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润委婉的赵之谦《汉铙歌册》

作者:仇高驰

在晚清的艺坛上赵之谦可以说是一个通才,他天资聪颖敏捷,涉猎广泛,造诣全面,善绘画,为清末写意花卉之开山。在篆刻方面他广采博收,变化熔铸,为清末的印坛开辟了一个宽阔的前景,是继邓石如之后的又一高峰。其书法兼擅真、行、篆、隶,且均自成一体,有独特的笔法和意趣。

就篆书而言,赵之谦最初习篆深受邓石如的影响,后来他改邓氏以隶法入篆为以造像法入篆,同时增加了结体上的曲折弯弧处理,起笔均以方笔入,收笔则微按而出锋,其间气机流宕,遂别开生面,自创一格。其过人之处在于他能从石刻碑版中,寻求能充分发挥毛笔自然书写功能的笔法与用笔运动的节奏美,故而其篆书婉约多姿,流畅秀润,转折之处多取圆转之势,无生硬方折之态。书于同治年间的《汉铙歌册》可视为赵之谦篆书的代表作之一。

7

8

△《汉铙歌册》局部

《汉铙歌册》,纵32.5cm,横36.8cm。此册篆书选录《汉铙歌》“上之回”、“上陵”、“远如期”三章,计12开,74行,行3字。款署:“同治甲子六月为遂生书,篆法非以此为正宗,惟此种可悟四体书合处,宜默会之。无闷。”

从其所题款语可知,《汉铙歌册》应是其为习书弟子所书的范本。书法结字略方,沉实后重,精气内敛,当是其书风已经形成时期的作品。

9

10

△《汉铙歌册》局部

我们在临习此册篆书时首先要深刻领会其起止参用北魏造像笔法的特点,尤其是横画的起迄处在提按中要微显锋芒,在转折处与邓石如不同的是无需转捻换锋,而是顺笔转向,表现出气机流宕的感觉。赵之谦在此篆书册中的收笔也很具特色,除横画偶疾起而止外,其余皆略作停驻,稍稍回锋便起。这里需要强调指出,在临习时起笔切记过于夸张,在换向收束处也不宜环绕盘曲过甚。否则,便会形成习气,“化神奇为恶俗”了。赵之谦此作的结体尽管还是遵循着小篆的法则,但较邓石如的篆书已经变长方字形为正方字形了,尤其是在垂脚处不像邓篆那么过于强调了。这种结字方式被后来的萧退庵老人所继承,并进一步予以强化,从而形成了“萧篆”的面貌的。

11

12

△《汉铙歌册》局部

书写小篆,最容易忽视的是其书写性,当代许多小篆作者,因没有对这一静态书体的书写性很好地把握,从而导致描摹、板滞的弊端。赵之谦的篆书不刻求工致,字体力求有所变化;线条变幻弯曲的幅度大,姿态生动,轻松舒朗,劲健有神,具有“画”意,书写性极强,我们通过对这册《汉铙歌册》临习庶几可以纠正小篆创作描摹、板滞之病。

微信图片_20170630150328△仇高驰临赵之谦《汉铙歌册》

微信图片_20170630150346仇高驰拟赵之谦《汉铙歌册》笔意的创作

4





DSC03235 - 副本

仇高驰 现任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篆刻研究会副会长。南京财经大学书画研究所所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曾获第五届中国(天津)书法艺术节“全国书法十杰”荣誉称号;系首批江苏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江苏省优秀书法篆刻家”和“江苏省十大优秀中青年书法家”。

获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奖、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第五届全国书法百家精品展金奖;全国第三届楹联书法大展银奖;全国第七届楹联书法大展优秀奖;全国第二届篆书展优秀奖。专著《解密<泰山刻石>》获第十三届江苏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

4

仇高驰作品展示

篆书斗方王维诗

◆◇◆◇

篆书斗方王涯诗

◆◇◆◇

IF

◆◇◆◇

DSC_5574

◆◇◆◇

DSC_5575

如何让篆书不再生硬死板,而韵味无穷
如何让篆书不再板滞无趣,而个性鲜明
如何让篆书不再迟钝臃肿,而婉约多变
如何让篆书兼具沉雄、厚实、多变、妖娆而精气内敛

【墨池逐字专栏】

仇高驰老师 赵之谦篆书《铙歌册》百字精临

详情见下

仇老师

点击订阅专栏

4

适合人群:

1、对于篆书有一定的兴趣和基础的学习者;
2、性格较为活泼,笔性好,能够对于赵之谦的婉转灵活有书写共鸣的人;
3、希望快速掌握清人书写篆书规律的学习者。

六月的最后一天

我要调整自己的状态了

mj0330cf02

此时

对于上班狗来说,是工资的捉襟见肘

对大学僧来说

是期末考试的虎视眈眈

t03spczpyod

于是

◤ 墨池商城 ◢

又来为大家雪中送碳

墨池为你的六月画上圆满的句号

微信图片_20170630145027

【活动时间】

周五(6月30日)晚8点开始 截止12点

【活动内容】

精选纸笔各一款,限量各5件,66折秒杀

1111

墨池 定制 魏碑临习专用纸

微信图片_20170630145301

点击秒杀

墨池 定制 墨辉 大号 光锋纯羊毫毛笔包邮

Fr23qKGaqSOZwHz-zZKa3HL8Oh-b.jpg!580x580

点击秒杀

感叹号

【购买须知】

每个用户每款限购一件!

拍下订单后5分钟内未付款的系统将自动关闭订单!!

把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哦!!!

20160325054910536

点击

下方链接即可购买

墨池 定制 魏碑临习专用纸

墨池 定制 墨辉 大号 光锋纯羊毫毛笔包邮

☏☏☏

☑ 商城客服微信:mochishangcheng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客服)

墨池客服

微信图片_20170630103208刘丽萍

刘丽萍 进修於清华大学书法与美术理论研究学。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訓中心师导师班成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国楷书艺术研究员;山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太原市书法家协会理事; 山西书法院首批创作员;傅山书画院副秘书长。

4

作品获奖与入展:
获第五届全国妇女书法作品展最高奖 (中国书协)
首届海峡两岸女书法家作品联展 (中国书协)
全国第三届草书作品展 (中国书协)
孝行天下•埇桥杯全国书法作品展 (中国书协)
首届中华“妈祖杯”全国书法篆刻大展(中国书协)
全国首届书法小品作品展 (中国书协)
全国首届书法临帖作品展 (中国书协)
“首届王羲之奖”全国书法作品展 (中国书协)
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学成果展 (中国书协)
全国首届册页展 (中国书协)
纪念傅山逝世400周年全国书法展(中国书协)
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学成果展(中国书协)
首届“蔡文姬奖”全国书画大赛
“王铎杯”全国书法大赛优秀奖
《书法导报》首届全国手卷书法展
《书法杂志》中国书坛青年百强榜
《中国千名书家写经书法大展》
中国*芮城永乐宫国际书画艺术展
和谐中华首届全国书画作品展
两次入展《书法导报》国际书法篆刻年展
第五届农运会“金圣杯全国三农书画大奖赛”三等奖
《书法导报》全国青少年书法大赛二等
山西省千聯千人書法作品展获奖
山西省首届草书展优秀奖
山西省第九届书法临摹大赛展优秀奖
山西省第八届书法篆刻展获一等奖
山西省青年书法家优秀作品展提名奖
山西省第二届精品展
山西省第二届中青年是书法篆刻展
山西省第四届临帖展优秀奖
山西省第七届书法篆刻展

4

作品、论文;多次在《书法报》《书法导报》《中国书画报》《青少年书法报》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教育》《中国书法》《山西书画•品鉴》《山西省法制报》等全国及省级以上书法专业报刊、杂志、上发表。

4

章草浅识

刘丽萍

章草今草狂草是草书的三个阶段,表明了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若欲今草大成,当学章草。王世镗曾说:“初学宜章,即成宜今”又说:“今处于章,习今而不知章,是无规矩而求方圆,为见其可也。”《书学概论》又言“ 倘徒以今草是尚而昧于章草,等于学帖而无碑,其卑俗浮滑自不待言。”欧阳中石先生说:“在我国书法史上,这种章草字既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更为我书坛艺术提供了一种字体的特殊风貌,成了一种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但作为艺术却流传至今,尤其在行草中偶一为之,极见情致,既显得古雅,又显得深沉;既显得丰富,又显得隽逸,很能展示艺术的表现能力。

