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国第四届草书作品展评审预备会议现场

评委谈全国第四届草书作品展评审(上)

全国第四届草书作品展评审工作结束后,本报特约请评委以自己的视角,从多角度思考评审工作的各个方面。现刊出部分评委的评审感言,以期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草书展的评审,也希望对当代草书创作有所启示。

——编 者

刘洪彪

(评委会主任)

2

 

中国书协为了促进当代书法普遍繁荣、全面发展,设置了定期与不定期的多个展览系列,如仅限中国书协会员参加的中国书法“兰亭奖”,专为非中国书协会员举办的中国书坛新人展,以及全国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和全国妇女书法篆刻作品展等以对象划分的展览;又如全国篆书作品展、全国隶书作品展、全国楷书作品展、全国行书作品展、全国草书作品展等以书体划分的展览;再如全国楹联书法作品展、全国大字书法艺术展、全国册页书法作品展、全国手卷书法作品展、全国扇面书法艺术大展和全国刻字艺术展等以形式划分的展览。当然,还有不论对象、不限书体、不拘形式的四年一届的综合性大型展览——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

  举办展览,是为了给广大观众提供文化大餐和精神食粮。举办不同类型的展览,则是为了满足广大观众的不同审美趣好和欣赏需求。精神食粮的质量能否得以保障,类型各异的展览能否各具特色,除了投稿热情的调动和创作水平的发挥这些关键因素外,评审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我一直认为,书法展览的评委如同体育比赛的裁判员,对待不同年龄的运动员、不同类型的体育项目、不同规则的竞赛方式,必须制定相应的裁判标准。既然书法展览有参展对象、书体风格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那么,对于具有多样性的各类书法展览的评审,就不能一概而论、一成不变。

  作为评委会主任,我曾对第八届新人新作展提出“看功力、看才情、看取法”的“三看”评审意向。在此次全国第四届草书作品展评审之前,我又向评委同事们表述了“四兼顾”的评审设想。“四兼顾”的大致意思是:

  兼顾书卷气和艺术性。书卷也可具备艺术性,艺术也能含有书卷气,书卷气和艺术性不是矛盾和对立的。问题是,古代文人、士人的书法经典,多是书斋的产物,信函、手札、经书、碑文等,都是自然地书写和抄录,书卷气是第一位的。而当代书法家进行书法创作,多是针对展厅、居室和公共空间,动机和目的非常明确,要给受众提供审美对象,故艺术性是第一位的。我们既要继承传统的文人书风,又要塑造当代的笔墨形象,所以对书卷气和艺术性不能偏颇,必须兼顾。

  兼顾写实和写意。针对草书作品提出写实和写意的概念,当然不是指正体(篆、隶、楷)写实、辅助(行、草)写意的关系。当下草书创作有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将临摹与创作画等号,把借鉴和复制相混淆,很多作品是古代碑帖的集字。我并不反对将临摹对象的结字和笔法据为己有、运用于创作中,保持由临摹向创作转换的相对规矩、老实的“模仿期”。我把这种做法视为草书创作的“写实”,即:临摹张芝,作品像张芝;临摹黄庭坚,作品像黄庭坚;临摹倪元璐,作品像倪元璐……我认为,这种写实的作品虽然是多数,但不能成为全部,更不能将这种“模仿式”的创作方法视为标准。一部分采用杂糅、嫁接、融汇、整合手段,具备古法而又看不到明显主临对象,历代草书名家痕迹若隐若现的草书作品,我称之为“写意”。对于这些既有古韵,又有己意的、渐具个性的写意作品,评委切不可排斥,反而要格外重视。

  兼顾稿书和榜书。草书在当代还有个“稿书”的名字,顾名思义,“稿书”是行文打草稿、写得自由、快捷、率意、自己认识就可以的字,打草稿的字当然都是小字。榜书则是安民告示、张榜用的,泛指大字。相对而言,写“稿书”小字用小笔,动动指腕即可,好掌握;小笔锋短、有弹性,点画易精致;写小字可以坐着,稳定踏实,字形字态容易控制;写小字篇幅小,行列布局、空间分割好照应;当代书法创作小字,多拼接成大幅或册页,可以反复修改,直到自己满意再制成成品,成功率高。而榜书大字正好相反,故大字难于小字。于是,当代书法展览入展作品小字居多,密密麻麻一大片,观众易产生审美疲劳。其实,评委对此也每每遗憾、不满意。因此,此次我建议评委们要充分顾及“稿书”与“榜书”的差异和难易,不要用小字的点线质量和字态字势苛求大字,让大字有更多机会进入展厅,使得公共空间与大字“榜书”相映成趣。

  兼顾雄强与婉约。说到草书,人们普遍认为它应该是雄强、豪放、粗犷、浑厚的。这是一种错觉和误解。从当代草书艺术的表现看,小草、大草(狂草)、章草、古草(汉草),渐成草书家族的四大门类。小草清逸精巧,大草恣肆狂放,章草朴茂厚拙,古草高古奇诡,共同构成了绚丽多彩的草书世界。评委们应该首先认识到这一点,用兼顾、包容的眼光和胸襟接纳不同形质、各种风格的草书作品,使得性情不同、意趣各异的草书创作者都能看到前行的希望,使得广大书法爱好者对草书艺术有更加立体、全面的认识。

