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写字、画画都用一支毛笔,公事之余要在宣纸上写写画画。中国的文人将这些当作是业余爱好,以自娱自乐为主。

640.webp (1)

尽管古人不愿做专业的书法家,但是字写不好也是相当丢人的。古人重视书法,因为书法是学问。苏东坡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就是说,如果画画只以形似为基准,只是儿童的见识。我曾提出搞艺术的要有民族、现代、个人三个特性,这主要是针对绘画提出的。但不论书法绘画,没有这三个风格就不能成为大家,如此看来,提出这三个特性对书法也是有用的。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如果没有民族的特色,创作就没有了传统的根基。有了民族特色以后还要有时代特色,把古人的东西都临摹一遍,即使临得很像也没有用,因为不是现在的东西,没有时代的特征。在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基础上,还要有个人的特色。唐楷就是时代特色,与秦汉和魏晋都不一样,在唐楷的基础上,又有颜真卿、柳公权的特色。这种个人特色在时代的基础之上自然形成,在群体的特色之上加注自己的东西。如果脱离了民族特色和时代特性,个人风格就会产生怪诞的形式。

640.webp (2)

书法必须有民族传统,就是说光是写写字,形成不了艺术。书法如何体现时代确实是个问题,我认为,现代人写出的汉隶和唐楷还是属于现代的东西,比如启功的书法,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同时也是个人的风格。如果一个人的修养到了,字也写好了,就肯定会有这三个特色。不要一拿笔就想写出个人特色,那样只会搞花样,而花样不是特色,不是风格。要想达到民族的、传统的特性,需要很丰厚的基础,再加上有学问,自然有个性出现。

640.webp (3)

要想在书法上有所成就,没有好的修养和博大的胸怀是不行的,如果一个时代有了许多大艺术家,表明这个时代的修养和胸怀是与众不同的。所以书法和绘画是一个时代的折射,像镜子一样,能够看出这个时代是否了不起,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从这一点来看,书画又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大问题。

书法家应该是有学问的人。光练技巧,想着赶紧把字写好,结果还就是写不好。书法既不能不讲技法,又不能光讲技法,老是在技巧上下工夫,就会走向歪门邪道。书法的技巧如果不故弄玄虚的话,一天就讲完了,但练起来却是一辈子的事情。没有文化,书法基础只能越来越差。现在有些人二三十岁时就把字写得很好了,但却越写越不如原来了。这是因为年轻时字写得很好,再加上有朝气,自然不错。但等到年龄大了,朝气没有了,要搞自己的特色了,如果没有学问,写的字反而没有以前好了,体现出混气和老气。

文化是中国书画的基础,像于右任、林散之的书法,都是有内涵、有修养的体现。古人在文化上下工夫,做学问是为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丰富自己,做事就会工稳,书法自然也会好起来,读书可以使笔下更有内涵。

——END——

360se_picture.webp (5)

文 | 欧阳中石

我们常说字如其人,字是人的第二仪表。那么,为什么人的内涵能通过字表现出来?在一定的意义上,书一定会体现作者的某方面。在这个意义上说字如其人是没有问题的。如果说他胖,他写的字就胖;如果说他瘦,他写的字就瘦,那就太狭隘了。过去,人们在找工作的时候,要填写一张履历片,必须要亲自写,而且要用小楷。招聘的人一看递上来的简历,觉得这人字写得不错,可以留下;一看字写得一塌糊涂,那就会将这个人拒之门外。这说明字很能代表一个人的品行。比如我们请某某人给我们写幅字,我们挂在家里欣赏,欣赏什么?光看字吗,当然不是,要看的内容非常多。

古时友人之间送一幅画、一幅字,不用见面便就知道对方可交不可交。他们从中看出了什么?我想从中大概还可以看出一些性情、心境或者说学识吧。性情是温和,急躁,清雅,这些在字中都会有所体现。比如,王羲之的字潇洒、遒劲,所以他才能做出“东床坦腹”这样洒脱不羁的事情来。赵孟頫的字秀美圆润,所以他会以宋朝贵族的身份投降元朝,很多人说他奴颜媚骨,并从他的字里面找到根据。

