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预告:下周五(6月3日)20:00,墨池直播汇-张俊东访谈张旭光,《解析王羲之书法密码》。
曾翔的孤单
——曾翔“吼书”现场观后有感
文|唐风
5月27日晚10时,“墨池直播汇”张俊东披雨衣直播曾翔“吼书”后,当曾翔先生与众人道别,要去他所说的“华清池”泡一下“吼书”所致一身墨迹,一个人开车消失在灯火阑珊的街口,虽然曾先生书写3米乘3米巨幅“岳”字的吼叫声还在上空回荡,本很拥挤喧闹的南二环这个小院子,却显得异常孤单和空寂起来。
直播访谈间,主持人读到沃兴华先生写给他的信与直播最后总结时,这个看上去有些玩世不恭的“乐天派”曾两次眼圈发红。直播刚结束,还听到曾先生的一个学生在电话里说:“姑姑,结束了,还行,身体还行,您放心……”
当代书坛,曾翔先生是个“异类”,很多人读不懂更不理解他的艺术,狂扁者有之,谩骂侮辱者有之;但懂得曾先生书法之珍贵者亦有之。喜欢的,爱得要死;不喜欢的,恨得要死,可谓冰火两重天。
不临帖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的人说曾翔和他差不多,就是敢写大字还能叫;临摹二王一路的人说,曾翔书法不是二王正路,属于野路子野狐禅;喜欢楷书工整一路的人说,曾翔不会写楷书就瞎写什么草书,不会走就想跑,就是胡扯;临帖单一、没有研究过书法史的人说,看不出曾翔临过什么经典碑帖,也看不出曾翔的书法好在哪里。可是,曾翔先生却被众多专业人士所看好,多年前就在第七第八届中青展中获最高奖,目前又担任国家画院研究员、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的秘书长等。面对同一个人的书法作品,为什么专家和非书法专业普通百姓给出的评价,差别竟如此之大!这不值得我们思考吗?
了解曾先生的人知道,曾翔从小就喜欢写大字,因字写得好而闻名乡里,后来出来当兵母亲只给他带了一支毛笔,决定了曾翔先生某种与书法的宿命。到北京后他先后跟王任先生学习书法,开始喜欢灵飞经的工整、秀美、飘逸,认为是书法中的最高典范。后来随着学习深入,才发现魏碑、篆隶等古拙、朴厚之美,问老师可不可以写篆隶,王任老师夸奖他眼力不错,当然可以学习,后来才广泛涉猎整个书法史上的经典。特别是后来认识中央美院王镛先生后,眼界和对书法艺术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书风为之一变。先后在金文、大篆、汉隶中沉浸多年,尤其于石门颂、西峡颂等碑取其宽博纵逸之势,于杨疯子、金冬心及圣教序得行草书之妍美灵动之姿,再加之对砖铭、现当代西方艺术的借鉴,才形成曾翔先生今天书法的大体风格。细心者还会发现曾翔先生的书法风格跨度变化很大,今天写的与明天写的,虽然整体审美属于一路,但在具体风格上可能会有较大差别,其实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书法艺术。因为书法艺术作品,应该是一个书家瞬间生命状态、情感、综合修养在笔墨里的表达,此一瞬间与下一瞬间的状态都不一样,怎么能够今天写出的与明天写出的,甚至明年写出的一模一样呢。这样的作品与复印、复制何异?其艺术价值也是令人质疑的。
当曾翔把这些技术层面的问题相对解决后,他开始考虑于书法而言,他的责任、使命、意义和价值。他觉得他的性格与性情可以写巨幅大字,也能写好巨幅大字,于是他坚定地深入进去。两三年前,笔者在其工作室一进门的后墙上看到一张巨幅“放怀”两字,写得奔放奇诡、纵逸酣畅,虽未见曾引起世界范围内对书法艺术高度关注的那件日本手岛右卿“崩坏”原作,但我还是坚信,曾翔先生比他写得好!当在墨池直播汇的直播现场,亲眼见到曾翔先生饱蘸浓墨砸向宣纸,当如椽大笔触纸瞬间,墨花四溅,看到他奋力挥运的那一刻,似乎他已不是之前的曾翔,似乎如有神助,已经被书法之神异化为一个精灵在舞蹈、在歌唱,但那绝不是生命的浅吟低唱,而是一个鲜活生命的大风起兮云飞扬、一个楚狂人的慷慨悲歌……在挥运间,曾先生跌倒在宣纸上,可依然不失节奏与韵律,在跪着书写,那是对艺术的虔诚,更是对生命的敬仰!
在这样用生命去书写的状态里,狂叫怒吼几声是多么抒情和畅怀的事情啊,又有何不可?这样的巨幅作品不能用精微、工整、秀美、传统来要求,那本身不在一个频道上。王国维讲:世上一切境界无不为诗人设,世上无此诗人即无此境界。当我们不能达到那样的高度时,可能很难理解人家的生命状态。认为书法艺术只有二王一种书风的人怎么能够理解曾翔,对石门颂、西峡颂研究不深,连杨疯子、金冬心都不知道是谁的人,怎么能够理解曾翔,连书法艺术必须抒情达兴、展现生命的瞬间状态认识都没有的人,怎么能够理解曾翔。所以,很多不理解曾翔的人,是因为曾翔已经登到山顶了,可人们还在山脚下徘徊,人们只能远远看到曾翔,却看不到曾翔所看到的风景。曾翔说前面山川锦绣,如此美丽,山脚下的人说:哪有啊,胡扯。
其实,曾翔不需要理解,他注定孤单!
5月28日于京华
下周五晚八点,请期待张旭光做客墨池直播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