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池唤醒计划第二波,团购价惊喜
本周末团购 墨池“新贵”全国第一个互联网品牌墨汁+楷行篆隶五款专用纸 任意一款3人成团即可享受8折价 时限:9月9日24:00——9月11日24:00 |
2016年6月23日,我们面对200,000墨友用户发下宏愿
墨池商城,要打造中国文房产品网购首选平台,这将是一个属于墨友的品牌。所以我们从最基础的笔墨纸砚开始,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墨友自己来决定,该怎么做。
全国第一款互联网品牌墨汁
从“红星墨液监制”
到“用心的包装设计”
经过不断把控和调整的3个月时间,我们带来了一款全新的互联网品牌墨汁
9月8日24:00开启预售
8小时连夜“被抢”600瓶
一直到9日上午,持续在预售“白热化”阶段
感谢大家的给力支持,这是给“墨池文房”最大的鼓励
语音+文字+图片+小视频
答疑+互动
点击这里,前往全新课程入口
授课计划及课程提纲
【注意】购买相应课程后请将订单截图发给小欧or麦嘉,然后静待加您进相应学习群。
篆刻篇|导师-姚杰 汉代印章临摹解析
全部三节课,首节课一元试听
楷书篇|导师-毕云扬 《智永真书千字文》
全部三节课,首节课一元试听
汉隶篇|导师-陈才俊
全部四节课程
隶书篇|导师-朱海澄 《石门颂》
全部三节课程,首节课一元试听
草书篇|导师-冯聪 《书谱》“十三式”
全部课程三节
导师-董水荣(授课内容、时间待定,开放报名)
墨池 董水荣公开课入场券 首节课试听1元
墨池 董水荣公开课入场券(2、3节课及优惠套餐-一次性购买全部三节课程享八折优惠)
【往期课程】
国画篇|导师-黄泊云
【墨池学院简介】
墨池学院是墨池开办的网络和线下课堂,针对千万书画爱好者想要提升书画欣赏,临摹和创作水平的意愿,我们邀请部分墨池入驻书家通过墨池APP和微信进行网络授课,同时根据情况,我们鼓励有条件的老师和学员进行面授。
【免费公开课】
墨池公开课是墨池组织的公益性质大讲堂,已经开展的各期均采取“免费听课、付费点评”的模式开展。墨池将继续协调导师时间,开设更多的公开课,让墨友有更多的与书家交流的机会。
课程介绍:
楷书-石云端导师-主讲碑帖《阴符经》《雁塔圣教序》
阴符经临习用纸:https://h5.koudaitong.com/v2/goods/1y7nxjvaiz31x(楷书临习专用纸一)
雁塔圣教序临习用纸:https://h5.koudaitong.com/v2/goods/277lfn8x8m979(楷书临习专用纸二)
楷书-王长远导师-主讲碑帖《九成宫》《皇甫诞碑》
九成宫临习用纸:https://h5.koudaitong.com/v2/goods/1y7nxjvaiz31x(楷书临习专用纸一)
皇甫诞碑临习用纸:https://h5.koudaitong.com/v2/goods/277lfn8x8m979(楷书临习专用纸二)
隶书-朱海澄导师-主讲碑帖《礼器碑》《张迁碑》
张迁碑临习专用纸:https://h5.koudaitong.com/v2/goods/36beg8fsypqjp
礼器碑临习专用纸:https://h5.koudaitong.com/v2/goods/26wi5svdmq1id
篆书-姚杰导师-主讲碑帖《说文部目》《吴均帖》
清篆临习专用纸:https://h5.koudaitong.com/v2/goods/2754kmhl52lz9
篆书-高凤仙导师-主讲碑帖《三坟记》《峄山碑》
三坟记临习专用纸:https://h5.koudaitong.com/v2/goods/277nc6xrpnvhx(峄山碑通用此款)
行书-毕云扬导师-主讲碑帖《集王圣教序》《二王手札》
