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说个笑话:

一个服装模特T台走秀,一身靓装风采照人,这时忽然有一个人在台大问一句:“美女,我只能看到外面衣服,可以问问你穿的内裤好看吗?”640.webp

这是个很无聊的笑话,但是书法圈里很多这样的人。

我们知道,学习任何技艺都要循序渐进、由简入难,楷书之所以会被首选为入门书体,就是因为其规律可循,相对简单、好上手。但偏偏有些人,认为楷书是最难的,不管你行草篆隶写得再好,都要问你楷书写得怎么样。

一定要牢记:书法的基本功不等同楷书,而是各种书法技巧能力的综合能力,简而言之就是:书法人驾驭笔法、墨法、章法技巧水准的综合能力。所以,成功的楷书,应该是有丰富书法情趣和极具感染力的。很多人缺乏对基本功的基本认知,认为楷书等同于书法的基本。这是典型的“唯楷独尊”的思想,他的眼中只有楷书。

640.webp (1)

图/过于刻板的楷书教材

初学书法,学习唐楷的很多,其中有些人学习方法不对就会导致非常顽固地认定“唐楷更是书法的真正的基本功”。于是,顽强地抱住颜、柳、欧、赵之一,死守几年十几年“刻苦地”痴迷“基本功”。以为把楷书写像了,其他书体都水到渠成,这种狭隘的想法非常危险。

640.webp (2)

图/被沿用为印刷体的楷书

令人费解的是,他们只认定楷书(只认定唐楷或独认定欧阳询一家等),认为楷书是真正的书法艺术。认为楷书是最难的,最尊贵至上、统领一切的书体。其实不难发现,这种现象非常普遍,最后大多数沦为书奴,把字写死,死临帖,出不了帖。

640.webp (3)

图/很多人“依葫芦画瓢”学楷书

这样的自学者写的字有鲜明的共性问题:把字写死写僵硬,形似但无神,笔法一成不变,可赏性差,风格板滞,散失艺术情趣。且多数是写的了欧写不了柳,行草就是把笔画写快。墨色单调、笔画粗细一样、字体一样大,接近馆阁体。

最可怕的是咬定楷书认死理,思维僵化,孤芳自赏,孤郁愤懑,对书协或书家等精英阶层满腹牢骚,刻意对立。哪怕意识到自己写字不好,都是别人导致的。

640.webp (4)

图/工整漂亮但散失书法情趣的楷书

如何评估基本功水平?临帖的能力是一个有效评测办法。一个基本功扎实的书法人,并不是看你把某个楷书临得特别像,而是随便给你一个字帖,你在短时间内写得怎么样。

最后再回到刚才的笑话,对于一个模特而言,其基本功可以简单概括为姿态、表情、展示技巧、及搭配技巧等。而不是穿在里面的就是基本功。

所以,一定要提醒各位书法爱好者,要全面培养驾驭毛笔的能力、驾驭字形的能力、驾驭墨法的能力、驾驭行气、章法的能力。

——END——

唐《兜沙经》,纸本,12开,每页24×10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无款识,署“天祐四年(907年)七月日……”乃唐祚之末五代之始,其书法与唐代楷书主流一脉相承,谨严有法,骨体挺拔,具北碑风规,为唐写经中的珍稀之物。首页下端钤“赵氏子昂”、“松雪斋印”,由此可知此墨宝曾经元代书画大家赵孟頫鉴藏。

《兜沙经》高清字帖欣赏:

360se_picture.webp (1)

360se_picture.webp (2)

360se_picture.webp (3)

360se_picture.webp (4)

360se_picture.webp (5)

360se_picture.webp (6)

360se_picture.webp (7)

360se_picture.webp (8)

360se_picture.webp (9)

360se_picture.webp (10)

360se_picture.webp (11)

360se_picture.webp——END——

640.webp (16)

寫在前面

     歷史上鳳鳴書院不止一個,在全國多地都有同名者。本書院旨在繼承前賢的傳統學塾形式、教授方法,秉持開放、包容、互學、互鑒的理念,不斷探索與時俱進的新模式。

   《詩經·大雅·卷阿》:“鳳凰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鳳鳴書院取其“鳳鳴朝陽”的美好寓意,願此間學子有所抱負、有所作為。正如冉長春先生詩云:雨打梧桐催鳳鳴,振翅聲聲駕雲行。

虚线

导师郑人凤
640.webp (18)

郑人凤,男,江西赣县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赣州书法院外联部主任、赣县区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央美院首届兰亭班成员。虔州凤鸣书院创办人。书法作品获中国书法兰亭奖及入展中国兰亭雅集42人展等全国专业展览十余次。

虚线

唐代,继僧人怀仁集王羲之行书而成《圣教序》后约50年,大雅和尚又集王羲之行书刻成《兴福寺碑》,又称《兴福寺半截碑》,此碑行气流畅,摹刻精良,为研习王羲之书法之重要碑刻。

明人安世凤在《墨林快事》中称“…其集王字,顾独得其精神筋力,俨如生动,不比怀仁,只得其形模,并其古澹之趣而已,是以书家重之。”《兴福寺碑》是王羲之传世法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学好王羲之行书的必经之路,其书写性及点画、部件之间关系处理是《怀仁集王字圣教序》所不及的,学习它有助于解决用笔生硬、行气不足的问题。

本次课程共分为四个课时,通过《兴福寺半截碑》详解“综合五步法”在用笔、结构以及临摹与创作上的具体运用,帮助广大学员尽快明理、得法,提高对王羲之行书理解和运用能力。

导师作品

640.webp (19)

640.webp (20)

640.webp (21)

640.webp (22)

640.webp (23)