白 煦

(评委会副主任)

3

本人有幸参与了全国第四届草书作品展评审工作,经审看全部入选稿件和近半数落选稿件,颇有感触,现作择要陈述。

  一些作者缺乏对草书的准确理解和认识,致使创作上存在很大偏差,甚至严重失误,以致来稿质量不高。我认为稿件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草法不当,任意为之者比比皆是。许多作者任意涂写,毫无草法意识,点画夸张,漫无节制,例如有副对联将“下”字的三个点超出正常比例三四倍,两点之间的空间超过一个字的正常距离。这种对草书结字规律的不尊重、不敬畏已经成为相当一批作者习以为常的事情。

  2.点画轻率,任笔为体。终评挂出来的500余件作品中,许多作品(大草、今草、章草)的点画过于草率荒疏,毫无力度和美感可言,有的甚至通篇乱抹胡涂,毫无法度。似乎只有这样放肆不拘的写法才过瘾。

  3.章法上的不讲究也不在少数。多幅作品为了追求所谓的章法,在正文尚未写完时戛然而止,用正楷小字把正文和落款统统写在左下角作为落款处理,这种不顾诗文的完整性,只图章法的所谓好看的做法,令人啼笑皆非。正文写不完时可以继续用草书小字来完成,突然用小楷写既无道理也不协调。

  4.墨法不讲究自然变化。有些作品是笔笔蘸墨,字字漆黑,甚至涂改、添笔,毫无墨色之自然轻重过渡,这种没有轻重、浓淡、干湿、飞白变化的处理,显得生硬、僵直、呆板,毫无美感可言。

  此外,临摹古人或仿效今人、临摹抄袭往届获奖作品的也大有人在,这些作者竟然不明白临摹仿效他人的东西和创作有本质的区别,是不可能入选展览的。

  需要强调的是,草书天纵浪漫,神变无极,是各种书体中最自由、最抒情写意的,也是最有艺术性、最讲究美感的书体。同时草书又法度严谨,“草书出格,神仙不识”,因此,草书对于点画、章法、字法、墨法、格调、境界的要求最为严格、最是讲究。以上所列各种问题,一是反映了许多作者对草书的认识不够、敬畏不够,二是对自身创作水平的提高、锤炼不够,急功近利、浮躁飘浮,以致出现种种问题。

  当然,从终评结果看还是不乏好作品的,尤其是评委会主任刘洪彪强调了兼顾榜书作品的比例后,相当一些有气势、有韵味的大字草书赫然在列,比起那些在多类展览中以字数多、字径小的稿书来博取评委眼球的小字占压倒性优势的不正常情况,本届草书展大字作品终于占有了一席之地,这无疑是令人欣慰的现象。

  我衷心希望热爱草书的青年朋友们更加深入、刻苦地研究、创作,在下一届全国草书作品展时拿出更多的真正体现草书艺术精神的优秀作品,把草书创作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魏 哲

4

全国第四届草书作品展评审结束了,仅就这次评审谈谈自己的感受。通过作品看,一些作者显然没能明确这次展览的性质是“草书展”。草书展顾名思义应包括章草、大草、小草及狂草,但有些作品中行草混杂,成了行草书作品。虽然一件作品中不是绝对不能有行书,但既然是草书作品就应以草书为主,至少草书用字要在百分之八九十以上才可称为是草书作品。这次就有一些写得很不错甚至很优秀的作品因行草参杂、行书字太多而落选了。

  感觉这次参评的小草作品比较精致,在用笔、结字乃至章法布局上均很尽力,极尽变化丰富之能事。但大草作品不尽如人意,没能看见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感到作者对草书的线条掌控还心有余而力不足,线条质量不高,显得松懈、轻滑。有些作品在章法上还不够“整体”,草书虽可任情恣肆,很抒情写意,“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但这一点也不妨碍可以采用绘画中的“九朽一罢”即反复设计。只不过这“反复设计”化为潇洒的“一挥”让人看不出来其中的“做”功,这才是高手的表现。说穿了具备这种功夫主要还是靠技术为支撑,要靠长期的训练。点、线、面的对比,墨色的浓淡干湿,用笔提按转折诸多元素的变幻,有了这些技术的基本功再加上调整好创作心理状态,方能得心应手,意到笔随写出满意的作品。小草与大草相比,其实大字比小字的难度系数要高许多。这不等于说小字没有大字好,而是在掌控上两者不一样。

  有些作者草书随意增减没有出处、自己造字,也反映作者对文字缺乏敬畏心。虽然说大草乃至狂草为了构图美感的需要可以夸张、拉大、缩小,但不能任意多拐弯或减笔画造成“神仙认不得”的字。对书写内容错讹、脱字、漏句、张冠李戴的作品不能入选,也是这次评委为了端正书风、维护草书的严肃性而作出的正确之举。

