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酣墨饱:笔墨运用得很畅快,很充分。多形容书法、诗文酣畅浑厚。

笔走龙蛇:笔下龙蛇腾跃。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洒脱。也代指挥毫写字。

初写黄庭:黄庭:道家经典《黄庭经》,晋人有《黄庭经》小楷书帖。旧时评论书法有“初写黄庭,恰到好处”的成语。后用来比喻作事恰到好处。

春蚓秋蛇:比喻书法拙劣,像春天蚯蚓和秋天蛇的行迹那样弯曲。

剑拔弩张:剑从鞘里拔出来了,弓也张开了。形容形势紧张,一触即发。后也比喻书法雄健,有气势。

举例发凡:左丘明为《春秋》作传,把《春秋》书法归纳为若干类例,加以概括的说明。后因称分类举例以说明一书的体例为“举例发凡”。参“发凡起例”。

力透纸背:原指书法遒劲有力,现也用来形容诗文生动,深刻有力。

龙飞凤舞:如龙飞腾,似凤飞舞。原形容气势奔放雄壮。现多形容书法笔势活泼,形容灵活熟练地书写,也形容栩栩如生的龙凤造型艺术。

1  龙蛇飞动:形容书法笔势的劲健生动。苏轼《西江月•平山堂》词:“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鸾飘凤泊: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原来形容书法潇洒,毫无拘束。也比喻进修生夫妻离散。

鸾翔凤翥:翥:高高地飞起。比喻书法笔势飞动的姿态。

美女簪花:形容书法或诗文风格的娟秀多姿。

入木三分:原形容书法笔力强劲(相传晋•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墨汁渗入木板有三分深),现多形容分析、描写、议论的深刻有力。

铁画银钩:画:笔画;钩:钩勒。形容书法又刚劲又漂亮。

2

  信笔涂鸦:信笔:随便书写。涂鸦:比喻字写得很拙劣,随便乱画。后用“信笔涂鸦”、“涂鸦”形容书法拙劣或胡乱写作。

信手涂鸦:信:听凭,随意;信笔:随便书写;涂鸦:比喻字写得很拙劣,随便乱涂乱画。后来用“涂鸦”或“信笔涂鸦”形容书法拙劣或胡乱写作。

初唐书法,由于尊王为一代风气,多为劲健隽逸的风格取向,应视为唐代书风的一个准备。继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李邕、孙过庭、张旭、李阳冰等人之后,颜真卿便跃入中唐书法艺术的巅峰。

1

  东坡说他:雄秀独出,一变古法,赞曰:诗止于杜子美,书止于颜鲁公。颜真卿开创了盛唐时期的书体新风,世称“颜体”。《书林藻鉴》中称:“唐初脱胎晋为息,终属寄人篱下,未能自立,逮颜鲁公出,纳古法于新意之中,生新法于古意之外,陶铸万象,隐括众长…”颜真卿书法在笔法上继承了二王中锋行笔的特点,起笔方圆并用,藏锋逆出,略参以篆籀笔意,收笔处多顿笔收锋,强调首尾呼应。

2

  颜真卿在结体上打破了晋唐以来左紧右舒、以侧取妍的意趣,吸取了篆书左右对称,结体平稳,横平竖直的的特点,善避让,尤其在推敲中可见宏伟。颜真卿书法艺术表现的舒展恣意,丰茂浑厚,以雄代秀,以俗代雅,外紧内松,重心平稳,气势开张的艺术特征,与唐画的丰丽、唐塑的丰满、唐诗的丰采相应成彰。是中唐书法艺术的集中体现。

3  颜真卿《让宪部尚书帖》

《让宪部尚书表》为唐肃宗授颜真卿为宪部(即刑部)尚书时,颜真卿自薄自谦、表示辞让的奏章。时间早于《祭侄文稿》(758年)一年,为安史之乱爆发后17个月后。颜真卿在此表中对自己因固守平原而被擢升,表示谦让,以为此乃人臣本分。而对弃郡却抱着戴罪的心理,要求朝廷“重贬臣一官,以示天宪,使天下知有必行之法,则有必赏之令”。

《让宪部尚书表》残卷在很多方面出色地表现了颜真卿书法艺术特点,加之精湛的刻石艺术,高度忠实地再现了颜真卿墨迹本涵盖的信息。应列为颜真卿行书不可多得的代表作品。虽为残卷,不失为一件难得的对颜真卿书法艺术研究文献的重要补充。

1 1907年,一名英籍葡萄牙人斯坦因在甘肃敦煌发掘出789枚汉简,轰动了世界,并由此拉开了敦煌汉简大规模出土的序幕,时至今日,已出土11批,总数超过25000枚。在这一批汉简里,几乎让我们看到了汉代书法之全国水平。

2 3

  敦煌汉简,不仅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因其极高的艺术价值在书法界引起强烈震动。就其书法而言,承上启下,开启了后世的楷、行、草书。被后世奉为草圣的东汉书法家张芝,就是在改良汉简书法的基础上脱颖而出、自成一家,晋代书圣王羲之的作品就具有汉简遗风,近现代的沈曾植、于右任等书法大家,也曾从汉简书法中汲取营养。

4  可就是这样令后世书法家无比敬仰,叹为观止的艺术珍品,却并不是由专职或著名的书法家撰写。其实,只是戍边将士对戍边活动及生活情况的档案记录:有中央、地方发布的号令,调动军队的警备通知,燃举烽火信号的规定,追捕逃亡的通缉令,官吏任免的文书,上下级及同级间互通的公文;有官吏、戍卒及马匹的花名册,各种兵器与生活器具的登记簿,购物账单,借贷契约;有出入关的记录,传递信件的记录及书信;还有人医方、马医方、历谱、阴阳占术、相马刀剑术、九九算书等。

