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谭平,一剪梅,布面丙烯,2005,“第三抽象”群展作品

这几年来,艺术界中的“中国元素”兜售,颇有气氛,其缘由,或因策略。比如,卖场里或学术场里都挂上热门的“当代”名号,水墨叫“当代水墨”,书法叫“当代书法”,就是说几十年下来各种曾叫开的“现代水墨”、“现代书法”、“实验水墨”、“实验书法”等看着也有过时、卖相不佳的危险。不错,从之前的一些“当代艺术名将”也可以收编进来的事实看,这样的策略确实双赢:一可张扬声势壮大“国货”行业队伍,二更多队员可以跨界兼职名利兼收。

举例玩味一下。比如前段时间,有个某“2015国际现代书法艺术节”颇引人注目,据称那是一场“视觉盛宴”。这个节怎么“国际”,媒体报道中看不到具体交代,因为估计会邀来东亚有汉字渊源的日、韩书法家?还是因为有碧眼金睛的“黑白”人种书法家?就如若黄种人不热衷捧场当代艺术,此种艺术就难称“国际化”一样,难道因为主办城市是旅游城市不缺洋观众就叫“国际书法节”?

“国际”之宣称,正是我很疑惑的一个关键词。这个书法节代表性活动据称是某书法家的个展开幕。尽管我没研究书法,但有称其为“国际级书法大师”,我却没什么知晓,这起码证明:要不书法怎么现代、当代,目前来看暂时“国际化”难;要不整的人可能还不得法,暂时对“本地”人都缺推广说服力。细看书家简历,很在乎地把这辈子中小有关涉的美国、美国某某大学(乃至哈佛这样的名校)写进去,至而不落俗套地列出“选入伦敦《世界名人录》、芝加哥《北美华裔艺术家名人录》”之类,“国际级”大概由此之因?

其实,不说“落俗”的,就算正规点的,比如书家是“书法博导”,以我在学院里任职的观察,这倒是“国际罕有”的,就像油画这样的技法类专业,洋人不行,我们却能整成“博士学位”。最近有人质疑美术学院里的教授、博导、科研制度,甚是热闹,抹油画的、刻版画的、画国画的、写书法的……通通都能“博导”去,此现象之“中国学问”真该深究一下。

在号称将笔墨汉字艺术提升到“国际性”高度之外,另一个我感兴趣的关键词是“表演性”。怎么个“表演性”呢?以该书家为例,其有几个强项:一是“大字表演”,多年来,他为观众提供了7.5米×12.5米狂草、4.95米×37.5米狂草、7.3米×17米狂草《心经》,有的每字达2尺,但凡如此表演的“历史性时刻”,无不围者如潮见证着“空白的纸面透露着不可侵犯的神圣”;二是在“人体照片”上写书法;三是将书法写成不可读的效果——所谓“乱书”。第一项就差申请吉尼斯纪录了,但此类表演、表演者民间也并不缺;第二项比起别的在活女人体上书写的艺术家,倒是表演不足;第三项去除字体的实用性,其实传统草书观众就读不懂了,屏幕阅读时代求观众也难被领情的。

“表演性”到“国际性”之间,是有套路的,若略回顾,总让人想起与艺术界“越是民族性越是国际性”命题或口号的微妙关联。想想,如果策略上仍然只坚持“民族性”,就永远停留在毛笔是毛笔、宣纸是宣纸、《老子》是《老子》,则尔非洋鬼子焉知艺术之国际性?为了扭转命题“A乃A”为“A非A”,得学会不能再失自信搞封闭、对立。怎么办?答:增加“表演性”——当众挥毫本来就是书法、国画的强项,但当然要充分借鉴风行于世界的行为、抽象、人体、装置、多媒体、影像、观念、服装、舞蹈(这些几乎是几届国际现代书法艺术节全部包罗的形式)等等艺术品类之元素,甚至一个书法展都要找能讲美国英语的杨澜主持;而那些“通识”于当代人类的民族符号也是常用的宣传标识,难怪在观众“是不是书法”的疑问前,主办方仍称“书法节”。

我注意到,这一书法艺术节研讨会的学术主持之一是北大某教授,他的发言也认为要帮“中国的”“寻找一个属于世界的艺术语言”,因为别人也“把目光投向了我们”,他认为“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本身的文字功能在其中发挥的并不是最主要的作用,即便不懂中国文化的外国人,也能从书法当中体会到中国文化的脉络与发展”,所以,在主持之外,他也送来自己的“大笔画表演”作品——“把书法的一笔放大100倍”的《07909-2》。

2朱青生作品《放大书法070909》(2015)展览现场

不知道该教授是否受到早已消失的“第三国际”的启发,但对比其他“抽象艺术古已有之”、“中国式抽象”的主张或理论欲望,他发挥自身的资历专长,知道从西方艺术史逻辑里导引理论,确实更有“国际视野”。他将康定斯基、蒙德里安、毕加索、波洛克等为代表的“第一抽象”、“第二抽象”判决为“一时的激情”、“注重形式”、“形态”等之后,宣称体现以董其昌等人所倡导的“文气”和“气韵”、“笔法”等中国传统核心价值的“第三抽象”才是强调“对人性整体性的寄托和表达”、“将人的精神可以灌输进去多少”、“给观者留下多大的自由去体会和觉悟”。

这让我颇不以为然,觉得这也如上面那种“空白的纸面透露着不可侵犯的神圣”的万能指,是“神理论”——轻易指认自己“有精神”别人“无精神”。更让我失望的是,如此一番理论之后,该教授却认为:借“第三抽象”以期摆脱近二十年来世界当代艺术过多注重意义,特别是新闻化、泛政治化,从而将艺术过度介入权力,致使“政治正确性”深刻地干涉人的更为本质的自由,也即“第三抽象”有“艺术将权力消解在抽象中”的神功!

3王怀庆,雪中送炭,综合材料,2009,“第三抽象”群展作品

这就有点奇了,一般认为,比较于西方艺术的世界化,传统中国艺术正是因为太务虚、非入世、不解决具体问题,花巧“表演性”大于现实针对性,故缺征服世界的活力。现在又用逃避的方式“消解权力”,这反而有助于“国际性”?

“表演性”本来就是文艺创作研究理论之一,即所谓“言说即行为、行动”。无论手里兜销什么货,有“国际性”欲望可以理解,但仅流于口号、口头、口气成不了气候,须多想想何以提供货真价实的内涵,何以针对具体问题地将行为、行动目标落到实处。(本文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苏坚 系广州美院教师 )

1“写春联”、“贴春联”

是我国传统习俗之一

春节是农历一年中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新春伊始,按照我国的传统习俗,无论城市乡村,家家户户总要贴上新的春联,以示辞旧迎新。这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象征吉祥、表达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民族习俗。是世界民俗文化中的一道奇观。广泛流传的民间谣谚中就有:“二十四,写大字”、“二十九,贴倒酉(意即贴春联及福字)”之说。每当大年初一,人们随着拜年的人群从大街小巷走过,最为抢眼的便是满街红红火火的春联,给人以焕然一新的感觉。

2春联的文体特点是什么?

春联的文体特点除了具有对联文体的一般特点,即“字句对等,词语对仗,平仄对立,节奏对应,内容对称”等之外,也有自己的特殊性。一是,春联一般以九言以下的短联为主。二是,春联的语言风格力求浅显易懂、清新活泼、一目了然。三是,春联的意境要求积极进取、昂扬向上,以渲染节日喜庆祥和的气氛。四是,春联的内容一般以切时切事为主,能够把握时代脉搏,捕捉时代气息,反映时代心声。

3春联创作的要求是什么?

春联创作的要求可归纳为三点:①对仗工整,②声调和谐,③语言通顺。同时,春联在形式方面也有一些禁忌:①忌不规则重字。在采用顶针、复字、叠字、排比、自对、反复、回环、层递等修辞手法时,多有规则地使用重字,以增强对联的表现力。但,不规则重字则破坏了对联的对称法则,应为春联创作的大忌。②忌合掌。上下联相对应的词汇若都是同义或近义的词,则会造成上下联内容类同,也是春联创作的大忌。③忌同声收尾。春联声调和谐的底线是上联的句尾为仄声,下联的句尾为平声。

4春联的书写要注意什么?

