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派书法,现代书法流派之一。通过对古代经典碑帖的当代实验,使其激活内部精神元素并加以新形式创造。应该来说,他们还是具备良好的临帖基础的。但是,在形式上,有所争议。如此好的功底,书法这样玩合适不?

1这些作品,章法被过于强调“表现主义”,诸如:局部放大、古今拼贴、五体拆解、字义组装、色彩运用等形式以求得某种“当代性”和“主题性”。提出了“主题先行”、形式至上”、“技术本位”的创作三原则,以不重复古人、不重复时贤、不重复自己为创作要求。如下:

2据日本书法家高木圣雨称,日本书法界前些年也流行过如此创新风格,但是逐步被放弃,因为这些所谓创新,存在大量缺陷:对传统笔法不够专注和深入,主题相对狭窄,形式多用拼贴。3 12 11 10 9 8 7 6 5 4

猴年春晚一开始,就看见国家画院书法家曾来德坐在嘉宾席前排。我们一家人聊着天刷着微信,不太认真的看电视也看见曾来德被扫进镜头有四五次之多,国家弘扬书法的决心和行动能力可见一斑,后面的魔术节目更是把书法推向高潮。

毫无疑问,书法家将更受欢迎,一些书法家会因此走上致富路。

短暂的激动过后,我就高兴不起来了。

1因为这个魔术表现的是一个貌似书法的东西,而远离书法的本质,书坛业内称这种杂耍为“江湖书法”,这样宣传的结果就是全民都学错误书法。一个书法爱好者,学不好书法可能是他自己的原因,勤奋、悟性等等。但是中央电视台在春晚做错误示范就不对了,我想现场的曾来德先生对此也是哭笑不得。

这支毛笔在魔术师控制下,以散锋一拖到底,毫无提按、翻折、绞转、节奏变化、墨色变化等书法必须的元素,虽然使用的是毛笔,但与书法基本没关系,就如穿着汉服并不代表就会讲国学。写罢,魔术师一句“我是倒着写的”结束这场精彩的书法表演。

2本人还观察到了专业穿帮,笔毫始终翘往一个方向,即使写完后用餐巾纸擦了几下也没有改变一点点弧度。很明显,笔毫是铁丝做的,当然也有用于伪装和吸墨的纤维或毛,这样就可以用吸铁石在桌面下控制笔的运动了。

魔术师王亦丰从小在巴黎长大,魔术杂耍是他的职业,若因春晚节目就批评他侮辱了书法显然是打错了板子。

3还有很多社会人士、单位甚至政府,都在非常热心的推广着书法(很多是错误书法),希望出成绩,出政绩。比如书法进课堂,小学3年级必须开设书法课,与春晚的弘扬书法如出一辙。事实是热闹了外行,一群不懂的人在那里折腾,而很多真正的书法家、书法高手却不被重用。套用一句网络流行语法:你们这么爱书法,书法家知道吗?

4我真担心有一天弘扬针灸,让全国人民必须互相扎针,希望多扎就会了。

问题出在哪儿呢?

花草植物有时会出现变异,变异原因更多的是在土壤气候。“大跃进”思想遗毒还存在于社会的土壤中,重现象不重本质的风气,会毁掉所有的传统精髓。

5所有正当的艺术门类乃至宗教门派,都追求真善美,“真”是基础前提。高悬伟大英明的“实事求是”,可不仅仅是用来看的。希望广大书友、政府相关部门,多重视书法的本质,方向正确、方法正确了,历史上对王羲之“七岁善书”的记载,完全可能在现代广泛重演。

正确压倒一切,拒绝错误示范。

倪元璐是晚明时刚直节义之士,肩负着士大夫忠君报国的沉重压力,时势的不堪和官场的腐败,他的抱负终难实现,由是只能借书法来发泄胸中的郁勃。

他的书法受颜鲁公、苏东坡影响而绝不为成法所拘,往往纵笔疾书,抒发心迹。但天份既高,学养又富,故能触类旁通,风标独领,虽纵横使转,看似绝不经意,但声情并茂,气韵优雅,个人风格十分强烈。因为性格刚烈,所以他的字才值钱。下面我们来看看倪元璐这四幅书法,究竟值多少钱?

1▲《草书赠毖轩题画诗轴》

2011年,拍价:9844000元

2▲《行书许愈杜陵七言联》

2005年,拍价:165000元

3▲《草书五言诗扇面》

2005年,拍价:253000元

4▲《草书五言律诗轴》

2005年,拍价:1078000元

所以,面对倪元路这样的书法大家。他的书法价格,论人格,谈书法理论,凭书法水平,可以说,这才是真正合理的“字因人贵”!