我不能不感叹,汉代是个全民习书法的时代。为什么在那时普通人写的字都能成为被后世敬仰的书法艺术呢?这和当时朝廷的制度有关。据《汉书·艺文志》载,“汉兴,萧何草律,亦着其法,曰:‘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又以六体试之,课最者以为尚书御史、史书令史。吏民上书,字或不正,辄举劾。’”这也难怪,老百姓字写不好都要被治罪,就更不要说对大小官吏和戍边将士写字的要求有多高了。

5

  当时朝廷为什么要出台这样奇怪而苛刻的律令?《汉书·艺文志》又说,“古制,书必同文,不知则阙,问诸故老。至于衰世,是非无正,人用其私。”意思是古代法制规定,书写必须使用共同的文字,若不知怎么写就要空着,去请教那些老学者。到了衰乱时代,文字混乱错误,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喜好乱写,是非就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了。汉朝之前,秦始皇虽已统一文字,但短暂的统一不可能使其稳固下来,汉初显然还处在一个衰乱时期,运用法律制度的形式来强制人们规范写字,就不能不说一种政治远见了。即便普通百姓上书的机会有限,而官吏、将士对文字的掌握和规范,却影响着国家政令的能否统一和通行。

6

  萧何的这道“要做官,先练字”的律令,相比历史上那些轰轰烈烈的重大改革,也许只是小菜一碟,但对汉字规范的推动及后世影响却不容忽视,过去的读书人,哪一个不是写得一手好字呢?直到上世纪末,人们仍然认为字是一个人的门面。只是随着计算机与打印技术的普及,写字不再被人所看重。

今天,不要说官员们不再需要写字,就是我们老百姓间的书面往来,也由机器代劳了。至于官员、公务员、医生等社会要员大多字迹潦草、难辨。与此同时,我们还在一边高喊弘扬传统文化。

墨池讲堂 张建祥老师点评兰亭序轮播

感谢各位被点评和回答问题的墨友协助整理了资料。

首先是张建祥老师聊一聊临习《兰亭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等问题。

(文字根据录音整理)

大家好,我是张建祥,很荣幸进入墨池讲堂,感谢墨池的工作人员,也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今天和大家一起来探讨的是王羲之的《兰亭序》,与大家一起来学习兰亭。

王羲之的《兰亭序》在我们书法史上所占有的位置是不可磨灭的,晋代是我国书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后人常把晋书与唐诗、宋词、元曲相提并论,足见晋代书法的地位和高度。在东晋时期,社会极度混乱,士人们为了避免复杂的斗争,纷纷遁迹山林,清谈玄学,雅号翰墨,从而在精神上获得了自由和解放。那时,造纸已有相当发展,出现这个麻纸,笔那时也已出现了像鼠须笔这类,为书法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王羲之正好处于这样的一个时代,所以他书法能达一定的高度,和这种条件有一定关系。王羲之行书用笔灵活而又平稳,行笔中速,不激不历,从容有节制。他的作品给人以醇厚典雅的感觉。王羲之用笔提按动作极为细腻,大大丰富了书法的线条,也为我们后来训练书法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在结构上,字形妍美,因势生发,饶有变化;在章法上,气韵连贯,整体感强,很多字形都会有各种变化,兰亭中有很多相同的字,会处理的丰富有变化,除了我们兰亭序中二十个“之”以外,经常出现的“俯”“仰”这些字也都是。

下面我和大家谈一谈我个人学习王羲之的《兰亭序》的一点体会,首先就是关于用笔,他的用笔我们可以说是很丰富的,中锋、侧锋,以及不断的转换,运用的非常的自如,临习过程也是很好的一个训练,它是中锋侧锋练习的一个很好的范本,《兰亭》也是我们学习书法的一个重要法帖,里面除了我刚刚所讲的用笔,还包括了很多的元素和营养,用笔痕迹清晰,所以很多学书者非常乐意去学习《兰亭序》。

下面我再讲一下我在学习兰亭序过程中的注意的方法,首先就是读帖,就是对单字的形态,单字的外形形态,我们可以去通过红色的笔去做一些辅助线,如:外接多边形,长方形,水平线、垂直线等等,来看看左右或者上下之间的部件之间的关系,以及相互之间的高低,同时也能加强对字形的体会,因为有些字形通过我们的眼睛不能直观的体会,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会教我的学生、学员在学习过程中会做一些辅助线,红色的笔标出能看的清楚,并且有利于我们去书写。

在写字的时候,首先要观察的是对于起笔这一块,兰亭里面的起笔很丰富,但是多数都是露锋起笔的,我们要去关注起笔的形状以及笔锋的状态,我们在临习的时候要去仔细观察笔锋入纸的方向,很多书友在临习的时候只是看到尖的,而没有观察是从什么方向入纸的,入纸的时候还要去体会当时的力度和变化。

行笔过程要注意笔画如何衔接,如何承接起笔,如何在行笔过程中体现笔锋的变换,在行笔过程中笔锋的状态是不断变换的,有铺毫有提毫,有的有提有铺,有的是中锋,有的是侧锋,有的是偏方的、有的是偏圆的线条,我们在行笔过程中要去细细的体会这样的变化,我们再去反复练习,熟悉,这样在行笔过程中不能忽视,在行笔过程中一定要去关注笔锋的状态。

下面讲一个关于收笔,在收笔的时候很多书友只图自己舒服,靠着笔的惯性把笔锋提出来,没有去关注很多细节。在写行书的时候,要去关注细节的地方很多,收笔的时候要注意,是出锋的还是顿笔的,顿笔又分明显的和不太明显的,顿笔不太明显的我们称它为轻轻的驻笔。同时也还要注意出锋的力度大小,有的是由大变小的,有的是猛的爆发的。