【 课 程 安 排 】

第一节 书法之理法
上课时间:2018.01.13 19:00

1.书法之“太极观”。通过视频、语音(以下均同)详解太极图的生成变化、蕴意奥秘及与书法的关系。
2.书法之“毫厘观”。精解用笔、结字的共性规律及其道理。

第二节《兴福寺半截碑》之笔法
上课时间:2018.01.20 19:00

1.笔法原理。解析点画起、行、收动作要诀,以及笔势和点画生发关系。
2.执笔“五步法”详解。
3.用笔“五步法”详解。

第三节《兴福寺半截碑》之字法
上课时间:2018.01.27 19:00

1.字法法理。解析结体和体势,点画空间分割及字内各部件矛盾变化关系。
2.结字“五步法”详解。

第四节 临摹与创作
上课时间:2018.02.03 19:00

1.临摹“五步法”。
2.实临《兴福寺半截碑》。
3.创作“五步法”。
4.创作示范。
5.各种幅式的创作方法及要领。

报名咨询入口

↓↓↓微信图片_20180123172620

扫码直接进入墨池公众号获取报名链接
或者点击
课程链接
如有疑问可咨询您的课程专员:小轩(微信:mochihubei)

微信图片_20180123141702刘自坤

刘自坤,字阔甫,号豆胆大将军、阔斧堂、小芝兰室,江西兴国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赣州市书法家协会理事。

2017年10月30日至11月3日,历时5天的第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评审工作在浙江省绍兴市圆满结束,八零九零后青年篆刻家刘自坤再创佳绩,入展第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

入展名单截图:

微信图片_20180123141959

我们非常有幸邀请到刚刚获得兰亭奖刘自坤老师来墨池学院开课,本次课程刘自坤老师将给我们讲述古玺印稿设计的要点。

古玺印是我国印章最早的传世实物,以它独特的艺术形象和风格,造型多样、书体奇放、古秀苍逸之气,逗人爱好。豆胆大将军刘自坤老师在学习刻印的长期过程中,在对古玺的欣赏、临习研究各方面皆有很深造诣,在全国各大展览上屡次获奖。

微信图片_20180123135642

刘自坤作品

微信图片_20180123135646刘自坤作品

古玺印以难得的自然天趣
超拔的想像力与创造力
近乎于童心的创作状态
类似于远古图腾的诡异
烂漫和多样化的审美取向
成为了当代篆刻艺术可资借鉴的宝贵资源

微信图片_20180123135650

刘自坤作品

微信图片_20180123135653

刘自坤作品

用眼觀察 用腦思考——我的篆刻創作觀

劉自坤

  七年前,我在就讀土木工程專業,一個工科生,稀裏糊塗喜歡上了書法篆刻。七年來,沒有老師指導,全靠自己去觀察和琢磨,因此經歷了很多迷惘和心酸。現在回過頭來看,其實篆刻也沒有那麼多的什麼所謂的理論和『之乎者也』。

  這幾年我所做的功課大致是四個方面:

  認識古人,與古人對話。學古才知道篆刻是怎麼回事,才能定準方向,學古是創作的根基。

  看清時人,活在現在就難免被現在人影響,看清現在人,誰是真好,才不會被誤導。

  審視自己,時刻反省自己,客觀看待自己。拿自己跟他人比較,拿自己和過去比較,這樣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

  著眼歷史,歷代有很多篆刻家,風格有不同,成就有大小,為什麼呢?未來又會怎樣呢?

  用眼睛仔細觀察,用大腦反復思考。

微信图片_20180123135656

刘自坤作品

微信图片_20180123135700

刘自坤作品

入展/获奖:

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优秀提名奖
全国第七届书法新人新作展优秀奖
西泠印社2012年诗书画印大展篆刻单项奖
第五届全国书法百家精品展入展
第七届全国篆刻艺术作品展入展
首届“邓石如奖”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入展
首届“云峰奖”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入展
第二届“平复帖杯”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入展
入展西泠印社第七、八、九届篆刻评展
江西省首届篆刻艺术展一等奖
入展当代印坛新锐提名展
参加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九十周年—江西篆刻提名展
有作品在《中国书法》、《人民网》《江西日报》、《书法导报》等媒体发表。

微信图片_20180123135713

刘自坤作品

微信图片_20180123135716

刘自坤作品

通过本次课程,我们将解决:

1、解决古玺印用字的问题

2、解决古玺印字形变化的问题

3、掌握古玺印的布局取势

4、明确古玺印字与字之间相互关系

微信图片_20180123135703

刘自坤作品

微信图片_20180123135706

刘自坤作品

课程安排

第一课时 秦系与楚系章法形制
上课时间:2018.01.29 19:00

1、秦系章法与形制
2、楚系章法与形制
3、秦、楚章法与形制比较分析(多组视频演示)

第二课时 齐系与燕系章法形制
上课时间:2018.01.30 19:00

1、齐系章法与形制解析
2、燕系章法与形制解析
3、齐、燕章法与形制对比分析
4、秦、楚、齐、燕之间章法与形制比较(多组视频演示)

第三课时 三晋与私玺章法与形制
上课时间:2018.01.31 19:00

1、三晋章法与形制
2、私玺章法与形制
3、古玺印五个系统之间章法比较分析
4、章法与形制的运用(多组视频演示)

第一节课 一元试听

↓↓↓liuzikun

扫码直接进入墨池公众号获取报名链接
或者点击
课程链接
如有疑问可咨询您的课程专员:小轩(微信:mochihubei)

王飞涯老师【传统山水画零基础训练营】二、三、四期陆续落下帷幕,墨池学院特意挑选了部分毕业学员的作品,举办本次线上传统山水画零基础训练营二、三、四期结业作品展

与墨池以往课程不同,本次课程特意为学员组建微信学习群,为大家提供交流的平台和助教老师的指导。理论上来讲,喜欢画画,去找一本书就可以学起来。但很多人为什么没有画起来,首先是因为学而不得法,其次是因为没有学习环境和精神氛围。

