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英,字实父,一作实甫、号十洲。
太仓(今江苏太仓)人,移家吴县(今江苏苏州)。
约生于1509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
仇英一生寿命短暂,只活了40多岁。
后世对他有一种评价,是作画太工细,所以耗神折寿。
这说法放在只活了二十岁左右同样刻画细谨的王希孟身上似乎也成立。

仇英是明代技法最全面的画家之一,
与沈周,文徵明和唐寅被后世并称为“明四家”。
他出身低微,早年为漆工,兼为人彩绘栋宇,后徙而业画。
曾师周臣学画,苦学成功,是人物、山水画的一位能手。
文徵明赞其为“异才”。
董其昌称赞他“十洲为近代高手第一。
赵伯驹后身,即文(徵明)、沈(周)亦未尽其法”。
他的成名离不开周臣的知遇和教导,更跟文徵明的赏识提携有关系。
与今天的“同行是冤家”不同,
那时候文人与画家之间更多的是留下了互相交好的佳话。

仇英年轻时以善画结识了许多当代名家,
在著名鉴藏家项元汴、周六观家中见识了大量古代名作,临摹创作了大量精品。
他的创作态度十分认真,一丝不苟,每幅画都是严谨周密、刻划入微。
《明画录》谓其:“发翠豪金,丝丹缕素,精丽艳逸,无惭古人。”

今天给大家看的就是一些仇英作品手卷上的人物局部。

以下出自仇英-《仿陈居文姬归汉图》

640.webp (50)

640.webp (51)

640.webp (52)

640.webp (53)

640.webp (54)

640.webp (55)

640.webp (56)

640.webp (57)

640.webp (58)

640.webp (59)

640.webp (60)

640.webp (61)

640.webp (62)

640.webp (63)

640.webp (64)——END——

640.webp (34)

     吴玉如 (1898–1982) 名家琭,早年号“茂林居士”,晚年自署迂叟。安徽泾县人,十余岁来天津,久居津门。善书,真草隶篆无所不精,自幼博览临习历朝诸名家,形成清秀劲健、端庄豪放的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早年学苏(轼)赵(孟頫),后改学米芾,又改学李兆海和二王的《黄庭经》,采诸家之长,融会贯通,自成风格。他的书法平正规矩,于平淡中见光彩,喜用细管长锋羊毫笔,薄纸淡墨,挥毫用力全赖手腕,字稍大,则必悬肘。吴玉如天资极高,学识丰赡,尤其是其行草书,使中断数百年的“二王”书风得以延续。

       吴玉如淡泊名利,谨身慎行,主张“士先器而后文艺”,他说:“写字必先读书,学字先学做人”。

       吴玉如在古文、诗词、文字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曾多次在国内和日本举办个人书法展览会,受到国内外的推重赞赏。吴玉如曾执教津沽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工商学院,生前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天津市文史馆馆员。出版有关方面的书稿有《吴玉如书法集》、《迂叟自书诗稿》、《迂叟魏碑千字文》等十余种。而他最受人崇敬的不仅限于在文学、书法上的成就,主要是由于他那刚直不阿,一辈子不肯随波逐流的品格。他对后学,一生都是循循善诱,门人弟子以至私淑者,遍及南北,远至新疆边境尼克勒县,云南昆明、大理,广东、广西等地。

作品欣赏

640.webp (35)

640.webp (36)

640.webp (37)

640.webp (38)

640.webp (39)

640.webp (40)

640.webp (41)

640.webp (42)

640.webp (43)

640.webp (44)

640.webp (45)

640.webp (46)

640.webp (47)

640.webp (48)

640.webp (49)——END——

 

双耳失聪的程功,是浙江衢州的一名书法高考生。从小到大,他的父母不让他上聋哑学校,坚持跟着正常班级学习,最后参加普通高考,和健全的孩子同场竞技。尽管先天失聪,但程功苦练书法,最终收到了四川美术学院书法专业的录取通知书。全国有千余人报考这个专业,浙江只招录两人,程功便是其中之一。

640.webp (26)