临习王羲之《兰亭序》要注意,起笔行笔收笔过程中很多细节要去把握,还包括方向、速度、力度等等方面,几个因素结合以及综合变化,很多细节需要我们去看,所以我们很多书友在临习过程中忽略太多的细节,只图自己手上舒服,临帖只是去抄帖,没有认认真真的去把每一个笔画每一个字的造型写的很准确,同时体会在书写过程中的笔画的力度的控制速度的表达。

材料要求:短锋狼毫或兼毫 手工毛边纸、元书纸、粉彩、蜡染,A4打印纸等,忌用生宣,机器书画纸

(听风堂弟子张飞达整理)

 

 

9cd9a37d-2d29-4129-98e7-308cfcb4fa32 7e32c7cc-87bc-4f77-b704-7202c48affdf

第一位墨友“Aroxman”的作品

兰亭气息的比较浓厚,有兰亭的这种味道。结构的比较准确,但是有些缺点我听下这个图里的用笔呢,有点稍显软弱,笔画力度不够。像我们看到第一行的“夫”和“人”字两个字,这两个字的捺画的表达或者书写捺就不够准确。显得软弱,那这个笔画的出锋、方向以及力度的控制不够准确。

字形的结构放的不是很开,写得不够舒展。也就是收放不够自如,我们看第三行的倒数第二个“外”这个字,这个字的右部分的最后一个点画,他是一个比较长的很舒展的这样一个的笔画。那Aroxman写的时候呢有点短了,另外这个笔画的入纸的这个方向,还可以去再谋划一下。我们再看啊他还有其他的一些结构上有些问题的地方。

看“当”,也就是第四行的倒数第三个字,这个字的一个部首部分也就是横勾这部分的长短和下面的这个部分,这个长短比例,不太协调,是上面应该长的也显得舒展的,下面的是小一点是倾斜的。但是他写的写时候横勾有点短了。横勾短了就不尽势,就是没有把他这种动势力表达到位,这种收放的感觉就是没有出来,还是 这一行,这一行的第二个字是“舍”,“舍”的撇画和捺画的长短的控制不够,那这个长度上不够,应该更长一点,撇再低一点,捺再高一点。

1 2 3 7d307e5d-cb77-4f75-9d59-d27c15f63988 8b3f8a06-ace4-4e9a-aeb6-d059e639c757 9d5c6990-c95c-4302-a308-e4decbe15b76

f35a850d-1c16-4631-a3a8-915a996128ef d62c9fd1-5896-4843-995d-ef98e5a44159

第二位墨友“曹美波”的作品

整体感觉很好,用笔很精神,很精细,结构也比较准确!有几个字写得不准,如永字捺画位置高了,笔画重了,要注意粗细变化和位置关系。九字的横折弯钩之间的空间要小些,你写大了,不聚气,钩的方向不正确,这样写力道不足,较弱。岁字上面的竖太短了,这个字主要看这一竖,高点才精神!在字两个竖画间距太小,离中宫太近,字显得太紧,显不出开阔的感觉!也字的钩画应朝右上方。此字的左第一个竖和傍边竖画空白不准太挤,没有横向感觉,纵向显长了。落款字太大了,要小些,而且更要认真书写。以后要再观察细节,包括笔画入笔出锋方向,笔画出锋的力度。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空间表达,仔细读贴,细心体会贴中出神采的笔画。

1ad297e3-a643-4db1-9d82-3e0f2cfc1e40

 

2c96f825-50c9-42e5-8152-005366f0c904 6a460544-ec25-4524-a92a-ae9439c89b4a 6b71264f-a264-4201-bd71-c975a208fcc9 484ed675-d146-4ec5-91be-51548050e429

第三位墨友“勤劳的牛”的作品

勤劳的牛。临的兰亭序,整体字形很不错。这里值得其他人学的地方是:首先其态度端正。每个字都很认真的书写,笔划交代清楚。我们很多书友太随意,不够虔诚,不够敬畏王羲之。他写的就很认真表达每一字是用敬畏虔诚之心来写,值得我们学习。说下临习过程当中的一些需注意的,单字练习是其重点,有些个别字略显不准,需多练。比如图三中的“古”字,不太准确及肯定,起笔入纸方向有点问题。横画应长些,长会好很多。第二个“人”字的捺画,捺的书写用笔相对简单,入纸行笔的方向相对单一,不丰富。“人”字下面的“云”字的位置关系,点画与下笔应考虑好。我们在看“随”字,结构略显拥挤,左右旁太近。整个字的动态有些少,写的有些正。应把字略左斜显其婀娜动态。后面的“化”字,左右部分的空隙应宽松些。总之,应注意点横方向,字与字之间的连贯笔法。用纸可选些无格纸张,手工毛边及宣纸。书写时考虑其横竖关系,其章法及疏朗不洇的效果,在书写效果会更好。

5da211da-5b75-4c9d-acc8-8506e3 5da211da-5b75-4c9d-acc8-8506e38acc98_副本

第四位墨友“南山布衣”的作品

下面看到的是南山布衣临的兰亭序。首先它的整体效果应该是比较不错的啊!很虔诚认真的去表达整一幅作品的每一个字。整体章法上,那么整个字出现了一些细小的问题,需要去引起注意。首先啊,对于墨的这种应用。在整个字的上半节,应该是左边的左上方这一块略显重,因为你的这个图片不是太大,所以我们看得不是很清楚。但是从这个图片来看。在下面的右下方那块的字,写的比较小了,用墨也轻。这个要去注意全篇这种墨色变化,不能出现这么大的反差。我们看单字,单字来看的话很多字形的结构显得有点比较随意了一下,我们看第一行的第三个字。九字的横折弯钩长度以及整个字的形态,不够准确。没有他那种圆转的这种感觉,第四个年字竖画的长度略短。不够饱满,出锋不够,这是你要去注意的,就是对于单字的字形还要加强练习。对于整个字的这种形态,还要去注意啊,认真的去刻画。可以去在就像我前面讲过的在字体上面去做一些辅助线,然后你这个写好了之后你自己的也可以去做做看。仔细看看你的辅助线和他的辅助线有什么差别,有什么不同?我们写字的一定要去专注点画在形态变化及出锋的方向。你准确的处理好笔画组合的这种关系这样的才能可能把这个兰亭写的更好一点。这个就是我给你的一个建议。