春联的书写一般不需要落款,只需讲究字体和整体的布局。首先字要端正、大方,字体应以正楷、行书、隶书为宜,篆书、行草和草书则不宜使用。春联在书写时左右布局要一致,字的疏密要得当,不要上联疏、下联密,写出后并排放一起对比一下,做到美观、匀称、醒目即可。

5春联如何张贴?

春联的张贴要符合传统的规矩,必须竖贴。当面对大门时,上联要贴在右手边,下联要贴在左手边,上下联不可贴反。春联的上下联可以从尾字的平仄声来区别,仄声的是上联,平声的是下联。春联习惯上必须有横批。所谓“横”,指的是横写的书写方式,“批”则含有揭示、评论之意,指的是对整副对联的主题内容起补充、概括、提高的作用。横披多为四字,过去写横披是从右往左写,现今的阅读习惯则多是从左往右,两种写法均可。

附:2016新春猴年春联

七言春联

大圣光临扬正气;小康喜过蔚新春。

大圣迎春图改革;新风遍地倡文明。

大圣重来寰宇净;小康正享万家欢。

子夜羊随爆竹去;晓晨猴驾春风来。

子时羊伴烟花去;春晓猴乘爆竹来。

天增岁月人增寿;猴献蟠桃鹿献芝。

火眼金晴开玉宇;红梅绿柳报新春。

丰年瑞雪宴华夏;猴岁良宵乐纪元。

玉羊毫多添文采;金猴棒大鼓雄风。

玉兔探月观新岁;金猴捧挑笑丰年。

玉兔出宫观盛世;金猴降世笑丰年。

玉兔探头观美景;金猴捧果献华年。

玉兔炼就长寿药;金猴横扫害人虫。

玉宇清明春色好;金猴奋起国光新。

玉宇澄清浮正气;金猴奋起树新风。

玉羊捷足归栏去;大圣腾云降福来。

玉燕迎春春永驻;金猴降福福常存。

禾生嘉穗家家乐;猴献蟠桃处处春。

民颂金猴澄玉宇;岁迎紫气送灵羊。

羊伴吉祥留喜庆;猴持如意保平安。

羊角扶摇辞旧岁;猴王喜闹庆新春。

羊留喜气臻洪福;猴显神通颐华年。

羊裹银装知玉洁;猴生火眼识真金。

羊毫扎笔描春色;猴子腾云振国威。

羊毫已写辉煌史;猴岁又描锦绣图。

羊毫点缀千秋业;猴棒辟开万里程。

羊挟清风辞盛世;猴迎旭日耀新春。

羊舞烟花报捷去;猴持金捧送春来。

羊捋银须夸改革;猴持金捧写春秋。

羊衔玉穗登勤第;猴捧仙桃入福门。

回首羊年呈喜庆;举眸猴岁报平安。

欢呼大圣除邪气;热爱中华献赤诚。

猴喜满园桃李艳;岁迁遍地春光明。

猴献蟠桃祝万福;春临大地发千祥。

猴观盛世开新宇;燕舞阳春庆小康。

窗外嫩枝应候绿;楹前春帖向阳红。

雪消门外千山翠;猴到人间万户春。

银树呈祥花果硕;金猴献瑞国民殷。

紫气祥云腾大圣;红梅翠柳报新春。

紫燕展翅腾柳浪;金猴攀援上春山。

紫燕翻飞千里景;金猴攀跃万年枝。

紫燕翩翩飞锦地;金猴跃跃步春晖。

辞岁羊毫书捷报;迎春猴棒舞乾坤。

满园春色探墙外;两岸猿声报喜来。

瑞雪纷飞迎盛世;金猴欢跃报丰年。

满园春色关不住;两岸猿声报喜来。

雪消门外千山绿;猴到人间万户春。

紧握羊毫留青史;奋挥猴棒辟征程。

猴喜满园桃李艳;岁迁遍地春光明。

七言春联(带横批)

雪消门外千山绿;猴到人间万户春。

横批:户纳千祥

紫燕展翅腾柳浪;金猴攀援上春山。

横批:喜迎新春

金猴献瑞财源广;紫燕迎春生意隆。

横批:欣欣向荣

紧握羊毫留青史;奋挥猴棒辟征程。

横批:大展宏图

羊羯回头添如意;猴王振臂保平安。

横批:人寿年丰

银树呈祥花果硕;金猴献瑞国民殷。

横批:繁荣昌盛

玉羊毫多添文采;金猴棒大鼓雄风。

横批:百业兴旺

终迎胜利猴年赞;席再腾飞世人歌。

横批:春满人间

辞旧岁三羊开泰;迎新春六猴送安。

横批:五福临门

羊随新风辞旧岁;猴节正气报新春。

横批:欣欣向荣

羊歌盛世方报捷;猴舞新春又呈祥。

横批:万事如意

羊献银毫书捷报;猴挥金捧迎新春。

横批:新年快乐

百年天地回元气;一统山河际太平。

横批:国泰民安

百世岁月当代好;千古江山今朝新。

横批:万象更新

岁通盛世家家富;人遇年华个个欢。

横批:皆大欢喜

春雨丝丝润万物;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

丹凤呈祥龙献瑞;红桃贺岁杏迎春。

横批:福满人间

和顺一门有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

绿竹别其三分景;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

年年顺景则源广;岁岁平安福寿多。

横批:吉星高照

五湖四海皆春色;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喜居宝地千年旺;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横批:四季长安

一帆风顺吉星到;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财源广进

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一干二净除旧习;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一年好运随春到;四季彩云滚滚来。

横批:万事如意

一年四季春常在;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一年四季行好运;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家和万事兴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横批:猴年大吉

