临池,狠攻草书,到40岁左右,其行书已经基本形成了自己的格局。

微信图片_20181228172633

 

黄宾虹书法成就

在我们试图做这样一个讨论的时候,出现了一个争的焦点,不同于其绘画创作,黄宾虹留下来的书法作品中鲜有落款、题跋等,甚至多数是一些练习时的随性之作,亦或是与亲友学生之间的信札之物,那么对于这样一个绘画大家,他在书法上的成就究竟在何?

微信图片_20181228172635

我们现在都认为黄宾虹是画家,但是我们一定在特别清楚的知道他的画是来自于哪里,他自己认为书法是绘画之法,这个东西在黄宾虹的心里是非常坚固的,如果这一点意识不到的话,现在的就没有办法正进宾。

从成为大师的四个必备的要素来谈黄宾虹是否是大书法家,就说陆俨少与黄宾虹,真正的大师是要四绝:金石、书法、绘画、诗歌或者说文学,陆俨少自己说自己是三绝:书、画、文,但唯独不会篆刻,但是黄宾虹则是四绝都有,尤其是在金石上,黄宾虹确实是入骨三分,从这些角度上讲,黄宾虹既是大书法家,也是大画家。

微信图片_20181228172641

但是当我们回头来黄宾留下的作品时,在他的书法作品中,只有大篆可以称得上创作的作品,其中有黄宾虹的落款、有上款人、有创作的意识在,所以骆坚群认为,这一类作品是书法作品。

黄宾虹在给朋友的信件中写道,二十多年来,每日早起需习草书两个小时,但完篇者少之又少,而当黄宾虹百年后,我们在浙江博物馆中看到的仅馆藏的草书稿是今所见即发表的所谓草书作品的百倍。难道真的以为这些草书是黄宾虹有意创作的吗?不是的,这些正是黄宾虹在书法入画过程中的努力,是一种训练,对于功、力的训练。

微信图片_20181228172642

黄宾虹与一代草圣林散之间的”金针”传承问题

林散之年轻的时候其实是通过他的老师来找黄宾虹学画的,是学习山水画的,但是回头来我们发现,林散之从黄宾虹那里学习回来之后,在书法上的成就开始了,成为一个书法家,甚至成为一代草圣,这件事情其实是有想象的有意思的,这两个人之间究竟是怎么度过的,林散之从黄宾虹的书法那里究竟获得了什么,这个课题其实也恰恰说明了黄宾虹在书法上的成就。

在他的大量文献和语录中,莫不言及书法笔墨的际功用而在说画用笔时,又莫不和书法、书体相并论。就是单纯论墨法时,他也强调墨法本于笔法,笔法来源于书法,至理相通。在黄宾虹的许多文论、谈话、题跋中,见得最多的就是书法与笔墨、书法与笔法、书法与画法的言论。众所周知他晚年总结的“平、圆、留、重、变”五字用笔理论,更是书法的本质。

微信图片_20181228172645

 

微信图片_20181228172647

 

“五笔”——黄宾虹集大成就者

研究黄宾虹的著名学者童中燾认为,黄宾虹在甲骨文、金文上的成就,近代根本没人能比。而现在我们所知道的,黄宾虹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的“五笔七墨”,其中“五笔——平、圆、留、重、变”更是集大成者。

微信图片_20181228172649

微信图片_20181228172651

黄宾虹给学生写信,要求每天花两个小时在粗纸上练习书法,能够用力,如果没有力,只有用笔,也是不好的。“用笔”是中性的,骨法用笔,没有骨法就不是用笔,所以用笔是中性的,可以有也可以没有。气韵生动这些中国画的念,批评概念,都中性的。果有用笔,就要用平、留、圆、重、变,如果没有“五笔”,就是没有用笔,是浮墨,这是底线。

微信图片_20181228172652

书法入画的概念,是张彦远提出的,但是在黄宾虹看来真正去实践的是苏东坡和米芾二人,黄宾虹还有一个矫枉过正的观点,就是书法是绘画之法,虽然他的那么多的文章里边找不到一篇专论书法,但是不要轻视他的书法,因为他所有论画时的立场是书法,从书法这个角去论绘画,甚至认为就像苏东坡、芾这样的画家,作品并不多,但就如设计界的概念作品一样,从哲学角度起到了概念化的启示作用。

微信图片_20181228172710

微信图片_20181228172712

何为“以书入画”?