  程功,11个月时先天性失聪。程功确诊后,她的母亲就不再外出工作,留在家中照顾她。“每天教他说话,带着他念‘爸爸’、‘妈妈’,一天起码500遍。”母亲说。因为听不到发音,学说话非常困难,直到17个月大的时候。小程功才第一次说出了“爸爸”……

640.webp (27)

  18年过去了,儿子叫出第一声爸爸时的情景,夫妇二人都不太记得了,但当时那种激动之情,却绵延至今。对于不放弃的人来说,幸福会迟到,但不会缺席。2岁开始,小程功就和父母分隔两地,他被父母送到了杭州的语训幼儿园。那时他的父母在温州打工,半年才能去看他一次。

640.webp (28)

 后来,随着父亲的工作变动,程功初三时从江西转学到故乡衢州。江西的课程安排与浙江不同,还没学过化学的他,要应对自然科学这门陌生的课程,中考在即,程功下了不少功夫,最终以412分和书法特长被浙江省重点中学衢州三中录取。

640.webp (29)

  有人说,高考后的这个暑假,旧的压力已经过去,新的压力还没有到来,是最放松的。但程功每天都宅在家里写毛笔字。网络上,热播剧一波又一波,那款叫王者荣耀的手机游戏吵得不可开交。而程功则摆开他的文房四宝,在笔墨间追寻他的铁画银钩。世界再喧嚣,也和程功没有关系。

大约2岁半的时候,父母带他去了西湖。西湖边有许多刻着字的石碑,小程功不看风景,却对石碑上的刻字很感兴趣,用手去描绘碑文。宾馆里,程洪发看见小程功画了一只鸭子,非常逼真,于是决定让他去学画,但当时他们生活的江西县城里,有一位书法老师更好,于是阴差阳错下开启了程功学书法之路。用程功的启蒙老师的话说,“这是缘分。”

640.webp (30)

 2005年7月,7岁的程功正式开始学写字,但与老师的沟通却成为问题。为此,启蒙老师特意请程功的妈妈一起来听课,当翻译,没想到效果很好。“程功的笔性很好,进步神速。”不出半年,就获得了县里书法比赛的一等奖,天赋初露。

640.webp (31)

   尽管如此,妈妈对程功的要求还是很高,第二天要参加现场书法比赛,前一天晚上她觉得个别字的笔画不到位,程功练习到晚上一点,满意才结束。也正因为母亲严格的教育,才培养出程功良好的书写习惯。

640.webp (32)

  2009年,程功四年级时获得了巨人杯“首届全国大中小学说规范汉字书写大赛”小学二组软笔类一等奖,与全国22强在中央电视台演播厅争夺去日本交流的名额。2012年10月,14岁的程功获得全国残疾人书法大赛一等奖,全国只有5名。爸爸带着程功去领奖时,大家都以为是他爸爸写得字。

640.webp (33)

 今年,他参加了5所美术院校的艺考,考上了3所。在天津美院考试时,考官当场宣布考题,因为听不见,他不知道走进来的人是模特,他看到身边的人都在画才明白,但模特已经走了,考试结束时他连头都没画完……尽管如此,程功却因为听不见,反而不容易受外界的干扰,练字专注、落笔静心。又有钻研精神,爱琢磨、也肯背字帖,几年下来,书法也越来越精湛。

 正如程功自己所说:“第一次到书法班我写了八个大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启蒙老师千方百计地教我写字,我坚持了10多年。参加全国性书法大赛拿到了很多奖项并收获到很多,是书法让我充满了自信,也让我考上了重点高中名牌大学。我会加倍努力,不负恩师对我的厚望,不负父母对我的企盼,我将来一定要成为一名书法家,攀登更高的山峰。”

为他点赞!