一年四季行好运;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家和万事兴

绿竹别其三分景;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

年年顺景则源广;岁岁平安福寿多。

横批:吉星高照

一年好运随春到;四季彩云滚滚来。

横批:万事如意

丹凤呈祥龙献瑞;红桃贺岁杏迎春。

横批:福满人间

五言春联

玉宇迎春至;金猴献寿来。

世纪春光好;猴年气象新。

百业农为本;万灵猴占先。

申年梅献瑞;猴岁雪兆丰。

申时听瑞雪;猴岁望丰年。

鸟语喧花果;猴声啼水帘。

鸟语喧花果;猴啼挂水帘。

羊舞丰收岁;猴吟锦绣春。

羊舞丰收岁;猴呈福寿春。

羊踏雪霜地;猴攀桃李枝。

羊跃康庄道;猴腾锦绣云。

羊辞冰雪地;猴跃艳阳天。

羊毫描特色;猴棒舞雄风。

羊蹄踏锦绣;猴棒鼓雄风。

羊辞清淑景;猴报吉祥年。

羊衔金穗去;猴捧寿桃来。

迎春猴降世;报国志凌云。

宏图开玉宇;盛世显金猴。

金猴扶正气;玉宇荡清风。

金猴方启岁;俊鸟又催春。

金猴方启岁;绿柳又催春。

金猴开玉宇;紫燕舞新春。

金猴欣献寿;玉燕喜迎春。

金猴当大任;铁臂展宏图。

金猴临盛世;瑞雪兆丰年。

金猴捧硕果;华夏起宏图。

金猴征腐恶;玉宇蔚清明。

金猴扬正气;禹甸展鸿猷。

金猴驱虎豹;经济舞神龙。

春风摇绿水;改革奋金猴。

春光辉特色;玉宇赖金猴。

美猴腾瑞气;金鲤戏春波。

神猴翻筋斗;赤鲤跃龙门。

神猴变万象;盛世鉴千年。

群猴齐祝福;举国共迎春。

新春呈万象;大圣奋千钧。

攀山人长志;观海猴忘忧。

旗展五星画;猴翻万里云。

燕勤家业富;猴正世风清。

金猴方启岁;绿柳又催春。

申年梅献瑞;猴岁雪兆丰。

羊随新风辞;猴吟锦绣春。

紫燕展翅腾;金猴攀援上。

雪消门外绿;猴到人间春。

羊舞丰收过;猴吟财源来。

金猴方启岁;绿柳又催春。

羊舞丰收岁;猴吟锦绣春。

申年梅献瑞;猴岁雪兆丰。

春花含笑意;爆竹增欢声。

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

通用横批

猴年大吉、春回大地、五谷丰登

喜气盈门、莺歌燕舞、吉祥如意

猴年吉庆、金猴献瑞、普天同庆

四季如春、旷世新风、神州春浓

热爱祖国、成就大业、盛世清风

深化改革、春回大地、万象更新

喜迎新春、欢度春节、五谷丰登

吉星高照、国泰民安、春意盎然

辞旧迎春、财源广进、家和万事兴

春回大地、欢度春节、鸟语花香

万事如意、四季兴隆、辞旧迎新

春风化雨、年年有余、合家欢乐

福喜盈门、好事临门、四季呈祥

四季平安、户纳千祥、大展宏图

招财进宝、喜气盈门、时和岁好

人寿年丰、花好月圆、春和景丽

和气致祥、一帆风顺、紫气东来

1漢武帝劉徹

【天馬歌】

太一貢兮天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騁容與兮跇萬里,今安匹兮龍為友。

陳琳(漢魏間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

【宴會詩】

凱風飄陰雲,白日揚素暉。良友掃我游,高會宴中闈。玄鶴浮清泉,綺樹煥青蕤。

崔駰

【安封侯詩】

戎馬鳴兮金鼓震,壯士激兮忘身命。被兕甲兮跨良馬,揮長戟兮彀強弩。

孔融

坐上客恒滿。樽中飲不空

繁欽【贈梅公明詩】

瞻我北園。有條者桑。遘此春景。既茂且長。氤氳吐葉。柔潤有光。黃條蔓衍。青鳥來翔。日月其邁。時不可忘。公子瞻旃。勳名乃彰。

繁欽【生茨詩】

有茨生蘭圃。布葉醫芙蕖。寄根膏壤隈。春澤以養軀。太陽曝真色。翔風發其旉。甘液潤其中。華實與氣俱。族類日夜滋。被我中堂隅。

繁欽【槐樹詩】

嘉樹吐翠頁。列在雙闕涯。旖旎隨風動。柔色紛陸離。

班固 論功歌詩

後土化育兮四時行。修靈液養兮元氣覆。冬同雲兮春霡霂。膏澤洽兮殖嘉穀。

班固 詩

寶劍值千金。指之幹樹枝。

2陶淵明 勸農 其一

悠悠上古,厥初生民。傲然自足,抱樸含真。智巧既萌,資待靡因。誰其贍之,實賴哲人。

陶淵明 勸農 其二

哲人伊何?時維後稷。贍之伊何?實曰播殖。舜既躬耕,禹亦稼穡。遠若周典,八政始食。

陶淵明 勸農 其三

熙熙令德,猗猗原陸。卉木繁榮,和風清穆。紛紛士女,趨時競逐。桑婦宵興,農夫野宿。

陶淵明 勸農 其四

氣節易過,和澤難久。冀缺攜儷,沮溺結耦。相彼賢達,猶勤隴畝。矧茲眾庶,曳裾拱手!

陶淵明 時運 其二

洋洋平潭,乃漱乃濯。邈邈遐景,載欣載矚。人亦有言,稱心易足。揮茲一觴,陶然自樂。

陶淵明 歸園田居 其一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十三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抱拙歸園田。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裏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閑。久在樊籠裏,複得返自然。

陶淵明 歸園田居 其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陶淵明 移居 其一

昔欲居南村,非為蔔其宅。聞多素心人,樂與數晨夕。懷此頗有年,今日從茲役。敝廬何必廣,取足蔽床席。鄰曲時時來,抗言談在昔。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陶淵明 移居 其二

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農務各自歸,閒暇輒相思。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此理將不勝,無為忽去茲衣食當須紀,力耕不吾欺。

陶淵明 止酒

居止次城邑,逍遙自閑止。坐止高蔭下,步止蓽門里。好味止園葵,大懽止稚子。

平生不止酒,止酒情無喜。暮止不安寢,晨止不能起。日日欲止之,營衛止不理。徒知止不樂,未知止利己。始覺止為善,今朝真止矣。從此一止去,將止扶桑涘。清顏止宿容,奚止千萬祀。

飲酒 其五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飲酒 其六 陶淵明

行止千萬端,誰知非與是。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譽毀。

三季多此事,達士似不爾。咄咄俗中愚,且當從黃綺。

飲酒 其八 陶淵明

青松在東園,眾草沒其姿,凝霜殄異類,卓然見高枝。連林人不覺,獨樹眾乃奇。

提壺撫寒柯,遠望時複為。吾生夢幻間,何事絏塵羈。

飲酒 十三 陶淵明

有客常同止,取捨邈異境。一士常獨醉,一夫終年醒,醒醉還相笑,發言各不領。

規規一何愚,兀傲差若穎。寄言酣中客,日沒燭當秉。

飲酒 十四 陶淵明

故人賞我趣,挈壺相與至。班荊坐松下,數斟已複醉,父老雜亂言,觴酌失行次,

不覺知有我,安知物為貴,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贈長沙公 其二 陶淵明

於穆令族,允構斯堂。諧氣冬暄,映懷圭璋。爰采春華,載警秋霜。我曰欽哉!實宗之光。

贈長沙公 其三 陶淵明

伊餘雲遘,在長忘同。笑言未久,逝焉西東。遙遙三湘,滔滔九江。山川阻遠,行李時通。

諸人共游周家暮柏下 陶淵明

今日天氣佳,清吹與鳴彈。感彼柏下人,安得不為歡。清歌散新聲,綠酒開芳顏。未知明日事,餘襟良以殫。

擬古 其五 陶淵明

東方有一士,被服常不完;

三旬九遇食,十年著一冠。

辛勤無此比,常有好容顏。我欲觀其人,晨去越河關。青松夾路生,白雲宿簷端。知我故來意,取琴為我彈。上弦驚別鶴,下弦操孤鸞。願留就君住,從令至歲寒。

擬古 其七 陶淵明

日暮天無雲,春風扇微和。佳人美清夜,達曙酣且歌。歌竟長太息,持此感人多。皎皎雲間月,灼灼月中華。豈無一時好,不久當如何。

讀《山海經》 其一 陶淵明

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窮巷隔深轍,頗回故人車。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俯仰終宇宙,不樂複何如。

讀《山海經》 其二 陶淵明

玉台淩霞秀,王母怡妙顏。天地共俱生,不知幾何年。靈化無窮已,館宇非一山。高酣發新謠,寧效俗中言!

讀《山海經》 其三 陶淵明

迢迢槐江嶺,是為玄圃丘。西南望崑墟,光氣難與儔。亭亭明玕照,洛洛清淫流。恨不及周穆,托乘一來遊。

讀《山海經》 其四 陶淵明

丹木生何許?迺在峚山陽。黃花複朱實,食之壽命長。白玉凝素液,瑾瑜發奇光。豈伊君子寶,見重我軒黃。

讀《山海經》 其五 陶淵明

翩翩三青鳥,毛色奇可憐。朝為王母使,暮歸三危山。我欲因此鳥,具向王母言∶在世無所須,惟酒與長年。

讀《山海經》 其六 陶淵明

逍遙蕪皋上,杳然望扶木。洪柯百萬尋,森散複暘穀。

靈人侍丹池,朝朝為日浴。神景一登天,何幽不見燭。

讀《山海經》 其七 陶淵明

粲粲三珠樹,寄生赤水陰。亭亭淩風桂,八榦共成林。靈鳳撫雲舞,神鸞調玉音。雖非世上寶,爰得王母心。

讀《山海經》 其十 陶淵明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幹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無慮,化去不復悔。徒沒在昔心,良辰詎可待!