黄宾虹的山水画是一笔一划写出来的。但是首先“以书入画”并不是黄宾虹的独创发明,而是古代先贤们在实践操作催化下所达成的一种观念共识。千百年来,书画家们几乎人人皆知,人人能言,只不过没有人像黄宾虹那样,积极主动地引书法原理致用于绘画,并持之以恒,将“以书入画”进行到底。

“具体到黄宾虹的画作中,一些不懂的人就经常会认为黄宾虹的画面太过于重复,不太讲究章法”,在黄宾虹那里,他认为你笔法好,你的点画就是好的,那么自然形就出来了,只要形是的,章法这件事情自然就不需要纠结了。

微信图片_20181228172713

黄宾虹对于古人的研究上,和常人不同的是,黄宾虹强调“书法入画”这个概念,绘画这个画的概念和我们所说的山水画、中国画不是同一个概念,是图画的画。

黄宾虹尤为推崇金石家之画,作为一个有品节的士大夫,黄宾虹认为法帖书画只是一种艺术的表达,仅仅可以用来临摹鉴赏,就好像是游客随手画的一行为,但是金石一类的书则是钟鼎款识,与古人代代流,惟重真迹。

所以才有了“画源书法,先学论书。笔力上纸,能透纸背,以此作画,必不肤浅”之说。

微信图片_20181228172715

黄宾虹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这样的一个“不可仅以画史目之”的学者型艺术家,而在书法的成就上,虽然他留下了大量的无落款的作品,犹如未解之谜,但是这样的一份思考也正如黄宾虹日日起练习,留给我们的探索永无止境一般。

微信图片_20181228172717

吾尝以山水作字,而以字作画。

凡山,其力无不下压,而气则莫不上宣,故《说文》曰:“山,宣也”。吾以此为字之努;笔欲下而气转向上,故能无垂不缩。

凡水,虽黄河从天而下,其流百曲,其势亦莫不准于平,故《说文》曰:“水,准”,吾以此为字之勒;运笔欲圆,而出笔欲平,故能逆入平出。

凡,一连或三峰或五峰,其气莫不左右相顾,牝牡相得;凡山之石,其左者莫不皆左,右者莫不皆右。凡水,其波浪起伏无不齐,而风之所激则时或不齐。吾以此知字之布白,当有顾盼,当有趋向,当寓齐于不齐,寓不齐于齐。

微信图片_20181228172719

凡画山,其转折处,欲其圆而气厚也,故吾以怀素草书折股之法行之。

凡画山,其向背处,欲其阴阳之明也,故吾以蔡中郎八分飞白之法行之。

凡画山,有屋有桥,欲其体正而意贞也,故吾以颜鲁公书如锥画沙之法行之。

凡画山,其远树及点苔,欲其浑而沉也,故吾以鲁公正书如印印泥之法行之。

凡画山,山上必有云,欲其流行自在而无滞相也,故吾以钟鼎大篆之法行之。

微信图片_20181228172721

凡画山,山下必有水,欲其波之整而理也,故吾以(李)斯翁小篆之法行之。

凡画山,山中必有隐者,或相语,或独哦,欲其声之可闻而不可闻也,故吾以六书会意之法行之。

凡画山,山中必有屋,屋中必有人,屋中之人,欲其不可见而可见也,故吾以六书象形之法行之。

凡画山,不几真似山;凡画水,不必真似水;欲其察而可识,视而见意也,故吾以六书指事之法行之。

微信图片_20181228172722

前段时间在中国美术馆观看了“为万世开太平——于右任书法作品展”,又一次拜观先生的大作,又一次被深深震撼了。这种震撼更多是发自内心的钦佩,是被先生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作品所流露出的气象、神采,所彰显出的品味、格调所吸引、折服。也不禁感慨,在那样一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先生又有公职在身,却依然能够饱读诗书、熟谙文史,并写得一手非凡脱俗、独具特色的书法,且兼及理论的探索研究,不得不令我们高山仰止。