因为人是意志力非常薄弱的动物,就像为什么人常常减肥却大多减不成功,生活设定的各种目标也无法达成,很多时候没有办法自我控制和管理,因为拖延症这个词被广泛运用,但这总归是片面的,其实还是缺乏一种氛围,我们会需要适当的压力与适当的激励,来帮助我们好好学习。

对学习来讲,除了观看视频课程外,真正有效的还有一套督促学习的系统,所以我们做了一些设计,完成并且提交了作业之后,会不定时地收到来自助教老师的回馈。交作业并不是简单地求表扬,是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得到反馈,同时看到跟你一起进步的同学的情况,可以彼此切磋和激励。

在班级群里,除了晒作业和生活,还可以结识投契的同学,一起分享学习心得,一起进步。

我们一起来欣赏学员的学习成果吧

微信图片_20180115092315

微信图片_20180115092328

微信图片_20180115092331【木头】二期学员

微信图片_20180110111835【A闲人万里】二期学员

微信图片_201801101353933【梁仁芹】二期学员

微信图片_20180115104031【云心自闲】二期学员

微信图片_20180112102424【兄弟永刚】二期学员

微信图片_20180118095620

微信图片_20180118095602【鍾雨】三期学员

edf【有一俊兮】三期学员

微信图片_20180117092313【素雅轩胡素贞】三期学员

微信图片_20180117134031【梁耀德】三期学员

微信图片_20180115105740【怿客】三期学员

微信图片_20180115111028【吴爱】三期学员

微信图片_20180123111749【墨梅】四期学员

微信图片_20180118165228【許廣盛(草堂闲人 )】四期学员

微信图片_20180119114424【翰马】四期学员

微信图片_20180122112451【古为徒】四期学员

dav【(元銮)飘零】四期学员

微信图片_20180123111714【黄爱光】四期学员

微信图片_20180123111601【非述】四期学员

同学们的学习感想

▶▶ 经过墨池学院,王飞涯老师的八节山水画入门课程的讲解,使我受益匪浅,尽管原先也对芥子园山水临摹一段时间,但几乎不得法,清王概《学画浅说》云:“然欲无法,必先有法。欲易先难,欲练笔简净,必入手繁缛。”此论极是!可钦可敬!余尝谓画道之难,至今极矣!必从最繁而至最简,最似而至不似。现在再看这段话,很有深意,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山水还需从宋元开始,尤其是通过飞涯老师的演示纠正了平时的用笔毛病,再此也非常感谢助教曹薇薇老师,热情耐心的辅导。我觉得从事教师这个职业首先要真诚和有耐心。而墨池学院的老师做到了这点,我从内心为你们点赞。为艺之路漫长非一朝一夕可毕,吾将持而不懈,一如既往的坚持下去,在山水墨境中上下求索。【二期学员 兄弟永刚】

▶▶ 千山相阻,阻不断学子求艺痴愿,万水相连,连结了明师传道初心。感谢墨池为我们搭建了如此好的学习平台,使我们有缘求学于王飞涯等诸位明师。闭门临池数年皆不入画道,有幸进入王飞涯老师山水班微信群学习受益颇丰。王老师倾囊相授细致地解析、示范。一笔一画地带领同学们进入传统山水画的殿堂。学用笔,学画理,通过分析自然理法,画出内心感受用相对应的不同质感、节奏的线去表现。表达自然物象,不是在纸上经营效果和技法……而是领悟传统艺术自然的本质和生命的本真。感谢王老师,感谢墨池这个学习平台!【二期学员 木头】

▶▶ 我是一名销售人员,没有固定的休息时间,一直很羡慕有才情的人,由于时间得不定性,即使喜欢国画也无从开始 。
结识墨池,看见王飞涯老师开课,立马报名了。我是零基础学员,从第一节笔墨理法开始,王老师循序渐进,带我走进山水画的大门,开始了我的学习旅程。
一个月时间很短,我受益颇多:树是什么线条,石头是怎样皴的,松针怎么样画,竹子要挺拔……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进步了,我会继续学习,继续领悟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魅力所在,感谢墨池,感谢王飞涯老师,感谢助教薇薇老师。【二期学员 馥珮】

▶▶ 余甚喜传统山水,试效仿古人以手中之笔直抒胸中之意,添人生之情趣。然,此道实非易事,非闭门造车所能及。余实不知从何着手,只能望而兴叹。欣之,墨池给予学习之机会。持源师以自然之理法融笔墨之精神,耐心细致教导吾辈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告余:山水之道需胸怀丘壑,笔墨通其理,非摹其形,若能会此,其技必当更上层楼。循正道而行,任凭前路之遥,亦定当扶摇直上。俊顿首再拜。【三期学员 有一俊兮】

▶▶ 有幸参加王飞涯老师传统山水画短训班的学习,学习时间虽短,但其内容丰富,我是一个初学者,通过王老师短期班的培训学习,受益匪浅。1、明白什么是中国画;2、明白中国画的理法;3、对笔法、笔墨、线质有一定的了解。经过王老师的课堂文字叙述、图片加视频等形式的授课方式,不但通俗易懂,而且直观,这种授课方式很适合我们初学者,这样从基础学起,不但提高我们的画画技能,还不断提高我们的对中国画鉴赏水平。我认为这种学习机会很值得珍惜,以后还要继续学习,不断努力,不断提高。【三期学员 吴爱】