臘日 陶淵明

風雪送餘運,無妨時已和。梅柳夾門植,一條有佳花。

我唱爾言得,酒中適何多!未能明多少,章山有奇歌。

答龐參軍 陶淵明

相知何必舊,傾蓋定前言。有客賞我趣,每每顧林園。談諧無俗調,所說聖人篇。或有數鬥酒,閑飲自歡然。我實幽居士,無複東西緣。物新人惟舊,弱毫多所宣。情通萬裏外,形跡滯江山。君其愛體素,來會在何來?

答龐參軍 其一 陶淵明

衡門之下,有琴有書。載彈載詠,爰得我娛。豈無他好?樂是幽居;朝為灌園,夕偃蓬廬。

答龐參軍 其二 陶淵明

人之所寶,尚或未珍;不有同好,雲胡以親!我求良友,實覯懷人;懽心孔洽,棟宇惟鄰。

答龐參軍 其三 陶淵明

伊餘懷人,欣德孜孜;我有旨酒,與汝樂之。乃陳好言,乃著新詩;一旦不見,如何不思!

3胡姬年十五 劉琨

虹梁照曉日,淥水泛香蓮。如何十五少,含笑酒壚前。花將面自許,人共影相憐。回頭堪百萬,價重為時年。

赴洛道中作 陸機

遠遊越山川,山川修且長。振策陟崇丘,案轡遵平莽。夕息抱影寐,朝徂銜思往。頓轡倚嵩岩,側聽悲風響。清露墜素輝,明月一何朗。撫枕不能寐,振衣獨長想。

櫂歌行 陸機

遲遲暮春日。天氣柔且嘉。元吉降初巳。濯穢游黃河。龍舟浮鷁首。羽旗垂藻葩。乘風宣飛景。逍遙戲中波。名謳激清唱。榜人縱櫂歌。投綸沈洪川。飛繳入紫霞。

太山吟 陸機

太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峻極周已遠。曾雲鬱冥冥。梁甫亦有館。蒿裏亦有亭。幽塗延萬鬼。神房集百靈。長吟太山側。慷慨激楚聲。

贈潘尼詩 陸機

水會於海。雲翔於天。道之所混。孰後孰先。及子雖殊。同升太玄。舍彼玄冕。襲此雲冠。遺情市朝。永志丘園。靜猶幽谷。動若揮蘭。

答潘尼詩 陸機

于穆同心。如瓊如琳。我東曰徂。來餞其琛。彼美潘生。實綜我心。探子玉懷。疇爾惠音。

擬涉江采芙蓉詩 陸機

上山采瓊蕊。穹谷饒芳蘭。采采不盈掬。悠悠懷所歡。故鄉一何曠。山川阻且難。沈思鐘萬里。躑躅獨吟歎。

擬蘭若生春陽詩 陸機

嘉樹生朝陽。凝霜封其條。執心守時信。歲寒終不凋。美人何其曠。灼灼在雲霄。隆想彌年月。長嘯入風飆。引領望天末。譬彼向陽翹。

贈紀士詩 陸機

瓊環俟豐價。窈窕不自鬻。有美峨眉子。惠音清且淑。修姱協姝麗。華顏婉如玉。

招隱詩二首 陸機

駕言尋飛遁。山路鬱盤桓。芳蘭振蕙葉。玉泉湧微瀾。嘉卉獻時服。靈術進朝飡。尋山求逸民。穹穀幽且遐。清泉蕩玉渚。文魚躍中波。

三月三日詩 陸機

遲遲暮春日。天氣柔且嘉。元吉隆初巳。濯穢游黃河。

詩 陸機

澄神玄漠流。棲心太素域。弭節欣高視。俟我大夢覺。

詩 陸機

物情競紛紜。至理自宜貫。達觀儻不融。居然見真(“赝”下“贝”换“月”)。

4詠史 左思

皓天舒白日,靈景耀神州。列宅紫宮裏,飛宇若雲浮。峨峨高門內,藹藹皆王侯。自非攀龍客,何為欻來遊。被褐出閶闔,高步追許由。振衣千仞岡,濯足萬里流。

詠史 左思

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群書。著論准過秦,作賦擬子虛。邊城苦鳴鏑,羽檄飛京都。雖非甲胄士,疇昔覽穰苴。長嘯激清風,志若無東吳。鉛刀貴一割,夢想騁良圖。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功成不受爵,長揖歸田廬。

詠史 左思

吾希段幹木,偃息藩魏君。吾慕魯仲連,談笑卻秦軍。當世貴不羈,遭難能解紛。功成恥受賞,高節卓不群。臨組不肯絏,對圭寧肯分。連璽耀前庭,比之猶浮雲。

5四言贈兄秀才入軍詩 其九 嵇康

良馬既閑。麗服有暉。左攬繁弱。右接忘歸。風馳電逝。躡景追飛。淩厲中原。顧盻生姿。

四言贈兄秀才入軍詩 其十 嵇康

攜我好仇。載我輕車。南淩長阜。北厲清渠。仰落驚鴻。俯引淵魚。盤于游田。其樂只且。

四言贈兄秀才入軍詩 其十四 嵇康

息徒蘭圃。秣馬華山。流磻平皋。垂綸長川。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嘉彼釣叟。得魚忘筌。郢人逝矣。誰與盡言。

