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dbbbd4309ff102dc4cddd4711dcc034360a7f710a0a-Wr6Oze_fw658_副本

101、“率意与雕凿”是一对相反的概念,事雕凿者,则心为形役,“雕凿”便会失去率真,如小人之苟苟营营,虽巧必不可取,为艺一途一经雕凿便落下乘,所以,“勿以小巧,伤乎大道,”是为求率真者之戒。

102、作品要有率意之气,所谓率意,就是真性情,真情绪,一旦挥毫诉诸笔墨,则往往显示自由奔放,洒脱不羁,或者平静安详,泰然自若,,如高人逸士,放浪形骸,远离名利与尘世间烦恼,只是一片自然和纯真。

103、临帖习书须明字理,书理,也就是点画、结字构成的基本法则和规律,点画的粗细、长短、大小、起与收、行与止、呼与应、承与接、聚与散等等皆具构成之理,每字,每行、每篇也各有规矩,有的人临帖尚可,一旦离开帖就写不成字,多与不明字理有关,如“永字八法”就是一个最基本的理,就如月印万川,而月亮只有一个,所谓明理就是要明那个最基本的理,天上的月亮,而万川之影自可不求而得,也就是说要掌握规律性的东西才好。

104、为艺首重人品,人品不端,字也不被人看重,行为不端,表里不一,字便有做态,会有摆布,安排,扭捏装模作样,字如其人,不是虚言。

105、拙扑茂密是书法美中的高境界,唯其拙,故不甜俗,唯其朴,故不做作,《张迁碑》,《衡方碑》,《西狭颂》,等汉碑即属这一路。 *《张迁碑》对于初学者是有难度的,主要是它的规律不够明晰,碑的前后呈不同的风格。

289430057140609855

106、书法功夫多在用笔,笔及纸时,毫须平铺,锋须藏于画内,如印印泥,是言用力,如锥画沙,是指藏锋于画内,解此方可言点画,言使转,言增损,言通会,言赏析,及至化境,心手双畅,其功夫多在于书外。

107、写帖一般字都较小,笔要注重两端,提按顿挫,中段则一掠而过,这样写出来的点画流畅清遒。 *写碑一般字都较大,用笔注重中段,提按起伏,两端则比较简单,这样写出来的字点画浑厚豪放。

108、书法家理应是文人,加強文化修养是必须的,一件书法作品透漏出的信息应该是有着较深的文化内涵,不是展厅里炫技,制作,冲击力能涵盖了的,应该是知识,是学问,是艺术,更是文化。

109、当代人多浮躁,多应酬,没有时间积累以至毕生修为,作品多重外表形式,耍笔头,炫技,时风所至而内功不足,作品看似漂亮,流畅,实乃油滑不耐品。功力是积累所得,是几十年的事情,不能急功近利,要重视基本功的训练,高的作品要有自我独立的人格和文化品质。

110、笔要巧拙互用,巧则灵变,拙则浑古。 *用笔以中锋沉着为贵,中锋取其圆也,圆则易生定力,定则使人不觉得轻浮。

113093208494560624

111、艺术不应该是向人们证明什么,而应该是想要表达什么。 *中锋取质,侧锋取妍,王羲之多用侧锋,故王书妍美。

112、学习书法,眼界一定要开阔,对流传至今的各种流派的各种碑帖包括近当代的名家都应该有所了解,包括民间书风,现代派作品,都可以借鉴,从中可以更多地吸收营养,切不可只喜欢一种字体而排斥其它,这样局限性很大,目光难免不短浅。

113、汉隶诸碑风格各异,《张迁碑》雄浑,《礼器碑》典雅,《石门颂》宏肆,《曹全碑》秀丽,《乙瑛碑》方整,《封龙山碑》古健,《西狭颂》宽博 疏宕,《衡方碑》与张迁碑类似,汉碑个个精美绝伦,余最喜张迁、西狭二碑,独不喜曹全。

114、汉隶中我最喜《张迁碑》,《张迁碑》返璞归真,一任自然,当属壮美一格,它有意压缩间架笔画的波挑动作,节奏含混简化,粗重的笔画消蚀着隶书意味中最明显的技巧,与我在行草书中追求的简省之意颇合,久之我写行书渐渐多了些许隶书意味。