小行草临习用纸:https://h5.koudaitong.com/v2/goods/26wi5wdj2d479
草书-傅绍尉导师-主讲碑帖《书谱》《十七帖》
小行草临习用纸:https://h5.koudaitong.com/v2/goods/26wi5wdj2d479
理论-董水荣导师-主讲历代经典碑帖欣赏
往期课程:
时间:2016年9月29日19:30
导师:王长远
书体:楷书
主讲碑帖:九成宫、皇甫诞碑
时间:2016年9月28日19:30
导师:石云端
书体:楷书
主讲碑帖:阴符经、雁塔圣教序
时间:2016年9月10日
导师:傅绍尉
书体:草书
主讲碑帖:书谱、十七帖本期
主题:技巧、技法-用最基础的知识带你进入国展
时间:2016年9月7日
导师:姚杰
书体:篆书
主讲碑帖:说文部目、吴均帖
本期主题:畅所欲言,今晚和姚杰老师深度畅聊
时间:2016年9月4日
导师:毕云杨
书体:行书
主讲碑帖:集王圣教序、二王手札
本期主题:米芾-中秋诗帖解析及
时间:2016年8月24日
导师:高凤仙
书体:篆书
主讲碑帖:三坟记、峄山碑
时间:2016年8月19日
导师:姚杰
书体:篆书
主讲碑帖:说文部目、吴均帖
时间:2016年8月11日
导师:董水荣
书体:理论
主讲碑帖:理论
本期主题:回望经典
时间:2016年8月1日
导师:朱海澄
书体:隶书
主讲碑帖:礼器碑、张迁碑
时间:2016年7月26日
导师:傅绍尉
书体:草书
主讲碑帖:书谱、十七帖
时间:2016年7月21日
导师:朱海澄
书体:隶书
主讲碑帖:礼器碑、张迁碑
时间:2016年7月13日
导师:毕云杨
书体:行书主讲
碑帖:集王圣教序、二王手札
听课请加墨池运营小欧微信:mochimaijia
(已加小欧微信的请直接联系)
一.招生对象:
18周岁以上书法爱好者。(有无基础均可)
二.授课方式:
集中6天强化训练,上课时间为每天8小时。
三.授课时间:
10月2日—10月7日,共6天。
四.收费标准:
1000元(大学生8折优惠),限额15名。
五.学习内容:
a.书法的临摹和创作技法理论。
b.分析汉字结构规律。
c.强调书法中的体式。
d.用墨技巧以及形式原理。
e.结构中的形与势。
f.空间造型原理。
六.教材、教具:
免费提供练习纸张、墨汁,代为学员采购所需的教材及创作工具,指导选购合适的其他教辅工具。
七.报名方式及地址:
有意向者可加微信,添加微信后请告知姓名、性别、年龄、联系电话,有基础的学员可以发送本人书法临作、创作作品各一张。
微信:mochiyunying
电话:13381423392(10:00-18:00),18602923774(18:00-23:00)
八.学员待遇
1.学习期满,优秀学员奖励导师书法小品一件;
2.共享晴川书院学习资料。
九、学习地址:
湖北荆州市沙市区北京中路天池大厦三楼晴川书院
十.导师介绍:
毕云扬:号凤山村人,斋号大意堂、逸楚堂。现为中国书法协会会员、南吴门书社社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荆州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南纪印社会员、弘堂书社社员、全国书法教室培训授课专家、晴川书院院长。师从著名青年书法家李双阳先生,其书法作品多次在全国书法大赛中获奖,在各专业报刊上展示,被十多家艺术机构收藏。
作品获奖入展情况:
湖北省第八届书法篆刻展优秀奖(最高奖)
入展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中书协)
入展“乾元杯” 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中书协)