▶▶ 王老师的课程是我在墨池完成的第一门课,讲得很好,让我受益良多。
首先是对中国画的理解有了变换。从前我默认中国画和西方古典绘画一样,主要是图像艺术,主要是追求画面效果,有讲故事的成分,和文学结合得比较紧密。但是现在我承认中国画是综合艺术,既有画面感,也有音乐感,真实绘画的过程,又接近舞蹈…
就绘画过程而言,因为中国画和体操舞蹈接近,所以首先我想说,真是太太太难了,我是跪着上完这门课的……因为有节奏在,必须有轻重快慢的动作,还基本不能改!就相当于要跳跃的时候必须跳,要转圈的时候必须转,一不小心摔倒了,就从头再开始跳……因为这个特性,所以我学到了日常练习必须只练局部,而且是有针对性的练习,必须让单个的基本动作不跪了,才能连起来,否则一场音乐,从头跪到尾,跪点太多,如果不单独拿出来单独训练,只是整体再从头跳,在同样的地方还是会一样摔一样跪,就只是跳完了,并没有美感,也没有收获。最后羡慕一下老师画画,每次看视频,老师真是挥洒自如,要啥有啥,赏心悦目,太厉害了。
王老师的课程是我在墨池完成的第一门课,讲得很好,让我受益良多。感谢墨池提供的学习机会,也谢谢两位老师的辛勤付出,使我有机会能入门中国画,开始欣赏到宋元山水画的美好。【三期学员 dd】

▶▶ 我本一理工男,对国画算是票友,但已经业余了近三十年。
幸改革开放,逢盛世,方得见传统回归,常叹了解恨晚,岁月磋砣。
其实 我懂得学中国画应当追随传统这个道理只有两年。这次跟王飞涯老师学习基础山水课程,深感他对传统的解读另有洞天和深意。
中国画讲”六法”。我以为最难的当属骨法用筆和气韵生动。王飞涯老师从物性,理法,到顶锋,铺锋,轻重快慢和节奏韵律,言简意赅地道明了传统山水画几个核心问题之间的关係,通过大量示范,展示了追随传统山水画的学习方法。深感学有所得。
学习中国画择师最重要。感谢王飞涯老师精彩授课,感谢曹薇薇老师细心铺导,感谢墨池这个平台,感谢有你们。【四期学员 許廣盛(草堂闲人 )】

▶▶ 一次偶然我订阅了墨池公众号,12月看到有王飞涯老师零基础山水画训练营课程,观摩老师作品后,本着对传统山水画的热爱报名了参加培训。通过了近一月学习受益匪浅,特别对第一节课的理法和第二课的线质,使我困扰多年问题茅塞顿开,使我对用笔理念有了质的飞跃。在下笔练习的时候更有把握一些,习作完成后在曹薇薇老师的认真的点评指导下,认识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下次练习时更注意这些,这次培训因为自己的客观原因,练习的少了点,以后抽出时间加大练习,使自己画艺有长足的进步。【四期学员 (元銮)飘零】

 如 何 成 为 山 水 课 的 一 员 

此课程将持续招生,下面有导师介绍、课程大纲、报名咨询入口。

导师介绍

微信图片_20171228112237

王飞涯,字持源,职业画家,1975年出生于江西新余,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山水画专业,师承方严,中国美院竹林会馆会员。

导师作品

微信图片_20171226181122

178128745393962609

89254440163623643

511716268394467962

参展/获奖

花鸟作品《默香》入选2015年湖南省五市花鸟作品联展获优秀作品奖
山水作品《秋山农居图》获2015首届江西省优秀美术作品展优秀奖
山水作品《清泉人家》获2015山水家园首届全国山水画创作展优秀作品奖
2014年6月参加中国美院举办《万壑家园第三届山水画作品展》
2015年10月长沙举办《智绘画堂-王飞涯师生作品展》
2015年12月江西举办《持源-王飞涯中国画回乡展》并举办过多次个人画展

课程内容

第一课时 笔墨理法
很多人并不了解什么是真正的中国画的笔墨,为帮助学员掌握学习传统山水画的方法,本课中,王飞涯老师将讲解如何认识笔墨的基础知识,如何正确学习中国画的基本理法,并进行示范。

第二课时 线质训练
传统的中国画对线质的要求非常高,王飞涯老师在本课中强调懂得笔墨理法后,线质训练的重要性,以及对不同线质进行示范,并讲解用笔的标准。以使学员掌握山水画中不同线质的表现手法,为山石树木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三课时 树法讲解
为使学员理解并学会在山水画中树的处理方法,本课中王飞涯老师将讲解和示范树的生长规律和用笔,在线质训练的基础上,观察和掌握树的生长结构,将线质和用笔节奏运用在树法中。

第四课时 石法讲解
有树必有石,山水画里山石是最重要的,也是较难的一项,为使学员学会不同山石的不同画法,根据山石具体结构去表现画法皴法。本课中王飞涯老师将主要讲解如何理解山石结构,怎样去勾勒山石结构和不同山石的各种皴法。

第五课时 树叶的画法
在传统山水画中,不同的树有不同的叶,为使学员掌握多种树的画法,学会在画面中多种树的组合方法,增加画面的丰富性和意境,在本课中王飞涯老师将示范不同树和叶的画法。

第六课时 松树的画法
松树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很多山水画中,松树常常作为主体存在,在不同时代也有不同的画法,在本课中王飞涯老师将讲解并示范不同松树树干和松针的画法,以及如何运用笔墨线条。

第七课时 竹子的画法
本课中王飞涯老师将详细讲解竹子的生长规律,强调竹子的线质和层次感,示范竹子的画法。使得学员掌握画竹子的用笔方法,并结合山石创作以竹子为主体的小品。

第八课时 树石组合练习
为使学员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与大量练习,能够自由创作山水画作品,在本课中,王飞涯老师将示范由一棵树自由生发,创作一幅完整画面的过程,并详细讲解。

微信图片_20171226170253

微信图片_20171226170503(课程剪影 因经过压缩有损清晰度 课程为高清的)