微信图片_20181228171016于右任 草书轴  为万世开太平

笔者一直在想,如果先生当年没有投身革命、参与政治等的系列传奇经历,也不受所谓纷繁事务等的影响或干扰,他的书法会不会呈现出另一番景致呢?答案是肯定的。换句话说,正因为有着与众不同、丰富且深厚的人生阅历、体会、感悟,才使得先生的书法具有着如此气势雄浑、雍容洒脱的面貌,才使得他的诗文有着意气风发、豪迈开阔的境界。

毋庸置疑,从某种程度上讲,丰厚的人生阅历奠基并决定了先生对艺术认识的水平和高度,决定了他的审美视野与思想境界。他把特殊的人生过往、为人处事的态度,以及对时代变迁的所见所闻所感,自觉或不自觉地注入到了他的笔端、他对艺术的理解中。因此欣赏先生的作品,你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他这个人——一个顶天立地、光明磊落、有血有肉、忧国忧民的大丈夫形象。虽然其很多作品字字独立,但笔断意连、气韵畅达,我们完全可以将一幅作品中独立的每个字看成是先生独立的人格,而畅达的气韵则是其深厚学识、修养在其人格中的涓涓流淌与自由释放。

微信图片_20181228171019于右任 真书五言联

此外,无论大件作品,还是尺幅手札,先生都会写一些正能量、鼓舞人心、振奋精神的词句,或诗文,或标语,或信条等,从这些内容也能充分反映出其深切的大任意识、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能感受到先生的铮铮铁骨与赤胆忠心——他所抒发的情感绝非小情小调,而是与人类、与国家、与民族所息息相关的一种大情怀、大品格、大德行。

微信图片_20181228171021于右任 行草诗稿–题梁鼎铭画拐子马图

所以通过先生的作品,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一个观点,即字如其人、人如其字。人的精神品质、格局风范与字的意韵神采、境界气象等一定有着某种内在的、紧密的关联,有着高度吻合、一致的地方。一般来说,阴险龌龊的人绝对创作不出正大气象的作品,小里小气的人绝对写不出宽博自得的书法,谨言慎行的人也绝对画不出淋漓酣畅的大作。当然,不排除有些微差异的地方,以及德不配艺的个例,但毕竟是少数,不能视为普遍现象。

微信图片_20181228171023于右任 行书七言联

总之,书画的确能够反映和塑造一个人的心性气质,也的确可被看作是一个人的精神长相。那么倘若不具备一定的学养、气度、风范,也就很难创作出精彩度颇高的作品,即便模仿得很像,也不过是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由此让我想到现实中有太多人总爱一窝蜂地去学习于先生或其他古人的作品,但往往不注重对古人、对传统整体性地认知和读,尤其不在意对古人文艺思想的学习与领会,只单纯从作品的外在形式,以及技法技巧上加以揣摩、臆测,单单就作品谈论作品,可想而知得到的认识注定是肤浅片面的,甚至与事实所大相径庭。殊不知我们学习传统,最重要的应该是要领悟和消化传统中那些经典优秀的文艺思想,要继承和发扬古人身上那份自觉自信的文化品质,以及流淌在他们血液中的清晰可见的人格精神,这才是传统的真正精华所在,也才是学习传统的根本目的和意义,仅仅反映在笔墨形式与技法技巧上,显然是不够的。

信片_20181228171025于右任 行草册页–致致千先生函

因此笔者的观点是,一定要多角度、全方位地熟悉所要学习的对象,尤其对古人的生平阅历、思想主张等要有一个完整了解,了解之后再研习他们的作品,就会把握得更准确、认识得更到位,而不是邯郸学步、东施效颦。倘若再严格一些要求的话,则应最大努力地在学养、修为等方面与古人尽量缩小距离,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从作品的精神内涵上更加体会古人、接近古人、契合古人,也才能更加准确地理解传统、承继传统、发展传统,否则大都只会学到传统的皮毛,很难真正深入并准确把握古人文艺的精髓、思想的精髓。殊不知,这些才是真正永恒的、需要弘扬的东西,至于形式、技法之类不是说不重,是清楚竟该怎么学、如何掌握,并加以灵活运用,而非将书画艺术纯粹得技术化、技巧化,那样真就道器分离、技远乎于道了。