漆 钢

5

全国第四届草书作品展设评委会、监委会和媒体观察员。评审行为守则中明确要求评委要严格掌握评审标准,恪守评审工作的职业道德,廉洁自律、办事公道、不徇私情、不谋私利,努力提升评审工作专业水准,依照《评审流程》相关规定、程序,客观、独立、公正地进行评选,塑造评委的良好社会形象。规定每一位评委在评审中以投稿作品的真实水平作为评审工作的唯一依据进行公平、公正评选,并且严格规定杜绝东道主现象,与中国书协联合主办的湖南方不产生评委和监委。同时,要求监委们严肃认真,对全过程进行监督。在评审前,为避免干扰,所有评委、监委的手机统一放置专门的文件袋内,不得随身携带。在评审中,设置初评、终评。具体程序包括分组评审、交叉复查、交叉淘汰、集体审看、独立投票、作品审读等非常严格细致的环节,最大限度避免了评选中的遗憾。有了科学完善的评审机制,所有评委都能出以公心,遵循艺术规律,尊重每位作者的劳动成果,客观公正、严肃认真、严谨细致地完成了评选工作。

6

评委对于有争议的作品进行举手表决

此次评审,在感受到评审本身非常严谨科学的同时,感觉投稿作品与前面几届草书展相比,整体水平略有提高;另外,也感受到投稿作品的一些显著变化。当然,任何一次大赛都会有值得肯定和不尽如人意之处,借此机会,我谈谈对这次草书展投稿作品的一些粗浅感想:

  可喜现象:一是由于中国书协最近几年的纠风,使早已令人生厌的过分拼接、过分装饰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观。二是大字作品较以往有所增加,与过去积小字成巨幅的现象相比较,此次展览在整纸上书写的作品明显增多。

  不足之处:一是部分作者草、行不分,将占有很大比例的行草相间的作品甚至行书作品投稿参加评审,实在是浪费自己的精力与评审时间。二是反映在作品中,很多作者为了夺人眼目而夸张无度,不加节制地处理长笔画或改变字形结构,空有激情而毫无分寸感,严重缺乏对“度”的把握。在处理全篇的时候不惜使字法让位于章法,为了章法不惜牺牲草法,为了布白变化而随意换行的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其实,草书中即使是狂草也并非是粗俗叫嚣、放纵无度而不知收束。三是草法错误是最为普遍的一个问题。正是由于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以致最后在评审时不得不规定三字以上错误才予以淘汰。但即使如此,仍然有太多水平相当不错的作品,因为草法的混乱和错误,在审读环节中不得不让评委们忍痛割爱。前人说“作草如真”是对草法的精确性和规范性提出的具体要求,是绝不能不经锻炼雕琢而摇笔即来地任意加以发挥的。四是为求古气而染纸做旧太过,使很多作品在感觉脏和乱的同时,造成神不清气不爽的不良印象。古人不管什么风格都讲气息,无论张旭、怀素还是黄山谷,甚或徐渭、傅山无不给人以胸怀洒落、明净高洁、气象轩举之感。而这些作品却让人感觉浊气满纸,是在跟笔墨纸张斗气,是在以衰败浮荡强充飞扬洒脱。五是一些作品空有草书的形态,而无草书的情感和草书的意趣。在用笔上刻露直白,好使蛮力,缺乏草书呼应开阖、夭矫如龙、潜气内转的神气。六是作品内容选择太单调重复,“不知香积寺”“明月几时有”“寒山转苍翠”随处可见,给人有参照以往展览获奖、入展作品之嫌。

  作为年轻时也多次投稿参赛的一名评委,深感评审工作责任重大,深知投稿作者备稿的艰辛与不易。评出好的作品和发现、推介新人是每个评委的一种使命和责任。因此,我始终要求自己一定要站在公正的立场,绝不能辜负作者的辛勤劳动和对书法艺术的热爱,要站在作者的立场上对待每一件作品、每一次评审。每当看到一些较好的作品由于草法错误或错字,漏字、漏句被淘汰时,心里虽然很为这些作者感到遗憾,但同时又感到作为一名书家,在一幅作品中同时出现多处错误,无论如何都是说不过去的。因为,写好字,把字写准确是对每一名书家最基本的要求。评审的严格无疑对广大作者素质的提升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李洪义

7

一、关于评审守则与流程

  中国书协经过多年评审工作后,如今程序流程较科学完善。

  1.入场:进入评审现场上交通讯工具。

  2.初评预审:热身,统一认识。

  3.初评:评委分为4组,每组3—4人。有其中一人认可作品,其就可进入下一环节。

  4.交叉复审:组间互换淘汰作品进行复核。

  5.初评自查:对待定作品进行仔细复查,再淘汰部分作品。

  6.终评统一审看:对进入终评作品集体复核淘汰、统一认识,为终评投票做准备。

  7.终评投票:每位评审在投票器上独立投票260件。期间,监审、观察员不间断地巡视以监督评委投票,评委之间不允许作交流。各位评委都很遵守评审制度,也珍惜这份代表书协评审的荣誉,因为这是在对书法事业负责。

  8.作品审读:对终评选出作品进行原文对照的审读,根据文本审读和字法审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标记与阐述,由全体评委投票决定是否淘汰作品。