640.webp

赵孟頫《洛神赋》局部

以前,人和人交往会拿名帖,主人一看你的字写得不错,自然就会有个好印象,这就是交往的最初凭据;如果字很差,你什么感觉?你就会想到,对方的字很粗俗,那么这个人估计也体面不到哪里去。人与人之间,也经常会有书信往来,如果你收到朋友的信件后,看到上面是温雅秀气的书法,是不是对他的好感又会增加一分呢?可见,书法能给人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就是一个信息,多少还是可以看出一些内质来的。

可见,别人一看你写的字端庄大方,也会对你这个人刮目相看,如果大家写的字都不错,那么,是不是为我们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一些促进作用呢?概言之,我们要把字写好,并通过字来传递一种正面的信息和能量。也就是说,书法要传递正道、大道、真道。

——END——

 

360se_picture.webp

文 | 白蕉

传统学习书法的步骤是由描红、填黑(填写空心字)到影格、脱格(脱一字二字至一行),最后才是临写。这个循序渐进的安排是很合理的,科学的。

描红和填黑,事实上是在初步锻炼中锋铺毫,下基本功,使点画就范,写得圆满周到。为什么说是在下基本功呢?因为,如果你不能中锋铺毫,红字就不能被盖罩,空心字就填不满;再进一步要求分布结构,才写影格、脱格。写脱格时,事实就在引向临写。什么叫“临写”?临写就是一面学习某一字体的笔迹,同时要把某一字体的架子搭像样外,还要注意学习它的神气,是学习遗产的手段。这个时期是一个较长的时期。一个书家往往是终身不懈地不废临写工夫的。

360se_picture.webp (1)

白蕉作品

临写要三到——心到、眼到、手到,是心、眼、手三个方面的紧密结合。心到第一。一般初学只有二到——眼到、手到,进步不快;顶差的只有一到——手到,甚至说一到都觉得勉强,因为他不是在“临”帖而是在“抄”帖,写的字总算是帖上有的几个字,像么,一点也不像。

“临”,眼睛看,心里想,手下写,有帖在面前,是要对着写的,所以叫“临”。我们应用的大楷簿、中楷簿,有的是九宫格(井字格)、米字格,可是恰恰帖上没有九宫格、米字格,怎么办?可以用明胶板或小玻璃,照习字簿上的格子(用红色或黑色细笔打的格子),放到帖上去对临。这样,一个字的点画位置,在临写落笔前可以先仔细看一遍。过去写不好的字,架子老是搭不好的字,在格子中要特地仔细检查,一定能够把原因都找出来,从而也就能够写好那个字了。

360se_picture.webp (2)

白蕉作品

九宫格、米字格两种习字格子作用不同。九宫格主要在求得点画位置,米字格主要在求得结构中心,要写得团结紧密。

临写的目的,既要得“形”,又要得“神”,形神俱得,工夫才到家。明九宫格、米字格可以求得“形似”,求“神似”怎么办?要“读”。读要在临帖之前,或者并不准备临写,作为专门的一课。宋人书家黄庭坚说:“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时随人意。”元朝书家赵孟類说:“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笔,乃为有益。”他这话是有深刻体会的。三国时曹操喜爱其时大书家师宜官的书法,把它放在帐内,一有空就读。唐代大书家欧阳询,某次在路上看到索靖写的碑,已经走远了,重新回来再认真读,站得脚酸了,素性坐着,这样一连读了三天。

360se_picture.webp (3)

白蕉作品

读在乎认识书法的神理,不但在点画分布结构上看他具体用笔的道理,笔势的往来;还要在整体上看它的精神面貌,寻玩它的韵味。

临帖好比做演员,光是扮相像是不够的,一定要能够深入剧中人的内心世界,然后能演好戏。临帖光是把字写得端正还不够,写哪一家哪一帖,一定要摸透他的用笔方法,一定要临写得神气活现才好。

临帖临到后来还要把它“背”出来,先不把帖打开,背着临,背不出,然后再翻开帖来核对,这个功夫叫“背临”。

360se_picture.webp (4)

白蕉作品

背”很重要,临写过的字,任何时候,只要你拿起笔来,就应该把它默写出来。帖在面前写得像,帖不在面前“自来体”,成绩就不能巩固。

读帖”、“临帖”、“背帖”三道功夫要结合起来,然后能够保证学习胜利。看一笔写一笔的临帖,说明没有下“读”的工夫。帖拿开写字就不像,说明没有下“背”的工夫。总的说心未到工夫欠缺。

临帖虽说是书法学习的后期工夫,但它毕竟和描红、填黑、影格、脱格一样,是手段,不是目的。因为真正写好字,一定要有自己面目的缘故。

(作者:白蕉)

——END——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了各类墨书,汉隶是中国人首次追求美感的文字,这几张图里的隶书优雅古朴,尤其第五片的“死”字最后一笔,整片简都活了,有种遁去的飘逸,真神乎技矣!

