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字记住四个字“心在流淌”
—–参加任丘张强的临帖教学班学习感言
文/云南江川张志明
写字记住四个字“心在流淌”!这句话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防大学政治部创作员,墨池学院导师任丘张强先生在教我的一个同学时说的话,我在聊天记录里看到了,细细品味,颇感震惊,余味无穷!从参加张强临帖教学班开始到现在,转眼已两周时间,这段时间里,按照导师的要求,努力完成着我的课件:每天两佰字的临写《曹全碑》任务,倾心听取导师的各种讲解。在讲解过程中,导师讲了很多话,然而,我映像最深的就是这句:写字记住四个字“心在流淌”!于是,我以此句话为引言,来和大家分享点我的学习感言。
一、 张强临帖教学班的宗旨
墨池学院拟定给张强临帖教学班的学习宗旨是:与古人进行零距离对话,对法帖进行深层次解密与临摹。我在导师的引领下诚惶诚恐地迈开了脚步,沿着一条陌生的坎坷小路,艰难地向着这个目标前进。很难想像,前面等着我的会是什么!我经常以“前程是美好的,道路是曲折的”为自己打气,其实我心里真的没底。为了摆脱自己一直自学,没有方向的窘境,我牺牲了三个月的下班休息时间换成酬码,押在了导师任丘张强先生的临帖教学班上,赌的是时间,赢的是理念。我用心在打拼!
![image001]()
任丘张强老师作品
二、 学习方法
墨池学院预定的学习方法是:1)、通过墨池软件进行一对一的点评辅导,因材施教,根据学员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2)、 利用微信群进行在线教学,进行语音、视频交流学习。3)、提供一定的视频、图片、文字等学习资料进行辅助教学,提高学员的欣赏能力和对书法艺术的认知。在这个大的框架下:导师给我们制定了具体的步骤:每两周讲一次大课;在每天完成各自任务的基础上每周在墨池交一次作业;在临帖班微信群进行师生作品交流及问题指导!短短几句话,倾注了导师几番心血,几多智慧!
![image003]()
任丘张强老师作品
三、参加临帖教学班的感悟
1、巧妙的命题让人目不暇接。导师让每个学生交两幅作品,一幅碑派,一幅帖派。所谓碑派和帖派,导师是这样分类的:钟繇之前的篆书、隶书、魏碑等归为碑派;钟繇之后的楷书、行书、草书以及篆书、隶书、魏碑的墨迹等归为帖派。同学们交了作业之后,导师根据这些作业来对每个同学今后所学的内容进行命题,有的同学命中的是作业中的其中之一。为了同学之间的课题不重复,有的同学被命中的学习内容却与作业完全不相干。导师说:“我要通过你们的作业来了解你们需要从哪里入手,便于你们今后的发展!网络教学的特点就是:我开处方,你们抓药、治病!”
好些碑帖同学都不太熟悉,云里雾里的,真有一种不目不暇接的感觉。
2、幽默风趣、生动具体的讲解使人耳目一新。导师在指导同学们写字的时候,既幽默又风趣。他说:写多宝塔要挺拔,像张弓射箭,弓要满,力道才够;写章草要像早晨起来拔箩卜,箩卜拔出来还带着泥土,滴着露珠!初临碑帖,不一定要像,但得找准风格,让人一看到就知道你在写些什么东西,这就叫“以貌取人”。。。。。。
导师说的还很多,这里就不一 一枚举了!导师的每次讲解都让同学们耳目一新,幽默风趣、生动具体的讲解,加上略带河北方言的普通话,充满阳刚之美和男中音的磁性,讲解没结束,女同学就妩媚了,都献上鲜花了。
3、严谨的治学态度令人肃然起敬。导师要求我们,在这个班就得听他的,网络视频一律不准看。安排写哪个碑帖就只能写哪个碑帖,未经允许不能更换。点评作品从错字抓起,他说:“你刚临,好不好看不要紧,但不允许有错字!”同学们交上去要求点评的作品必须完整,要有落款,要有印章,特别字数要够。记得有次有个同学用一张破纸写了几个字要求点评,导师当场破口大骂,没留任何情面,当时我真担心那同学会卷铺盖走人。还好,没过两天这同学又冒泡了,字还进步不少!真可谓强将手下无弱兵,严师才会出高徒啊!转念一想,导师严厉一点为的是啥呢!无非是想让我们有进步,尽快进步!用心良苦啊!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导师的严厉教学是出名了,可我们班的学生人数还日渐增多呢。看同学们一个个在乐呢!