1_副本_副本

沈鹏先生在2009年香港《书谱》杂志(总第九十五期)举行的“十家论坛之名家访谈”时,在谈到学习章草注意事项时说:“章草是今草的前身,今草是章草的延续,如果能把两者融汇起来,可能达到一个高境界。学习章草应注意避免习气,章草具有特征性的笔法比如波磔,倘若过分夸张,便失去内在的美;如果没有这样的笔法,又失去了章草的味道。”

2_副本

我在章草学习中转益多师,铸熔百家,以为我用。汉魏迄今两千年来,章草由盛而衰,流传的作品也不是很多。凡所能见到的、我无不临习。从皇象急就章,到索靖月仪帖,到隋人出师颂,以及赵子昂、郑文原、俞紫芝、宋克、祝允明,到近代的沈曾植、王世镗、郑诵先、王遽常等名家作品,无不揣摩品味,以汲取营养,丰我羽翼。三是忘我,作书每在经意与不经意之间。经意,嫌拘谨;不经意,则粗疏毛糙,流滑近俗。情之所至,沉着痛快。不沉着,难得醇厚高古;不痛快,常失风采韵致。四是不求变而自变。人之面目,由少年而青年终至老年,形态在渐变。若骤然变脸,人将不识某甲某乙。蒙养三味,不求速化,老而弥坚,境界也将不断升华。五是不求工,一任自然,下笔不激不厉,不温不火。心态平和,法而无法,有而不为法缚,无而不离矩矱。”

3_副本

由于章草是从隶书演变而来的,有些字完全和行、草、楷书不同,绝对不是把 “蚕头雁尾”和右斜捺凝重的笔调参杂写成的,要参考前人的书迹,要有本有源,才不至于谬误。章草由隶书草化而来,使之省易简便,故其用笔仍然多沿袭隶书,其特点多体现在横画之末,依然上挑,纯留隶法,它虽字字独立,但每字笔画之间,却加进了飞丝萦带,圆转如圜,索连的笔法,形成了章草独特的“笔有方圆、法兼使转、横画有波折、且简率连笔”的笔法和“字字有区别、字字不相连,字体有则、省便有源,草体而楷写”的总体特征。一方面要理解:古人书写的初期章草出现幼年期稚拙感的成因;同时辨别清楚哪些是僿陋之作,以及它的历史局限性。另一方面要有分析的进行约取。深入研究这些原始章草,其主要目的在于浸润吸收简书的气韵和结体上的简峭巧思,最后达到简古痛快的境界。通过各个阶段的研习,大体上可以领悟到章草的结体、用笔特点和章法要求。一幅作品中,单字各有姿态,同体字不使雷同,又省便有源。掌握了章草的特点和丰富的结体变化,又能融会吸取众家之长于腕下,积时长久以后,当能够随心所欲地驾驭这种书体抒发情怀时,自可穷通妙造、风格独具了。

4

刘丽萍书法作品欣赏

4_副本

◆◇◆

5_副本

◆◇◆

6_副本

◆◇◆

7_副本

◆◇◆

8_副本

◆◇◆

9_副本

◆◇◆

10_副本

行笔过快,线条油滑,气息不古,如何破?作为章草经典的《月仪帖》或许给你一个很好的启示。章草就是隶书的一种快写,质朴厚重,生意盎然。章草之中,“简”与“便”就是其最基本的、最重要的特征。章草书写,简便更是最见功力的地方。

4

2017年07月12日 19:00

墨池特邀 刘丽萍老师
带你一起学习《月仪帖》及临创转换

下请见下

微信图片_20170630111043

第一节1元试听

【报名咨询】

扫码直接进入墨池公众号获取报名链接
如有疑问可咨询您的课程专员:小青(微信:mochixiaoqing)

一切藝術的問題都是韻律問題。所以,要弄懂中國的藝術,我們必須從中國人的韻律和藝術靈感的來源談起。

IMG_7960

林语堂

我們承認韻律是普遍存在的,並非中國人的專利,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去探索壹個不同的側重點。在討論理想的中國婦女時,筆者已經指出,西方藝術總是到女性人體那裏尋求最理想、最完美的韻律,把女性當作靈感的來源。而中國的藝術家和藝術愛好者則通常滿足於高興地賞玩一只蜻蜓、一只青蛙或一塊嶙峋的怪石。由此看來,西方藝術的精神較為耽於聲色,較為熱情,較為充滿藝術家的自我;而中國藝術的精神則較為高雅,較為含蓄,較為和諧於自然。