IMG_5915

汉隶究竟有多美?——看西汉海昏侯墓出土书法

IMG_5916

汉隶究竟有多美?——看西汉海昏侯墓出土书法

IMG_5917

汉隶究竟有多美?——看西汉海昏侯墓出土书法

IMG_5919

汉隶究竟有多美?——看西汉海昏侯墓出土书法

IMG_5920

汉隶究竟有多美?——看西汉海昏侯墓出土书法

IMG_5921

汉隶究竟有多美?——看西汉海昏侯墓出土书法

IMG_5922

汉隶究竟有多美?——看西汉海昏侯墓出土书法

千年文字虽是残页孤本,仍可读可欣赏,真乃文化传承的骄傲。

孔子作为圣人,受到过历代皇帝的追封,其中元武宗对孔子的追封最为典型,追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并在大成至圣文宣王追封碑上概括了孔子的伟大之处,全文如下:上天眷命,皇帝圣旨,盖闻先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明;后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法。所谓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仪范百王,师表万世者也。朕纂承丕绪,敬仰休风,循治古之良规,举追封之盛典。加号大成至圣文宣王,遣使阙里,祀以太牢。于戏!父子之亲,君臣之义,永惟圣教之尊;天地之大,日月之明,奚罄名言之妙?尚资神化,祚我皇元!

IMG_5899

IMG_5900

IMG_5901

IMG_5903

IMG_5904

IMG_5905

IMG_5906

IMG_5907

IMG_5908

IMG_5909

IMG_5910

IMG_5911

IMG_5912

IMG_5913

IMG_5914

IMG_5895

狂草是草书的艺术升华,其字难识,其法难为,更注重感情的抒发。因此,不了解者众,学之者寡。为帮助人们了解和懂得狂草,笔者编写了这篇小文,以期普及知识,培养爱好群。

IMG_5896

1、狂草的定义是什么?

答:狂草是最浪漫、最抒情的草书大写意。

2、狂草的风格特点是什么?

答:气势恢宏、圆劲豪放、变幻诡奇、寓情于书。

3、狂草带给人们的享受是什么?

答:潇洒豪迈、浪漫流美。

4、狂草的显著特征是什么?

答:狂草也称连绵草。其显著特征是“连绵”。

IMG_5897

5、识别狂草的标准是什么?

答:第一意狂(魂),第二融篆(本),第三连绵(形),第四使转(法)。四条完备是狂草,缺一则不是狂草。

6、狂草是流派吗?

答:是。草书分章草(古草),今草(小草),狂草(大 草)三大流派。

7、狂草是怎么形成的?

答: 狂草起源于后汉张芝的大草和东晋王献之的破体,形成于唐代张旭的颠草和怀素的狂草。

8、狂草的真正创造者是谁?

答:是张旭。在唐代书法革新浪潮中,他率先揭竿而起,矛头直指占椐“霸主”地位的王羲之,以“先贤草律我草狂”的胆识和气魄创造了狂草(时人称颠草)。

IMG_5898

9、怀素在狂草书派中占据什么地位?

答:怀素是狂草书派的奠基者。他“以狂继颠,”“超绝古今”,把狂草推向峰巅。张旭辞世二十年后,正是怀素的崛起,才确立了狂草书派的永恒。

10、张旭、怀素最佳的代表作是什么帖?

答:张旭是《残千字文》。怀素是《自敍帖》。

11、初学狂草临摹哪本帖?

答:怀素的《自叙帖》。

12、怀素《自叙帖》都好在哪里?