![image005]()
任丘张强老师作品
4、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学习环境催人心潮澎湃。导师在点评之后,也和同学们很随便聊天,聊学习,聊生活,甚至聊炒菜,喝鸡汤,喝烈酒,还聊生病什么的!记得有次有个同学把导师的讲解语音用软件转换成中文时,由于软件出了点小问题,把“透吃”转换成“偷吃”了,导师不但没有生气,还跟着起哄!最难能可贵的是有几次同学们(也包括我),也不知是怎么想的,晚上三四点钟作业才写完,写完就发帖!没想到导师还在深夜照样回帖!导师用心教,学生用心学!有谁还不会为之心潮澎湃?!有天我还随口开了个玩笑:这些个夜猫子!也不知是否会有谁在生气。
四、我的临写花絮
从我进入临帖教学班之后,老师给我的命题是临《曹全碑》,说实在的,虽然这碑我曾经写过里面的几个字,但完全还属于初临范畴,能否临好它,我实在没有把握。但是,既然我是来学习,那导师叫我做什么我就得照做,总要试一试。为此,我遵照导师的安排一点一点地摸索,先是线条如何入纸,其次字距、行距如何安排,再次是笔法、结字如何处理,最后是落款、印章如何布摆等。其实,一幅完整的作品,这些是最基本的因素,当然还需要神采和气质等,但神采和气质目前对我来讲实在还是望尘莫及的东西,想都不敢想。我每次作业完成后交给导师,导师都会提出很多个问题要求改进。说得最多的几个问题是:线条太漂,没有入纸,太尖、太油滑;没有法度;字距、行距处理太差等等。我在老师指教下,认真领会,大胆摸索,努力改进!但面对字有大小,线条纤细的《曹全碑》,我几度徬徨!要在点拨、启发、引导中实现书法艺术水平有所提高,好像在我这里有了难度。
有天,我在群时发了幅作业,然后自编了一个笑话,内容大致是这样的:“近日,我在抱老石头冲天,想把写《曹全碑》那个祖先冲下来,问问他为什么把《曹全碑》写来大个字小个字的,还名字都不留,冲了个把星期,结果把老王冲下来了,老王说:《兰亭序》你别临了,我是酒喝多了写的,酒醒后我都临不像,你在瞎捉摸啥呢?”这个笑话的内容乱七八糟的,表明我心里实是纠结。这也被导师看出来了,这次他对我的点评只说了一句话:“你趋向理性,你已经进步了。”导师的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鼓励!让我坚定了继续坚持下去的决心!
后来,在周末作业点评中,导师给了我个更牛的点评,让我除了好好学习之外,别无他选!尽管我不能和其他同学一样,有充足的时间参与交流和学习,但还得努力,再努力!不然,荒废的是自己。请看下图:
![image007]()
任丘张强老师的评语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深深地领会到了导师说:写字记住四个字“心在流淌”这句话的份量,“心在流淌”承载着我们书法爱好者学习书法的全过程!凝结了导师和学生之间割舍不开的深情厚谊,贯穿了书法艺术从萌芽到成熟的始终,成为了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由【云南江川张志明】供稿
张志明,男,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县人,财政局企业股职工,现年47岁。业余书法爱好者,江川县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曾在玉溪市迎新春楹联书画活动、交通安全知识书画大赛活动、玉溪师范学院书画联展活动中入展;“中国梦 两岸情”全国书画活动“优秀奖”;书法屋“西狼道”杯挥春大赛“优秀奖”、“铜奖”。
![image010]()
云南江川张志明近照
(电话:18008778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