微信图片_20181228171027于右任 行楷诗稿

且经过观察笔者发现,举凡能够全面深入研究和理解传统的人,在创作上都较容易获取新的突破和成就,而那些仅从单方面去揣摩古人、解读传统的人,最终都很难形成自己深刻的认知体系、风语言,也终究拘泥在狭隘的思维空间,以及形而下的形式技法层面不能自拔。

董其昌(1555—1636),

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

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

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

微信图片_20181228170220明 曾鲸、项圣谟 《董其昌小像》图页(上海博物馆藏)

董其昌的书法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

吸收古人书法的精华,

但不在笔迹上刻意模仿,

兼有“颜骨赵姿”之美,自成一格,

其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

笔画园劲秀逸,平淡古朴。

用笔精到,始终保持正锋,少有偃笔、拙滞之笔;

在章法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

分行布局,疏朗匀称,力追古法。

用墨也非常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

书法至董其昌,可以说是集古法之大成,

“六体”和“八法”在他手下无所不精。

今天,

书画君为大家推荐的以下这些

董其昌法经典之作,

从未让人失望过….

 

01  临米芾《方圆庵记》

微信图片_20181228170223

微信_20181228170230

微信图片_20181228170232

微信图片_20181228170241局部

董其晶《临米芾方圆庵记》,绢本,

二十五开,每开六行,行五或六、七、八字。

全文共计七百六十八字,

以上为部分内容。

董其昌临本米芾《方圆庵记》,

堪称书法神品。

为董其昌浓墨少见之作。

着录于《石渠宝笈》卷二十八。

此件作品四百年来埋于深宫,蛰藏于民间,

历经劫难,现为海外华裔私人藏品。

 

02《自诰身帖》

微信图片_20181228170243

微信图片_20181228170245

微信图片_20181228170247

微信图片_20181228170250局部

董其昌《自诰身帖》,

纸本,28X423cm,辽宁省博物馆藏。

所谓诰命,就是帝王对臣属的封赠命令。

由于是皇帝的封赠,对大臣来说,是无上的荣耀,

因此,对这一内容,董其昌曾经书写多次。

他的后代也曾将诰命刻石,冀传久远。

此本通篇下笔恭谨,一丝不苟,中规入矩,

结体端庄,章法严整,

充分体现了董其昌书写时的心境。

全书自首迄末,无一破体,神完气足,

既存颜之形貌,又具颜之神韵。

行笔运腕,点划之间,又孕含董氏自家书法风范。

然而,

在这样严谨的抄录文本上,

每一个字都被限制在界格之内的场合,

董其昌还是会在某些地方留下“生”的痕迹——

这是董其昌非常重要的书法理念——

他会以不经意地、不易察觉的枯笔和破笔,

出其不意的体现“生”与“奇”,

令人意想不到而又浑然天成。

 

03  《酒德颂》

微信图片_20181228170252

 

微信图片_20181228170254

微信图片_20181228170256

微信图片_20181228170258

微信图片_20181228170300局部

《酒德颂》,绢本,

纵24.5厘米,横245.7厘米,

书法用笔遒劲,布白疏朗。

一如董氏清秀平和的书风,

前半部分行中带草,结体森然,

运笔精到,不争不躁,布局闲适,自然天成。

与《菩萨藏后》,

折笔较多,显得更挺拔硬朗。

后半部分草书,运笔飞动流畅,

挥洒自如,如龙蛇云物。

然而,

又不颠不狂,始终保持正锋,不失圆劲之妙。

 

04  《白羽扇赋》

微图片_20181228170302

微信图片_20181228170304

微信图片_20181228170306

微信图片_20181228170308局部

董其昌《白羽扇赋》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唐代名诗人及宰相张九龄,

受朝中权臣排挤,因玄宗赐白羽扇,

作赋以明志,含有明哲保身的义。

董其昌这件作品写于七十八岁(一六三二)高龄,

仍然不失一贯的秀逸畅快的节奏,

令人觉得余韵无穷。

 

董其昌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书法作品,

他对书法的用笔以及用墨都有自己家独到的见地,

把丰采姿神,

飘飘欲仙的书卷气上升到最高境界。

 

 

 