2ebc30a8-8bc2-47a3-980e-1785da5c86f0 7c7e45cf-73fc-4bdf-ac03-cba369341581 0186490a-5701-440f-a433-e37be3d8a7a3 0186490a-5701-440f-a433-e37be3d8a7a3 f9f9b114-6fe9-4c83-8a31-f8b1e8334b01 fffbee87-ca00-4028-b0eb-c92ee625a3da

 

d25c08b7-f136-4213-bda0-466beb9c1bfc

第五位墨友“赏月轩”的作品

你要去注意的就是对于单字的字形还要加强练习。对于整个字的这种形态,还要去注意啊!认真的去刻画。表现可以取在就像我前面讲过的在字体上面呢。去做一些辅助线啊然后呢,这个写好了之后,你在自己经常写的字可以去做做辅助线。仔细看看你的辅助线和兰亭的辅助线有什么差别,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写字的一定要去专注笔画的在的形态变化的方向。你的笔画与笔画组合的这种关系这样的才能可能把这个兰亭写的更好一点。这个就是我给你的一个建议。字可以写小一点。

eb45b3cd-d5d0-487d-8d7a-1fa677d6920a 1520375b-d0a8-4f57-9632-9dadb790c8b4 52fa01ce-7e58-4a7f-bf78-c10ee52eaa8f

第六位墨友“水漾星空”的作品

第一幅,字比较大,建议不要写太大。另外,行距字距不讲究,显得拥挤,达不到兰亭章法特点所应有的气质。从单字来看,存在不流畅现象,锯齿状多,通常是偏锋、侧锋的效果,显得用力不够均匀。

第二幅,第二行的少,撇划出现的锯齿状,说明行笔没有保持中锋,没有调整,线条不光滑,并且,这种现象出现的频率很多。建议,注意笔锋的调整,在起笔行笔中保持状态,以便于去书写需要的线条。

第三幅,永和九年这一张,整体还不错,字形抓得比较准,尤其是永字,九字也不错,但是,收笔软一些,不够劲挺,不够准确,速度上略慢。

下面是张建祥老师回答墨友提问。

安神提问:一个关于换帖的问题:临帖临到什么时候可以换帖,原贴临到几分像才可以换,如果有一直临摹效果不佳是否换帖,换帖要注意什么?谢谢!

张建祥老师答疑:

1、 临帖临到什么程度才可以换帖呢,几个要素:可以熟练掌握原帖的用笔、特征、解体规律,以及章法,能够较为精准书写原帖,能够自如轻松,快速临写,能够写出基本形态,能够背临字帖,并且可以模拟创作,用原帖笔画、原帖解体、原帖章法、规律去活学活用(即可换帖了)。

2、如果真临的好的情况,那么是可以换的啊。否则换者要注意,是什么原因换帖的,我是不喜欢这个帖子还是对书写材料和工具的不熟练,而导致没有办法写真的情况,还是字形写不准,在书写过程中对于字帖了解不透,要找一找原因,不能频繁去换帖,换的太多了最后连什么都学不到,好好专研一段时间再去换帖。

水墨丹青提问在创作作品时简繁体字怎么处理?

张建祥老师答疑:水墨丹青这位书友提出在创作作品时繁简体字怎么处理。一般我们在写作品的时候有个基本的原则,就是繁简不混用。从造型上看,从字义等方面看,我个人觉得写繁体较好些,能够找到一种古老的这样感觉和气息。繁体字与简化字的有一对一的,一对多的,那么要去注意。如果说一对一的就是一个繁体字对一个简化字。一个繁体字也有一对多的,也就是一个简化字有几个繁体字,那么我们在运用过程中,要把字型记忆好这样在运用到作品当中去。

起点书法&新禄龟鳖的提问:

请教老师,要写出漂亮的线质,是不是先要有写出这样线质的自身条件,比如握笔姿势、坐姿、站姿、书写速度、力度等,其次要有写出这些线质的自然条件,比如得心应手的笔、合适的纸等呢?

张建祥老师答疑::这个问题问得还是有一点难度的啊,下面我试着回答一下,首先这个线质啊!什么叫线质?也就是线条的质感,线条的质感也是墨色在纸面上所呈现出来的机理的质地效果。我们谈论线条的质感,会用这样的词来形容:软、硬、厚、薄,有的时候会说这个线条很苍劲、秀锐、枯涩、浮华这些词来形容,让我们感觉到这样一个线条带给我们的这样一个的心理的感受。线条的质感,不同的线条质感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首先我们的材料的影响,不同的纸张写出来的线条的质感是不同的,光滑的纸和毛糙的纸,吸墨比较强的纸和不吸墨的纸,那么书写出来线条的质感肯定是不同的,不同的毛笔书写出来的质感也有差别,差别体现在软的毫和硬的毫,那么写出来的线条的感觉肯定也是不一样的,这个是材料。那么,除了纸和笔以外,还有墨也有关系,墨在笔上面的多少,出现的线条质感也不一样。墨多一点和墨少一点出现的这种质感也是不一样的。还有就是我们在书写的时候除了这个材料以外。书写时我们自己人的一部分也有影响,首先书写时的力度,笔锋入纸的力度影响着线条的质感,书写的速度也影响着线条的质感。那么我们在书写的时候,如果把自己各个方面的因素进行调动,可能会写出比较得心应手的线条质感,所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写出自己的一个想表达的东西。除了工具和人的关系以外,还包括我们的握笔姿势、坐姿啊等等会影响着我们书写时的线条质感,同时我们也要根据不同字帖对于线条质感的要求,我们去找出相对应的能够表达出他应有的线条质感的这样一个因素,不同的帖他要求的线条质感不一样,所以需要我们去学用尽可能达到他要求的那种线条质感的书写因素。

起点书法&新禄龟鳖的提问:老师,我用第一种握笔姿势感觉用不上力 度,用第二种力度、速度都好很多,但感觉这样抓笔不雅观,请教老师 ,可以这样抓笔写字吗?