入展“孝行天下.埇桥杯” 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中书协)
湖北省首届青年书法篆刻展优秀奖(湖北省青年书法联谊会)
荣获由文化部举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十五周年全国书画大赛二等奖。(文化部)
入展湖北省第四届“黄鹤奖”书法篆刻展览。(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主办)
入展”烽火科技杯”全国书法篆刻大赛。(湖北省书法家协会)
荣获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学成果优秀作品展优秀奖。(中国书协培训中心)
荣获由湖北省书协、省司法厅举办“12.4”法制宣传日首届书法展三等奖。(省书协)
入展《书法报》第四届全国书画优秀指导教师名师展。(书法报社)
入展湖北省第七届书法篆刻作品展(湖北省书协主办)
入展湖北省第二届青年展(湖北省青年书法联谊会)
小品欣赏
菖蒲,是天南星科菖蒲属,为我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与兰花、水仙、菊花并称为“花草四雅”。
古诗中曾写过“石上生菖蒲,一寸八九节。仙人劝我餐,令我颜色好。”意谓菖蒲服之可延年长生,其实,中国的菖蒲文化根基更加深厚,早在西汉,菖蒲就被人工种植在园林当中,六朝佚名《三辅黄图》有语:“汉武帝元鼎六年破南越,起扶荔宫以植所得奇草异树,有菖蒲百本。”
唐宋时期开始盆栽,菖蒲文化也在这个时期流传到日韩。这时候开始,石菖蒲这种植物,就走出溪头涧畔,成为文人案头清供。
那首著名的《菖蒲歌》“千花万草尽荣艳,未必敢与此草争高名”,是菖蒲在文人艺术心中的地位,因为文人经常能在菖蒲身上找到了不少共鸣。古人将菖蒲的品性总结为‘忍寒苦,安淡泊,伍清泉,侣白石’。
教师节来临,老师说,她不想在短短的教师节发长长的感言,就把一天波澜不惊地过,清茶淡水,养养嗓子润润喉;不想锣鼓喧天登高领奖,荣誉就开在心里,奖状请颁给年华;只要改完作业,伸个懒腰,还能闲看云雀飞过,等夜都静了,还有心情在灯下写字。
世间俗物,还有什么,能比那清风和朗月!只要一株翠绿菖蒲,一张三尺讲台,一缕丹桂花香……
9月8日——9月11日期间购买
9月9日晚8点,由书法屋和墨池打造的“墨池直播汇”第9期将邀请到顾景舟紫砂壶的大家杨飞先生做客直播现场。由张俊东先生,就紫砂壶的制作、收藏以及其他相关问题进行交流和对话,敬请大家期待。
特约嘉宾-杨飞
特约嘉宾主持-张俊东
『直播信息公布方式』
▪留意墨池首页置顶图
▪墨池微信号(913319)
▪书法屋微信公众号平台
▪墨池运营小欧微信(mochiyunying)
▪书法屋网站(www.shufawu.com)
▪第一时间接收直播信息
大国工匠——【顾景舟】
?
壶即是我,我即是壶。壶映我影,我恋壶真。我处处显露属于壶的本色之美。壶却时时显现属于人的涵养之身。茶文化孕育壶文化,它将融合所有爱茶人玩壶人。
顾景舟一生惜壶如命,并不是因为他做的壶太值钱,而是因为,做一把壶太不容易。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国门大开,蜂拥而入的各色人等,其中有很多,是冲着紫砂壶来的。这一点,让闭塞了许多年的艺人们始料不及。文人眼里,紫砂壶是怡情雅玩;藏家眼里,紫砂壶是掌上知己;商人眼里,紫砂壶是升值金银;某些官员眼里,紫砂壶是敲门之砖。水涨船高、车水马龙,顾景舟的名字,每天被无数来访者念叨。他的一把壶,在太多人眼里,是尊严的象征,也是可以升值的财富。
于是就带来了问题。对于喜欢紫砂壶的人来说,谁都想得到顾景舟一把壶。而顾景舟只有一个。即便日夜抟壶,也无法满足要求。