微信图片_20181228164258

赵之谦是继邓石如之后在小篆上又一位有创新的书法大师。所作篆书受包世臣艺中推崇北碑以及“钩捺抵送,万毫齐力”的主张,在邓石如的基础上掺以魏碑笔意,具有无与伦比的独创性,激烈动态的笔触中蕴涵着微妙智慧的笔法。循着赵之谦身世不遇的人生轨迹,努力捕捉其性格特征、创作情绪、心理活动,从而对其北魏造像法入篆探微,以获得对其书风的全面理解和有益借鉴。 

一、精心研习,以北魏造像法入篆,法备理通 

赵之谦以北魏造像法入篆与当时众多有影响的书家掀起碑学之风,与其身世、性格特征均有关联。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赞曰:“凡魏碑,随取一家,皆足成体。尽合诸家,则为具美。”特别是唐初几位楷书大家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都是直接继承智永笔法取法六朝的。同时“六朝长处在落落自得,为度局(何焯《义门先生集》)的书写特点也正好迎合了赵之谦不受拘局及自由放达的性格,赵之谦的北魏造像法入篆可谓法备理通。 

微信图片_20181228164300(局部)

所谓北魏造像法,是指北魏时期当朝大力提倡佛教而开凿的各类造像题记笔法,是北魏的书法宝库,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由于造像规模大,题记数量多,工匠们采取直刀切入方法凿文。主表现在用笔以侧锋取势而造成的方笔效果,横画尤为突出,不讲究逆入平出,亦无回锋,至笔画末端便戛然而止。这种字体,行笔迅起急收,点画峻利,转折处多以侧锋取势,具有内圆外方、钩超力送、撇捺重顿之特点。

微信图片_20181228164302

赵之谦的篆书在初习邓石如隶法作篆的基础上,深入研究造像题记与摩崖刻经之笔法,取丰碑和造像记的方峻棱厉墓志铭的蕴藉美、摩书的雄奇绝,妙地融为一体,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结构美。他在以北魏造像法入篆时,抓住篆书的起讫处以造像之方法起笔、收笔,在提按中使锋芒得以微妙地显露,其间气机流宕,这种巧妙的糅合、酿造,正是赵之谦追求的匠心所在。 

二、师古不泥,以离俗自歌的性格写篆,别具一格 

赵之谦的篆书历来众说纷纭,按照正统的中锋笔法的标准来衡量,赵之谦用笔可谓“不合古法”。但正是这种离俗自歌的独特性,使赵之谦在继承和发展邓石如书法的基础上成功地融入北碑造像,充分展其非凡的造力,使条的书写性格得到凸显。尤其是其代表性的“折锋”,不像一般逆着下笔的“折锋”,而用顺着下笔的“折锋”来处理起笔,因此产生了强烈的立体感,极富装饰性。 

 微信图片_20181228164305

赵之谦作为一代书法大师,并非无法做到笔力倔强张扬,而是意在摈除碑版中的刚戾之气,矫正当时学碑易见的作字积习,由形势转向韵致,由俗返雅。这也许正是赵之谦的性情然。其天资敏锐,学问品德极高,据蔡冠洛《清代七百名人传》记载:“自两岁即能把笔作书,读书过目不忘,又好湛深之思,故凡经史百家、名物之赜、性道之微,无不博览旁通,得其穷要。既治许氏说文解字,又博求商周吉金,汉后隋前诸乐石,以穷六经之支流正变。古文奥衍,与周双庚以奇古相尚,晚与江都汪中、仁和龚自珍、邵阳魏源为近。骈文尤伟丽,有六朝人风度。”而赵之谦“独立者贵,天地极大,多人说总尽,独立难索难求”的道白正好透出其不死守一法,更不拘于某家某体,甚至某碑的性格。 

微信图片_20181228164307

赵之谦54岁时为弟子钱式临《绎山碑》册时道出了他内心写照:“《绎山刻石》北魏时已佚,今所传郑文宝刻本拙恶甚。昔人陋为钞史记,非过也。我朝篆书以邓顽伯为第一,顽伯后近人惟扬州吴熙载及吾友绩溪胡觰甫。熙载已老,觰甫陷杭城,生死不可知。觰甫尚在,吾不敢作篆书。今觰甫不知何往矣。钱生次行索篆法,不可不以所知示之,即用邓法书绎山文,比于文宝钞史或少胜耳。”从文中我们不难看出赵对邓的师承与崇仰。然而,赵却不死守邓法,而是化人为己用。他甚至毫不掩饰地对书法上的天分、人力与邓、包、吴作比较:说邓石如,天分四人力六;而包世臣天分三人力七;吴让之天分一人力九;自己则是天分七人力三。凭天分则在诸人之上。他甚至认为经过努力,除却“起讫不干净”五字病,则有邓、包诸君不能到者。我们循着他的内心活动轨迹,不难看出其师从邓石如,但绝不拘泥于邓,而是要超越邓。可见,书法风格充分体现了书家的性格特征和精神情感。 