张建祥老师答疑::关于这个事呢,首先是要去把我们的手指发挥出来它应有的作用,正常我们的五指齐力,你要去控制好手指尖的力,第一种你这个姿势使 不上力的原因可能是手指头离笔杆太远了,手指尖和手指肚交界的那个 地方的可能会更稳一点,但是下面的那个姿势确实不太好看,在书写的时候也不便于使转,不便于有些细微的捻管动作的表达。

 

之所以获奖,缘于王志立过去良好的基本功以及长久对行书、草书、隶书等的广泛涉猎,更重要的是他对所临摹涉猎过的经典碎片进行反复深入的整合嫁接、融汇贯通,使得他的作品呈现出来一种独特的情调…(刘洪彪)

1

  王志立

第十一届国展最高奖获奖者

王志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字博物馆特聘书法家,河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安阳师范学院特聘教授。

作品入展/获奖一览:

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最高奖

首届全国普洱茶乡书法艺术节获最高奖

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

全国第四届正书大展

第五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览

全国第二届隶书展

第二届书法兰亭奖安美杯书法展

上元雅集中国美术馆书法展

第二、三届“四堂杯”全国书法展

“三晋杯”全国首届公务员书法大展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书法篆刻展

第七届东方美术家作品交流展

“福文化”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

全国首届“小揽杯”县镇书法展

庆祝建国60周年•中国书法名城进京汇报展

…等数十项全国最大赛事奖项。

作品收藏与发表

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学成果展等,作品被中美中小企业促进会主席罗伯特古德曼先生收藏。2013年作品被中国文字博物馆收藏。作品先后刊登于《中国书法通讯》和《书法导报》、《中国书画报》等媒体。出版《我写我心王志立书法卷》。

2

  名家眼中的王志立

○刘洪彪、张继、张羽翔、李木教

○刘洪彪(谈王志立11届国展获奖作品)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近几年来,志立在一系列全国重要展览和活动中,以其优异的表现,充分证明了我当年的判断和基本估价。联系到十一届国展,志立的一件行草作品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获得优秀作品奖,可谓实至名归—这是他个人书法道路上的一件大事,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就,也是安阳市书界的一件大喜事。我想这件作品之所以获奖,缘于他过去良好的基本功以及长久对行书、草书、隶书等的广泛涉猎,更重要的是他对所临摹涉猎过的经典碎片进行反复深入的整合嫁接、融汇贯通,使得他的作品呈现出来一种独特的情调:既蕴含了传统经典之精华,又有自己顺应时代、嫁接整合之后的个性表达。因此,他的作品会吸引评委的眼球,抓住评委的心,让人情不自禁去推荐。

3

  ○张继(谈王志立11届国展获奖作品)

(中国书协理事、隶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王志立的隶书具有扎实的传统功夫,面目率真古朴,创作意识很强,体现了当代书法创作中继承与发展的诸多要素。十一届国展志立的行草书一举获奖,十分难得,因为这次国展新老作者高手云集,精品纷呈,层层考核,竞争激烈,要想获奖难度非常大。志立的投稿作品写的非常出彩,引人瞩目。从继承的元素来看,他继承了王铎、倪元璐的成分比较多,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写的更加开张,笔墨淋漓,节奏感很好,其行草书的用笔,加入了隶书、篆书的凝重厚实与沉稳,既笔笔拓的开,又笔笔留得住,绝不轻飘油滑,动中有静,动静相宜,耐人玩味。

4  ○张羽翔《心摹手追汉魏风》

(广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吾与志立相交有年,一见如故,其为人谦和诚朴,讷于言,勤于思,敏于行,悟性好,控笔能力强,在隶书用笔上融入了行草和简书的笔意,强调中锋涩行,中侧并用,笔笔自空中作势,行笔干净利落,收笔戛然而止;在墨法上干、湿、浓、淡并用,注重浓淡相间、燥润相谐,结体聚散开合、依象取势,章法随形布势、虚实相生,巧用各种手段,使字与字之间紧密呼应,既古朴厚重,又率意灵动。

5  ○陈海良(2015年8月于芳茂山天地草堂)

(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

志立务实、勤俭。出生中原,更显朴实、谦恭,豪迈之情让人感奋。书而为道,需毕生之修为方有所悟。得而知进,进而后勇。志立立志于书,自当参悟斯理。书非亲传口授而不能得,故志立负笈北上,单步南下,冥心真契,希心理味,登堂入室,始闻书道艺理。志立书厚积于篆隶,发新意于行草。故心性自然,气息纯雅。后专门于王觉斯,痴醉情迷,近年瞻仰于倪鸿宝之倔强不阿,心摹手追,终成大器。其书跌宕开阖,真率畅逸,滔滔自运。粗而能锐,细则能壮,方圆中矩。胸中道义,跃然纸上。善哉,善哉!