更多的时候,壶,是顾景舟艺术的结晶,是他人格、审美的一种宣示,是他表达友情的一种见证。他性情清高、布衣淡饭,不慕财富、不求权贵。谁要想得到他一把壶,难。
早年,他刚刚崭露头角,某次在当地一家茶馆,听到一群茶客在谈论顾景舟的茶壶。其中,一位资深的老茶客拿着一把顾景舟的洋桶壶正在点评,顾景舟站在一旁,耳听其详。老茶客列举顾壶几大不足,说得有鼻子有眼。顾景舟直听得耳根发热,背心冒汗。平心而论,老茶客虽然言语偏激了些,但评壶观点却不无道理。顾景舟突然觉得,自己的壶艺功夫还很浅,待改进的地方确实很多。他几步上前,从老茶客手中接过茶壶,奋力一摔,那壶顿时在地上变成碎片。
一个似乎冒失得有些荒唐的举动,不仅让那老茶客,也让整个茶馆里的人吓了一跳,迅即起哄成一片。顾景舟不慌不忙行了个礼,说:我就是顾景舟,先生您刚才的话是对的。明天还是这个时辰,我会赔一把新壶给您。说完,顾景舟扬长而去。
第二天,新壶送来了。那把洋桶壶,即是顾景舟的人格写照:壶身笔挺,肩胛方正,壶嘴刚劲,风骨凛然。
20世纪50年代末,“大跃进”是个时髦的名词。古老的紫砂手工艺,受到严峻挑战。有人提出,要用机械化来替代手工制作紫砂壶。顾景舟的抵制是公开的,他认为,紫砂壶的命脉所在,除了材质肌理特点,就是独一无二的全手工拍打身筒的“泥片围筑”成型方法。甩掉“明针”和“搭子”(紫砂工具),不符合紫砂手工技艺的情理。若制壶真的搞成流水线,千壶一面,气息、意象、神韵、个性,全没有了,那还是紫砂壶吗?无知。他愤愤地骂了一句,是在公开的场合。
但是,机械化,是当时社会最大的政治。厂某领导突发奇想,组织工人将附近山顶上的一座瞭望台拆下,费尽周折搬到厂里,在顶部安了一个大木箱,用汽车引擎将水打上去,再让水箱中的储水沿着水槽冲下,带动生产转盘。如此劳民伤财的“机械化”,自然饱遭诟病。但许多人只敢私下里议论。顾景舟却站出来说话了。他算了一笔账,从人力物力、能源消耗、生产效率,来否定这个奢侈的伪机械化产物。而由此造成的浪费,更是引起了大家的共鸣。领导大怒,连夜开会,批判顾景舟的右倾错误,并将顾景舟从手工成型车间,调到机械作业的机动车间“换换骨头”,感受一下机械化的力量。
愤然。压抑。无奈。但顾景舟还是去了机动车间,每天认真工作。一次车床作业,他不慎被一只飞转的辘轳击中头部,血流如注。当即被送到医院,经确诊,是脑震荡。躺了半个月,才慢慢恢复。一日,从广交会传来消息,凡是用“机械化”灌浆制作的紫砂壶,因为渗水,因为失却了艺术个性,而被全部退货。事实证明,顾景舟是对的。他用自己的流血,守护了古老手艺的一份尊严。
因了紫砂壶而得罪的人,在顾景舟的一生中太多了。“文革”期间,他的养子顾燮之下放农村。“知青办”的领导放出口风,只要顾景舟肯送把壶来喝喝茶,可以让燮之提前回城。但顾景舟就是不给。他认为,壶就是他的人格,他不可能拿它去做交易。后来,顾燮之一直在农村坚守,到最后一批知青回城,他才回到顾景舟身边。
有一次,一位路过宜兴的部级官员,在紫砂厂参观了顾景舟的作品,专门上顾景舟家拜访,言谈之间,表现出对顾壶爱不释手的样子。当地陪同的领导很着急,悄悄对顾景舟说,顾辅导,能不能给首长一个面子?顾景舟面无表情,明确表示:顾某无壶可赠。最后搞得领导很狼狈。
还有一位当地的领导,通过当时紫砂工艺厂的顶头上司—陶瓷公司,给厂里下达任务,要顾景舟赶制一把“双线竹鼓壶”。开始顾景舟不知内情,开工后才知道,这把壶要送给某某—此人在顾景舟心中,很不待见。他心里不情愿,手里突然就没有了力气,壶做到一半,就扔在套缸里。领导来催问,他说,还没做好,最近身体不好,心情也欠佳。其时,顾景舟声望已然如日中天,领导也无奈。这把没有完工的壶坯,在套缸里一待就是17年。有一次,徒弟潘持平趁他心情好的时候,斗胆问了一句:顾辅导,套缸里的那把壶,怎么还不完工啊?顾景舟立刻脸孔一板,“哼”一声,随它!