  二、对投稿作品的总体看法

  规格方面:1.大字、大幅素面作品较之往届有所增加,但稿件比例仍然显少,大幅有色、拼接作品远多于素色作品。

  2.大幅中、小字拼接、粘贴、染色做旧作品占比例较大,有四条屏、三条屏、横三段式、横四段式及块面组合(8、10、12块组合)。

  书风方面:取法多元化,视线更宽泛。

  1.二王类(展览体)占主流,有小字版和放大版。

  2.《书谱》类,一般是中小字。

  3.黄庭坚类是近两年的时尚体,大、中、小字均有。

  4.张旭类(《古诗四帖》),以大、中字为主。

  5.怀素类,《自叙帖》类以中、小字为主,《千字文》类多小字。

  6.张瑞图类,大、中、小字均有,此次数量增多。

  7.章草、汉简类,以中、小字为多。

  存在的问题:

  1.因为草法不规范、欠严谨,或有错字遭淘汰。下笔要有源,《艺概》有言:“古人意在笔先,故能举止闲暇。后人意在笔后,故手忙脚乱。”

  2.书写不完整,在正文中段停止,另以小字或更换书体续写于他处。

  3.因为随意拼凑书写内容而遭淘汰。为追求书写效果,将不同文章中自己熟悉的段落拼写为一件作品,或拼凑数段书论,前言不搭后语。

  4.跟风获奖作品现象仍存。

  5.大草书写因刻意追求空间布局,字法离合失去尺度、过分拆解偏旁关系、结构严重变形,实应遵守法度,避免流于怪诞。

  6.投稿总量较之以往有所下降。熟面孔减少,自由体(俗称老干部体)占投稿半数以上。特征:不临帖;多以四尺整纸投稿;少字派(2至4字);无章法意识;印章及印泥较差。这些作品造成评审中人力、物力和时间上的浪费。

  7.炫技,长线直画反复出现,长者达数十公分,且穿插入邻行数字。古人言:“直画不欲太多,多则神痴。”

  8.抄袭、模仿现象依然存在。抄袭以往获奖、入展作品,节录古人作品投稿。

  三、对展览组织者的建议

  1.投稿宜设门槛,单纯追求稿件数量似无意义。

  2.小字类作品应限定尺幅、限定字数,否则徒穷于量。

  3.可提供适量生僻内容供参展者书写,既可防止抄袭,又利于体现参展者的真实水平。

  四、评审感想

  通过一次次评审活动,也是在一步步提升自己。评委应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兼顾不同流派、风格的审美原则,并坚持独立的学术观点,从而作出客观的判断。以上仅为一己之见,旨在提出问题、阐述观点,供投稿作者借鉴。

何开鑫

8

从本次投稿来看,历史上公认的草书大家及笔墨风格得到展现和融汇。大草尤以张芝、怀素、黄庭坚、祝枝山、王铎、傅山、张瑞图、倪元璐为盛;小草则以二王、《书谱》、怀素《小草千字文》一路风格见长;汉简、章草等风格与作者自我的写意性相结合,“古质今妍”逐渐走向成熟。这表明现阶段的草书发展正在进入根植经典、融入自我、使作品更具有辨识度的良好的发展、上升阶段。

  纵观总体来稿,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八尺或六尺整张书写的草书作品以注重线质的圆劲而绵实、清爽而厚重、单纯而丰富,构成一种气足力健的整体面貌,这类作品大笔中锋、巧构黑白,作者以饱满的激情书写,洋洋洒洒,确实使人有耳目一新、视觉良好的审美愉悦。而且这一类作品不在少数,这是近年草书发展的一个可喜的提升。这类作品在注重用笔之时又十分观照章法与构成,在大的主体构成中注重局部的、分组的、隔行的、上段与下段的小章法形成,且关注相互间的遥相呼应而使整幅作品气脉贯通。

  二是少了穿衣戴帽。作者更注重草书艺术本体的内涵和品质,以点线为基、以整体为势、以性灵为本,调动自我潜在的所有感受和积淀,为“这一张”创作出不可复制的审美高峰体验。

  另一大类是以小块组合及小字作品为特征的作品。这类以取法二王、孙过庭、怀素、明清文人信札见长,形成以体势流美、隽永雅致为“雅”,以文气盎然、灵动清纯为“灵”,以气息跌宕、畅达无碍为“畅”的基本特征。作者真情跃于毫端。这类来稿由于时风所致,好作品还是较少。尤在大作品面前又觉得气量、格局、技术难度稍弱,故落选不少。

  草书是理性和感性双重交臻的艺术品种。就本次大展来稿所见,当前草书创作存在的问题还是显见的。首先是作者在承载思想情感的草书线质上,还是巧多于拙、露多于藏、轻多于重、方多于圆、刚多于柔、短多于长。犹如一个男高音歌者,有响遏行云的曲调,但更需一副具有穿透能力的嗓音。书法之线,始于此、终于此。因为它要从篆、隶当中提炼,并加之作者个人的悟、识和岁月的积淀才能形成。

  此次来稿草法错乱、文词疏漏的作品很多。终评挂出的243件作品中,集体审看、表决通过时,就有几十件因此而遭淘汰。尽管评委们也很惋惜,但此风必纠!这也是评委、监委们的一致共识。一次大展的主体是作者,作者的参与热情、创作准备、审美取法、笔墨语境、整体表达,是最主要的,也决定着一个大展的整体水平的高度。评委的审看如同登楼观景,最终看到的是顶端的风景,但不是说这就是最好的,只能说属于相对亮丽的那一部分景观。

  书法是书者一生的事。尤其草书,每一次投稿当是一次云水禅心的修炼和积蓄过程。得不骄,失不弃,从容面对。如此,你才会描绘出属于自己风情的下一个景观。

(待续)

9

10

2017年,学习新年快乐!