三、富于创造,以巧妙的结构作篆,形美感目 

赵之谦复杂深邃、刚毅不屈和雄浑奇崛的书风、巧妙的结构给人以心灵的感动。纵观赵之谦的书法具有庄严雄伟的气派,他用笔横轻竖重,笔力雄强而有厚度;在结构上方正茂密,中呈圆。竖笔向中略呈弧度,刚中有柔,富有弹性感,兼以笔画重,力足中锋,更增加他那气势宏大、圆润浑厚的美感。其篆书作品,有时虽然有些渗墨现象,但其锐利的笔锋所表现出来的美妙感觉,不得不令人拍案叫绝。 

微信图片_20181228164308

赵之谦篆书窄长的形态所表现出的美感,仿佛一个秀丽的女子跳芭蕾舞般婀娜多姿,又不失力度。古代书家一致主张“为书之体,须人其形”。我们从篆书窄长的形态美中悟到了芭蕾舞演员把足尖踮起的内涵。篆书作为长形的艺术造型,把刻画的重点放在上部,这种上密下松的布局,正可从人体的结构中找到启示,从而对篆书结体去作更加完美的黄金分割。 

微信图片_20181228164311

蔡邕《笔论》说:“唯笔软则奇怪生焉。”善用笔者必强调变化,丰富多变的笔法将给书作增辉,而单调乏味的用笔,则像王羲之《书论》中提到的“平直相似,状若算子”一样,失去书法的韵。赵之谦以其过人的胆识引北魏造像法篆,正是对孟頫“用笔古不易”要的一次突破,为我们创新篆书技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迪。

 

书法史中,因人废书、因事废书的现象是比较多的。比如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在他身后的700多年中,他的声誉一直受到损毁,他的书法成就也一直受到贬低与忽视。他的历史贡献被打了折扣。其原因就在于赵孟頫出仕于元朝,成为贰臣。

微信图片_20181228163825傅山行书条幅

与唐朝颜真卿和明末清初的黄道周相比,赵孟頫的行为自然就属于“变节事敌,猥琐无骨”了,他的书法自然就受到了牵连,明代书法理论家项穆评其书曰:赵孟頫之书温润闲雅,似接右军正脉之传,研媚纤柔,殊乏大节不夺之气。清代冯班也说:赵书精工,直逼右军,然气骨自不及宋人,不堪并观也。比较能够历史地、发展地评价赵孟頫的书法的人,傅山晚年的评语还算公允的。

微信图片_20181228163833傅山草书临《阁帖》

傅山在青年时期是认真学习过赵孟頫的书法的。然而在清胜明亡以后,傅山的国破之恨无法释怀,转而变得对事敌的赵孟頫极为鄙视,容不得赵孟頫的贰臣行为。他告诫子孙:“予极不喜赵子昂,薄其人遂恶其书,痛恶其书浅俗如无骨。”意思是说,因为鄙视其人,进而鄙视其书法。这样的评价也属于以人废书的观点。

然而,随着清朝统治的日益巩固,康乾盛世的逐渐形成,目睹了社会逐步稳定与繁荣,对比晚明时期的混乱与腐朽,不能不让傅山重新思考。

微信图片_20181228163835傅山晋公千古一快四条屏

傅山在《秉烛》一诗中这样写到:

秉烛起长叹,其人想断肠。

赵厮真足奇,管婢亦非常。

醉起酒犹酒,老来狂更狂。

斫轮馀一笔何处发文章?