答:〈自旭帖〉具备“五美”,一“弹性美”,二“力度美”,三“流畅美”,四“墨色美”,五“神采美”。简言之,筋、骨、血、肉、气均备。

微信图片_20171217152550

五字

犬守平安日; 梅開如意春

犬守平安夜; 雀鳴幸福年

犬守太平世; 梅開如意春

犬守良宵夜; 鶯歌娛樂春

犬護祥和宅; 人過幸福年

犬厲堪欺虎; 魚靈巧化龍 

犬獻梅花賦; 雞留竹葉圖

戶展新春景; 家傳義犬圖

白梅淩雪盡; 黃耳報春來

戊春人醉社; 戌日客登門

戌日耀吉瑞; 狗年臻福祥

戌日呈禎瑞; 狗年臻福祥

戌刻花燈亮; 狗年喜氣盈

紅梅揚正氣; 黃耳報佳音

花犬觀魚樂; 青雲羨鳥飛

花燈懸街市; 玉犬守門庭

雞鳴知日上; 犬吠報春來

雞舞三多日; 犬迎五福春

雞舞司晨早; 犬蹲守夜勤

雞攜竹葉去; 犬踏梅香來

犬守平安日; 梅開如意春

戍日耀吉瑞; 狗年臻福祥 

金雞交好卷; 黃犬送佳音

金雞歌國泰; 義犬報民安

金雞辭禹甸; 玉犬樂堯天

金雞操勝券; 玉犬報佳音

金雞報捷去; 錦犬送春來

金雞爭報曉; 玉犬喜迎春

金雞追竹葉; 黃耳踏梅花

金雞歌曉旦; 玉狗問平安

國期長治世; 犬守久安家

春來燕子舞; 犬獻雪梅圖

春眠強國夢; 犬護富民家

春曉金雞唱; 歲寧黃耳勤

春光明盛世; 玉犬賀新年

鹿街長壽草; 犬踏報春花

燕剪千叢錦; 犬迎萬戶春

德禽爭獻瑞; 黃耳喜迎春

德禽鳴福壽; 義犬保平安

六字

犬吠佞人喪膽; 雞鳴玉宇生輝

舜犬重臨華夏; 犬年大展雄姿

七字

九州日月開春景;四海笙歌頌狗年

子夜鐘聲揚吉慶;狗年爆竹報平安

三多竹葉雄雞畫;五福梅花義犬描

小犬有知嫌路窄;大鵬展翅恨天地

天狗下凡春及第;財神駐足喜盈門

豐年富足人歡笑;盛世平安犬不驚

犬守家門門有喜;毫敷毛筆筆生花 

犬守門庭何叫苦;馬馳遠路不辭難

犬愛窮家天下貴;鳳毛麟角世間稀

犬效豐年家家富;雞鳴盛世處處春

犬畫紅梅臻五福;雞題翠竹報三多

犬吠雞鳴春燦燦;鶯歌燕舞日瞳瞳

犬吠雞鳴春燦爛;鶯歌燕舞景妖嬈

犬踏霜橋迎五福;雞登雪石報三多

犬臥宅階知地暖;鵲登梅萼報春新

犬臥階前知地暖;鵲登梅上唱春明

犬看門戶民長泰;法治國家世永春

犬能守夜戶常泰;人若忘恩天不容

日新月異雄雞去;國泰民安玉犬來 

日新月異雞報曉;歲吉年祥狗看門 

月明松下房櫳靜;日照雲中雞犬喧

月明柳下蟲魚靜;日照人間雞犬喧

月異日新雞報曉;年祥歲吉犬開門

風流壹代玩獅夜;氣象千端入犬年

方觀竹葉舒雞爪;又賞梅花印犬蹄

四季平安黃犬譽;九州錦繡玉龍飛

龍翔華夏迎新歲;氣搏雲天奮犬年

戌犬騰歡迎勝利;酉雞起舞慶榮歸

戌歲兆豐千囤滿;狗年祝福四時安

戌時火樹銀花夜;狗歲豐衣足食人

戌歲祝福萬事順;狗年兆豐五谷香

戌歲兆豐百事順;狗年祝福四時寧

當於雞鳴常起舞;莫為狗茍總偷安

興邦當立鯤鵬誌;報國應效犬馬勞

名犬如今成寵物;長蟲自古是佳肴

年逢大有牛羊壯;國步小康雞犬寧

報曉司晨辭舊歲;盡忠守夜接新班

雞聲笛韻祥雲燦;犬跡梅花瑞雪飛

雞去瑤池傳喜訊;犬來大地報春意

雞年利事家家樂;犬歲發財戶戶歡

雞鳴天上登仙境;犬吠人間入寶山

雞鳴天上登仙境;犬入雲中喚寶山

國富民強緣改革;雞鳴犬吠報升平

奮發仍需雞報曉;平安何用犬防宵

狗為寵物成時尚;鵲報福音過大年

狗來富裕貓來貴;鶴舞壽松燕舞春

狗看門戶喜無恙;人積糧棉歲有余

狗護壹門喜無恙;人勤四季慶有余