如果你刚加入“墨池学院”,埋头学吧!这里还有许多资源等你享用;

如果你已经是“墨池学院”的资深学员…那你可能碰到过这样的问题:

“微信报名余额不足,要等儿子有空了帮充”

“带朋友来学习,却没有优惠”

“操作麻烦”…

为了让学习更方便

墨池学院作了一个小小的努力!

20150211172732_eeahw.thumb.700_0

墨池学院推出课程金币

timg

墨池学院的金币是什么玩意儿?


100金币=1元人民币。可用于支付墨池公开课课程,作为学费使用。

 

如何使用?


报名公开课时,优先自动扣减金币。(金币不够支付课程费用时,再通过微信等方式支付剩余学费

 

如何获得金币?


1、最直接的办法:充值

直接通过充值页面对金币余额进行充值,一次性充值 300 元 以上会有优惠 立即充值
 
2、邀请好友听课获取金币
 
1)凡成功邀请从未报名过墨池公开课的好友报名,即可获得相应数量的金币。
*每个被邀请好友的课程报名可被记录两次奖励,1元试听课一次、正式课一次,1元试听课和正式课不必是同一堂课程。
2)成功邀请好友报名1元试听课,可自动获得100个金币,相当于 1 元钱。

3)成功邀请好友报名正式课程(大于1元的课程),可自动获得1000个金币,相当于10元钱。

 

如何邀请好友?

墨池公开课主页课程详情页分享给好友(发送到个人、群、朋友圈均可)。

 

如何记录好友邀请关系?

1.好友点击过您分享给他的课程链接,即可被记录为是您邀请的该好友。
2.如果该好友又点击了别人分享的课程链接,则转移记录为其他人名下,但不影响已经产生的金币奖励。

3.只要好友点击过您分享的课程链接,即便没通过您分享的链接报课,也为您记录奖励。

 

如何查看金币余额和明细?

在您的账户中会显示余额以及金币收入和支出的明细,在课程报名付费页面也会提示剩余金币数量。

点击查看您的账户

你2017年在墨池的学习,就靠它了——

20160703111740_jmUGF

鸡不可失

立即充值

查看余额

起笔,又称落笔、下笔、发笔,是一笔一画的开端,是点画定格、承前启后的关键环节,其用笔方法主要有逆入、折入,间或亦用顺入的方法,不信,您试试一定管用!

一、逆入

逆入就是逆锋起笔,即采用与行笔的相反方向(欲右先左,欲下先上)遣锋发笔。逆人的用笔方法与不同的笔法结合,往往可以写出势态迥异的笔画来。如与转笔结合,可写出圆头如篆之笔画,表现出沉实浑劲,含蓄端庄的势态;如果与顿笔、折笔结合,则可写出方头笔画,劲健有力,意态昭然。

49c1dff

为什么起笔要用逆锋呢?

首先,用逆锋写出的笔画显得既内含筋骨,又方整俊健。

其次,汉字笔画之间本来就存在着内在联系,表现在书写上就是取逆势。汉字的书写规则是: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中间后两边。这种规则本身,有逆锋取势的原因在。如数横并列,写完第一横,就要把笔锋从右移到左,即形成“欲右先左”,再写第二横,这就自然地要用逆锋。再如几个竖画并列,写完第一竖,就要把笔从下面提上来,形成“欲下先上”。可见,取逆势存在于笔画之间所形成的笔势往来之中。

其三,用笔如舞刀出拳,欲使刀、拳有力,须先将刀或拳快速后缩,然后奋力冲出,逆锋起笔与此理同。唯如此,方可把点画写得遒劲,矫健,气势充足。但必须注意,这种取逆势的方法,在时间上是很短暂的。且人笔也是很轻的,须谨防造成粗头、长嘴的病笔。

逆锋在实际书写的过程中,通常表现为两种“逆法”,一是虚逆,一是实逆。所谓虚逆,就是笔锋在空中作逆锋动作,笔锋在逆的过程中并不着纸,也即是空中取逆势。所谓实逆,是指笔锋轻轻人纸,向点画的反方向运行极短的一段,然后再调锋运笔。

二、折入

折人,就是折锋起笔,即起笔与行笔之间毫锋运动的方向成一定的角度,有一个毫锋转向的环节;写出现棱角,出锋芒的方头笔画,显得精神闪耀,形态毕露。也可称之为“露锋入笔”。

339fea4 386327c 38e0b16

e0a14b9

 