1杜牧,西安人。字牧之,中进士第,曾官司勋员外郎,后迁官中书舍人。工行草书。唐代著名大诗人,有《樊川集》二十卷传世,因前有杜甫,所以后人称为小杜。他唯一的传世书法《张好好诗》,写给了妓女,可以说这是一封情真意切的感人情书。通篇如下:

2普及下历史常识。中国古代妓女概念要比我们现在所说、所理解的要宽泛。两大类,有艺妓(歌妓)和色妓之分,前者主要从事艺术表演活动,如同今日娱乐明星;而后者主要出卖色相,就是今日人们普遍认为的娼妓。

别紧张,张好好是一名歌妓。她容颜娇美,才华出众。杜牧的这首五言长诗,就是为她而作,并对她的不幸寄以无限同情。诗载杜牧《樊川集》中,墨迹的末二句,因伤残缺“洒尽满”、“一书”五字,然不伤书诗的整体精神。

3《张好好诗》卷,唐,杜牧书,纸本,行书。纵28.2cm,横16.2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点击图片可放大)

4《张好好诗》,杜牧大和九年作并书。书体为行书。杜牧传世墨迹只此一件。其书字体姿媚,用笔劲健,转折处如孙过庭《书谱》。历代评之甚多,清包世臣赞曰:用笔之法,见于画之两端,而古人雄厚恣肆令人不可企及者,则在画之中截。盖两端出入操纵之故,尚有迹象可寻;其中截之所以丰而不怯、实而不空者,非骨势洞达,不能幸致。

5作品有中实之妙,武德以后,遂难言之。古今书诀,俱未及此,惟思白有笔画中须直、不得轻易偏软之说,虽非道出真际,知识固自不同。其跋杜牧之《张好好诗》云“大有六朝风韵”者,盖亦赏其中截有丰实处在也。

6《艺舟双楫》又云:花到十分名烂漫者,菁华内竭,而颜色外褪也;草木秋深,叶凋而枝疏者,以生意内凝,而生气外敝也。书之烂漫,由于力弱,笔不能摄墨,指不能伏笔,任意出之,故烂漫之弊至幅后尤甚。戏鸿堂摘句《兰亭诗》、《张好好诗》,结法率易,格致散乱,而不烂漫者,气满也。气满由于中实,中实由于指劲,此诣甚难至,然不可不知也。

7该卷书用麻纸,制作相当精细。书用硬笔,笔法劲健,颇多叉笔。这些都是唐代书法的用纸、笔法的特点。《宣和书谱》一书评杜牧书法:“气格雄健,与文章相表里”,是说作者诗文、书法有统一的风格。卷前有宋徽宗赵佶书签“唐杜牧张好好诗”,并钤有宋徽宗的诸玺印,保存着当时内府装潢式样。

8兹后曾递藏于宋贾似道、明项元汴、张孝思、清梁清标等人,乾隆年间入藏内府。据《式古堂书画记考·卷七》所记,该卷后元人诸跋,是从唐赵模《千字文》后移来。《宣和书谱》、《悦生所藏书画别录》、《平生壮观》、《大观录》、《吴越所见书画录》、《石渠宝笈·初编》等书著录。

9该卷曾被清逊帝溥仪携出宫外,流散民间后归张伯驹所有。1956年张伯驹先生将其捐赠政府,此珍贵文物重为故宫博物院收藏。

金农是扬州八怪的核心人物。他在诗、书、画、印以及琴曲、鉴赏、收藏方面都称得上是大家。金农从小研习书文,文学造诣很高。浓厚的学养使他居于“扬州八怪”之首。但是金农天性散淡,他的书法作品较扬州八怪中的其他人来说,传世作品数量是非常少的。

下面我们欣赏他的极具特色的小楷,简直萌呆了!竟“撞体”印刷体,只是萌得估计连印刷机都看哭了!