以六瓣菱花为原型,将壶盖、壶身、壶嘴、壶鋬用菱花的凹凸筋纹统合,各条筋纹紧密吻合,不差毫厘。
直到顾景舟去世,这把壶依然未完工。徒弟葛陶中回忆,壶的最后一道工序,是他代替完成的,其时,师傅已经不在了。他代其“收边”的时候,想起与壶有关的往事,感慨万千。壶底无印款。在顾景舟的一生中,这是唯一的一把无款之壶。葛陶中认为,无款壶,有骨气,这是顾景舟的一把风骨之壶。它的每一个细节,都体现着师傅的秉性,那就是,不向权势低头。
顾景舟制仿鼓壶,壶盖即使倒置也不会倾斜。
还有一次,全国首届工艺美术大师评选。省里一位权贵,直接打电话给宜兴紫砂工艺厂,说,顾景舟可以评,但是,要他送两把茶壶来。如此直截了当的索要,令顾景舟十分反感,他把评选表格往抽屉里一扔,说,不参加了,让别人评去!对于这次国家工艺大师的评选,陶瓷公司和紫砂工艺厂都不愿失去机会,领导赶来做顾景舟的工作。好说歹说,顾景舟就是寸步不让。他认为,靠送茶壶,即使评上,也不稀奇;此等做法,等于助长歪风邪气,非君子所为。后来,省里某权贵表示,不送壶,就不给评。顾景舟呵呵一笑,要我送壶,除非玉石俱焚!最后,首届大师评选,宜兴紫砂居然榜上无名。
“交换”一词,在顾景舟看来,与交易一样,是厌恶的。一次,时任中国文联执行副主席、宜兴籍著名书画家尹瘦石,托人给顾景舟送了一幅自己的画。奔马题材,画上跋文,风趣生动,有“以画换壶”之戏言。顾景舟看了,心中不悦,说,我的壶,从来不做交易,乃将画掷之一旁。当时,他对尹瘦石还不太了解。尹公早年为毛泽东画写生像,年方23岁,一举成名;与柳亚子在重庆主办“柳诗尹画联展”,轰动陪都。新中国成立后,他被打成右派,屡遭磨难。在文艺界,尹瘦石厚道、持重,口碑甚佳。
他对家乡宜兴,感情特别深厚,将自己毕生的书画以及收藏珍品,价值上亿元,全部捐给了家乡,一时成为美谈。文人之间的唱和,都是我送你一个斗方,你赠我一个扇面。他景仰顾景舟这位老乡,赠画的意思,完全是投桃报李,作为一种艺术交流,而非商业性的“交换”。但顾景舟的语境里,对高官级别的人,持有特别的警惕。他不愿意屈就、弯腰。壶,一直拖着不做,后来,联系人实在没有面子,苦苦解释。当顾景舟了解到尹瘦石的身世和为人,敬重之心顿生,便精心做了一把三足乳鼎壶,回赠于他。后来搬了新居,他还把尹画挂在东墙上,以表示对这位乡贤的尊重。
日常生活中,这里的人们开玩笑,或者打赌,已经把顾景舟的壶作为可望而不可即的代名词。但是,人们并不知道,遇到顾景舟认为值得的朋友,他会主动赠壶。红学家冯其庸,与顾景舟有半个世纪的交情。据他回忆,几乎每次见面,顾景舟总要跟他说,其庸啊,交往几十年了,我一直要送把壶给你,喜欢什么式样,你说。冯其庸知道,顾景舟做一把壶,要花太多的心血,坚持不要。有一次,冯其庸来紫砂工艺厂,在顾景舟工作室,顾景舟拿出一把石瓢壶,说,今天你就不要客气了,这把壶你如果不拿,过几天别人就要拿走。冯其庸还是不肯收,说,顾老啊,拿你的壶,就像夺命,我于心不忍。
冯其庸不肯要壶,是真心的。有感于顾景舟抟壶精妙、炉火纯青,他曾赋诗二首,赠予多年挚友:
其一百代壶工第一流,荆溪夜月忆当头。何时乞得曼生笔,细雨春寒上小舟。其二弹指论交四十年,紫泥一握玉生烟。几会夜雨烹春茗,话到沧桑欲曙天。
1983年,宜兴紫砂工艺厂的隔壁,悄然挂出一块招牌:宜兴紫砂二厂。这是一群附近周墅公社的“泥腿子”办起来的乡镇企业。为首的厂长,是一个名叫史俊棠的年轻人。一开始,紫砂工艺厂有一种“老大”心态,根本没当回事,但紫砂二厂凭借其灵活的体制,敢立潮头的闯劲,其发展势头迅猛,很快就打开局面。“兵临城下”的感觉,不免让老字号的紫砂工艺厂人心浮动。1985年,顾景舟的大徒弟徐汉棠“跳槽”到紫砂二厂;过后,其弟徐秀棠也连根拔起,到紫砂二厂落户,成为当时轰动性的新闻。顾景舟很冷静,其实,从紫砂二厂开始筹建厂房,他就一直关注着。
底刻款:“癸亥春,为治老妻痼疾就医沪上,寄寓淮海中学,百无聊中抟坐数壶,以寄命途坎坷也,景洲记,时年六十有九。”