春風六九觀獅舞;氣象萬千樂狗年

春光明媚燕鶯舞;社會文明雞犬寧

神犬仰天迎旭日;雄雞昂首唱豐年

神犬看門門戶泰;宏鐘警世世風清

柳浪聞鶯千裏秀;春臺臥犬萬家安

喜引春風拂綠柳;笑迎玉犬送金雞

雄犬偏能欺得虎;黃沙自可變成金

辭舊靈雞歌日麗;迎新瑞犬報年豐

錦雞報捷搖金步;黃犬迎春躍玉階

疏柳鳴鶯千谷靜;新春臥犬壹村安

滿門結彩春花放;舉世澄明玉犬來

稔歲金雞舒健羽;新春義犬守華門

瑞雪翩翩豐收景;犬蹄朵朵報春花

瑞雪翩翩兆稔景;犬蹄朵朵報春花

新年伊始山川秀;王犬初臨日月長

新春玉犬門前臥;華夏金龍天外飛

鶴鳴松柏人丁旺;犬守門庭社稷安

鼠因倉固潛蹤雲;犬為世寧放膽眠

八字

四海升平花蔭臥犬;五湖秀麗柳浪聞鶯

九字

去歲雞司晨風調雨順;今年犬守夜國泰民安 

金雞報好音家家幸福;玉犬迎新歲戶戶安康 

犬守夜雞司晨汪康望;國太平民幸福大富余

除舊鳴唱出光明盛世;迎新吠傳來改革佳音

金雞報曉聞雞歌國泰;神犬驅邪放犬報民安

十一字

雞司晨陽光燦爛前程似錦;

犬守夜歲月崢嶸美景如春。

改革可興邦蜀犬何須吠日;

開放非媚外杞人焉再憂天。

十二字

神犬續天雞九州吟雪尤吟歲;

新春臨大節萬眾拜年不拜金。

臘酒謝金雞唱遍神州歌大有;

春風催吉犬邁開健步躍高峰。

横批 

狗年大吉 安居樂業 國運齊天 家業興旺

四季平安 四海皆春 五洲同慶 平安是福

大有作為 家庭和睦 萬民歡騰 太平盛世

庄 生 晓 梦

文:郭名高

万般无奈,李商隐决定拜见令狐綯。那天是重阳节,令狐楚已经过逝多年,往事不堪回首。

唐大和三年(829年),李商隐移居洛阳,期间,结识了令狐楚。令狐楚看重其才华,授骈体之学,让他与儿子令狐綯交游,并“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后来,令狐楚聘李商隐入幕为巡官。期间,李商隐积极应试,努力学文,科举上虽屡遭失败,写作还是大有进展。

IMG_5886

李商隐像


开成二年(837年),多年努力,加之令狐綯延誉,李商隐得中进士。次年,他应博学宏辞试不取,料理完令狐楚的丧事,李商隐受泾原节度使王茂元之邀,前往泾州为人幕僚。王茂元赏识李商隐,将女儿嫁给他。也是这桩婚姻,将其拖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王茂元与李德裕交好,被视为“李党”,令狐父子则追随牛僧孺。李商隐被“牛党”视作忘恩负义。王茂元对这个女婿在仕途上并无提携。李党得势,李商隐恰逢慈母病故,需归家守孝三年,从而失去最佳发展机会。后来,在宣宗皇帝支持下,牛党得势。辗转多年,李商隐盘旋于仕途最底层,所追随者,或一贬再贬,或离世、卸职。大中二年秋(848年),李商隐回到长安,潦倒之际,写信给令狐綯寻求帮助,遭到拒绝。

IMG_5887

牛党领袖  牛僧孺像


这日,天是湛蓝的,无风,暖阳。令狐府邸一派繁盛。李商隐久等不遇,想起与故交过往种种,慨然题诗曰:“曾共山翁把酒时,霜天白菊绕阶墀。十年泉下无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不学汉臣栽苜蓿,空教楚客咏江蓠。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因再得窥。”此诗颇有几分嘲讽,其中嵌一“楚”字,就题在令狐綯的客厅,使其恼怒,命人将房间锁住,终生不开。李商隐求助无果,还招来李党嫌弃,仕途境遇进一步恶化。