别怕自己是零基础,让我们怀着初见的心,一起进步吧~

报名咨询入口

微信图片_20171228150333

扫码直接进入墨池公众号获取报名链接
或者点击


课程链接
如有疑问可咨询您的课程专员:小轩(微信:mochihubei)

640.webp (10)

《冠军帖》释文: 知汝殊愁且得还为佳也冠军暂畅释当不得极踪可恨吾病来不辨行动潜处耳终年缠此当复何理耶且方有诸分张不知比去复得一会不讲竟不竟可恨汝还当思更就理一昨游悉谁同故数往虎丘不此甚萧索祖希时面因行药欲数处看过还复共集散耳不见奴粗悉书云见左军弥若论听故也。

640.webp (11)

王献之《中秋帖》

草书《冠军帖》刻于北宋《淳化阁帖》,作者刻东汉张芝。《冠军帖》为作者激情时的手札,它刚柔相济,方圆曲直收展尽妙,萧洒飘逸,用笔如飞,风驰云涌,气势非凡,字形变化多姿,虚实相生,神采飞扬,豪放典雅,其艺术水平之高,古今无与伦比。

张芝为东汉著名书法家,他苦练书法闻名,擅长章草和今草,有“草圣”之称,今已无其墨迹传世。

东汉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期,隶书在东汉发展到了顶峰,楷书、行书、章草和今草也基本形成,张芝推进了章草和今草,但东汉尚未出现象《冠军帖》这样接近狂草的书风。故此,数百年来众多学者认为《冠军帖》非张芝所书。《冠军帖》的作者是谁?为张旭、怀素、王羲之、王献之、王珣等,众说纷纭,至今未有定论。

《冠军帖》中“祖希时面”, 东晋张玄之:字祖希,历任吏部尚书,冠军将军等职位。因此可以断定《冠军帖》的作者应为东晋时期的草书第一高手。

王献之,东晋大书法家、诗人、画家(344年-386年),为书圣王羲之第七子,王献之自幼聪明好学,从小就显露出超人才华,自幼随父练习书法,后转学张芝,王献之悟性极高,敢于创新,创造了草书上下相连的“一笔书”,并将草书艺术推至高峰,对后世影响很大,唐代张旭、怀素就是师法王献之。所以,东晋草书艺术水平最高的书法家是王献之。从晋末至梁代的一个半世纪,王献之的影响甚至超过了王羲之。

640.webp (12)

王献之《鸭头丸帖》

640.webp (13)

王献之《玄度何来帖》局部 

草书是最富表现力的书体,草书技法精湛的书家,其性格、学养、才能、事业、健康、家庭及书写时心情、书写内容、气温、体力、毛笔、纸质、环境等因素,决定作品的风貌,如王献之的四帖风貌就各不相同。《冠军帖》可能为作者一生草书水平最高的一幅作品,且无出风貌相同的第二帖。

公元544年,西魏军队围住江陵,梁元帝投降前,命人焚烧了大量的王羲之、王献之的墨迹(梁武帝收集)。所以王献之作品至宋代时就很少了,今已无其墨迹传世。

640.webp (14) 640.webp (15)

《淳化阁帖》中王献之的草书萧洒流畅,雄峻秀美,气势宏伟,字形变化多姿,虚实相生,神采飞扬,自然典雅,奔放而仍不失清韵,《冠军帖》也具有这些特点。表一取王献之草书与《冠军帖》中同字比较,行笔及字形较相似。表二取王献之《省前书帖》《委曲帖》《消息帖》中的“耳”字与《冠军帖》中的“耳”字相比,最后一笔皆极长,五个“耳”字应该是同一人所书。

王献之历任司徒长史、吴兴太守、中书令等职,后又为驸马,与祖希是同朝重臣,王献之的《委曲帖》《冠军帖》中皆有“承冠军”, 王献之《卫军帖》中有“复冠军”,可见他俩关系非一般,时面是正常的。

东晋名士风行服散,散又名寒食散、五石散,为五种石药组成,药性燥热猛烈,服后使人全身发热,有神明开朗、体力增强的短期效应,长期服散会中毒致疾,甚至丧命。王献之因长期服散致疾,四十三岁病逝。《冠军帖》中“吾病来” “数往虎丘” “药” “数处看过还复” “集散”也符合王献之有病情况。

王献之族弟王珣和王珉(王珣弟)在虎丘(历史名胜,位于苏州市西北郊)皆建有别墅,王珉为医家,王献之任吴郡(今湖州)太守及为官家在建康(今南京)两处距虎丘不远,王献之数往虎丘该是去治病(王珉给医)。

综上所述,《冠军帖》的作者之谜,已经水落石出,中国草书发展史应还王献之一个公道。王献之生命虽短,但献予人类的书法艺术是永存的。

——END——

戴笠(1897—1946),字雨农。浙江衢州人,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在上海股票交易所结识蒋介石、戴季陶等人。640.webp

戴笠因得到蒋介石的信任,长期从事特工与间谍工作,是军统的头子。谜一样的活着,谜一样的死去,戴笠的传奇随风而去。这些难得一见的手迹,多少能看到一些他谜一样的人生轨迹。

640.webp (1)

640.webp (2)

640.webp (3)

戴笠书法手迹

640.webp (4)

但是,外界对戴书法文化修养并不太知情。这个职业军人性情不粗陋,有时候多有柔情,书法写得非常自由飘逸。

从戴笠俊美的书法作品上来看,再一次证明人性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并且戴笠人性的两面性还非常突出,有水火不相容的感觉。

坐在书房里,展纸施墨,戴笠性情完全是一派文人的风格。举笔落墨,风雨无惊。

书法,是他体念平和的一种方式,也是他心境渐达平和的目的。其实,在戴笠的内心深处,他是向望平和与安稳的,不然不会坐于书屋去写书法。

640.webp (5)