7ef7a78

三、顺入

顺入,就是顺着行笔方向顺锋入笔,笔画利落流畅,起行浑然一体,神态自然成趣。

从传统笔法看,历代书家在自己的书写实践中,乐于运用逆锋或折锋起笔,这种起笔配合行笔、收笔中的折笔或转笔的运用,可形成两种不同的笔画势态,表现出刚、柔不同的风格特征。而顺锋起笔,在魏晋小楷中、汉简中用得较多,至唐代的中、大楷,偶尔用用,并不构成普遍现象。

65e37be e7231

1

2

0

1

7

1

300,000

 

2

2017年1月19日

墨池上线两周年后短短几天,

墨池用户突破300,000

是否成为当下书法圈最有影响力的书法互联网平台,

自不用刻意去标榜。

此刻,我和墨池团队只有庆幸,

我们还好没有“错过”大家。

然而,

无数次自我拷问

以及被墨友拷问的问题

再次被置于我的眼前:

墨池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如果说“让书法不再是孤单的修行”

是墨池建立的初衷,

那么让300,000用户以及更多的潜在使用者

找到自我(分享)

交流提高(墨池学院)

更便捷地获取资料(墨池商城、资料库、头条)

才是墨池的未来和真正价值所在

新年将至,

冯错以及墨池团队

在此特别感恩支持墨池的各位老师

以及每一位“墨友”,

祝大家在新的一年中,

3

“走出唯技术时代”

当代书法研究专题研讨会

2017年1月15日在青岛城市艺术馆举行

mmexport1485139246404

稿


 书协对活动的兴趣大于对反思的兴趣

对普及的兴趣大于对深入的兴趣


mmexport1485139263437
当今书法的困境不是书法人没有热情,也不是书坛没有热潮,而是缺少对传统、对艺术、对创造的深度认知与体验。官方对书法活动的兴趣似乎大于对反思的兴趣,对书法普及的兴趣似乎大于对书法深入的兴趣——几乎没有一届领导或组织者说过我们应该对新时期以来的书法热潮进行一下反思(搞个大讨论)。

我记得开改开放初期国家就“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过一场大讨论,我们书坛现在也应该有针对书法发展的大讨论。说句老实话,当今书坛对传统的认识、对艺术的理解、对创新的判断大都停留在一个肤浅的层面上,没有官方人士愿意来承担这个光荣而伟大的任务与职责,这其实有点可悲。当然,非官方的组织或团体,甚至有些个人,倒是不停地在呼吁与呐喊,有时形成的局面似乎也可观,但民间的力量毕竟不能与官方相比。

mmexport1485139273431

抱朴守真   35cm×34cm

出版《熔古铸今·白砥书法艺术》p56

无论笔墨还是空间,传统所涵盖的信息还是巨大的,也就是说,传统的层次很复杂,它具有低级到高级的递进链,即中和美的“平和~偏胜~大顺”三阶段及其间无数不同的感觉。不能因为你处在平和阶段就认为是传统的全部了,犹如井底之蛙看到的天空以为就井口这一片一样,那是可悲的。

许多波澜起伏的壮观场面都在井口之外的天空下发生,那便是偏胜。而功力弥深者则会使两极反向发展而又将之融合,极刚又极柔,大巧而拙,绚烂又平淡,熟后生,老而润……古代哲人所总结的大顺美感,让我们感到传统中有天壤之差异,它需要你去修练,悟道,需要不间断地探索。 

mmexport1485139323960

道   34.5cm×35cm

出版《熔古铸今·白砥书法艺术》p142

传统书论中有不少对结字章法的言论,有些是针对基础练习的,有的则具有审美高度。如米芾就讲:“书至隶兴,大篆古法大坏矣。篆籀各随字形大小,活动圆备,各各自足。隶兴则有展促之势,而三代法亡矣”。此言即告诉我们书体不能“正步走”。至于后来邓石如的“疏可走马,密不容针”等,则是一字之中点画不可均匀布局,道理也同篇章一致。故古人以“虚实相生”作为结构美感的概括,正是我们寻思的传统空间观念所在。

mmexport1485139330294

蔡襄《度南涧》  33cm×35cm

出版《熔古铸今·白砥书法艺术》p163

当然,笔墨之外,还有空间构架,也有高深的道理。为什么仪仗队的整齐一律不能算作艺术,而舞蹈的迂回曲折却是呢?按理说,仪仗队的步伐也够须有技法的,但这种技法缺乏变化。联想到书法中的书体,如果篆隶楷书过于整齐一律,就会有正步走的感觉。故东坡有言“正书难于飘扬”,正书要写活,不可大小一致,像美术字。体育与舞蹈的差异,或可为我们理解哪种形式的空间具有艺术性,而哪种没有艺术性找到注脚。

mmexport1485139333840

茶禅一味   17cm×69.5cm

出版《熔古铸今·白砥书法艺术》p88

mmexport1485139336609

浩气养乹坤   17cm×69.5cm

出版《熔古铸今·白砥书法艺术》p118

传统是什么?当然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够讲清。书法为中国独特的艺术门类,不同于中国画有西画可资对比分析。但其实,如果我们了解了中国画为什么不走西画的纯写实路线,而喜借用书法的线条写意(即使工笔也要讲究线条质量),就应该明白中国艺术重意趣,重形式的特征了。