IMG_5888

李党领袖  李德裕像


大中五年(851年),李商隐之妻王氏病逝。

当初,王茂元宴请诸多进士,成全了这段婚姻。牛李党争,李商隐该有耳闻,因对王家女爱慕至深,又无甚城府,从而将自己置于尴尬位置,也使此后的仕途、生活寸步难行。颠沛流离,聚少离多,“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演绎了多少痴情男女的无奈与伤悲。

李商隐的悲戚、无助,在妻子去世后,愈发浓重。他辞职归隐,恍然明白,诗才是他的精神寄托。郁郁寡欢之余生,吟哦而出的是《锦瑟》的扑朔迷离。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IMG_5889

郭名高隶书斗方《锦瑟》


锦瑟繁音乃重器,却无用武之地。韶华易逝,或仕途无望、或红颜薄命,若梦若幻,不能自己。心寄非善,只有明珠泪两行。这人世走一遭,才华若烟似风,不留什么痕迹,毋需岁月积淀即生怅然。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怀未曾开”。李商隐活得艰辛,那份至情害了他,却成就了此后的辉煌。

IMG_5890

郭名高隶书斗方《锦瑟》局部


这天上午,室外雾蒙蒙地,远处的终南山若隐若现。抚古数日,总该写一两张字吧。再读《锦瑟》,感慨系之,遂有是作。写罢,我的心也是绵绵的惆怅。所幸的是,我等无意仕途,也不好热闹,所谓的潜规则更必挂怀,做一个真实的自己也就够了。

庄生晓梦,是苦是乐,谁又能辨得明白?

IMG_5891

郭名高隶书斗方《锦瑟》局部

▎作 者 简 介

IMG_5892

郭名高 1978年出生于昭陵,渭南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西安惠安中学教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青年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西安市青年书协副秘书长,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在《书法报》《书法导报》《美术报》《中国书画报》《中国教育报》《西安晚报》《教师报》等专业报刊发表理论文章及散文400余篇,出版《郭名高书法散文选》、隶书论文集《心仪秦汉》各一部,策划并撰写“当代隶书名家解读”、“当代隶书中坚批评榜”等大型学术活动,在书坛影响深远 。▎郭名高作品选

IMG_5893

IMG_5894

近来观翁达十先生几幅佳作,自然不做作,不拘谨于细处得失,巍然一体,面貌洒脱。既有自由生意、又有一贯的笔墨力道;作品耐看而“与众不同”。老话说“无意佳为佳”,“妙手偶得”,这对于翁达十先生的创作也颇为契合。艺术若要追寻臻于化境的高峰与醇熟,亦绝非易事。也许不必强而求之,放马过去,只要不断的画、不断的思考就是了。

306709244888039944翁达十新作

微信图片_20171215144541翁达十新作

微信图片_20171215144534翁达十新作

“书为心画”,翁达十作品中总是蓄含着一种“大净”的佛性。他的创作依旧能以笔墨为载体而为我所用,表现出层出不穷的活力。我想,翁达十的艺术创作源于他的生活本质;他的作品风貌及艺术感染力应当是由他生命的内在情感力量所唤起,既源于传统,又根植于性灵深处,散发着描写自我生命的纯真之美。

的确,艺术自身有着很强大的震撼力,它会为我们的生活创造美,它自身也会发展得更美,它伴随着我们人类的生活,伴随着我们文化的发展而向前发展,没有尽头。难怪,翁达十立志要做一名艺术家,他也许是想把书法、篆刻、绘画等方方面面的内涵以及艺术之美都展现出来,使人们和他一起来享受这一份温馨的大美艺术。

翁达十老师通过三个课时,通过解析和示范禅意荷花的技巧,带领大家探寻传统大写意绘画的艺术规律,寻找创作思路。以笔墨写心,感悟莲性香洁。

在翁达十的心境里,艺术的最终目的不是追求表象之美与外在的浮华,而在于展示生命自由状态与合乎自然的心襟气象。也许这才是艺术中可以称之为的“大乘”之美,也许这就是翁达十的思想、胸怀与追求。

课 程 安 排

第一节 荷花用笔、用墨
2017年12月20日 19:00
一、禅画(禅意绘画)概述
二、荷花的画法
1、荷花的自然结构
2、荷花的自然之象——心中之象——笔墨之象
(1)勾勒着色法(2)彩墨写意法(3)残荷花型的画法
三、荷杆的画法
四、荷花、荷杆笔墨禅境的表现(视频示范)
五、以书入画,书法与禅画的关系