戴笠书法:为大通银行开业题字

640.webp (6)

戴笠书法:信笺随题

640.webp (7)

戴笠书法:为好友题字

640.webp (8)

戴笠书法:为浙江同学录题字

戴笠书法,以行书为妙,轻笔漫墨,心性畅然,笔法平缓,书法与王献之书《中秋帖》一样,中速缠绵,意味悠悠。书法是戴笠文化品质的重要标签,成为他冷铁职业的强烈对照。

走出书房,戴笠立即从书法的平和意境走出来,换了另一种心态:军人有责任,心必冷凌。善写书法的戴笠冷严心境,在一些情况下,是对日军的一种仇恨。戴笠明言:与日寇不两立,训令部下,只要见到日本军人,不必上报,灭之为本。

从这抗日行动上来看,戴笠是有民族义气的。心怀民族,所以戴笠的书法就有一份中正骨气,凛然如风。

抗日初期,将领畏战,恐惧开战无胜算,戴笠有言:我们不能像猪一样,吃饱过年等着人灭,唯有行动起来,才有胜利的出口。此言糙,但理不糙,所有将军为之赞同。你看,书法有道的戴笠,也有不凡的动员能力。

640.webp (9)

一笑千古恨,港内失生机。此事,也成就了戴笠为东方特工王的美名。如果历史可以重来,戴笠当为文人弄书法。书法有美迹,世事少纷扰。

@文章来源网络 ,观点仅供参考,归属者不详,如有侵权或其它错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

——END——

书家笔下的汉字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汉字结构具有复杂性、变化性、有意味性的特点,其结构之美客观存在。汉字结构为什么有如此之美?它何以能打动人?这些美的规律何在?学习书法的人如何才能把握其规律,从而创造美。

了解和掌握汉字的结构规律(原则),是每个学书者必需做的事。360se_picture.webp (21)

法则一:写字要端庄平静而重心准立。

晋代书法家王羲之说:“凡是写字贵在平正安稳,首先是用笔的巧妙。有向下的笔势,也有向上的笔势。有倾向一边的笔画,也有歪而不正的笔画;还有斜着的;从整篇看,有小的字也有大的字。有(长)高一些的字;也有(短)矮一些的字。

唐代书法理论家孙过庭说:“初学书法,字体的笔画与字体章法的分布,但求既平安而又方正。”

明代书法家项穆说:“书法有三个要注意的地方:初学写字时要注意防止不均匀和倾斜,继续学下去后知道了写字的规矩,就要防止笔画与字体的不灵活或者出现呆滞现象。最终学的熟练后,要防止任意的狂涂乱造的怪现象和不守规矩的俗气。

法则二:字体形象舒服而上下平稳。

王羲之说:“写字的形象与气势不能上面宽而下面窄,如果这样重与轻显得不相配。字画和字间的空白布置应该远近均称,上下合适。自然就会平稳起来。

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说:“字的结构有上下两部分的,大多是(惟上重下)就是以上面为中心,而重在下面。上面轻的如头上顶戴着装饰物,如:叠、警、声之类的字就是代表。书论《八决》里所说的如:人体长得均称,上下比例协调。又不那么头轻尾重,头小尾大的。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说:“想写字先要预先心里想好字的形象,布置的笔画让它们平正稳妥,或者有意外生出的体势。令其有异样的美感才是巧妙的书法。”

360se_picture.webp (22)


颜真卿《多宝塔感应碑》局部

法规三:字的轻重要平衡,左右要均称。

欧阳询说:“开始学写字的人先要立意字的大体形象,横评竖直的安排。对于笔画之间的空白安排,务必均匀整齐。”

元代书法家陈绎曾说:“所有字的偏旁,都要让它们狭窄而长,这样右边就有余地了。在右边的也是这样。观察它们的轻重,使它们相符合而又相当为最好。就是说大小轻重很平衡美观。”

法则四:布置空白要均匀合体显得字画清爽。

王羲之说:“分配笔画的间隔距离,布置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行于行之间的空白,远近要均匀。”

清代书法家蒋和说:“布置空白有三点:一是字中的布置空白,二是逐字之间的安排空白;三是行与行之间的空白。开始学习写字的分布,都必须停止在均匀的地方。知道了停止在均匀的地方,就要求有点变化。倾斜于平正,疏远与密切;参差着落在其间。”

欧阳询说:“字有彼此互相对着的,也有互相背着的。各有各的姿态,不能出现差错。”

360se_picture.webp (23)


欧阳询楷书字帖《九成宫醴泉铭》

法则五:疏密符合,瘦硬得体。

欧阳询说:“四面安排均匀,八遍都具备所需。短的长的合乎法度,(高的矮的比例恰当)粗的细的字画要折中适度。”

王羲之说“要分配均匀点画,远近互相需要。象耕种时播种一样的有条不紊。研究其精细,然后再调和笔墨,让笔的细锋往来于纸上,疏密比较相符合。”

明代书法家项穆说:“人在写字时在于得心应手,千形万状,不过是说性情中正和谐。还有肥一点,瘦一点而已。如写字要高矮合度,轻重协调匀衡。露在外边的笔画和藏在里面的笔画都安排的合适。刚劲或者柔美互相配合好,就像人世间的看相一样,不胖也不瘦,不高也不矮,才算是端庄美丽的人形啊!”