很奇怪,這種對韻律理想的崇拜首先是在中國書法藝術中發展起來的。

IMG_7961

一幅寥寥幾筆畫出的頑石圖,掛在墻上,供人日夜觀賞。人們面對它沈思冥想,並得到一種奇異的快感。西方人士要想懂得此種快感,就非懂得中國書法藝術的原則不可。學習書法藝術,實則學習形式與韻律的理論,由此可見書法在中國藝術中的重要地位。我們甚至可以說,書法提供給了中國人民以基本的美學,中國人民就是通過書法才學會線條和形體的基本概念的。因此,如果不懂得中國書法及其藝術靈感,就無法談論中國的藝術。比方說,中國的建築,不管是牌樓、亭子還是廟宇,沒有任何壹種建築的和諧感與形式美,不是導源於某種中國書法的風格。

中國書法在世界藝術史上的地位實在是十分獨特的。毛筆使用起來比鋼筆更為精妙,更為敏感。由於毛筆的使用,書法便獲得了與繪畫平起平坐的真正的藝術地位。中國人已經充分認識到這壹點,他們把繪畫和書法視為姐妹藝術,合稱為“書畫”,幾乎構成壹個單獨的概念,總是被人們相提並論。假如要問二者之中哪壹個得到了更多人的喜愛,回答毫無疑問是書法。於是,書法成了壹門藝術。人們對之投以的滿腔熱忱和獻身精神,以及它豐富的傳統,人們對它的尊崇,這些都絲毫不亞於繪畫。

IMG_7962

在我看來,書法代表了韻律和構造最為抽象的原則,它與繪畫的關系,恰如純數學與工程學或天文學的關系。欣賞中國書法,是全然不顧其字面含義的,人們僅僅欣賞它的線條和構造。在這絕對自由的天地裏,各種各樣的韻律都得到了嘗試,各種各樣的結構都得到了探索。正是中國的毛筆使每壹種韻律的表達成為可能。而中國字,盡管在理論上是方方正正的,實際上卻是由最為奇特的筆劃構成的,這就使得書法家不得不去設法解決那些千變萬化的結構問題。於是通過書法,中國的學者訓練了自己對各種美質的欣賞力,如線條上的剛勁、流暢、蘊蓄、精微、迅捷、優雅、雄壯、粗獷、謹嚴或灑脫,形式上的和諧、勻稱、對比、平衡、長短、緊密,有時甚至是懶懶散散或參差不齊的美。這樣,書法藝術給美學欣賞提供了壹整套術語,我們可以把這些術語所代表的觀念看作中華民族美學觀念的基礎。

由於這門藝術具有近2000年的歷史,且每位書法家都力圖用壹種不同的韻律和結構來標新立異,這樣,在書法上,也許只有在書法上,我們才能夠看到中國人藝術心靈的極致。

中國書法的美在動在不靜,由於它表達了壹種動態的美,它生存了下來,並且也同樣是千變萬化,不可勝數的。迅捷穩重的壹筆之所以是完美的,是因為它是速度和力量的象征。不能摹仿,不能更改,因為任何更改都會帶來不和諧。這也就是為什麽書法作為一門藝術非常難學的原因。

IMG_7963

它最為明顯的特征,不是努力撫慰我們的心靈,而是竭力刺激我們的感官,由於這一原因,對中國書法及其萬物有靈原則的研究,歸根結底也就是在萬物有靈或韻律活力的原則指導下,對自然界韻律所進行的再研究,它會為現代藝術開辟廣闊的前景。直線、平面和錐體的相互交錯和反復運用,可以使我們激動不已,卻不具備生動活潑的美。正是這些平面、錐體、直線和曲線,看來已經使現代藝術家的才智衰竭了。何不回歸自然,向自然求救呢?看來有待於壹些西方藝術家不畏艱險,開始用毛筆練習寫英語。練上10年之後,如果他天資聰慧,真正弄懂萬物有靈原則的話,他將可以用真正稱得上壹門藝術的線條和形式在泰晤士廣場上書寫招牌和廣告牌。