第二节 画面的整体与细节、荷叶的画法
2017年12月27日 19:00
一、禅意荷花花叶的画法
(1)水和墨法
(2)墨融水法
(3)彩和水法
(4)墨和彩法
(5)勾筋法
二、经营构图
三、荷叶的笔墨禅境的表现(视频示范)

第三节 荷花的临习与创作
2018年01月03日 19:00
一、解读八大山人、石涛笔下的荷花(图片+讲述)
二、临习示范
三、荷花的创作章法
四、创作示例
五、篆刻与绘画 (视频示范)

微信图片_20171215144544翁达十新作

554342388522605874翁达十新作

48099312280247787翁达十新作

第一节课一元试听
报名咨询入口

微信图片_20171213163200

扫码直接进入墨池公众号获取报名链接 或者点击
课程链接
如有疑问可咨询您的课程专员:小轩(微信:mochihubei)

导 师 介 绍

640.webp (3)翁达十老师

翁达十,本名王治贤。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篆刻研究会理事,江苏省国画院特聘书法家,南京印社社员,彭城印社副社长,西楚印社副社长,徐州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徐州贾汪区书法家协会主席,大洞山印社社长,圆霖法师入室弟子,中央美院张立辰教授名家工作室画家。

参展/获奖

作品入展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作品展,西泠首届国际艺术节中国画大展,中日标准草书联展,中韩第二、三界名家书画艺术交流展,全国首届楹联展,全国第四、五、六界篆刻艺术展,第八界全国展,西泠印社首届国际书法篆刻展,四届篆刻评展,中国第六届艺术节书画精品展,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三十周年——中国书协会员优秀作品展。作品荣获全国第五届楹联书法展“全国奖”,江苏省第四届文艺创作政府奖“五星工程奖”金奖等,江苏省第二届美术周金奖。 
作品入编《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明鉴》《西泠百年——国际社团精品博览》《2008 共和国艺术家大辞典》等四十余部。
作品发表于《中国书法》《人民文学》《书法报》《美术报》《书与画》等国家级专业刊物。
出版《来自李可染故乡的书画名家——翁达十》
《般若心象•翁达十书画篆刻作品集》
先后多次在上海、南京、徐州举办个人书画篆刻艺术展

——END——

2017年12月11日—15日,历时5天的全国第二届行书作品展评审工作在海南省海口市圆满结束。

本次展览共收到14451件投稿作品,其中江苏省来稿1177件,河南省来稿1166件,山东省来稿1133件,广东省来稿1104件,湖南省来稿912件。经过评委会严格评审,共有296位作者入展。

本名单为公示名单,公示期为2017年12月15日—29日,共15天。公示期间,如发现代笔、抄袭、剽窃等违规现象,可向中国书协展览部举报;公示期结束后,仍可对上述违规现象进行举报,举报材料要求信息准确,事实清楚,中国书协将依照相关规定调查处理。 

材料请寄: 北京市朝阳区北沙滩一号院32号楼B座909  中国书协展览部  联系电话:010-59759592  邮编:100083                                

中国书法家协会

2017年12月15日

全国第二届行书作品展

入展公示名单

(共入展296人,按省份排序)

安徽(6人)

何后得   张  照   周  鑫   侯仁明   潘庆五   张太明

北京(6人)

包良达   方  放   刘昆明   吴爱国   吴成君   夏云国

福建(12人)

曾锦溪   陈超勇   陈向荣   高  歌   何金晃   胡温平   黄剑文

黄向场   吕剑贵   王志安   姚传峰   叶韶霖

甘肃(7人)

颉江泊   李存亮   刘建祯   刘小龙   潘金奎   沈  澎   王  宁

 

广东(24人)

陈基忠   陈嘉惠   陈勤斐   邓锋周   郭  豪   韩润红  贺溪阳

黄湖清   黄少鹏   黄曙华   黄显达   黄祖礼   梁远祖   林秋宏

罗滔裕   彭双龙   邵跃晰   韦思扬   吴学翔   谢啟彬   颜周丹

袁庆华   张晓虎   庄晋雄

 

广西(8人)

冯永浩   傅绍尉   何绪虎   李佳骏   卢培钊   杨科云   余方慧

张逢波

 

贵州(2人)

黄  凯   钟  华

 

海南(4人)

冯  伟   李海滨   李坤朋   马同良

 