新生事物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必然。每天他从紫砂二厂门口路过,总感到那里面,是一团鲜活的气场。先是徒弟、学生接连“跳槽”,后来,上海友人戴相民来信,说上海成立了紫砂协会,他荣任副理事长,而理事长,上海的朋友们,竟一致公推紫砂二厂的厂长、时年35岁的史俊棠担任。顾景舟读罢此信,震动很大,内心一时有些想法。上海在他心中,分量很重。成立紫砂协会,久居老大哥地位的紫砂工艺厂,却无份额。后来他知道,这几年,紫砂二厂做了不少事,在上海先后主办了“宜兴紫砂民间收藏展”,唐云出场,题写展标;之后又搞了“紫砂书画联展”,程十发题写展标。时代确实变了,年轻人思想解放,敢作敢为,堪当大任,应该理解、支持他们。于是,他信步走到一墙之隔的紫砂二厂,去看望徒弟徐汉棠,并且认识了史俊棠。对史的朝气与干练,他很欣赏。隔了不久,他让顾燮之给史俊棠带口信,方便到寒舍一叙。
关于与顾景舟的那次见面,史俊棠有如下回忆:燮之给我带信后,我如约来到顾老家。老人家已经在等候,给我泡茶。态度非常诚恳、亲热。交谈中,我感觉他思路很敏捷,一点儿也不保守,很容易接受新事物,让人感觉,他既是一位和蔼的长者,所谈观点又很犀利。后来,他站起来,取过一把匏尊壶,说,我自己做的,送给你泡泡茶,做个纪念。我惊呆了,顾老的壶,我怎么当得起?但顾老的态度既诚恳,又坚决,说,朋友嘛,做个纪念。又说,茶壶拿回去,要经常用,不要藏。然后,又说到个别官员,把从他处拿了去“留念”的壶,一转身就卖了,自己造房子,给儿子结婚。简直是脑满肠肥!顾老说到这里,眼里流露出厌恶、愤恨的神态,表现出一派凛然的风骨。
当时,顾景舟的茶壶,在江南地区完全可以买一套大面积的商品房。但顾景舟自己,还住在一个叫“百家口”的紫砂厂职工宿舍里,面积很小,连个书房也没有。他给史俊棠送壶,不但是对紫砂新一代闯将的一种肯定,而且,他认定,无论是谁,只要是对紫砂事业作出贡献的,他就要支持。
顾景舟对官场人物,从不巴结。但是,20世纪80年代,一位县委领导调离宜兴,来与他话别,他却破例送了一把茶壶。在顾景舟心目中,这位领导对紫砂发展倾注的心血颇多,人很清廉,为人也较实在。他送壶,有惜别友人的意味。后来,这位领导在仕途上遇到麻烦,“有关方面”调查人员来找顾景舟,问,他是不是向你索要过茶壶?顾景舟只说了两个字:没有。来人转弯抹角,暗示他,就说那把壶是领导跟他索要的。顾景舟大怒,将拐杖戳地,“嘭嘭”直响,说,我难道不能有朋友吗?顾某抟壶,无非一把砂土,赠送友人,有何不可?来人又说,顾老你不知道,你送他的这把壶,已经被他家人卖了,赚了大钱。或许,来人希望这时顾景舟能骂他几句,好拿回去做“口供”。顾景舟不慌不忙答道:我壶既赠友人,一切听凭作主。一把小壶,若真能帮他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岂非雪中送炭!要真有此事,我很高兴。后来证实,那把壶,被调查的领导并没有卖,那些话全是“套”他的。最后,领导的“麻烦”消除,曾向顾景舟表示感谢。
1990年,宜兴主办第二届陶艺节前夕,顾景舟、蒋蓉等大师壶艺作品数十件被盗。警方迅即破案,案犯原是两个赌钱赌输了的小青工。根据当时“严打”的形势,这两个蟊贼犯下的是不可饶恕的死罪。
。。顾景舟闻之大惊。他认为,茶壶再金贵,也是泥捏的;人,是血肉之躯,父母把他们养大多不容易。他先是托人替两个案犯求情,既然壶已经追回来了,那就给他们一个悔过的机会吧。如果还缺什么壶,他可以补上。
可是,顾景舟得到的消息是,当局口气很硬,案犯所盗之壶,已属国家文物,一定要杀鸡儆猴,以正视听。
顾景舟病倒了。他对身边人说,没想到,我造之壶,竟然祸及性命,真是造孽啊。他以抱病之躯,写下言辞诚恳的请愿书,其中一段是这样写的:
顾某之壶,无非抟泥小技;深蒙社会错爱,浪得虚名。纵使壶值千金,亦不值一命之屑……普天之下,生命最为宝贵,若以顾某之壶,夺年轻之命,则顾某寝食难安。万请政府给他们悔过机会,浪子回头,迷途知返;生命为重,刀下万慎!