四言贈兄秀才入軍詩 其十七 嵇康

琴詩自樂。遠遊可珍。含道獨往。棄智遺身。寂乎無累。何求於人。長寄靈嶽。怡志養神。

四言贈兄秀才入軍詩 其十八 嵇康

流俗難悟。逐物不還。至人遠鑒。歸之自然。萬物為一。四海同宅。與彼共之。予何所惜。生若浮寄。暫見忽終。世故紛紜。棄之八戎。

澤雉雖饑。不願園林。安能服禦。勞形苦心。身貴名賤。榮辱何在。貴得肆志。縱心無悔。

四言詩十一首 其一 嵇康

淡淡流水。淪胥而逝。泛泛柏舟。載浮載滯。微嘯清風。鼓檝容裔。放棹投竿。優遊卒歲。

四言詩十一首 其三 嵇康

藻泛蘭池。和聲激朗。操縵清商。遊心大象。傾昧修身。惠音遺響。鐘期不存。我志誰賞。

四言詩十一首 其四 嵇康

斂弦散思。遊釣九淵。重流千仞。或餌者懸。猗與莊老。棲遲永年。寔惟龍化。蕩志浩然。

四言詩十一首 其十 嵇康

羽化華嶽。超遊清霄。雲蓋習習。六龍飄飄。左配椒桂。右綴蘭苕。淩陽贊路。王子奉軺。婉孌名山。真人是要。齊物養生。與道逍遙。

四言詩十一首 其十一 嵇康

微風清扇。雲氣四除。皎皎亮月。麗于高隅。興命公子。攜手同車。龍驥翼翼。揚鑣踟躕。肅肅宵征。造我友廬。光燈吐輝。華幔長舒。

鸞觴酌醴。神鼎烹魚。弦超子野。歎過綿駒。流詠太素。俯贊玄虛。孰克英賢。與爾剖符。

酒會詩 嵇康

樂哉苑中游。周覽無窮已。百卉吐芳華。崇台邈高跱。林木紛交錯。玄池戲魴鯉。輕丸斃翔禽。纖綸出鱣鮪。坐中發美贊。異氣同音軌。

臨川獻清酤。微歌發皓齒。素琴揮雅操。清聲隨風起。斯會豈不樂。恨無東野子。酒中念幽人。守故彌終始。但當體七弦。寄心在知己。

述志詩 其一 嵇康

潛龍育神軀。躍鱗戲蘭池。延頸慕大庭。寢足俟皇羲。慶雲未垂景。盤桓朝陽陂。悠悠非吾匹。疇肯應俗宜。殊類難徧周。鄙議紛流離。

轗軻丁悔吝。雅志不得施。耕耨感寧越。馬席激張儀。逝將離羣侶。杖策追洪崖。焦股振六翮。羅者安所羈。浮游太清中。更求新相知。

比翼翔雲漢。飲露餐瓊枝。多念世間人。夙駕鹹驅馳。沖靜得自然。榮華安足為。

述志詩 其二 嵇康

斥鷃擅蒿林。仰笑神鳳飛。坎井蝤蛙宅。神龜安所歸。恨自用身拙。任意多永思。遠實與世殊。義譽非所希。往事既已謬。來者猶可追。

何為人事間。自令心不夷。慷慨思古人。夢想見容輝。願與知己遇。舒憤啟幽微。岩穴多隱逸。輕舉求吾師。晨登箕山巔。日夕不知饑。

玄居養營魄。千載長自綏。

五言詩三首 其一 嵇康

人生譬朝露。世變多百羅。茍必有終極。彭聃不足多。仁義澆淳樸。前識喪道華。留弱喪自然。天真難可和。郢人審匠石。鐘子識伯牙。

真人不屢存。高唱誰當和。

五言詩三首 其三 嵇康 俗人不可親。松喬是可鄰。何為穢濁間。動搖增垢塵。慷慨之遠遊。整駕俟良辰。輕舉翔區外。濯翼扶桑津。徘徊戲靈嶽。彈琴詠泰真。

滄水澡五藏。變化忽若神。恒娥進妙藥。毛羽翕光新。一縱發開陽。俯視當路人。哀哉世間人。何足久托身。

六言詩十首 其三 嵇康

智能用有為。法令滋章寇生。紛然相召不停。大人玄寂無聲。鎮之以靜自正。

6詩 王粲

吉日簡清時。從君出西園。方軐策良馬。並馳厲中原。

北臨清漳水。西看柏楊山。回翔遊廣囿。逍遙波渚間。

野田黃雀行 曹植

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

不見籬間雀,見鷂自投羅。羅家得雀喜,少年見雀悲。

拔劍捎羅網,黃雀得飛飛。飛飛摩蒼天,來下謝少年。

當欲游南山行 曹植

東海廣且深。由卑下百川。五嶽雖高大。不逆垢與塵。良木不十圍。洪條無所因。長者能博愛。天下寄其身。大匠無棄材。船車用不均。錐刀各異能。何所獨卻前。嘉善而矜愚。大聖亦同然。仁者各壽考。四坐鹹萬年。

升天行 曹植

乘蹻追術士。遠之蓬萊山。靈液飛素波。蘭桂上參天。玄豹遊其下。翔鶤戲其巔。乘風忽登舉。彷佛見眾仙。

升天行 曹植

扶桑之所出。乃在朝陽溪。中心陵蒼昊。布葉蓋天涯。日出登東幹。既夕沒西枝。願得紆陽轡。回日使東馳。

五游詠 曹植

九州不足步。願得淩雲翔。逍遙八紘外。遊目曆遐荒。披我丹霞衣。襲我素霓裳。華蓋芬晻藹。六龍仰天驤。曜靈未移景。倏忽造昊蒼。閶闔啟丹扉。雙闕曜朱光。徘徊文昌殿。登陟太微堂。上帝休西欞。羣後集東廂。帶我瓊瑤佩。漱我沆瀣漿。踟躕玩靈芝。徙倚弄華芳。王子奉仙藥。羨門進奇方。服食享遐紀。延壽保無疆。

遠遊篇 曹植

遠遊臨四海。俯仰觀洪波。大魚若曲陵。承浪相經過。靈鼇戴方丈。神嶽儼嵯峨。仙人翔其隅。玉女戲其阿。瓊蕋可療饑。仰首吸朝霞。昆侖本吾宅。中州非我家。將歸謁東父。一舉超流沙。鼓翼舞時風。長嘯激清歌。金石固易敝。日月同光華。齊年與天地。萬乘安足多。

仙人篇 曹植

仙人攬六著。對博太山隅。湘娥拊琴瑟。秦女吹笙竽。玉樽盈桂酒。河伯獻神魚。四海一何局。九州安所知。韓終與王喬。要我於天衢。萬里不足步。輕舉淩太虛。飛騰踰景雲。高風吹我軀。回駕觀紫薇。與帝合靈符。閶闔正嵯峨。雙闕萬丈餘。玉樹扶道生。白虎夾門樞。驅風游四海。東過王母廬。俯觀五嶽閑。人生如寄居。潛光養羽翼。進趨且徐徐。不見軒轅氏。乘龍出鼎湖。徘徊九天上。與爾長相須。

苦思行 曹植

綠蘿緣玉樹。光曜粲相暉。下有兩真人。舉翅翻高飛。我心何踴躍。思欲攀雲追。鬱鬱西嶽巔。石室青蔥與天連。中有耆年一隱士。鬚髮皆皓然。策杖從吾遊。教我要忘言。

飛龍篇 曹植

南經丹穴。積陽所生。煎石流鑠。品物無形。

善哉行 曹植

如彼翰鳥。或飛戾天。

對酒行 曹植

含生蒙澤。草木茂延。

長歌行 曹植

尺蠖知屈伸。體道識窮達。

豔歌行 曹植

夏節純和天清涼。百草滋殖舒蘭芳。

陌上桑 曹植

望雲際。有真人。安得輕舉繼清塵。執電鞭。騁飛驎。

樂府 曹植

墨出青松煙。筆出狡兔翰。古人感鳥跡。文字有改判。

樂府 曹植

所齎千金劍。通犀間碧璵。翡翠飾雞必。標首明月珠。

朔風詩 曹植

四氣代謝。懸景運周。別如俯仰。脫若三秋。昔我初遷。朱華未晞。今我旋止。素雪雲飛。

雜詩 曹植

美玉生磐石。寶劍出龍淵。帝王臨朝服。秉此威百蠻。曆刀不見貴。雜糅刀刃間。

四言詩 曹植

高談虛論。問彼道原。

觀滄海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龜雖壽 曹操

神龜雖壽,猷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7詩 陳琳

春天潤九野。卉木渙油油。紅華紛曄曄。發秀曜中衢。

宴會詩 陳琳

凱風飄陰雲。白日揚素暉。良友招我游。高會宴中闈。玄鶴浮清泉。綺樹煥青蕤。

贈從弟 劉楨

亭亭山上松,瑟瑟穀中風。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冰霜正慘淒,終歲常端正。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贈從弟 劉楨

泛泛東流水。磷磷水中石。蘋藻生其涯。華葉紛擾溺。采之薦宗廟。可以羞嘉客。豈無園中葵。懿此出深澤。

鬥雞詩 劉楨

丹雞被華采。雙距如鋒芒。願一揚炎威。會戰此中唐。利爪探玉除。瞋目含火光。長翹驚風起。勁翮正敷張。輕舉奮勾喙。電擊複還翔。

詩 劉楨

昔君錯畦畤。東土有素木。條柯不盈尋。一尺再三曲。隱生置翳林。控倊自迫速。得托芳蘭苑。列植高山足。

詩 劉楨

和風從東來。玄雲起西山。夜中發此氣。明旦飛甘泉。

1蝶恋花词轴

释文: 钟送黄昏鸡报晓,昏晓相催,世事何时了。万古千秋人自老,春来依旧生芳草。忙处人多闲处少,闲处光阴,能有几个人知道。独上小楼风云杳,天涯一点青山小。

此古词,书之。有倒句,以为何如? 东海翁

此轴以草书书写,通篇布局疏密有致,字形大小错落,运笔灵活,气势雄伟。

2草书轴

3王维诗

4五言诗轴

5七言绝句轴

释文:去年南郡赏元宵歌吹声中度画桥烂熳新诗谁记得红梅零落路迢遥东海醉书

此草书七绝神色飞扬,跌宕有姿,老辣劲健,一气呵成。

1舒同 (1905-1998)