每一门艺术固然不能没有技法,但技法绝不是终极表现的目的。技为理生,理从道岀。这技不是为描摹准确而生的,而是要追求刚柔相济的线质,需有轻重缓急的节奏,笔墨的传统性全在于此。而笔墨之高下判断,则以线条刚柔内涵丰富与否来确定。以刚柔中和美的层次确立其传统功夫与水平的高下。故中国画不以描摹形状为指归,书法亦不以像哪家哪法为目的。一切的学古,皆为锤炼点画为契机。

initpintu_副本

挥毫列锦绣  落纸生云烟

云山起翰墨  星斗焕文章

52cm×23cm

出版《熔古铸今·白砥书法艺术》p127

当今书坛对传统的认知局限主要在传统形式与传统审美之间的偏差。不少人混同基础与传统,以为那些基本的技法就是传统本身,把中国文化精深的要义置之脑后,甚至很多人根本就不懂。

还有一些人以偏概全,认为只有二王一路书风是传统,把那些古拙、古雅、浑厚、朴实的三代金文、两汉隶书、南北朝碑楷都列入非主流,而不是从传统美学上将之对比分析。另有一些人虽然知道古代名作皆为传统精华,但却不深入学习传统书理,没有高屋建瓴的理论指引……这种种对传统认识的误差,许多人却不愿纠正,甚至有的顽固不化,一意孤行。本来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被一些人简单地理解为只要把字写好这种肤浅的层面上。

initpintu_副本1

天生万宝无穷极  鼎铭百言纪子孙

开卷神游千载上  垂帘心在万山中

心到虔时佛有眼  运到亨处石能言

70cm×17cm

出版《熔古铸今·白砥书法艺术》p51、60、82

mmexport1485139358426

mmexport1485139361291

白砥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會委員,全國展評審委員,蘭亭奬評審委員,浙江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西泠印社社員,浙江省政協委員,浙江省文聯委員,九三學社中國美院支社主委。

mmexport1485139368092

簡 歷

一九六五年生於浙江紹興,本名趙愛民。 

一九八〇年考入北京國際政治學院法語專業,時年十五歲,為同屆年齡最小,班上同學以法語“petit”稱呼,遂自取筆名“白砥”。

一九八四年畢業於北京國際政治學院法語專業。

一九八六年,行書《文湖州畫語錄》獲全國首屆神龍書法大賽金奬並在多家專業刊物發表,始在書壇顯露頭角。

一九八七年考入浙江美術學院書法研究生班,導師為沙孟海、劉江、章祖安教授。

一九九〇年獲碩士學位。

一九九〇—一九九六年任上海書畫出版社《書法研究》責任編輯。

一九九六年復入中國美術學院攻讀全國第一屆美術學書法理論博士學位,師承章祖安先生。

一九九七年被評為“全國書法十傑”。

一九九九年獲“魯迅文藝奬”。同年獲博士學位。

二〇一三年被雅昌藝術網評為“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書法家”前三甲。

mmexport1485139370798

著 作
《金石氣論》《書法空間論》《歷代書法大師風格批評》《王羲之作品解析》《中國書法藝術圖典》《白砥書法藝術》《白砥小楷集》《白砥臨古書法精粹》《白砥書法探索三十年》《熔古鑄今—白砥書法藝術》等。mmexport1485139373946

精彩畫廊出品《熔古鑄今—白砥書法藝術》

mmexport1485139377514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书法艺术讴歌“黑龙江省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进一步推动青少年书法事业的发展,发现书法新星。由《青少年书法报》举办的“中国梦·冰雪情”全国青少年儿童书法作品大赛现场总决赛,于2017年1月17日,在哈尔滨举行。

759232470635581408

一、主办单位
青少年书法报社

二、后援单位
中国书协青少年工作委员会
中国艺术教育研究院

三、媒体支持
中国书法家论坛网、中国书法家网、书法网、墨池、书法屋、《艺索》。

DSC_0443

决赛现场

DSC_0474

DSC_0477

 ❣

DSC_0479

DSC_0480

DSC_0487

DSC_0498

DSC_0532

DSC_0635

 

—— 黑龙江书法家协会主席 张戈评审中

写完之后,由全国著名书法家组成专家评审团进行公开公正的评审,通过现场决赛产生出最后获奖名次:特等奖、金奖、银奖、铜奖。决赛活动相关文稿、图片在《青少年书法报》等专业媒体专栏宣传。为表彰成绩优秀团体和优秀辅导教师,大赛设立团体奖和优秀辅导教师奖。