请愿书一直寄到县、市、省级法院,一连多日杳无音讯,顾景舟心情沉重,茶饭不思,被家人送入南京某医院“隔离”起来。但凡宜兴有人来看望,他总要问起那两个案犯的情况。在南京一住便是50多天,他终于得到消息,一个死刑,一个死缓。他缓缓叹口气说:我的壶作孽了。
嫉恶如仇。在顾景舟的性格里,基调非常鲜明。他一直想收藏一套《中国美术全集》,有一个茶壶商人(当时俗称“壶贩子”)得知后,千方百计弄了一套,厚厚几十大本,用板车拉着,送到顾家。顾景舟站在门口,看清来人是谁,硬是将其坚拒于门外,那送书的人,进退不得,场面弄得很尴尬。幸好有位台湾朋友在旁,把顾老劝进家门。顾景舟说,此人为何送书给我?无非要跟我做交易,拿我的茶壶去卖高价。可顾某人不爱钱。
不爱钱的顾景舟,积蓄并不多。据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回忆,1982年,有一次他和顾景舟去上海,办完事,在一个家具店里选沙发。顾景舟颈椎不太好,他喜欢那种高靠背的沙发,颈脖枕在靠背上,可以舒服些,但是,高靠背沙发比低靠背沙发,价钱要贵出许多。顾景舟犹豫了好久,最后还是买了低靠背沙发。徐秀棠当时很感慨,跟顾景舟开玩笑说,顾辅导啊,你只要肯卖一个壶嘴,沙发钱就来了啊。
1985年,应香港锦锋公司邀请,顾景舟赴港参加壶展,与刘海粟等名流见面。活动结束后,顾景舟把自己带来的钱全部花上,还跟别人借了50元,买了一台彩色电视机。彩电在当时,属于时尚的奢侈品。“顾景舟借钱买彩电”如果让香港人知道,肯定能炒作出一条新闻来。幸好同行的人嘴紧,谁也没有说出去。从香港回来,顾景舟还跟邻居徐志毛的老婆借了50元,先把借别人的钱还上。徐志毛说,顾辅导,你的茶壶这么值钱,为什么不卖掉几把,改善一下生活。顾景舟说,志毛啊,别人不知道,你难道还不了解我顾景舟吗?