字文藻,江西省东乡县人。书法大师。原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陕西省委书记,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任主席,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被毛泽东称赞为“党内一枝笔,红军书法家”。

2启功(1912—2005)

字元白,也作元伯,佛名察格多尔札布,满族,北京市人。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书画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

3欧阳中石

山东省肥城市人,著名文化学者、书法家、书法教育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所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艺术品中国资深艺术顾问、山东省方志馆名誉馆长。

4沈鹏

沈鹏历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副主席、主席、荣誉主席等。

5张海

1941年9月生于河南省偃师市。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郑州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批准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曾任第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文联主席,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等。

6苏士澍

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1949年3月生于北京,满族。现为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

笔酣墨饱:笔墨运用得很畅快,很充分。多形容书法、诗文酣畅浑厚。

笔走龙蛇:笔下龙蛇腾跃。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洒脱。也代指挥毫写字。

初写黄庭:黄庭:道家经典《黄庭经》,晋人有《黄庭经》小楷书帖。旧时评论书法有“初写黄庭,恰到好处”的成语。后用来比喻作事恰到好处。

春蚓秋蛇:比喻书法拙劣,像春天蚯蚓和秋天蛇的行迹那样弯曲。

剑拔弩张:剑从鞘里拔出来了,弓也张开了。形容形势紧张,一触即发。后也比喻书法雄健,有气势。

举例发凡:左丘明为《春秋》作传,把《春秋》书法归纳为若干类例,加以概括的说明。后因称分类举例以说明一书的体例为“举例发凡”。参“发凡起例”。

1力透纸背:原指书法遒劲有力,现也用来形容诗文生动,深刻有力。

龙飞凤舞:如龙飞腾,似凤飞舞。原形容气势奔放雄壮。现多形容书法笔势活泼,形容灵活熟练地书写,也形容栩栩如生的龙凤造型艺术。

龙蛇飞动:形容书法笔势的劲健生动。苏轼《西江月•平山堂》词:“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鸾飘凤泊: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原来形容书法潇洒,毫无拘束。也比喻进修生夫妻离散。

鸾翔凤翥:翥:高高地飞起。比喻书法笔势飞动的姿态。

2美女簪花:形容书法或诗文风格的娟秀多姿。

入木三分:原形容书法笔力强劲(相传晋•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墨汁渗入木板有三分深),现多形容分析、描写、议论的深刻有力。

铁画银钩:画:笔画;钩:钩勒。形容书法又刚劲又漂亮。

信笔涂鸦:信笔:随便书写。涂鸦:比喻字写得很拙劣,随便乱画。后用“信笔涂鸦”、“涂鸦”形容书法拙劣或胡乱写作。

信手涂鸦:信:听凭,随意;信笔:随便书写;涂鸦:比喻字写得很拙劣,随便乱涂乱画。后来用“涂鸦”或“信笔涂鸦”形容书法拙劣或胡乱写作。

1对于现代的艺术而言,我们已经没有理由,也不应该再用像不像来判断一件艺术作品的好坏。我们要尽快从画像物体的低层次满足感中解放出来,只有超越了像不像这一低级的审美屏障,才有可能超越表面探寻画面内在的意义,逐步提高审美的判断力。

普通大众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常常以为画得像就是好画,这是一个最常见的错误。

人们喜欢画得像的画主要有两个原因:一、画像一个物体是画家在初级阶段训练的一个主要内容,所以,画像物体是一种本领。二、发明照相机之前,人们要保留眼睛所看到物体的唯一手段只能依靠把它画下来,因此,画得像很重要。这两个原因渐渐养成了人们把它变成评判一个画家水平的标准,也就有了画得像就是好画的结论。

照相机发明之后,艺术作品中画像的功能已经失去了往日的价值。从此,艺术家不再受客观对象外在真实的羁绊,可以全身心追求自己内心的表达,这也是导致西方艺术走出古典进入现代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画像一个物体的本领对历史悠久的中国画而言,其吸引力非同于西方艺术。因为,只有在近代引进西方艺术的训练方法之后,中国画家才真正画像了客观对象(关于这个问题本人在前面《素描同样是中国画的基础》一文中有论述)。所以,画像一个物体对西方艺术而言是一个老皇历,但对于中国画而言还是一件历史短暂的新鲜事。因而,近百年来许多中国画家在画像这个层面显示自己的能力,现在的许多工笔画已经愚蠢到开始与傻瓜相机媲美了。

2清代黄慎作品

但是,现代艺术的价值早已不停留在画像物体这个层面。如果,我们以中国画家也能把物体画像了作为炫耀的资本,那岂不被西方画家笑掉大牙。其一,他们早已有之。其二,因为中国画工具材料的原因,中国画家笔下所谓画像的效果与西方的油画相比,那只能是小巫见大巫,不值一提。我们再把不值一提的东西作为优劣的标准,岂不是匪夷所思?其实,画像一个东西很简单,只要按照西方艺术的训练方法,一个正常学画的人只要经过几个月的训练就能很容易地画像各种物体,那些在补习班经过几个月的训练就能通过考试进入艺术院校的学员即是证明。现在,全国艺术院校每年数以万计的毕业生,其中绝大部分的毕业生都能够轻松地画像各种物体,难道这些都是好画吗?显然不可能。

艺术本质上是用艺术的手段体现人类文明不同阶段认识世界的方式和艺术家自我情感的表达。在艺术的早期阶段用像不像来评判一件作品的好坏还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对物体真实的模仿是古典艺术中一个重要内容,那时人类处于具象思维阶段。即使强调主观表现的文人画,也只能到意象表现物体的形状为止。现在,人类已经进入了用抽象思维去认识世界,外表的像不像与艺术品的质量已经没有必然关联。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把古典大师安格尔和现代大师毕加索两个不同的标准相互比较,他俩就都不是艺术家。其原因,就是不同历史时期的表达方式是不一样的。

1女人自古爱美。美的层次有高低,高低主要区分在内在与外在上,内在美主要体现在修养和内涵。当代都市社会,大多美女属于外在美。说到这里,很多女人立马就急着问:我本科毕业,甚至说我是研究生、博士生、是某某公司高管、企业家等等…我不美谁美?

2事实上,就算有高学历、高管高薪职位,大多还是过多注重于外在美貌的装扮,更多去迎合大众对于外在美貌的需求。

3那么在中国,怎样才能做到一个具备高修养、有涵养的美丽女人呢?这样的女人什么样的呢?答案是:懂琴棋书画的女人、能写手漂亮好字的女人,这样的女人往往总会自然的散发出一种充满书卷气的知性美、夹杂感性与理性的细腻温柔美。

4就拿书法来说,字写得好的女人一定是真正具备文化内涵的女人、有知识修养的女人、有品味的女人,具体表现往往是这样的:

5古典、优雅

爱好书法的女人每日翰墨修身,懂得上善若水、相由心生,举手投足间自然充满细腻温和的优雅,说话一定是富有感染力的,总能让人感受到她极其女人的一面。

6聪慧、静妙

爱好书法的女人成天笔墨相随,懂得意在笔先、谋定而动,下笔前一定是深思熟虑、成竹在胸的坦然,脸上自然也会流露出一种安然若素的静好之美。

7学识、涵养

爱好书法的女人闲暇以诗书作伴,懂得知书达理、博古通今,手不释卷自然满腹经纶、才华横溢,显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宽宏雅量!

8率性、流露

字如其人,书法是女人涵养最真实的外在体现(当然不是服装)。爱好书法的女人得空挥毫泼墨,懂得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落笔创作自然浓墨重彩、妙笔生花,对艺术和生活都充满无比热情,凡事率性而为自然不会矫揉造作。

9高贵、自信

爱好书法的女人雅居简行,懂得品味生活、崇尚高雅,自然独立自信、品行端庄、高贵典雅。

10这样的女人,才是中国最美的女人。

一、书法艺术什么是美?