6

  ○李木教

(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王志立草书巨幛以纯白生宣出之,显示充分自信和超群控制力。长枪大戟纵横使转如入无人之境。作品立根明清大草,沉雄劲健、淋漓酣畅、气息醇厚,得倪元璐高古拙朴而避其奇诡迟涩,盖得益于颜真卿行书之平实圆润。又深研王铎涨墨法,运用恰当,倍增作品的当代特征和张力,尤见匠心。

7

1.小 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2.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1

  3.邯郸冬至夜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4.冬至夜怀湘灵

(唐)白居易

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

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5.小岁日对酒吟钱湖州所寄诗

(唐)白居易

独酌无多兴,闲吟有所思。

一杯新岁酒,两句故人诗。

杨柳初黄日,髭须半白时。

蹉跎春气味,彼此老心知。

6.冬至宿杨梅馆

(唐)白居易

十一月中长至夜,三千里外远行人。

若为独宿杨梅馆?冷枕单床一病身。

2

  7.冬至日遇京使

(唐)杜 牧

远信初凭双鲤去,他乡正遇一阳生。

尊前岂解愁家国,辈下惟能忆弟兄。

旅馆夜忧姜被冷,暮江寒觉晏裘轻。

竹门风过还惆怅,疑是松窗雪打声。

8.朔旦冬至摄职南郊,因书即事年代

(唐)权德舆

大明南至庆天正,朔旦圆丘乐七成。

文轨尽同尧历象,斋祠忝备汉公卿。

星辰列位祥光满,金石交音晓奏清。

更有观台称贺处,黄云捧日瑞升平。

9.谪官辰州冬至日有怀

(唐)戎昱

去年长至在长安,策杖曾簪獬豸冠。

此岁长安逢至日,下阶遥想雪霜寒。

梦随行伍朝天去,身寄穷荒报国难。

北望南郊消息断,江头唯有泪阑干。

10.奉酬中书相公至日圜丘行事合于中书省斋移止

(唐)武元衡

郊庙祗严祀,斋庄觌上玄。别开金虎观,不离紫微天。

树古长杨接,池清太液连。仲山方补衮,文举自伤年。

风溢铜壶漏,香凝绮阁烟。仍闻白雪唱,流咏满鹍弦。

3

  11.铜仪

(唐)韦庄

铜仪一夜变葭灰,暖律还吹岭上梅。

已喜汉宫今再睹,更惊尧历又重开。

窗中远岫青如黛,门外长江绿似苔。

谁念闭关张仲蔚,满庭春雨长蒿莱。

12.冬至夜寄京师诸弟兼怀崔都水

(唐)韦应物

理郡无异政,所忧在素餐。徒令去京国,羁旅当岁寒。

子月生一气,阳景极南端。已怀时节感,更抱别离酸。

私燕席云罢,还斋夜方阑。邃幕沉空宇,孤灯照床单。

应同兹夕念,宁忘故岁欢。川途恍悠邈,涕下一阑干。

4  13.冬至夜作

(五代)韩偓

中宵忽见动葭灰,料得南枝有早梅。

四野便应枯草绿,九重先觉冻云开。

阴冰莫向河源塞,阳气今从地底回。

不道惨舒无定分,却忧蚊响又成雷。

14.辛酉冬至

(宋)陆游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

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15.冬至日独游吉祥寺

(宋)苏轼

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

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

16.冬至日

(宋)苏辙

佳节萧条陋巷中,雪穿窗户有颜风。

出迎过客知非病,归对先师喜屡空。

17.冬至日

(宋)苏辙

阴阳升降自相催,齿发谁教老不回。

犹有髻珠常照物,坐看心火冷成灰。

酥煎陇坂经年在,柑摘吴江半月来。

官冷无因得官酒,老妻微笑泼新醅。

18.冬 至

(宋)朱淑真

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

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

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管飞葭动细灰。

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

5

  19.满江红·冬至

(宋)范成大

寒谷春生,熏叶气、玉筒吹谷。

新阳后、便占新岁,吉云清。

休把心情关药裹,但逢节序添诗轴。

笑强颜、风物岂非痴,终非俗。

清昼永,使眠熟。门外事,何时足。

且团奕同社,笑歌相属。

著意调停云露酿,从头检举梅花曲。

纵不能、将醉作生涯,休拘束。

20.冬至感怀

(宋)梅尧臣

衔泣想慈颜,感物哀不平。

自古九泉死,靡随新阳生。

禀命异草木,彼将羡勾萌。

人实嗣其世,一衰复一荣。

21.水调歌头·冬至

(宋)汪宗臣

候应黄钟动,吹出白葭灰。

五云重压头上,潜蛰地中雷。

莫道希声妙寂,嶰竹雄鸣合凤,九寸律初裁。

欲识天心处,请问学颜回。

冷中温,穷时达,信然哉。

彩云山外如画,送上笔尖来。

一气先通关窍,万物旋生头角,谁合又谁开。

官路春光早,箫落数枝梅。

6

  22.冬至吟二首

(宋)邵 雍

冬至天之半,天心无改移。

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

元酒味方淡,太音声正希。

此言如不信,更请问庖牺。

23.今日交冬至

(宋)李之仪