诗中用“足奇、非常”这些词汇,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赵孟頫的敬佩之情,这时的傅山开始理性地看待赵孟頫了。其原因也许是因为清朝统治的逐步巩固,明亡的历史已是不可更改的现实;也许傅山意识到一位知识分子——文化人对文化的薪火相传的艰难及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微信图片_20181228163838赵孟頫《赤壁赋》

不管么说,这时的傅山也许才领悟到赵孟頫把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寄托于手中的管笔之上,是多么地难能可贵。在这首诗中,傅山还是公正地认可了赵孟頫夫妇高超的艺术成就,也包含着傅山对明亡大势的认可,是对汉文化薪火相传的深刻理解。相对于一个摇摇欲坠的腐败前朝,国泰民安对于老百姓来说更重要。

赵孟頫,虽然在元朝官至一品,位置显赫。但是,他的人生是属于悲剧的。伴随他一生痛苦的,不在于怀才不遇,而在于他的内心的自责与愧疚。无时无刻挤压在他心头的巨石,不是别的,而恰恰是他太熟悉太了解的儒家道德规范。他清楚地知道,自己一士贰主的所为,是与这个规范截然相悖的,他的心灵时时刻刻都在经受着这条鞭子的抽打。心灵的痛苦是最大的痛苦,这又与何人去说?

微信图片_20181228163839

赵孟頫在33岁时,在元朝的大都,元世祖忽必烈接见了他,年轻的赵孟頫热血沸腾,不禁有些飘飘然起来,于是便表示:“士少而学于家,盖亦欲出而用之于国。”但是,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他很快就感到懊悔了。三十七岁时,入京四年的他写下了“误落尘网中,四度京华春”的诗句。其后,他作“罪出”诗一首,他心中的悲伤之情更是溢于言表:

在山为远志,出山为小草。

古语己云然,见事苦不早。

平生独往愿,丘壑寄怀抱。

图书时自娱,野性期自保。

谁令坠尘网,婉转受缠绕。

昔为海上鸥,今如笼中鸟。

哀叹谁复顾,毛羽日催槁。

在这首诗中,赵孟頫内心的矛盾与痛苦是十分明显的,这种痛苦的心情无法向人说出,于是乎他携妻管道升作了虔诚的佛门弟子,他只能够从佛教中求得解脱。

微信图片_20181228163841

赵孟頫没有办法去改变现实,他只能够在诗中感慨人世艰难了。他还作了一首诗:

功名亦何有?富贵安足计。

惟有百年后,文字可传世。

譬溪春水生,必志行可遂。

闲吟渊明诗,静学右军字。

此时的赵孟頫能够静下心来,读一读古人的诗文,能够心摹手追魏晋书风,寄情于书法艺术已经成为赵孟頫摆脱内心痛苦的精神寄托了。元贞元年,元世祖忽必烈去世,赵孟頫借口自己多病,终于返回了阔别多年的故乡吴兴。赵孟頫在江南闲居四年,无官一身轻,寄情山水,颇感自在。然而,当回顾自己的一生,不禁悲从中来,又作诗一首:

齿豁童头六十三,一生事事总堪惭。

唯馀笔砚情犹在,留与人间作笑谈。

微信图片_20181228163843

牙齿和头发都掉光了,在自己六十三年的生命历程中,除了书画尚可聊以自慰以外,其他一事无成,他感到惭愧无比。他的夫人管道升填词劝他:

人生贵极是王侯,浮名浮利不自由。

争得似,一扁舟,吟风弄月归去休。

1322年,赵孟頫无疾而终,享年69岁。其书法文雅秀润是前无古人的,后人称其书法:“肉不没骨,筋不外透。虽姿媚溢发,而波澜老成。譬之丰肌玉环,作霓裳舞,惟不心醉。”赵书是秀润之美的典型,如同王羲之书法的中和之美、颜真卿书法的气格之美一样,是无以伦比的。

微信图片_20181228163845

赵孟頫在中国书法史上树起了一座丰碑。蒙古大军征服了南宋,而赵孟頫则以优秀的汉文化征服了大汗的子孙,做到了薪火不灭,古法不失。对于这样一位呕心沥血,把一个文人的微薄之力,发挥到极致的人,人们还能够苟求什么呢?