中國書法作為中國美學的基礎,其中的全部含義將在研究中國繪畫和建築時進壹步看到。在中國繪畫的線條和構圖上,在中國建築的形式和結構上,我們將可以分辨出那些從中國書法發展起來的原則。正是這些韻律、形態、範圍等基本概念給予了中國藝術的各種門類,比如詩歌、繪畫、建築、瓷器和房屋修飾,以基本的精神體系。

米芾为宋四家之一,
其书法被形容为“刷字”,
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兴尽势尽力。
大至诗帖,小至尺牍、题跋
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纵变幻,
雄健清新的特点。
那般气势,太险太美,太绝了。

1

2

斑驳字迹,信手“涂写”的神韵。
在《珊瑚帖》中,字态极为奇异超迈,

3

4

米字中,平捺十分伸展,
从不少字中能看到如此奔放意韵。
著名的《苕溪诗卷》,
作为米芾代表作,
用笔中锋直下,浓纤兼出,
落笔迅疾,纵横恣肆。

5

6

尤其运锋,
正、侧、藏、露变化丰富,
点画波折过渡连贯,
提按起伏自然超逸,
毫无雕琢之痕。

7

8

9

“时”字的钩划就是最典型的米芾风格。

10

11

12

米芾行笔要求在变化中达到统一,
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
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
也就是“骨筋、皮肉、脂泽、风神俱全,
犹如一佳士也”。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米芾对书法用笔有独到体会。
要求“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
大概姜夔所记的
“无垂不缩,无往不收”也是此意。

21

22

23

结体舒畅,中宫微敛,
保持了重心的平衡。

24

25

从米芾的手迹来看,
“刷”这一个字
正将米字的神采活脱脱地表现出来,
无怪乎苏东坡说:
“米书超逸入神。”
又说“海岳平生篆、隶、真、行、草书,
风樯阵马。”

26

米芾代表性的“捺点”,很传神。

27

不难看出,
米芾用笔豪放稳健,
结字宽绰疏朗。
其书体潇洒奔放,又合于法度。
比如看到下面的《戏成诗帖》:

28

29

30

31

米芾结构奇俊,大字亦不例外,
比如大字帖《研山铭》:

32

33

此帖沉顿雄快,跌宕多姿,
结字自由放达,
不受前人法则的制约,
抒发天趣,
为米芾大字作品中罕见珍品。

34

35

米芾的用笔,
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
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
尤以尺牍真性情,
代表作如下方《致伯修老兄尺牍》。

36

从《致伯修老兄尺牍》单字
“透”“纸”“老”等字,
足见米字沉著痛快的风味。

37

38

看到米芾,
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
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
《张季明帖》非常明显:

39

40

41

米芾的捺笔变化也很多,
下笔的着重点有时在起笔,
有时在落笔,有时却在一笔的中间,
对于较长的横画还有一波三折,
如《值雨帖》的“数”:

42

米字的勾也富有特色,
如下面《值雨帖》的“雨”字:

43

44

45

46

47

董其昌说:“米字为宋朝第一,
毕竟出于东坡之上。
即米颠书自率更得之,晚年一变,
有冰寒于水之奇。”
明里自谦而实点到精要之处。
说到“冰寒之奇”我们就要看到《多景楼诗册》:

48

《蜀素帖》被誉为第一美帖,
虽书于乌丝栏内,
但气势丝毫不受局限,
看到选字,率意放纵,用笔俊迈,
笔势飞动,提按转折挑,曲尽变化。

49

险美米字,
配以绢本字迹的味道,
十分惹人喜爱。

50

《陈揽帖》:

51

《丹阳帖》:

52

《虹县诗卷》:

53

米芾的书法笔力纵横,
舒展自如,富抑扬起伏变化。
多攲侧之势,
又于险劲中求平夷,
这就是米字千百年来
为人叹、为人羡的美妙所在。

—— END ——

书法是无声的音乐,无言的诗,无形的画,这些都是同感的应用,从这个方面提高的有张旭的观剑舞,黄庭坚的看划船,鲜于枢看拉车,都是运用这种手段提高书法水平的典型。书法与音乐还有其他,比较明确的就是语言,都有节奏,孙子流水之疾,势和节讲的其实也是节奏。节奏就是轻重缓急,语言中是重音,打仗中是主攻,音乐中是强拍,书法中是用力,这些都是节奏的体现。