蛾眉亭上,今日交冬至。

已报一阳生,更佳雪、因时呈瑞。

匀飞密舞,都是散天花,山不见,水如山,浑在冰壶里。

平生选胜,到此非容易。

弄月与燃犀,漫劳神、徒能惊世。

争如此际,天意巧相符,须痛饮,庆难逢,莫诉厌厌醉。

24.冬至相催

(宋)释绍昙

小春才过,冬至相催。

光阴驹过隙,须鬓雪成堆。

松根石上,槁木寒灰。

冻膝拥深霜树叶,禅心清点野桥梅。

唤起来打,更莫迟回。

蛰龙须奋跃,保待禹门雷。

7

  25.冬至一阳初动

(宋)张抡

冬至一阳初动,鼎炉光满帘帏。

五行造化太幽微。颠倒难穷妙理。

遇此急须进火,速修犹恐迟迟。

茫茫何处问天机。要悟须凭师指。

26.冬至一阳来服

(宋)张伯端

冬至一阳来服,三旬增一阳爻。

月中复卦溯晨潮。望罢乾终姤兆。

日又别为寒暑,阳生复起中宵。

午时姤象一阴朝。炼药须知昏晓。

27.冬日

(元)朱德润

卷地颠风响怒雷,一宵天上报阳回。

日光绣户初添线,雪意屏山欲放梅。

双阙倚天瞻象魏,五云书彩望灵台。

江南水暖不成冻,溪叟穿鱼换酒来。

8

  28.杂咏

(元)杨允孚

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

梅花点遍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

29.江城子·龙阳观冬至作

(元)尹志平

六阴消尽一阳生。暗藏萌。

雪花轻。九九严凝,河海结层冰。

二气周流无所住,阳数足,化龙升。

归根复命性灵明。过天庭。入无形。

返复天机,升降月华清。

夺得乾坤真造化,功行满,赴蓬瀛。

30.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

(元)赵孟

冬至阳来复,草木渐滋萌。

君子重其然,吾道自此亨。

父母坐堂上,子孙列前荣。

再拜称上寿,所愿百福并。

人生属明时,四海方太平。

民无札瘥者,厚泽敷群情。

衣食苟给足,礼义自此生。

愿言兴学校,庶几教化成。

9

  31.丙子冬至

(明)李梦阳

奉天门下玉阑桥,此日催班早侍朝。

占史奏云欢万国,大官传宴散层霄。

苑梅迎律春先动,宫柳临风色欲摇。

一出忽惊今十载,百年勋业有渔樵。

32.长安冬至

(明)董其昌

子月风光雪后看,新阳一缕动长安。

禁钟乍应云门面,宝树先驱黍谷寒。

什么人的话不该听?

在网络时代,各种书法论坛和聊天群,各种声音横行,有甜言奉承的、有刺耳中肯的、有不懂瞎喷的、有讽刺挖苦的…哪些是真言?哪些可听信?哪些该无视?有些人的评论,你无需在意。主要有下面四种人:

其一、胸无点墨,没有传统文化学养的。

其二、对中国书法史欠乏大体了解的。

其三、不写书法,没有相对扎实书法功底的。

其四、书法观有明显误区、主观偏激的。

如果没有上面的这些基础条件,不管他说的话多么“好听”或“难听”,你都不无需太在意。大体能满足或接近上面的条件的人,他们的意见,可以辩证听取。

1

  品鉴书法的一般标准

由此观之,要作一个品评者并非朝夕之事,人们经常说的“厚积薄发”就是这个道理。品评书法作品的好坏应该说有标准,当然这种标准并非同于鉴定一个产品的具体量化标准,而是一般标准,归纳起来大概有四点。

①贵乎自然,切忌矫揉造作。

作书就象一个人修饰打扮,一定要适度,不能过份,大凡装腔作势,故意卖弄的作品都是劣品。

2

  ②遵守字法,切忌过度移位变形。

书法艺术以汉字为载体,字法规范、严谨,切不可随便胡来,这好比人的五官,我们不能为了追求新奇而去移位,否则不可辩认,成为鬼怪。尤其是草书,草法十分规范,稍不留意就出差错,错字是书法作品之大忌。

3

  ③创新有度,切忌非字非画。

汉字虽然经历了由象形到抽象的发展过程,书法成为抽象的线条艺术已有两千多年了,我们不能借口“返朴归真”,把非字非画,半字半画的作品列为书法创新范畴,这类作品也许是艺术,但绝不是书法艺术。

4

  图/非字非画是民间“书法创作”一大通病

④巧妙用墨,切忌玩弄小技。

古人作书十分重视用墨,有的善用浓墨,如清代刘墉,用墨厚重,貌腴骨劲、别具面目,故有”‘浓墨宰相”之誉;有的善用淡墨,如清代王文治,注重墨法,多以淡墨示人,其书作平淡天真,自然放逸。故有“淡墨探花”之称。有的善用涨墨,如明代王铎,用墨则涨墨欲滴,一经着纸,墨色淋漓,神迷漓溯,雍容大度。

1、学习行书以临摹《圣教序》为宜。

要把握此帖的艺术风貌和特征,如笔致遒润儒雅、字态俊丽秀逸、气息中和怡淡等,其用笔内掖收敛,线条瘦硬劲挺,点画的组合、偏旁的揖让、牵丝映带、笔势字势等纯出自然。通临时注意纠正线条拖沓纤弱,即骨不健、气不畅、墨不沉等通病。

在通临的基础上,就要打好攻坚战,从字型、字势,笔型、笔势及笔画的粗细对比、墨色变化(可参照兰亭墨迹)等方面,一个字一个字地过关。要在背字型上下功夫,达到在创作作品时如囊中探物般的熟练程度。一件作品水平的真正高低,甚至可以说书法的内行与外行的区别,往往取决于细微的一点点上,所谓“纤维向背,毫发死生”是也。

1

  所以临写时一定要特别注意细节,包括笔画位置、粗细长短搭配、字形大小、墨色浓淡枯湿、笔画及字形的揖让、呼应关系等,哪怕是细微的变化也不放过,以训练、提高自己的眼力。有了《圣教序》的基础,学《兰亭序》就容易得多,并重点学章法、贯气及细微之处;然后再学王之诸手札,学习王羲之怎样因字赋形、因情谋篇等等。

2、从某种意义上说临帖是临书者理解力和功力的总和。

临帖要坚持读、摹、临三结合,读以得其趣,通过读将范本中的点、画、构、势、结体等特点深深印入脑海中;摹以得其形,字之神韵不能离开结构,在读的基础上就要专心致志于字迹中,记准各种字型;临以得其意,经上两步的努力,这一步就会如鱼得水,再略参己意,发韧自己的积累,进入准创作。