清代学者包世臣也说:“古代碑贴上的字体,大小很有相(径庭)象狭窄的小路和宽广的庭院同时存在。就像老头用手携着幼小的孙子同行,高矮不齐却是情意真挚,心痛的关爱着。”

法则六:写字连续不同而有所变化。

唐代书法理论家孙过庭说:“在有很多笔画同时使用时,其形状各有不同的地方。很多点画齐放在一起,体势互相冲突违背。(如蒸字下面的四点水的体势就是这样)”

隋代书法家智果说:“重复的笔画就靠紧一些,就象吕、昌、爻、枣(异体字)絲、羽等字应该左面紧窄一些,右边宽一些。而森、磊、淼等字则应以同等道理兼用安排。

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瓘说:“仰面倒下的仰着相同向的或者是相背着的,就是两字并为一字的。必须要求点画上下倒而仰着的,有离开或合并的体势。就象鱼身上的鳞羽一样,互相连接又编排有次序,而又看上去不整齐。就是说象鱼物的鳞羽有参差而又整齐的状态。”

王羲之说:“两个字合为一体的,重复的不要太长,单形的不要太小,有夹裹形体的不要太大。虽然笔画很密,安排好了,看起来确胜过笔画稀蔬的。矮短的字胜过高长的字。如果是写一张的书法,须要字字有意境上的区别,避免有雷同的迹象。

360se_picture.webp (24)

法则七:以奇形的体势表现出

方正的结果,还要内外相称。

明代书法理论家赵宧光说:“想写好用以题额(署书)的书法,要先想好一个字,根据文词的程序所需要,(体裁)然后拿起笔(拈笔)。落中间笔画时,即完成全体布局的构思。落左笔时要考虑到右边的空余,落右边笔画时要注意左边的布局。上下都一样。”

明代书法家董其昌说:“写字须要有出奇的放荡潇洒,常出新鲜的字体景色。以新奇的手法完成正统的字体表现,不主张用旧的墨守陈规。”

法则八:象形自然中的形态,广取它们的神采。

晋代书法家卫夫人谈论书法时说:“点画就象高峰顶上的墜石,与山石相击后,逼真的象是要崩落似的。横画就象天空很长的一道云彩,隐约的存在着形态。竖画就象万年的枯藤直而垂下。撇画就象断开的犀牛角而离开了犀牛一样。捺画就象崩开的浪水一样,击打着向前奔跑。斜钩画就象用三百斤的力量拉开了射箭的强弓,比如将要发箭而有簧力的弓。高厥画就象强力的射箭弓转折相接处(筋节)。所以,每写一个字都各象其形体,才是巧妙的。这样的写字才算书法的结构。”

东汉末年文学家、书法家蔡邕说:“作为书法的体韵,应该各象其形态。如坐立。如行走。如飞起来。如动态中。如远去了。如回来了。如躺在那里。如起立。如愁的表情。如欢喜的样子。如虫子在吃木叶。如长剑和锋利的戈式兵器。如强弓和坚硬的箭。如柔水一样。如火燃一样。如天空的云如阴天的雾。如太阳和月亮。每个地方都横竖有象形的体势,才算是书法啊!”

唐代书法家张怀瓘说:“深切了解书法的人,只看它的神采,忽略也不需要重视字形。”

360se_picture.webp (25)

法则九:字体有挺拔险劲的风度而气宇轩昂。

南宋时期书法理论家姜夔说:“要创作高超容色(风采)的书法,一是须要书法作者本人的品德高。二是须要学习古代优秀的神品法规。三是须要纸和笔的质量好。四是须要字体结构险而有劲。五是须要(高明)具备一定的书法艺术知识。六是须要墨色浓淡合适而又写出的字很滋润。七是须要把相对向的或者是相背着的笔画安排得当。八是须要字的结构与章法常出现新的意态。这样,自然高个的字,相是秀美整重的人。矮个的字,象是精明而勇敢的人。瘦的字,象是山沟积水处样的瘦弱样子(瘠)。肥的字,象是富贵而快乐的人。有劲的字,象是习武的人。有娇艳姿色的字,象是美女。歪倒倾斜的字象是喝醉酒的仙人。端庄秀丽的字,象是有礼仪修养的人。”

比如北宋时期书学理论家朱长文,在评论欧阳询写的《九成宫醴泉铭》碑文字体时说:“取细的与浓粗的中间体势,刚强有劲力而不屈从。就象有正义的官员执法一样,当面纠正缺点(面折),敢于在朝廷面前据理力争而直谏错对的风范。至于其点画工整妙美而又意态精确,没有可增加或减少的地方!”

法则十:书法格调统一,章法奇观。

清代学者张绅说:“古代人写字,就象作文,有(字法)字的体势,有(章法)所有字组合的书法结构。有(篇法)全篇文字形成的方法。全篇字的结构必须首尾相接应。”

唐代书法家孙过庭说:“一个字的点画是决定着一个字的规矩。一个字的写出,是决定全篇书法的基本调子。”

当代文学家(剧作家)马少波先生说:“书法不仅要有写字的笔画形象美观,还要具备作品思想内容的高尚。”

书法理论学者华云说:“书法的章法就象战争中布置用兵的阵法,阵容严谨,有雷厉风行之势。有着集体观念出兵必胜之态。用书法的理论说就是有通篇一体的韵味!全体结构象是法律一样,而书法点画之美,就象治理国家的法律条款,字字有力,句句有理。藏着威仪和表率作用,令人有肃然起敬的风度。

——END——

1月9日上午,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中国书法文化国际传播研究所成立仪式举行。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及夫人、韩国大使馆Kim;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上海交大党委书记姜斯宪,副校长黄震,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莫亮金,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党总支书记兼院长张伟民,中国书法文化国际传播研究所所长、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教授周斌;以及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教授孟建,紫竹国际教育园区总经理唐继锋、副总经理陈清华,紫江集团基金会秘书长陈琳等出席活动。研究所成立仪式由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赵凤主持。