115、清蒋骥在《续书法论》曰:顿挫与提顿相连,欲挫仍须提,既挫又须顿也,知顿则精神完固,不可重滞;知挫则骨节灵通,不可拖沓。这段话阐发了用笔顿挫与提顿在使转中的应用,很深入,触及了笔法要处。

770580803931198475

116、唐张怀瓘说:‘’夫书第一用笔,第二识势,第三裹束。所谓用笔是说笔法,是说在写任何的点画都必须遵守的方法,识势就是要懂得笔势和各体书法各自特殊的形体和态势,也就是说每一种点画依着各自特殊的形体姿势的写法。而笔势多会受感性的支配而多有变化。裹束应该指的是藏锋,笔锋中含。

117、学习书法要善于领悟,否则看来‘’形模相似’’,其实‘’转去转远‘’是得不到古人真髓的。学习《兰亭序》即易如此,学《集王圣教序》则无此病,盖因《兰亭序》是唐人所摹牵丝太过之病。

118、郑孝胥篆隶楷行俱能,他主张作书‘’楷隶相参‘’,因‘’今楷源于隶书,有志书学者,通乎隶,可悟四体相通之妙‘’。可谓深谙笔法之道。他的隶书得于《张迁碑》,《西狭颂》等,参以楷书的方峻用笔,也受何绍基影响而写得朴厚清奇。

119、有志于书道者,学不可肓目,要有思想,有正见,不可人云亦云或者是乱择师乱投医,要熟读书法史,深入了解各种字体渊源,流派,历朝历代名家法帖,包括近当代名家都要熟知,这样才能学有目标,练有榜样。

120、善学者师其心,不善学者师其迹,东施效颦终为下品。 *艺术没有统一标准,百花齐放才是春。五谷杂粮各有各营养。

685978629748799555

121、学习书画,学理论很重要,只有提高理论水平,才可能提高书画水平,理论与实践缺一不可。

122、写汉隶难在贯气,点画之间要有呼应,要笔笔留,用笔不可过快,快要把笔留住。习行草书,不习篆隶,易飘浮媚俗,篆隶是医俗良药,如能行草篆隶结合,则既厚重古扑,又瀟洒灵动。

123、初学书法宜从大字始,笔阵图日:初学先大字,不得从小,以一至二寸为宜,不可过大。

124、篆书我主张学大篆,以周代金文为主,大篆用笔深沉,力度强,结构奇特。与行草比,更易于上手,且具有一定的表现力,通过临习大篆可有效提高控笔能力。学习篆书用笔不能涂、抺、刷,要中锋运笔,要给人以深沉之感。

125、学书要分阶段,年轻时要注重打好基础,学会笔法,字理。写的不好,是功夫未到,但方法,方向要对,日久,自可逐步精进。

570668013418504983

126、艺术上有所偏爱,很正常,也很自然,无可厚非,但不能有偏见,偏见是无知与唯心的一种表现,具有偏见的人往往对不合自已口味的艺术作品一概不加分析的斥之以鼻。这种态度对于艺术是不可取的,作为艺术评论则更加有害。

127、郑孝胥人品有问题,但于书确篆隶楷行俱能,他主张作书“楷隶相参”,因为“今楷源于隶书,有志学书者,通乎隶,可悟四体相通之妙”。对于书法识见颇高。

128、临习古人碑帖,必须无我,这样才能把古人的东西真正学到手,如只写已意或不细究,就不能够很好地学到古人的规矩与长处。

129、于书于画我崇尚静,作品有静气并不易得,静的本意是不争,不争则能知足常乐。不争意味着不贪求名利,顺守自然。 “静”的引申义是指一种悠远的境界,宁静可以致远,可以获得智慧灵感;一个静字,蕴含了古人圆融通达的智慧,更让我们感念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130、学习书画,眼界的提高很重要,眼高手低者,通过多写,手会很快跟上,而眼低手低者要想提高则很难,平时要多读多看名家真跡,经典法帖,所谓“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

雪庐老师行书班第二期招生中!

雪庐 海报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