640.webp

|祝|允|明|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和枝山,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与唐伯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

640.webp (1)

640.webp (2)

640.webp (3)

640.webp (4)

640.webp (5)

640.webp (6)

640.webp (7)

640.webp (8)

640.webp (9)

祝枝山草书《桃源图诗册》

祝枝山书法吸取唐虞世南、元赵孟頫书法之神,扬晋王羲之、王献之行书、唐怀素草书之势,融会贯通,自成一体,发展为自己的独特狂草,被誉为“明朝第一”,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

640.webp (10)

640.webp (11)

640.webp (12)

640.webp (13)

640.webp (14)

640.webp (15)

640.webp (16)

640.webp (17)

祝枝山草书《桃源图诗册》

他的草书师法李邕,黄庭坚,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变化,风骨烂熳。人称:“枝山草书天下无,妙酒岂独雄三吴!” 清代朱和羹《临池心解》认为:“祝京兆大草深得右军神理,而时露伧气;小草则顿宕纯和,行间茂密,亦复丰致萧远,庶几媲美褚(遂良)公。”

640.webp (18)

640.webp (19)

640.webp (20)

640.webp (21)

640.webp (22)

640.webp (23)

640.webp (24)

640.webp (25)

祝枝山草书《桃源图诗册》

今天讲讲中国从古到今的画家如何在所处时代“混饭”的?

唐代:温与饱的边缘

唐代,是所有中国人的骄傲。但事实上,唐朝人大多在温与饱的边缘苦苦挣扎。

一个唐代民间画工的工钱与泥瓦匠、木匠一样,每日十五文。如果画匠家中有老父母、妻儿,一家五口,按照开元年间的米价,五口之家每日买米就需十三文钱的开销。除了买米之后,只剩两文钱,还要买菜、衣裳、租、税……吃肉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如果碰到当天没有开工,那就连这十五文的收入都没有。这就是所谓的唐代“开元盛世”的一个民间画家的真实生活。

微信图片_20180130171406展子虔《游春图》

同样是艺术创造者,民间画家与宫廷画家的差距很大,能否吃上皇家饭,决定了一个艺术家是天上云,还是脚底泥。相比起民间画家的稀粥白饭,吴道子等有官衔的宫廷画家时常有皇帝的“赐宴”,官员间的“公宴”,作为统治阶层的一员,有着吃不完的宴席和领不完的红包。

但是我们要知道,虽然唐代的宫廷画家捧着金饭碗,他们绝不是只会溜须拍马的饭桶;虽然唐代的民间画家工钱低贱、衣食堪忧,但是他们也没有绘画上敷衍了事。

宋代:好饭碗,皇家造

宋代的几位皇帝喜欢绘画,是全天下画家的运气。酷爱艺术而著称的宋徽宗设立了画学(艺术学院)和翰林书画院(宫廷画院),把绘画正式纳入科举考试之中,使民间画家有机会捧上皇家饭碗。

W020140403394271316435郭熙 窠石平远图

宋代的皇家饭决定了院体画的主流地位,画家要想捧上好饭碗,就必须认同院体画的审美。

元代:男人,应该瘦一点

生物学告诉我们,一个男人征服另一个男人的时候,胜利者体内的雄性激素会急剧上升。在元代,征服者和统治者的雄性激素猛涨,但是同时代的绘画却阴柔无比,这是历史对艺术开的玩笑。

蒙古族的入侵,打破了画家的饭碗,也砸掉了无数文人的饭碗。所谓:八娼九儒十丐。文人的地位甚至比娼妓还低。为了一抒胸中不平与怨气,也为了打发时光,文人以画作来寄托思想成为风尚。文人画由此兴起。

微信图片_20180130164934倪瓒 容膝斋图

明代:吴门画派与江南style

如果说唐、宋是宫廷画家的黄金时代,那么明代就是江南style的天下。

以文徵明为首的江南style的兴起,象征着江南文人品味的胜利。同时,画家饭碗的掌控者也由皇室贵族,转向了民间的富豪。

83469475_1文徵明《兰亭修禊图》

明代中期,尽管商贾腰缠万贯,依然被看成缺乏文化修养的暴发户。因此,商贾开始为文人画家们提供饭碗。不少画家在富豪的私家园林里吃上了长期包饭。商人的地位由卑微,到与艺术家平起平坐,再到作为主人请客吃饭。商人与画家之间产生了微妙的等级差别。