1

2

活动开始前,姜斯宪在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紫竹教研基地与潘基文亲切会谈。会谈中,潘基文讲述了自己从2011年底开启的“中国书法缘分”。他对周斌教授独具匠心的教学方法印象深刻,表示经常会在课程中学到中国传统文化内容,这使他对中国书法兴趣浓厚。这次来上海,他感慨上海近年来发展变化巨大,交大深厚的文化底蕴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姜斯宪表示,潘基文与周斌这段珍贵的师生情谊十分令人感动。交大校训中的“饮水思源”,也来源于交大先贤对母校平凡而质朴的感恩之举,相信“笔尖上的文化”将为在国际舞台展示中国文化做出贡献,也希望未来交大能够加强与韩国顶尖高校的合作,推动两国学术、文化的交流。会谈结束后,姜斯宪将周斌手书的交大校训“饮水思源”赠送给潘基文作为纪念,潘基文也向交大赠送了纪念品。

3

4

随后,中国书法文化国际传播研究所成立仪式举行。姜斯宪在致辞中表示,上海交大在121年的办学历史中,为中国培养了众多学识渊博、为推动人类发展而不懈努力的优秀人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文化在沟通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纽带作用不言而喻,作为一所以培养优秀人才、传播先进文化为使命的百年老校,上海交大有责任促进中国与世界之间的跨文化交流。希望中国书法文化国际传播研究所能够使全世界更多人通过书法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了解中国文化精神,也希望研究所能够架起一座文化沟通的桥梁,为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和世界和平发展做出贡献。

5

潘基文在致辞中表示,书法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内涵精神,练习书法不仅能够使人们找到一条通往内心宁静道路,也丰富了大家对于汉字和美的理解。潘基文回忆了自己早先在周斌指导下练习书法的情形,并鼓励大家亲身体验、探索这一人类文化的艺术瑰宝。他希望中国书法文化国际传播研究所能够促进中国书法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传播,使更多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受益,也希望青年学子以研究所为平台,在国际文化交流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6

潘基文、张伟民、周斌、孟建共同为中国书法文化国际传播研究所揭牌。在文化部、国家汉办的指导与支持下,中国书法文化国际传播研究所将致力于研究以中国书法为载体的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理论与实践问题,既为孔子学院、中国文化中心等海外交流机构输送高端书法国际传播人才,也与国际金融机构、文化产业、艺术管理机构合作,培养中国文化传播领域的综合性文化创意人才。

7

8

9

揭牌仪式后,姜斯宪与潘基文共同观摩中国书法文化国际传播研究所2018年第一课,和留学生一起写“福”字,探索中国“福”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据悉,研究所计划定期聘请国内著名书法家、文化传播学者来研究所进行讲学交流,同时在美国加州、纽约等地区设立实习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到国外实习基地实习锻炼,加强高端人才的跨文化适应能力。研究所聘请周斌为学科带头人,承担国家、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等纵向课题研究、编写书法文化国际传播系列教材、开发书法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组织高端研讨论坛、策划国际展览、承担联合国外交官员以及政府、企业机构人士的文化培训工作。

[责任编辑]: 江倩倩 孙佳

      苏轼大名鼎鼎,是北宋的一代文宗。诗词书画都留名后世。中国文化史很难找到第二个这样的显赫人物。

     他的书法从“二王”,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杨凝式各家吸取营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 努力革新。他讲自己书法时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

      他讲他的书法艺术创作过程时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他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他在对书法艺术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用传统技法去进行书法艺术创造,在书法艺术创造中去丰富和发 展传统技法,不是简单机械的去模古。

  苏轼早年学“二王”,中年以后学颜真卿、杨凝式,晚年又学李北海,又广泛涉猎晋唐其他书家,形成深厚朴茂的风格。他的书法,用笔多取侧势,结体扁平稍肥。这与他握笔的姿势也很有关系,苏轼执笔为“侧卧笔”,即毛笔侧卧于虎口之间,类似于现在握钢笔的姿势,故其字右斜,扁肥。

     苏轼书法中年代表作为《黄州寒食诗帖》(下图)。此诗帖系元丰五年(1082)苏轼因为乌台诗案遭贬黄州时所写诗两首。诗句沉郁苍凉又不失旷达,书法用笔、墨色也随着诗句语境的变化而变化,跌宕起伏,气势不凡而又一气呵成,达到“心手相畅”的几近完美的境界。所以元朝鲜于枢把它称为继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 ”。

640.webp (11)

      著名美学家蒋勋说,苏轼的作品表面看起来是很随意,看起来很柔软,可是他的刚硬都在里面。比如:

640.webp (12)

  尤其是“花”跟“泥”这两个字最美。这两个字中间用了很多的牵丝,细的笔的牵丝把他们连在一起。

     如果我们不放大,我们可能就看不到苏东坡的用笔里面除了柔软,也有这种很细致的部分。

     所以对于书法,第一是要读他的文学的意思,读完以后你必须把字放大,去读他的每一个的用笔习惯,你就会看到苏东坡用笔的某一种美学,是跟他的个性有关的。

    别人都说苏东坡这样的姿势写字是不够有力的,可是我们看“苦雨”这两个字,“雨”的横画这个部分,到顿的部分再下来,其实非常的刚硬。尤其是肩架写得非常好。

640.webp (13)

    特别是“花泥”二字,反应出苏东坡对人生的领悟:从艳丽的花,回来做泥土。

      当有人说他的字很丑,他就说:对,我的字就是“石压蛤蟆体”。

     下半首,尤其要注意“空、寒、破、湿”这几个字,人生不完美,但他还是希望自己在这样颓败的时间里活出一种意义。

640.webp (14)

《寒食帖》之所以被认为是苏东坡最了不起的书法,因为他把毛笔运用到最复杂的状况。苏东坡一直到中年以后,才出现这么大的变化。有柔软、有坚硬,有朴拙、有华美,变化最大。

       所以黄庭坚说:在宋朝四大书法大家中,黄庭坚认为苏轼当之无愧是第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