可能傅山也如此这般地了解到赵孟頫的心理历程之故,或许他了解的更多,晚年的傅山,结合自己的亲身体悟,理解了赵孟頫。因此他才发出由衷的感叹来。才会“秉烛起长叹,”才会想“其人”想得到了“断肠”的地步。才会认为赵 “足奇”,甚至连管道升也是“非常”的。

欧阳修是北宋文坛的一代领袖。他不仅开创一代文风,引领诗风、词风的改革,还在史学上成就卓著。其实他的书法也很有特色,但往往被其文名所掩。欣赏其书法作品《灼艾帖》,一代文学大师的书法修养尽收眼底,令人心生敬仰。

欧阳修《灼艾帖》赏析

微信图片_20181227162116欧阳修《灼艾帖》,纸本,纵28厘米,横18厘米

每行字数不一,共69个字,故宫博物院藏。

其文为:“修启:多日不相见,诚以区区见发言,曾灼艾,不知体中如何。来日修偶在家,或能见过。此中医者常有,颇非俗工,深可与之论榷也。亦有闲事,思相见。不宣。修再拜,学正足下。廿八日。”

通览此帖,我们不难发现欧阳修对书法的着力之深。他曾自信地说道:“有以寓其意,不知深之为劳也;有以乐其心,不知物之为累也。”又说:“单日学草书,双日学真书,真书兼行,草书兼楷,十年不倦当得名。”可见他不仅诗文开有宋一代新风,是当时的文坛领袖,于书艺一道也并未放弃探索,不遗余力地从传统中去发现和继承。此帖端庄俊秀,既露锋芒又顿挫有力,正如黄庭坚评价的那样——“于笔中用力,乃是古人法”。

《灼艾帖》用笔精健,施毫娴熟自如。如第一行的“修”“启”“见”、第二行的“曾“体”、第三行的“医”“者”“常”诸字,既有颜氏《多宝塔》的用笔趣味,又有作者自己的行笔特征,稳重而不失爽劲,端庄而不失活泼。

再者,提按顿挫于落笔、收笔处注重掌控主笔与整个字的态势,往往以略轻之法为之,相较于颜真卿凝重含蓄的笔意多了份清劲和飘逸,如第一行的“不”“相”“见”、第二行的“如”“何”“来”、第三行的“在”“家”“或”“能”诸字。

所有这些均凸显了作者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敢于标新立异,不拘泥于晋唐以来形成的精巧与法度的羁绊,展示了他个性方面的创新意识。这不仅同欧阳修在文坛上高举复古革新大旗的主导思想一致,也展现了宋人不同于唐人,在艺术审美上追求自由、张扬个性的社会特征。而也正是宋代“意精之以在文坛和艺术上成为可能的基础。

李东阳题跋

微信图片_20181227162120

微信图片_20181227162123

释文:

醉翁常恨作书难,道是撑船上急滩。毕竟晚年多自得,尽留风韵与人看。 宋代书家自不孤,当时只许蔡君谟。若将晋法论真印,此老风流世亦无。——崔礼部杰得欧公真迹,闲为之三复居玩,因题之二绝。正德己巳正月六日,后学李东阳。

 

局部放大高清图

微信图片_20181227162125

微信图片_20181227162127

微信图片_20181227162128

微信图片_20181227162130

微信图片_20181227162132

 

微信图片_20181227161155

高归彦造像记,刻于东魏武定元年(543年)四月,44cm×142cm ,正书。民国初出土于河北定县众春园,祥,今藏故宫博物院。

此石刻于东魏末年,下距隋初不过三十余年,故书法镌工皆无犷悍习气,汉晋结构犹存仿佛。沙孟海谓:北碑中镌刻传神者,书法似赵孟頫。应刻于造像之底座,今大像已不存。民国拓。

微信图片_20181227161157

微信图片_20181227161203

微信图片_20181227161205

微信图片_20181227161208

微信图片_20181227161210

 

部分单字高清

微信图片_20181227161213

微信图片_20181227161215

微信图片_20181227161217

微信图片_20181227161219

微信图片_20181227161221

微信图片_20181227161223

微信图片_20181227161225

微信图片_20181227161227

微信图片_20181227161229

微信图片_20181227161231

微信图片_20181227161233

微信图片_20181227161236

微信图片_20181227161238

微信图片_20181227161240

微信图片_20181227161242

微信图片_20181227161252

微信图片_20181227161254

微信图片_20181227161256

微信图片_20181227161300

微信图片_20181227161302

微信图片_20181227161304

微信图片_20181227161306

微信图片_20181227161307

微信图片_20181227161309

微图_2018122716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