如果说明代之前,画家的饭碗由皇室贵族决定,明代中期开始,巨贾豪富就成为画家饭碗的掌控者。民间资本开始掌控画家的饭碗,商贾的品味开始影响艺术史。

其实每个时代的优秀画家和作品都和所处的时代有莫大的关系,其中山水画是中国画中非常庞大的分支,没有哪一个画科能像山水画那样给国人以更多的情感。山水的创作,也是心灵的创作。对山水画发展历程进行细致的了解是中国画学习和创作的重要环节。

墨池学院特邀于灏老师开设中国山水画鉴赏与创作的课程,通过3个课时带领我们从秦汉走到今天,领略山水画发展一路的光彩,并通过对山水画技法和创作构思的详解,使学员深入了解山水画创作的过程和意趣。

下面有报名咨询入口和墨池福利哦 ☟

20077261163013147_2关 于 课 程 的 几 个 问 题

1、课程的内容是什么呢?什么时间上课呢?

第一课时 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演变
上课时间:2018.03.08 19:00
1、不同时代山水画的特点与代表画家
秦汉—魏晋—隋代—五代—唐—宋—元—明—清—近代—现当代
2、不同的画法风格解析与欣赏
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3、山水画派及代表人物
吴门画派、南方山水派、常州画派、黄山画派、米派、湖州画派、虞山画派等
第二课时 中国山水画技法与临摹
上课时间:2018.03.15 19:00
1、山水画的笔、墨、技、法
2、自然对象:山石,树木,点景,云水,人物
3、节奏韵律与笔墨张力
4、详解一幅山水画的临摹方法
第三课时 中国山水画的写生与创作
上课时间:2018.03.22 19:00
1、绘画语言与笔悄墨趣
解析谢赫六法论
2、立意与意境构成
解析平远、高远、深远
3、创作
意象造型与构图处理

2、介绍下授课导师吧?
微信图片_20180130170112

于灏,山东成武人,斋号墨山堂、木溪山房。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2009——2012年授业于清华大学中国画高级研修班。现为国家农村教育发展中心国博画院(北京)副院长兼第二创作室主任,副教授,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韩书画艺术交流协会副主席,北京万葫堂美术馆特约画家,曹州书画院画师,江西将军书画院(保利·南昌)和杏花村书画院(安徽池州)艺术顾问。

导师参展资讯

作品曾获庆祝澳门回归全国书画大展赛特别金奖
2006年全国教师书画大赛一等奖
入选2008《中国画100家扇面精品》(展)
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之星”高峰论坛(元首走廊)中国画名家收藏展
2011年第五届花鸟画作品展等。
应邀为故宫博物院建院85周年创作中国画作品《太行神曲》、为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创作国画《家园》并被清华大学“百年树人”教育基金会收藏,入编《中国画100年》(2014-四川美术出版社)。
出版有《于灏山水画精品》,《中国当代山水画家——于灏》等作品集。

导师作品

微信图片_20180130170737

微信图片_20180130170726

微信图片_20180130170719

微信图片_20180130170653

3、在哪里可以报名线上课程呢?

第一节课 一元试听

微信图片_20180130170115

扫码直接进入墨池公众号获取报名链接
或者点击
课程链接
如有疑问可咨询您的课程专员:小轩(微信:mochihubei)

 墨 池 福 利 

微信图片_20180105170419

1、中正类

640.webp (4)

2、金石类

640.webp (5)

3、大字类

640.webp (6)

4、模仿类

640.webp (7)

5、碑学类

640.webp (8)

6、董字类

640.webp (9)

7、隶变类

640.webp (10)

8、飞逸类

640.webp (11)

你最稀罕哪种类型?