1他的小楷风格迥异却规整,笔划沉厚而朴实,结构严密,多内敛少外拓之姿,具有朴素简洁风格,别具一格。

2金农生活在康、雍、乾三朝,因此他给自己封了个“三朝老民”的闲号。金农初不以工书为念,然书法造诣却在“扬州八怪”中成为最有成就的一位,特别是他的行书和隶书均有着高妙而独到的审美价值。3 4

清人王澍《论书剩语》云:“唐人各自立家,皆欲打破右军铁围,始于方整,终于变化。积久习之,自有会通处,故求魏晋之变化,正须从唐始。”说起魏晋书法,无外乎书圣王羲之了,除他之外,后面不乏一流大家,但是以唐代起书家在学习书法时,有意无意都在汲取王羲之书法精髓。

下面我们来“揭露”那些偷学王羲之的书法家!为什么说是“偷”呢?因为这些大书法家都已“偷”学成才、自成一家,若不指出,你是难以发现的。

一、欧阳询

欧阳询笔下可以见到《圣教序》中某些字形的影子,其行书字形多中宫紧收,少了些开合欹侧,故仅得王羲之一瓣心香,成就最大还是他的楷书。

1二、李邕

李邕有些字明显出于右军。取斜势求险绝,也来自于王字李邕有些字明显出于右军。和王字比较,李笔下铁钩银画,笔力雄健,其结字多取斜势,开张雄肆。然多偏于此规律,不求过多字形变化。所谓“右军如龙,北海如象”指其字形之开张,笔势之劲健。然终究有象,法度有余,变化未尽。

2再看一组对比,后为王字:

3三、陆柬之

陆柬之《文赋》将王字里平正一类加以运用,文中带质,含蓄而圆润,开后来赵子昂一派书风。不论用笔结字,仅得羲之一瓢。

4四、颜真卿

虽说颜真卿行草书另辟蹊径,但是细细审之,颜真卿笔下字形颇得王字开合欹侧之妙,笔力惊绝,气息相承。

5五、杨凝式

杨凝式《韭花帖》中字形颇得右军开合欹侧之妙,所谓“下笔便到乌丝栏”诚非虚誉。

6六、杨维贞

杨维贞笔下看似放逸,字形变化实则合于右军规律。

7对比上面六位“老”同学,

你有何启发?

再看看自己的书法,

你“偷学”到几成了?

11931年秋天,傅雷自法国回到上海,到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从事美术史教学工作。同时,傅雷介入美术批评,所发表《现代中国艺术之恐慌》、《我再说一遍:往何处去?……往深处去!》等文章引起广泛关注。

1932年4月,傅雷与庞薰琹等人在上海成立“决澜社”,不久便退出,在中国现代美术史留下一个谜。但是,离开“决澜社”的傅雷,一直保持着与庞薰琹的友谊,1946年,傅雷依旧为庞薰琹的画展而忙碌。这个期间,上海所有的美术展览,傅雷一一过目,或感叹,或褒贬。

21946年的上海,画展不断,溥心畬、齐白石、张大千等人先后举办了个人展览。傅雷在11月29日与黄宾虹的手札中,谈了自己的感想:“……逮病体少痊,又为老友庞薰琹兄筹备画会,近始结束。迩来沪上展览会甚盛,白石老人及溥心畬二氏未有成就,出品大多草率。大千画会售款得一亿余,亦上海多金而附庸风雅之辈盲捧。鄙见于大千素不钦佩,观其所临敦煌古迹多以外形为重,至唐人精神全未梦见,而竟标价至五百万元(一幅之价),仿佛巨额定价即可抬高艺术品本身价值者,江湖习气可慨可憎。”

最近,我看到两幅张大千与毕加索的合影照片,尤其是四人合影的那一张,四人正在谈话,张大千偷窥镜头,一脸惬意,与当今一些书画家凑到名人、官人身边的表情如出一辙。为了显示自己与毕加索的关系,张大千在与毕加索合影的一张照片的背后写了一段跋语:此当代大画家毕加索与爰在其别墅所摄,寄与建初贤婿。爰。

3我同意傅雷对张大千的评价,也赞同傅雷对上海盲捧张大千的社会心理的分析。傅雷所言“仿佛巨额定价即可抬高艺术品本身价值者,江湖习气可慨可憎”,更有现实意义。

张大千的确有江湖习气,善于借势,愿意结交权贵,提升自己的社会影响。张大千也是制造假画的行家里手,时下拍卖行所拍的古画,一定有出自张大千及其弟子之手的赝品。

4张大千在上海举办的画展,每幅标出500万元的高价,的确匪夷所思,但又易于理解。我想,那个画展,一定有诸多党政军商要员参加,这些人曾得到张大千的馈赠,自然会来捧场,甚至用公款买画,揣进私囊。也就是说,张大千画作的高价,是当时利益集团拥趸的,是非正常现象。在傅雷的眼中,“鄙见于大千素不钦佩,观其所临敦煌古迹多以外形为重,至唐人精神全未梦见”。张大千的半斤八两,傅雷当然知道。