河北(14人)

常伏新   杜一清   何志瑞   李伯仁   李占发   马  超   马永林

孟凡军   平保龙   王福君   王清伟   阳玉剑   杨彦荣   张  旭

 

河南(18人)

曹秀会   陈炳垚   郭延兴   何  岩   李  彬   李克谦   李  鹏

苗林泉   孙全杰   王冬梅   王俊豪   王志立   姚俊乾   游胜利

张琛义   张琪璘   赵子辉   曹红森

 

黑龙江(5人)

高少珂   郜玉成   马  硕   于  皓   郑长华

 

湖北(8人)

毕云杨   胡文超   孙  谦   万双全   王清泉   向爱东   萧  翰

钟  业

 

湖南(35人)

曾宪良   陈毅华   冯再新   龚晓秋   何  沙   江  雄   李  斌

李炯峰   李奎安   廖东明   刘崇珍   刘立稳   刘宗迪   罗泽群

马孝来   毛健伟   欧  亮   潘  伟   司马新义  谭必清   唐浩榕

唐运乐   夏碧波   谢岸炀   徐海军   徐新辉   杨金榜   易  武

喻  珍   张建云   张  钧   张艳红   周少剑   朱建光   朱  利

 

吉林(5人)

刘连杰   马驰野   王颖军   杨  君   张  涛

 

江苏(34人)

陈方红   陈海兵   陈克年   陈巧令   陈清云   狄晓楠   高耀文

葛步松   何  勇   江卫东   姜广志   姜忠明   阚宗严   李德会

李明明   李志炜   刘光明   刘山林   刘  源   刘贞辉   毛  欢

钱兆林   秦  健   沙  威   邵定国   孙东良   汤志平   唐志昂

许  彬   张  立   赵  坚   周  易   朱云林   左克成

 

江西(16人)

曹波明   曹雄辉   邓春明   桂相文   何  华   廖小丹  刘少坤

潘金生   潘立船   潘有强   陶家鸿   夏  云   姚绍德  张卫华

周其华   邹北生

 

辽宁(13人)

陈  野   崔长武   黄立东   李京臣   刘令诗   刘云生   邱  迪

宋莹川   许  彪   杨  昕   苑书昕   张实惠   赵梁才

 

内蒙古(2人)

白旭丰   苏  地

 

宁夏(2人)

范彦奎   许金平

 

青海(1人)

李炳筑

 

山东(21人)

曹景新   常  猛   陈希军   陈月寒   高  伟   李  伟   廉  伟

刘远明   刘志勇   欧新民   孙宝发   王承栋   王  栋   王奉泰

王宏业   徐福法   许传良   阎丽环   于永江   赵  波   郑和春

 

山西(5人)

段尧刚   贺前进   徐建民   张国斌   赵  毅

 

陕西(6人)

符  浩   李咏奉   申志红   司正博   王文涛   吴纯宝

 

上海(6人)

胡奇峰   华  波   黄贤志   阮李妍   唐  军   朱银富

 

四川(10人)

白井刚   付  国   何叶江   黄清春   李  历   王书峰   伍  平

谢兴华   徐博凯   杨刚亮

 

天津(1人)

张慧民

 

新疆(1人)

王永祥

 

云南(3人)

索博鹏   王嘉勇   赵月秋

 

浙江(13人)

柯忠伟   廖  泼   林六一   吕庆川  王锦辉   徐海峰   杨日赞

叶道全   叶慧敏   俞华军   张子安   赵  彬   赵  恩

 

重庆(8人)

邓  波   付冉英   刘兴刚   刘应川   彭家鑫   蒲剑锋   夏翔飞

朱  睿

 

 

全国第二届行书作品展评审委员会

主    任:孙晓云  

副主任:王学岭    漆   钢  

秘书长:刘  恒 

副秘书长:王  彦  

委    员(以姓氏笔画排序):

于明诠   王学岭    王   彦     龙开胜     刘月卯    刘   恒

刘新德   孙晓云    张建才    张胜伟     胡传海    柯云瀚 

梁永琳   鄢福初    漆   钢

 

全国第二届行书作品展监审委员会

主    任:潘文海  

秘书长:彭利铭  

委    员(以姓氏笔画排序):

李劲松   杨春燕   孟鸿声   彭利铭   潘文海

 

全国第二届行书作品展观察团

委    员(以姓氏笔画排序):

邓宝剑    杨   阳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