什么是美:就是好看,耐看,就是能吸引人看,就是能回味。

书法本身最基本的就是一种汉字的组合,要好看,要耐看,要能吸引人,务必就要最基本的让人能看懂,能看明白,随之才能去体会书法艺术的字外功夫和意境。否则,挂在墙上的书法,内行人看得不舒服,外行人看的不明白。那就失去书法本身的艺术性。

1书法能称之为艺术的,绝不是单单汉字的组合,书法家也不是单单的会把汉字组合起来书写内容。其中包含着书法家们的修养,基本功,以及对书法艺术内涵的积淀和艺术美感的把握。否则光是把汉字组合起来书写,即使是模仿别人的字体,能做到形似,最多也不过是个“书匠”,不能称之为书法艺术。

书法之所以能称之为艺术,除了字体,除了结构,除了章法,除了内容的体现,除了用笔中的轻,淡,浓,重,枯,飞白,疏,密;用笔的中锋,侧峰;这都是属技巧的范畴,更重要的是一个书家的字外功夫如何。这就包括:艺术修养如何?汉字功夫如何?古诗词功底如何?美学知识掌握的如何?形象思维的把握如何??形体表现力如何等。没有这些功夫所在,就没有资格称之为书法家。

2苏轼书法

现在书法家多如牛毛,稍微写点字的就称之“大家”,或者称之为“书家”。我可以告诉大家:书法其实是一门用笔表现力最难的一门艺术。因为:

第一、所有的汉字人人都识,对字体的结体,只要认识字的人,都知道笔画怎么摆放,笔画应该在什么位置才好看。所以,只要书写者没有把握这个最基本的,大家都不会去认可它,就会认为字体不好看。它不像花鸟画,山水画,少一棵树,少一朵花,枝干少一笔,花瓣少一叶,还能混过去,中国字完全就不可以这样去做。

第二、书法没有色彩。书法完全靠基本元素的“字”来表现。完全是靠大家都认知的“字”来表现。结构也好,字体也好,笔画也好,都是有一个字本来的基本规定。如果要有所突破,就要有一定的规范,就要有一定的法度。即使是草书,如果不当心笔画收一点,笔画长一点,字义就完全变了,就是另外的一个字了。所以要在整体篇幅中表现没有色彩的书法,让人看到了应该是一种美的享受,应该感到的是一个书家特有的气质,内涵,情感,创意。要做到这些,可想而知书法是何等的难啊。

第三、书法艺术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传承几千年,从甲骨,中鼎,石鼓,大篆,小篆,汉简,魏碑,楷书,行书,草书,都是在前进,都是在演变。但不管怎么的演变,中国字的字体,结构,结体,始终贯穿着一根主线。象形文字的演变,形象思维的进化,字形的美的再创造,但就是“字”的本身永远还是存在。凡是认识中国字的人都知道字形的笔画,一个十几亿人都会看的字,都会认识的字,我们的书家要去表现出一个字的美感,一个字的内涵,一个字的情感,一个字的意趣,是多么的不容易。到了现在,有人把我们的中国字用画的形式去表现,用字义的内容形象的去表现,结果画是看懂了,字不存在了,字本来的结体原意没有了。你能说这是一种书法的创造吗?

3米芾书法

第四、书法的表现力,是所有平面艺术中最难表现的一门艺术。因为它表现的手法单一,要在单一的表现手法中去丰富,去寻求内涵,去追求美,去表现自己的情感,实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没有长时间的磨练,没有丰富的艺术修养,没有很好的基本功,没有平面艺术的表现力,没有形象思维艺术的功底,是完全没有办法来表现书法这门独特的艺术魅力的。

第五、书法的美,字体要美,书写的字体的结构要美,书写的章法要美,书写的内容融合在整体的章法中体现出来的美,书写出来的整幅作品能体现书写者的性格,心情,念想,意志,情感的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书法完美的表现了,才能称之为书法艺术。书写者才能称之为书法家。否则哪来那么多的书法家啊。

第六、古代固然有好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书法大家。但不是每一个古代的书法大家都是我们统一模式的都可以去学习和模仿练习的。那时的朝代所体现的艺术作品,在我们当今看,有好多的书法艺术作品的内涵已经是不能再重复体现了。那时的书家所书写的作品和那时书家所处的地位,处境和心情,情感已经和现在截然不同了。所以现在不管什么书法大家,绝不可能写出颜真卿的“祭侄稿”那样悲愤的心情以及愤慨的笔意。也永远写不出王羲之那样悠闲自得的,群贤毕至的“兰亭序”。之所以然,就是我们现在的书法也要与时俱进,要体现时代的风貌,绝不能一味的追求古意,追求“偶像”,一定要有新时代自己的风貌。

第七、书法艺术没有捷径可走,现在有一些“书家”在走捷径,认为写清朝书家的东西,可以出效果。因为原来大家过去都没有注意的东西,他们拿起来去表现,就认为可以成功。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有好多的“书家”根本不从基本功学起,楷书都不会写,就拿起笔来写行书,写草书。他们总认为,只要大家看不明白的就是书法艺术了。现在还有好多的“书家”,就像歌星那样,只会唱一首歌,而且老是在任何地方就唱这一首“成名曲”,在任何场合就写这一幅字,别的什么都不会,这难道是一个能称之为“书家”吗?

第八、书法艺术其实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集汉字,古诗词,美学,构图,书法本身的结构,结体,章法,自身的修养,情感,意志,以及胸怀等,它绝不是一门单纯的艺术。书法艺术可以体现像音乐的节奏感,像美术的平面美感;可以表现一个人的情感;可以知会一个人的性格,脾性;可以给人一种激励;可以给人一种力量;可以给人带来一种愉悦;可以给人带来一种境界。所以书法艺术的魅力从古到今,能延续,能传承,这就是书法艺术的所在。

4黄庭坚书法

二、真的有那么多的书法大家吗?

书法艺术在过去,基本上是以人的行为以及社会作为,来认处书家的书法比较多。如果此人是个英雄,书法艺术的威望从此也过多的会去加以赞赏。此人如果是个奸人,那他的书法一定也会招到贬低或者唾弃。所以书法艺术的好坏,是以人的所为来认定的。

同样到了现在,这种恶习还在继续的延续,只不过是方法方式有所改变了。譬如:此人如果是个艺术圈内的“门外汉”,但有权,或者有门路,就可以踏进这个圈子,可以以“书法大家”的身份招摇撞骗;此人如果是个权威人士的徒子徒孙,写的再不好也可以进入书法艺术的圈子,并可封为楷模;此人如果有了一点钱财,通过媒体的吹嘘,或者捐买一些书法权威人士的书法作品,同样可以挤进这个圈子,并由此而一举成名。此人如果是资格比较老,其实是滥竽充数,但混迹于业界多时,也同样可以占据艺术的高位,也会被人捧为“大家”。

“书法老人”,是不是一定书法就好?笔者曾经认识一位老人家,一辈子练书法,每天还不间断,但就是不得法,一辈子就是写不好。究其原因,原来他没有文化底蕴,没有艺术修养,通俗讲就是没有一点艺术细胞。他不懂书法艺术其实是一门综合的艺术,他不知道写书法其实到最后是要表达一个书家的情趣,思想,个性,以及反映出自己的文化内涵,艺术的修养。所以他那样一辈子练习书法,就是不得法。只能称之为一个“书匠”,而且还是一个蹩脚的“书匠”。

5

书法家,怎么才算是一个称得上的书法家?