5那一时期,黄宾虹的一幅山水画,仅几万元,或十几万 元,与500万元的巨额数字相去甚远。但是,傅雷不以画作润格的高低来评判艺术作品,在他看来,黄宾虹的人生历程、学识、趣味、才华,与中国传统文人的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价值取向契合,所以,傅雷以一位美术评论家的视点,看到了黄宾虹的与众不同。傅雷站在艺术的立场上,理性看待 同时代的画家,显示出一位批评者的智慧和公正。吴湖帆也是名闻遐迩的画家、收藏家,家世背景深厚,影响广泛。这些因素没有影响傅雷对吴湖帆画作的解读,他 依旧以自己的眼光,决定自己的发言。1944年7月16日,傅雷与黄宾虹的手札中,对吴湖帆如是说:“……吴湖帆君近方率其门人一二十辈,大开画会,作品 类多,甜熟趋时,上焉者整齐精工,模仿形似,下焉者五色杂陈,难免恶俗矣。如此教授为生徒鬻画,计固良得,但去艺术则远矣。”显然,吴湖帆“率 其门人一二十辈,大开画会”,出于商业目的。不能说吴湖帆对,也不能说吴湖帆不对,这是吴湖帆的品位和追求。一个二流“太子党”,指望他忧国忧民也是不现 实的,希望在他的画作里看到深刻的思想更是痴人说梦。傅雷对他的批评,体现了批评者依旧有独特的声音,在“画理画论暧昧不明,纲纪法度荡然无存,是无怪艺 林落漠至于斯极也”(傅雷语)的现实里,冷静的傅雷没有被权势吓倒,也没有被商业的烟尘迷住双眼。那么,在傅雷眼里好画是什么样子呢?他直言不 讳地指出“以我数十年看画的水平来说,近代各家除白石、宾虹二公外,余者皆欺世盗名。而白石嫌读书太少,接触传统不够,宾虹则广收博取,不宗一家一派,浸 淫唐宋,集历代各家精华大成,而构成自己面目……我认为在综合前人方面,石涛以后,宾翁一人而已”。

1,临攀时对法帖宜多加分析、研究

临帖是为着了解前人书法的法度,熟悉结宇、用笔和章法布局方面的技巧,取人之长,补我之短,为自己的独立创作打基础。因此,在临帖时既要动手又要动脑,特别要注意分析、研究法帖在结字和用笔方面的特点和规律。

1如临欧阳询的《九成宫》,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就能发现:它在结字方面具有方正平和、横划右上斜的角度小、两旁有竖划的字多取相背之势(即成”八”形)等特点,在用笔方面具有长横多取前轻后重,并用圆笔结收,长竖多用垂璐而极少用悬针,“乙”划多带隶书波碟等特点。掌握了这些特点和规律,即使离开了帖,也能写出几分“欧味”来。如果临的是印制得很好的墨迹帖,上面连用墨的浓淡、笔毫的聚散都能一目了然,那么还应该分析、研究书家用笔的起落收结、运笔的轻重快慢等等,从中窥审名手的奥秘,从而使自己能在前贤佳作面前既见成功之美,又悟所致之由。

2平时对所临之帖,要诵读全文,纵览全篇,反复玩味,如果眼光只孤立地盯在一笔一字上,就无法领悟书家如此用笔、结字、分行、布白的用意,更不可能欣赏到韵味、旋律、节奏的美妙。前人主张读帖、背帖,道理就在这里。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任何名帖也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智者千虑,总有一失”,再高明的书家也不可能字字入神,笔笔生辉,总有失误败笔。如颜真卿《颜勤礼碑》首行中“神道碑”的“碑”宇,就左高右低,结体失当。我们在临帖时千万不可迷信古人,要善于辨识法书的缺陷与不足,不要把前人的短处也当作长处来效法。总之,临帖过程中只有既动手又动脑,才能主动地、有意识地去仿效和体验帖上之字,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不宜只临一家之帖