始有人格,方有壶格。即便是顾景舟的壶在紫砂收藏市场上炙手可热的情况下,他也不卖壶。所做之壶,或交厂里,或赠挚友。每一把壶上,都有他“不妥协”的绵绵浩气。依附于壶上的传奇,则太多太多地隐藏于紫砂江湖的无数暗角。在顾景舟山高水长的人生旅程中,我们所知道的,或许只是冰山一角。
跑墨,是装裱字画的用语,又叫走墨。
首先,裱画跑墨有好几个方面的人为原因:完成后,干燥天气条件下,最起码放置24小时以上,时间短了肯定跑墨;如果墨汁放置时间过长就无胶性,或者是自己研的墨放置超过12小时,也就没了胶性(这样的已经是宿墨)。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墨汁掺水过多,而完成后放置时间短。
跑墨的原因主要在墨,墨汁的胶性不够是导致托裱时跑墨的直接原因。
判断一款墨汁是否跑墨,有三种方法:
摸:摸字迹,手见黑。
闻:开卷闻异味,非墨香。
看:字心叠折久后,左右字互相交叉有影子
墨池墨汁
《一代宗师》中有一句话,“人生如棋,落子无悔”。
“我们之间本来就没恩怨。有的只是一段缘分。”
墨池墨汁,不跑墨,就像从不逃避你的选择。
全国首款互联网品牌墨汁,预售1天倒计时
【墨池墨品评测团招募】 只要你爱书法,只要你是墨池的“重度用户” 就可以加入【墨池墨品评测团】 何为“重度用户”? 登陆墨池100天以上 墨池商城的回购用户 能有评测作品输出 (字写得还不错) 如果你符合,就自觉加入我们! 至于有什么好处嘛~谁知道呢?可能有钱 扫码加入 |
以和为贵,礼貌待人,尊老爱幼,行车让行……文明社会教导了我们太多规则和道理,人们以此为蓝本,维持着表面上的有序,衣冠楚楚行为得体。
统治者称之为“规则下才有自由”,更多是因为,这是一个比我们想得还要危险的世界,这个“自由”的定义,是安全地活着。
只有笔墨的世界,让这种猥琐的自由真正得以解放。
大笔挥张,是击碎高楼大厦的砖瓦,直至天际的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
孤灯夜伴,细磨慢书,为往圣继学,思万世太平。
甚至,一盏小茶,一碟小食,西窗贪凉独坐,曾几何时,我们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提笔而书,并不需要太多理由,唯心至尔。
一定要“理由”,是因为你需要在夹缝中寻找的那一点点所谓的自由,此时你已经丢失了很多。带着目的一笔笔模仿他人的境界,墨滞停留,寡涩无味,规则桎梏与你如影随形。
你会很安全,但是这瓶墨汁,对你而言太有阻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用入世的墨书写出世的情。
一款好墨,“畅”所欲为,它会告诉你,笔墨世界无需“文明”。
全国首款互联网品牌墨汁,预售2天倒计时
【墨池墨品评测团招募】 只要你爱书法,只要你是墨池的“重度用户” 就可以加入【墨池墨品评测团】 何为“重度用户”? 登陆墨池100天以上 墨池商城的回购用户 能有评测作品输出 (字写得还不错) 如果你符合,就自觉加入我们! 至于有什么好处嘛~谁知道呢?可能有钱 扫码加入 |
河南24岁女孩病房窗台上“写字救母”的事迹引起网络热议,据了解这位河南24岁女孩的母亲母亲在去卖粮食的路上出车祸受了重伤,为筹钱给母亲治病,晚上趁休息时间写书法作品。这样正能量的事情获得很多人关注,好心人纷纷捐出善款,希望女孩母亲能早日康复。
9月2日,在河南郑州仁济医院,孙昭琼趴在窗台上写书法作品。新华社记者冯大鹏摄
近日,24岁的河南女孩孙昭琼在病房窗台上“写字救母”的事迹引起网络热议。孙昭琼来自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东岸乡孙王村,她的母亲在去卖粮食的路上出车祸 受了重伤,如今在郑州仁济医院接受治疗。为了给母亲治病,刚从郑州大学书法专业本科毕业的孙昭琼尝试卖书法作品筹钱救母亲。
9月2日,在河南郑州仁济医院,孙昭琼趴在窗台上写书法作品。新华社记者冯大鹏摄
据了解,孙昭琼白天在医院照顾母亲,晚上趁休息时间写书法作品,一晚上大概能写50幅。记者在医院看到,孙昭琼的书写台就是一个狭长的窗台,因为条件简陋, 她只能站着书写。孙昭琼和朋友将准备出售的书法作品在微信朋友圈等网络平台展示,获得了很多关注,好心人纷纷捐出善款。
孙昭琼说,她现在写的甲骨文书法作品比较“嫩”,对于帮助她的好心人,她尽量询问并记下对方的联系方式,以后有好的书法作品会再送给对方。
9月2日,在河南郑州仁济医院,孙昭琼在病房整理即将寄出的书法作品。新华社记者冯大鹏摄
9月2日,在河南郑州仁济医院,孙昭琼给母亲讲解自己的书法作品,该作品是甲骨文写的“父母德高,子女良孝”。新华社记者冯大鹏摄
9月2日,在河南郑州仁济医院,孙昭琼(左)来到隔壁病房,给一个平日里对她帮助比较多的姐姐送上自己的书法作品。新华社记者冯大鹏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