IMG_7947

音乐中常用的节拍是四二拍,其实这就是一种抽象,其他地方也都是四二拍最多,书写中也是强弱强弱不断的交替,然后由此可以变换出其他一些复杂的节奏以至于旋律,但是基本的还是强弱拍。

IMG_7948

写字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分层次的,从不同的方面来看具有不同的层次,从力量的来源看,主要是从肩到指,有人说还有腰、腿、足,这个可能是故弄玄虚,或者一般人做不到,就说肩臂手这一段,情况就已经很复杂,一般为了求稳,大都肩发力,手臂皆死,经过一段时间,手臂二者有一个活,但是不能做到二者皆活,还是不行,到了第三个阶段,才是手臂皆活,力量来源不只是肩,到了这个时候加上心中所想,才能慢慢向心手相应靠拢。

IMG_7949

写字的层次还有进步的往复性,这个不仅是写字重出现的问题,其他方面也有,就是昨天看了一下自己写的和颜真卿不相上下,今天打开一看,惨不忍睹,直接进垃圾桶了,这种自我否定,有时候让人很失望,以至于不想干下去了。

IMG_7950

关于书论真是汗牛充栋,但大都无用,仔细看下书论作者书法水平都不是太高,处于中间水平吧,不是第一流水平,真正的第一流书法家主要还是写而不是说,另外书法虽然重要,但毕竟还是个小事情,因此天天执着于此的人,水平也高不了,真正的大书法家也不是说自己就要成大书法家。

IMG_7951

这以颜真卿为代表,写书论出名的多是些文人,因此废话容易多,效果却不好,因为他们长于书写个人感受,而不能很好总结规律,最后弄出来一堆比喻、形容等无用的东西。书法归根结底是要多加练习和应用,就是写字的事情,没有那么严重,弄出来那么多的理论,在这个方面理论是没有多大用处的。

IMG_7952

写字中的节奏其实就是时间和力的掌握,要写出一定质量的笔画,这个事规定好的,时间短就要用力大,相应的要握笔死和用力狠,时间长就可以用小力,就可以灵活从容,前者如果想灵活用力小,因为时间短,笔画效果就达不到,原来一直想用小力,但是不行,原因在于力的作用时间达不到,在这里,冲量定理的作用比较明显。写成公式可以表示成力的大小*时间=笔画质量,笔画质量一定,力与时间成反比,力的大小一定,时间与笔画质量成正比,作用时间一定,力的大小与笔画质量成正比。看看下面八种情况就明白,为什么找到节奏才能写好字:

1、八面出锋

借助于八面出锋,自然显出墨色浓淡,湿中有干,干中有湿,浓中有淡,淡中有浓,变化千万,使作品富有节奏感。

IMG_7953

2、刚柔相济

刚力,铁划银钩(粗狂或雄壮等);柔力,行云流水(细致或柔丽等)。

IMG_7954

3、惜墨如金

楷书要求蘸一次墨写一个字,甚至数字;行草一笔写3-5字,每笔结束笔毛复原,要求纸上调锋。

IMG_7955

4、豁然开朗

留白处有宽有窄,宽处给人以忽然开朗之感。艺术是制造矛盾,到解决矛盾的过程。

IMG_7956

5、一气呵成

书法是感情的流露,不是技巧的表现。要在身体与心情皆好的状态下写字。书写时随意挥洒,一气呵成。

IMG_7957

6、错落有致

一般情况下,作品的行距要宽,字距要紧。字忌并列,要错开。节数间有空隙,排列组合要有节奏,大小字参差,突出中间书眼。

IMG_7958

7、意趣盎然

书法是无声的音乐,无形的舞蹈。求变化中有呼应,使整体和谐,有强烈的节奏和视觉冲击力。用好拙笔,用略慢,动中有静,写出墨趣。

IMG_7959

8、融会贯通

书法的气,是指点划与不同字之间的呼应,字与字之间的趋向。

IMG_7943

隶书的笔画有一些夸张,这跟当时的其他艺术形式也有相似之处。隶书之所以有高古的情调, 跟这个夸张也有一定的关系。其实,捺脚是一种抒情的因素,它不是实用的功能,它是一种美化。秦以后还有鸟凤龙图书,一些装饰性的书体,是在实用的基础上加大了美化的分量。这恰恰是隶书非常美妙的特点。今天来说说《礼器碑》。