有人主张:临帖要专一,临颜不能顾柳,而一帖又须临它三年五载以上,方可换帖。这种意见恐怕是失之偏颇的。且不说人生短暂,不可能有多少个三年五载用来专临某帖,就学习艺术的一般规律而言,也是不可取的。书法艺术与绘画艺术一样。在绘画领域中,某个名家,某幅作品,可以作为某个时代、某个流派的代表,但其人其画绝不能代表整个时代的全部绘画艺术,也不可能体现绘画的全部法则和技巧。在书法领域里,晋代的王羲之,虽称“书圣”,他又岂能完全概括他的儿子王献之和整个晋代的书艺?更何况“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呢!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的是上下儿千年的全部书法艺术的遗产,’眼睛岂能只开一条缝,仅盯一家一帖而自为作茧春蚕与井底之蛙呢?当然,启蒙时可以从一帖一家入手,待有一定基础之后,便应从一枯一家扩展开去,多临名帖,博览佳作。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的是读书作文,其实临帖学书又何尝不如此呢?

43,不同阶段的不同标准和追求

临帖并不全是初学者的事,古今许多名书法家都是学书尽百年,临枯贯始终的,只是他们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追求罢了。大体上说,临帖可分为务求形似、神形兼顾和得意忘形等三个阶段、三种境界。形体是精神赖以寄存的物质基础。初学临帖,在结体和用笔方面都要务得其形。“一点一画,必求肖合”,一字一行,务追酷似。只有这样才能学到前人法度。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入帖”。但入帖并不是我们的目的,因为“学书当成一家之体,其模仿他人,谓之奴书”。(欧阳修《及日学书说》)等到能够入帖,下笔即有某帖、某家体势的时候,就不能再一味地求形似、写“奴书”、当“书奴”了,而应当神形兼顾、以求神似为主,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和境界。这时临帖,“须先得其大意,自首至尾,从容玩味,看其用笔之法,从何起构,作何结煞,体势法度,一一身处其地而仿佛如见之。如此既久,方可下笔。下笔之时,亦便勿求酷似,且须泛澜容与,且合且离,神游意会。久而习之,得其大概,加以润色,即是传神手矣。”(谢肇淛《五杂姐》)到了这一步,虽然还没有完全跳出某帖某家的樊篱,但已经过自己的润色,开始具有自我的个性和特色了。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出帖”。既能出帖,再临帖时就可以居高临下,目无全牛,专追神韵,不顾形骸。

5欧阳修在谈他学习书法时说:“余虽因邑书得笔法,然为字绝不相类,岂得其意而忘其形者耶。”临帖能做到得意忘形,就是从必然王国进入了白由王国,就能像蜜蜂采百花之精英酿自我之甜蜜一样,博采百家精华,广集群贤众妙,融而化之,浑然天成。诚登此境,物我无间,可谓通一占今之变,成一家之书矣!

上联:羊随新风辞旧岁

下联:猴节正气报新春

横批:万象更新

上联:勤羊辞旧千家同喜

下联:顽猴闹春万户皆福

横批:喜气盈门

上联:猴喜满园桃李艳

下联:岁迁遍地月光明

横批:家和万事兴

上联:羊歌盛世方报捷

下联:猴舞新春又呈祥

横批:猴年大吉

上联:辞旧岁三羊开泰

下联:迎新春六猴送安

横批:五福临门

1上联:羊随新风辞旧岁

下联:猴节正气报新春

横批:欣欣向荣

上联:羊歌盛世方报捷

下联:猴舞新春又呈祥

横批:万事如意

上联:羊献银毫书捷报

下联:猴挥金捧迎新春

横批:新年快乐

上联:花果飘香美哉乐土

下联:猴年增色岂换人间

横批:幸福人家

上联:勤羊辞旧千家同喜

下联:顽猴闹春万户皆福

横批:四海同春

2上联:大鹏展翅蓬雀心惊

下联:金猴骋日魑魅难藏

横批:鹏程万里

上联:神羊献瑞羊年吉祥

下联:金猴举棒猴年如意

横批:花好月圆

上联:辞群羊送来千里鹅毛

下联:迎金猴燃起万家灯火

横批:春意盎然

上联:羊年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下联:猴年九州欢歌四化辉煌

横批:国泰民安

上联:三羊开泰人膺五福趁春去

下联:万猴维新天降大运随日至

横批:时和岁好

3上联:羊毫饱蘸浓墨重彩酬壮志

下联:猴棒劲舞实事兴邦竞风流

横批:大展宏图

上联:黄龙竞舞为大地回春祝福

下联:金猴挥棒给神州奋起壮威

横批:国泰民安

上联:辞群羊送来千里鹅毛

下联:迎金猴燃起万家灯火

横批:喜迎新春

上联:三羊开泰人膺五福趁春去

下联:万猴维新天降大运随日至

横批:万事如意

上联:辞旧岁三羊开泰

下联:迎新春六猴送安

横批:吉星高照

4上联:金猴奋起千钧棒

下联:玉宇澄清万里埃

横批:财源广进

上联:春联对歌民安国泰

下联:喜字成双花好月圆

横批:国泰民安

上联:岁通盛世家家富

下联:人遇年华个个欢

横批:皆大欢喜

上联:五更分二年年年称心

下联: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

横批:恭贺新春

上联: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下联: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横批:欢度春节