DSC_0680

DSC_0692

DSC_0703

DSC_0714

DSC_0672

最后进行颁奖典礼,除特等奖、金奖、银奖、铜奖,获团体奖的团体颁发团体奖牌,优秀辅导教师颁发优秀园丁奖荣誉证书。

DSC_0724

DSC_0837

DSC_0810

DSC_0805

获奖的作品由评委进行现场讲解与点评

DSC_0862

——青少年书法报 社长 李月贵

DSC_0865

—— 墨池CEO 冯错

DSC_0868

——辽宁省书协主席 胡崇炜

DSC_0872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 李文宝

DSC_0873

——著名书法家、篆刻家李强

恭喜《青少年书法报》首届“中国梦·冰雪情”全国青少年儿童书法大赛圆满成功。

1

2

11

冯错号逸秦堂。初钟情于宋人手札,游心苏、米。后上溯晋唐,用功于孙过庭《书谱》,褚遂良、二王手札以及《大观楼》诸帖。现为李双阳老师助理,南吴门书社副秘书长,逸庐传播创始人之一,墨池CEO 。

b11

 

 

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

首届全陕青年书法篆刻展

书画印写意宋庄名家提名展

山东省当代青年书法作品展

第六届观音山杯全国书法艺术大展

山东省第二届书法篆刻小品展获奖提名

书法报30年全国书法展

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全国书法展

首届“陶渊明奖”全国书法展

天地之中全国书法展三等奖

首届“羲之杯”全国书法


b2

 

陰差陽錯還是將錯就錯?

阎  揆

馮錯書友算得書壇新秀。他曾坦言:自己的夢想是成為個演員、吟遊詩人、品酒師或牧師⋯,結果卻在而立之年半路出家,走上了書法之路。佛家講無上因緣,我聞其名本身也預示了這一點。無論是陰差陽錯還是將錯就錯,無心插柳反倒是收穫良多,回頭看看,都未嘗是壞事,是冥冥之中的對。

而今他年紀輕輕,恬淡隨和,才華橫溢,書法天分極佳。学書深入淺出,得古法又不為古法所困,追求本心本性的自然流露,點線充滿活力,隽美華麗,起承轉合乖巧到位,體現出獨特的氣質与魅力。

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書法藝術的傳承傳播既得道於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又有賴於富有創新意识的有識之士。而這兩點,馮錯都已具備。假以時日,相信他在書法上的成就會更令我們刮目相看。

b3

3

毛笔 (1)

4

毛笔 (1)

5

毛笔 (1)

6

毛笔 (1)

7

毛笔 (1)

8

毛笔 (1)

9

毛笔 (1)

10

毛笔 (1)

11

毛笔 (1)

12

毛笔 (1)

13

毛笔 (1)

14

毛笔 (1)

15

小编近日夜观星象

发现有好事将近~

掐指一算

没错了

城 周年啦

fef

两年前

我们相遇在墨池商城

来时的路荆棘满布

却未能阻挡满腔的热忱

走过春夏

走过秋冬

这里有你移不开眼的笔墨纸砚

也有你最期待的周年特惠

撒钱

明星爆款抢先看


1

入门级墨汁 上线当天售出2000+瓶 名副其实的爆款

✰点击查看✰

xw

2

行草神器 小楷小行草的不二选择

✰点击查看✰

xw

3

楷书练习首选 毛边纸易上手 5cm格子适合楷书的书写

✰点击查看✰

xw

4

新年必备 为自己的书房添加一份独一无二的风景

✰点击查看✰

xw

5

楷书入门必备 软硬适中 入门级毛笔

✰点击查看✰

xw

6

高端纸张 创作必备 书写优美

✰点击查看✰



激动

哈哈~

——墨池周年庆,“明星产品”不打烊——

活动内容

1月19号墨池上线两周年,精选以上6款“爆款”明星产品66折“预售”活动。

h

活动时间

1月19日-1月21日

年后发货!

年后发货!!

年后发货!!!

烟花4

墨池商城2周年庆

你准备好了吗?

作为一个“接地气”的商城

周年特惠一定要多

点击链接感受墨池满满的爱

飞吻

㊋​商城入口㊋

㊋​淘宝入口㊋​

商城客服微信:mochishangcheng

312021472928760204_副本

1月21日

顾工老师映客直播课

本节课程免费

直播信息获取方式

1、扫描上方二维码,获取直播链接

2、小欧、麦嘉、墨池商城朋友圈

3、所有墨池相关微信群

4、墨池APP顶部置顶图

Ps:提前下载映客APP,观看更流畅,还可以实时互动

顾工

顾工

顾工,1973年6月生,江苏淮安人。扬州大学历史本科,南京大学艺术硕士,东南大学文学博士,清华大学艺术学博士后。书法篆刻师从言恭达、韩天衡、陈振濂、祝竹等先生。自1995年以来,作品入展中国书坛第三届新人作品展,全国第七、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全国第四、六、七届篆刻艺术展,当代篆刻艺术大展,全国第二、三届流行书风展以及各类邀请展、提名展逾百次。五届兰亭奖《铁笛一声吹破秋——杨维桢在吴门的交游与创作》获理论三等奖。

谢谢

作品

顾工+论语章句+24×15+2015+(10)

王维诗+69×69+纸本+2013

倪瓒赠友人诗+102×68,2015

顾工+郭震诗+69×69+纸本+2016

❖​

李孝光诗+69×69+纸本+2013

❖​

顾工+王维诗扇面2+20×56+2015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