微信图片_20170630100659IMG_7944

隶书字形成方扁状,盖由于横长竖短的原因;横向取势,是因为横挑的波折之故。当然,并非所有的隶书都是扁状,但是给人的感觉都是扁的。比如《张迁碑》里面的览字,其实是立长的,但是感觉上,或者说视觉效果上还是扁平的。

微信图片_20170630100721IMG_7945

隶书的波折撇画是相互呼应的,如徒字,左边的竖画部分变成为撇的形式,这样就能够跟右边的捺笔形成呼应,如果还是楷书一样的竖画,它就没有了视觉上的呼应。呼应不是对称,这一点大家要记住了,隶书里面好多都是这样相互映带的。结体,如果想要重心平稳,就要使得字画短长有致,该短的短,该长的长,左右相背,甚至是左舒右展,这是隶书最为重要的特征。

微信图片_20170630100744IMG_7946

隶书是表面单纯内在又很复杂微妙的书体。弘一法师讲过,世间的学问,噱头多义理浅;出世间的学问义理深,噱头少。这一点,同样可以拿到书法中来说,隶书就是这样噱头比较少,但义理很深的。

1清/邓石如/《庐山草堂记

邓石如篆书《庐山草堂记》为其篆书作品珍品,通篇气息醇和,笔画圆润,线条张弛有度,结体匀称而不失灵动,通篇布局合理,浑然天成,古朴典雅,是习篆书之名帖。

《庐山草堂记》

白居易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明年春,草堂成。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一称心力。洞北户,来阴风,防徂暑也;敞南甍, 纳阳日,虞祁寒也。堂中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三两卷。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旁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自问其故,答曰:是居也,前有平地,轮广十丈;中有平台,半平地;台南有方池,倍平台。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修柯戛云,低枝拂潭,如幢竖,如盖张,如龙蛇走。松下多灌丛,萝茑叶蔓,骈织承翳,日月光不到地,盛夏风气如八九月时。下铺白石,为出入道。堂北五步,据层崖积石,嵌空垤堄,杂(奇)木异草,盖覆其上。绿阴蒙蒙,朱实离离,不识(知)其名,四时一色。又有飞泉,植茗,就以烹燀,好事者见,可以永日。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纪,覙缕而言,故云甲庐山者。

噫!凡人丰一屋,华一箦,而起居其间,尚不免有骄稳之态。今我为是物主,物至致知,各以类至,又安得不外适内和,体宁心恬哉?昔永、远、宗、雷辈十八人,同入此山,老死不返,去我千载,我知其心以是哉!

矧予自思:从幼迨老,若白屋,若朱门,凡所止,虽一日二日,辄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其喜山水,病癖如此。一旦蹇剥,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而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尚以冗员所羁,余累未尽,或往或来,未遑宁处。待予异时弟妹婚嫁毕,司马岁秩满,出处行止,得以自遂,则必左手引妻子,右手抱琴书,终老于斯,以成就我平生之志。清泉白石,实闻此言!因为《草堂记》。

高清大图精赏
(注释)

2

 

南抵石涧夹涧

3

有古松老杉大

4

仅十人围高不

5

知几百尺修柯

6

戛云低枝拂潭

7

如幢树如盖张

8

如龙蛇走松下

9

多灌丛萝茑叶

10

蔓骈织承翳日

11

月光不到地北

12

据层岩积石嵌

13

空奇木异草盖

14

覆其上绿荫蒙蒙

15

朱实离离不知其

16

 

名四时一色

邓石如丨(1743—1805),中国清代书法家、篆刻家。清代书法金石学家和文坛泰斗、经学宿儒,邓派的创始人。怀宁(今属安徽)人,原名琰,因避嘉庆讳,以字行,号顽伯、完白山人、笈游道人、古浣子。邓石如书《白氏草堂记》又称《庐山草堂记》,节录白居易文章《庐山草堂记》,稍有简省。