5上联:春雨丝丝润万物

下联: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

上联:丹凤呈祥龙献瑞

下联:红桃贺岁杏迎春

横批:福满人间

上联:和顺一门有百福

下联: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

上联:绿竹别其三分景

下联: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

上联:年年顺景则源广

下联:岁岁平安福寿多

横批:吉星高照

6上联:五更分两年年年称心

下联: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

横批:恭贺新春

上联:五湖四海皆春色

下联: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上联:喜居宝地千年旺

下联: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

上联:喜滋滋迎新年

下联:笑盈盈辞旧岁

横批:喜迎新春

上联:天增岁月人增寿

下联:春满乾坤福满楼

横批:四季长安

7上联:一帆风顺吉星到

下联: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财源广进

上联:一帆风顺年年好

下联: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上联:一干二净除旧习

下联: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上联:一年好运随春到

下联:四季彩云滚滚来

横批:万事如意

8上联:一年四季春常在

下联: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上联:一年四季行好运

下联: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家和万事兴

上联:悠悠乾坤共老

下联:昭昭日月争光

横批:欢度佳节

上联:佳节迎春春生笑脸

下联:丰收报喜喜上眉梢

横批:喜笑颜开

上联:金猴奋起千钧棒

下联:玉宇澄清万里埃

横批:猴年大吉9

1许多人知道“敦煌经卷”这个名字,大概是因为读了余秋雨的散文《道士塔》。

敦煌经卷也叫敦煌文书、敦煌遗书、敦煌卷子,是指在中国甘肃省敦煌县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出土的4—11世纪多种文字的古写本。

唐代佛教盛行,寺庙众多,因此佛经的需求量变得巨大,随之便产生了一批抄经的群体。抄经的有居士、僧人、经生等,目的不外乎发愿祈福、布施、超度亡灵等等。这些手写的经卷保留下来,成为珍贵的资料。

2敦煌经卷《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谁知这些经卷当中,竟然还隐藏了一封凄美的情书。

公元1036年,宋仁宗景佑二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正在大兴攻占瓜州、沙洲和肃州的狼烟。外族侵袭,国土扰乱,瓜州大云寺内的比丘们,为保护佛学圣经免于战火涂炭,将无数经卷搬迁至莫高窟内,并将其一一罩藏于壁中。1月13日,游历至河西走廊,正巧投宿沙洲的潭州府举人赵行德,无意间目睹了这一幕后,便义无反顾地加入其中。赵行德敬心抄写了一卷《般若波罗蜜心经》,并在经文后面的补记当中,许下了两个心愿:

维时景佑二年乙亥十二月十三日,大宋国潭州府举人赵行德流历河西,适寓沙州。今缘外贼掩袭,国土扰乱,大云寺比丘等搬移圣经于莫高窟,而罩藏壁中,于是发心,敬写般若波罗蜜心经一卷安置洞内。

伏愿龙天八部,长为护助,城隍安泰,百姓康宁;次愿甘州小娘子,承此善因,不溺幽冥,现世业障,并皆消灭,获福无量,永充供养。

“小娘子”(小娘子是宋代对年轻女子的称呼,一般是未婚女性)所在甘州政权(张掖),已在七八年前被不断扩张的西夏所灭亡,主人公有可能也是因此流落至更西的沙州——他笔下的“甘州小娘子”可能是他的爱人,可能流散他乡、也可能已阴阳永别。但是主人公在面临生死之际所留下的最后文字里,仍念念不忘当年故人,轻轻的祈祷,却触动了多少人心……

3日本作家井上靖,就是根据这段话创作了小说《敦煌》

可以想象下,藏经洞历经千年后被打开后,这段没有寄出的疑似情书才得以重见天日。历经了千年的风沙,主人公早已都化作了大漠的一捧黄土,然而书生的思念却与这些珍贵的经卷流传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