现在市面上号称书法家的,已经到了无处不在的地步。稍微会拿起笔来涂几个字的,就称之为书法大家。我们平时可以看到一些搞其他艺术专业的,但有了一点成就的,也就厚颜无耻的会在白色的宣纸上涂上几笔,我们的那些“追捧”着就会违心的去赞美他,吹捧他。但我们看到他们写出来的字,要美,没有美感,要含义,没有内涵,要风格,根本还谈不上。不要说技巧,耐看,耐寻味了。我们根本无法恭维,简直是玷污我们中国的书法艺术。

书法艺术现在还有一种不良的风气,有人认为,凡是写得不容易看得懂的字,乱涂,乱写,就是好书法,凡是怪异幼拙的字就是好书法,或者就是迷信“大家”。总认为“大家”的字一定是好的,因为“大家”下面豢养了一批吹鼓手。笔者曾经在山东济南最大的酒店,看到一位“中国头牌”的“大家”的书法作品,写的是毛泽东的一首七律诗,结果不是漏字,就是章法不得体。酒店的老板可能是被人忽悠了,或者太不懂书法艺术了,足足的八尺大宣的书法,还装配镜框,挂在大堂的显目位子,竟然没有发现,竟然没有人指出来,真是可悲啊……笔者一看到,马上指出,老板马上嘴巴里咕哝,“怎么两年多了没有一个人看出来?”是埋怨,还是直呼“上当或者被忽悠了”只有酒店的老板自己心里知道,说不定这个老板还花了大价钱的呢。

那么书法艺术要做到怎么样,才算是体悟到书法艺术的真谛呢?

笔者认为:

一、要基本功扎实,要临池磨练,持之以恒。不要追求捷径,书法艺术是没有捷径可走的,一份辛劳一份收获。

二、要会琢磨,会辨别得出古代哪些书法是真正的好作品。哪些是不适合自己去练习的。不要人为听从别人去认定某个书家的字的好坏,优选过去一直沿袭下来的那种以“人”来认定书家的书法好坏的恶习,一定要用艺术的眼光去看,去研究,去认定。

三、要从字帖中体会出字体和书法章法的含义,字义,以及整体的布局。就像古代人说得那样:“字如其人”。一定要琢磨出什么样的字体适合自己去练习,适合自己去终身享用的书法艺术。内向的人就学写内向的字,外向的人就学写大气的字,只有这样才会事半功倍。

四、不要一窝蜂的去追究潮流,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你自己。要结合自己的性格和脾性去选择自己适合的书体,创造出自己风格的书法字体来。就像小孩子学习汉字,同样写一个字,一百个学生会有一百种的字体面目,就从这样一个最基本的道理,我们就可以看到书法本来就是一门有个性的艺术。上面谈到:每一个人的性格,脾性,修养的不同,就会有不同的字体,写出来的效果也不会一样。

五、要从碑中寻找字体的“骨气”,要从帖中体会字体的“血肉”。碑中的字体是用刀刻的,一定和现在的用笔书写是不同的,而且碑文上的书法字,书写着和刻碑文的不一定是一个人。我们现在写书法一定要知道用笔要在帖中去体会。

六、学习书法,我们一定要有古文化的底蕴和汉字的基本知识。要有古诗词和古汉语的基本功力。诗词中的平仄可以引伸到一件书法作品中来,该重的地方要重,该轻的地方要轻,该枯的时候要枯,该浓墨的时候要浓,该大的时候要大,该小的时候要小,一件好作品就是要有阴阳顿错。有起伏,有变化,有气势。

七、要从书法艺术的结体章法去体会整幅作品的意境。要根据书写的内容选择娟秀,还是粗狂,选择用什么字体来表现达到最好的效果。

八、要有自己的创造性,独立性,要有自己的个性,但不失书法艺术的原意。一件好的作品,一定要有自己的东西,要完美的表现自己。

九、形似就是个书匠,要做到神似,形神兼备。有自己的内涵,有自己的创意。从书法字体中我们就不难看出一个人的本性,从字形的结体中我们也不难能悟出一个书家的气质和内涵来,从书法的章法中我们也不难能体会出一个书家的个性和修养来。

十、一幅好的书法作品要做到耐看,耐寻味,就像一首优美的诗那样有意境,有联想。书法艺术,称其为艺术就是一杯浓茶,要耐人寻味,因为挂在墙上也好,收藏也好,它是天天陪伴着你。要能每次看到一件作品,就有新的东西看出来。

只有做到了上面的十大点,我相信这样的书法艺术作品就是一件好作品,就是一件美的作品,只有这样才是真正体现出书法艺术的真正美的东西来,才会继承和发扬光大。

6米芾《多景楼帖》

三、书法艺术的个性和特点

书法是一门艺术,这已经不用说了。书法的技巧通过磨练,学习,是可以掌握的,但书法的意境和独特的风格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把握的。就像一个人的气质和修养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培养出来的一样。

有人认为书法只要临了碑,临了帖,通过时间,就会成功。其实不然,因为古代的碑帖固然是好作品,但这些碑帖是否适合自己去练,适合自己的个性特点去学习,去练习,这就很难说了。每一个书家都不是一样的,这和书家本身的性格,气质,脾性,文化底蕴的深浅是分不开的。一个没有中国文化修养的人,不懂中国文化的人,对艺术没有一种美的享受和欣赏的人是写不出一手好字来的。一个秉性懦弱内敛的人,是永远写不出颜真卿那样的大气的书法的,一辈子就是学习颜真卿的书法,再练习也没有用;一个奸猾,妩媚的人,也永远写不出欧阳询那样内敛刚劲的字体;一个粗狂和不拘小节的人,永远也不会写出陈道周那样秀美拘谨的字体。

王羲之的字体悠闲,颜真卿的字体沉重,柳公权的字体梅骨柳枝,苏东坡的字体潇洒,米芾的字体狂颠,赵孟頫的字体洒脱,董其昌的字体妩媚,王铎的字体内秀而险峻;郑板桥的字体拙中带巧;刘墉的字体稳中带滞,邓石如的字体风骨耐寒,赵之谦的字体怀古老陈等等。这些个人书法风格的形成,完全是和他们自身的个性,脾气,经历,修养和艺术的历练分不开的。看到他们的字,我们就可窥见他们的人。

就从近现代的书家来看同样是如此。沈尹默的书卷气,林散之的游丝劲,沙孟海的遒劲力,启功的皇族贵,任政的大众贫,周慧君的悬崖险,刘炳生的柳叶风,范增的红枫秀,张海的杂交稻,沈鹏的炸酱面,欧阳中石的歪靶树等等。都是每一个书家所拥有的个性特点,从而就可以在他们的书法作品中窥见一斑。

书法艺术是艺术中最具有个性展示的一门艺术,看到了字体,就可以想象得出此书家的个性和脾性,甚至可以推断出此书家的为人和处事。过去说“字如其人”,确实如此。

我斗胆的评判这些书家,没有恶意,只求用意把他们的书体和特点拟人化,拟事化,以便于初学书法艺术的人可以借鉴。是不是这样,还有待于各个学习书法的人去体会和观察了。

对于书法艺术,总结一下的话,就是凡是有志学习书法的人,应该先认识一下自己的性格和脾性,先了解一下自己的个性以后,再去选择自己喜好的字帖和攻克有关的书体,这样一定会事半功倍。

王旭斌老师特惠篆刻名章

丙申新年至,#墨池福利#来。我们邀请到王旭斌老师为墨友特惠篆刻名章,规则照旧,活动期间,特惠680元一枚,并限时限量,以先到先得为原则,活动期间售完即止。

费用:680元一枚。

数量:总量限30枚,每人限购3枚(以付款时间为先到先得之依据)。

时间:即日起至2016年2月3日。

内容:只限姓名章、鉴藏章、斋号章,鄙俗内容不应。

字数:4个字以内,阴文、阳文可指定。

尺寸:1.5cm~2.5cm之间。

石材:老师提供普通青田或老挝石,也可由墨友提供,自供章料价格不变。

邮资:包邮。

参与方式:将您想让老师篆刻的内容通过私聊发送给墨池官方,并做进一步沟通。

老师简介:

王旭斌,号别斋,复盦,又署观复堂,河北徐水人,现居长安,陕西省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西安市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特聘教授。

篆刻师从海上篆刻家姚杰先生,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近代篆刻大师王福庵先生第五代嫡传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