—— END ——

IMG_7895

石 开

那年,我穿着一件因节省布料而短小的卡其布中山装和打了两大块补丁的裤子,独自敲开了南京百子亭22号林散之老人的房门。当时,我20岁出头一点。记得我被林老家人领到老人书案前的时候,老人正坐在案前,慢条斯理地在碗杯里洗他的假牙套子。他非常专注,一点也不理会站在眼前的不速之客。

IMG_7896

林散之画像

我有点尴尬,只好静静地等着,好一阵功夫,老人才抬眼望了我一下,没有表情,也不作任何表示,让我继续尴尬,而他则微微侧过头去细心而缓慢地装他的牙齿。老人的脸庞很丰满,两眼炯炯有神,活似寺庙里的罗汉,但不是慈眉善目的那种。我在此前拜访过好几位名人,当时他们待人接物一点也没有脾气,而眼前的这位长者仅就外表看,就知道是很有个性的。老人收拾停当,大声对我说了句什么,大概是方言,我没听清,于是便自我介绍。老人递来一支铅笔,并示意他听不见,要我在纸片上写下来。我慌乱写了姓名和来意,就将闽北山区带来的笋片搁到了案子上,当我表示是礼物,老人在纸片上写了几个字:“好东西咬不动”,写罢,自己也笑了起来。

IMG_7897

林散之《题画诗一首》纸本

IMG_7898

林散之国画作品

于是我们的笔谈开始了。

  • 老人问近日读什么书?我答《聊斋志异》,老人狡黠地瞟了我一眼,写道:“你爱鬼故事?”我说喜欢蒲氏的文风。老人要我详细说说,我答道:“文字精当,简洁生动,不作虚字浮词,文言能绘声色者,蒲柳泉一人而已。”
  • 老人颔首微笑,又笔问:“你读诗吗?”我如实奉答:“喜读杨诚斋和苏东坡。”老人接着问:“唐宋孰胜?”这问题有点难,按我当时的思辩能力,难有自己的认识,只好说套话:“唐宏宋约,唐诗写大景,宋诗写小景”,如是等等。
  • 老人似乎有感觉,慢慢写了七个字:“细心人方可为艺”,然后表示让我来提问。我意识到刚才的对答是考试,现在轮到子路来问孔子了。我提了一些学书的具体问题,诸如草书是否要以楷书为基础这类很幼稚的话头,老人一一简明相告。其中有几处我记忆深刻,一是说学书要有阶段,“年少写形,壮岁写势,老了写意。
  • 当问到草书飞白的用笔时,他写道:“湿笔宜速,虚白宜缓。”我当时不能完全理解,直到后来在电视上看到他写字的镜头才略有所悟。

IMG_7899

石开书法作品

我们的笔谈大约近一个小时,写了不少纸片,到又来了客人才告中止。客人中有位跟老人很熟,翻了纸片,将有老人字迹的都索要了去。我不好意思久坐,告辞时老人要我将地址留下。想不到我旅行回到家,桌上赫然一个大信封,里头是老人寄赠的一帧很精美的的墨迹。老人寄赠作品使我感动至今,因为我没有开口求过。虽然当时的书画不以货币计值,是时代风气使然,但一位有名望长者的墨迹毕竟是贵重的,何况其中还融入了知遇与勉励。今天书画成为商品,书画家不随便送作品应该也是合理的,但我有时不免仍感慨:凡物一旦被金钱所侵入,人类情感的东西就被排挤了。

IMG_7900

石开国画作品

【名称】杂画册
【规格】纸本墨笔 纸本墨笔纵三二·八厘米横三一·五厘米
【年代】一六九五年
【钤印】八大山人 个相如吃 可得神仙 艾
【藏地】江苏苏州灵岩山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赏析】杂画册,十二幅,描绘花鸟鱼石,一改以往豪放之风,渐露圆润含容之气,整册构图精审,看似不求形似但神态益真。笔风古朴婉转,墨色圆润苍劲,似信手拈来,实为精妙之笔。取材精妙严谨,用水仙、瓶花、松表达内心宁静、安详寓意,予物象人格化,借物以抒情。犹如册中《湖石》:上大下小,以山形作石状,形态怪异,却让人精神亢奋,浓墨淡墨交错染点。看似怪诞漆黑,却突出石头的凸与凹、透与实。劲健奇辟,画面毫无水迹,但湖石犹如沐浴于洋洋湖水之中。简拙的变形造就了『似与不似之间』之妙。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