2

  3、对于“气”的贯通和“势”的生发的学习,当然与熟练程度有关,但关键是要有这个观念,无论是“读”、“临”或“创”,有无这个观念是大不一样的,可从古今书论中找这方面的论述,仔细阅读体会。

4、黄庭坚行书笔势纵横,点画开张,虽是辐射式结构,但并不疏松;体势欹斜,但并不倾倒。《松风阁诗卷》是其晚年代表作,以上特点都有充分体现。临写时需注意体察黄所追求的“笔中有物”的内涵之美,或曰“气韵”相胜。

3

  5、学行书选择米芾《蜀素贴》起步还是比较高的。

要临好此帖,首先要对米芾书法的总体特点有所了解,牢牢把握住此帖的艺术特点,然后对其用笔、结构、章法及墨法等,都要一一仔细研究,特别是用笔的特点更要细究、掌握、记熟、会用,改变自己的用笔习惯;对字型要背下来,达到创作时能熟练运用的程度,切忌只临个大概。米芾腕力充沛,笔锋诡异,笔致滋润华丽,非常讲究笔力和笔势。力倚势所生,势因力而彰,因此骨力遒婉,笔势酣畅。

简洁五言联:

上联:金猴方启岁,

下联:绿柳又催春。

上联:申年梅献瑞,

下联:猴岁雪兆丰。

上联:羊随新风辞,

下联:猴吟锦绣春。

上联:紫燕展翅腾,

下联:金猴攀援上。

上联:雪消门外绿,

下联:猴到人间春。

上联:羊舞丰收过,

下联:猴吟财源来。

上联:鸟语喧花果

下联:猴声啼水帘

人气七言联:

辞旧岁三羊开泰,

迎新春六猴送安。

羊随新风辞旧岁,

猴节正气报新春。

羊献银毫书捷报,

猴挥金捧迎新春。

玉羊奔腾财源旺,

金猴衔瑞春意浓。

五羊献瑞人增寿,

万猴鸣春喜盈门。

羊歌盛世方报捷,

猴舞新春又呈祥。

雪消门外千山绿,

猴到人间万户春。

猴喜满园桃李艳,

岁迁遍地春光明。

金猴献瑞财源广,

紫燕迎春生意隆。

紧握羊毫留青史,

奋挥猴棒辟征程。

银树呈祥花果硕,

金猴献瑞国民殷。

玉羊毫多添文采,

金猴棒大鼓雄风。

金猴奋起千钧棒,

玉宇澄清万里埃。

霸气八言联:

勤羊辞旧千家同喜,

顽猴闹春万户皆福。

大鹏展翅蓬雀心惊,

金猴骋日魑魅难藏。

神羊献瑞羊年吉祥,

金猴举棒猴年如意。

花果飘香美哉乐土,

猴年增色岂换人间。

金猴献礼家家顺利,

喜鹊闹春事事吉祥。

玉燕嬉春九州铺锦,

金猴贺岁一国呈祥。

一元复始玉羊报春,

万物生辉金猴增福。

风和日丽羊年平安,

物阜财丰猴岁如意。

磅礴九言联:

辞群羊送来千里鹅毛,

迎金猴燃起万家灯火。

金猴献祥瑞财源广进,

紫燕迎春风生意兴隆。

玉燕嬉春庆九州铺锦,

金猴贺岁祝一国呈祥。

羊去春满人间百花艳,

猴来福临小院四季安。

金猴棒奋千钧除腐败,

盛世家兴万富民康宁。

横披超市:

万象更新 、喜迎新春、 欢度春节、五谷丰登 、吉星高照、国泰民安春意盎然、辞旧迎春、财源广进、家和万事兴、春回大地、欢度春节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四季兴隆、辞旧迎新、春风化雨、年年有余、合家欢乐、福喜盈门、好事临门、四季呈祥 、四季平安、户纳千祥大展宏图 、招财进宝、喜气盈门 、时和岁好、人寿年丰、花好月圆春和景丽、和气致祥、一帆风顺、紫气东来、吉祥如意,等,任君优选。

附,热门通用春联:

一元复始,

万象更新。

千祥云集,

百福骈臻。

天增岁月,

春满乾坤。

春回大地,

福满人间。

春降千门福,

花开万户欢。

高山添秀春,

河海泛春潮。

欢歌遍华夏,

春色满神州。

瑞凝三春草,

春缀万年枝。

春风薰四海,

德政惠三江。

天开新岁月,

人改旧乾坤。

政通千家福,

人和万户春。

太平歌盛世,

安定唱丰年。

物华天宝日,

人杰地灵时。

春风绿神州,

红日耀中华。

河山添秀色,

大地浴春辉。

曙光迎盛世,

旭日耀新春。

日照三春暖,

花开九州红。

日月华光照,

乾坤春意浓。

春风书喜字,

彩笔点桃红。

一天春雨红梅笑,

万里东风翠竹摇。

春雨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

丹凤呈祥龙献瑞,

红桃贺岁杏迎春。

和顺一门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绿竹别其三分景,

红梅正报万家春。

年年顺景则源广,

岁岁平安福寿多。

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得辉。

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楼。

一帆风顺吉星到,

万事如意福临门。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一年好运随春到,

四季财源滚滚来。

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一年四季行好运,

八方财宝进家门。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春联对歌民安国泰,

喜字成双花好月圆。

春节临近,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大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书法人,一年到头,最“拉风”的时间到了,自己写春联,就是任性!特此分享王羲之春联(完整版),欢迎收藏或分享。

说明:出于排版上的考虑,以下组图以每8个字一页。但是请留意,并非一页一对,不是4言联,而是7言联。比如,第一幅对联为:东风送暖燕剪柳,飞雪迎春蝶恋花。1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