——END——

 

欧楷难学,世所尽知。

近些年来,学欧的人却是非常的多。然而,即便是一部《九成宫》,也是千人千面,争议纷纭。大家的一个普遍认识就是,再怎么研习精修点画,都好像离欧书甚远。这个问题一直困扰了很多书友。

我们前面曾有文章,提出过一个问题:现在那么多人学习欧书,为什么却少有人接受欧阳询的行书?或者说同时研习老欧的行书?此中缘由,或许是我们已经在视觉上只接受当代的“欧书”,而对更加险绝的行书无法接受了。但是,不可忽视的,那也是欧阳询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视于它,或许就自动隔绝在真正的欧书之外了。

那么,欧书在唐代的真正面目又是怎么样的呢?

所幸,历史文物中仍保存有重要的参考物。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编号为P.5043的《古文四十六行》残卷。抄写规范精美,就是典型的欧体书韵,笔法结构成熟老练。

或许我们可以这么认为,欧楷难学,多为碑刻所误的缘故。如果我们能广开视界,以此唐人墨迹做参考然后临习,应该会有裨益的。

640.webp

640.webp (1)

640.webp (2)

全卷

640.webp (3)——END——

 

640.webp (87)

展览预告丨汲古修綆王客/诸明月书画作品集

■ 展览时间
2018年2月3日(周六)下午3点
■ 展览地点
山东出版美术馆(济南胜利大街山东书城五楼)
■ 主 办
山东省书法家协会
江苏省书法创作研究中心
刘海粟美术馆
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山东齐鲁美术研究院
山东省现代艺术研究院
■ 承 办
济南和熙文化传播公司
山东德润艺术馆
孙武画院
■ 协 办
杭州子瞻文化
艺泉堂
北京阅目堂
墨池
遥襟艺术
书法频道
《东方艺术/书法》杂志
■ 媒体支持
《中国书画》《书法》
《书法赏评》《书画世界》《书法报》
《羲之书画报》《青少年书法报》《大美术》
■网媒支持
中国在线艺术网
■装帧设计
杭州子瞻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前言

文 / 丁 政  上海师范大学书法专业硕导负责人

        昔贤論書有云:“取法乎上,僅得乎中;取法乎中,僅得乎下”。蓋中國書法之為藝源遠流長,非深入傳統不能立定根基,不與時俱進又不入時流,故孫過庭嘗云:“貴能古不乖時,今不同弊”。然書至于今日,虽新態百出,亦流弊叢生,故有識之士多思救弊之方。吾友王客、諸明月二君應友人之邀,今來濟南聯袂舉辦“汲古修綆”書畫聯展,实以展览之名自检自省。唐代著名古文家韓昌黎《秋懷詩》有云:“汲古得修綆”,聯展之命名蓋取其意旨,在深入傳統,返樸歸真,良有以也,誠可喜可賀。昌黎詩有云:“窗前兩好樹,眾葉光薿薿”。二君風華正茂,豈其謂乎?王客原名王方呈,中央美術學院博士,現任上海師範大學美術學院講師。諸明月南京藝術學院碩士,現為常州劉海粟美術館專職書家,著名策展人。二君皆當代青年書家之翹楚。此次聯展之百餘件作品皆為二君傾心之力作,才情與功力俱見傳統與創新並舉。齊魯大地素稱禮儀之邦,文化傳统深厚,書畫人才輩出。二君之聯展亦在向山東書畫界前輩同道求教,同時也可提供借鋻,嚶嚶其鳴,求其友聲,預祝王客、諸明月“汲古修綆”書畫聯展圓滿成功!                 

                                                丁酉臘八丁政于廣州

作者简介

640.webp (88)

王 客

王方呈,又名王客,1976年10月出生于浙江省台州市玉环。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学士、硕士,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书法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东方艺术·书法》副主编,上海温州青联副主席。

■ 作品获奖及入展
全国第三届青年书法篆刻入展。
第四届全国青年书法篆刻入展。
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展全国奖提名。
全国首届行书大展三等奖。
全国第六届篆刻展三等奖。
全国书法家协会名家工程千人作展。
全国书法家协会名家工程五百人展。
当代篆刻艺术大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优秀作品展。
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当代写意篆刻学术邀请展。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成立十周年纪念活动暨大美篆刻——走进生活中的篆刻艺术作品展。
上海首届篆刻艺术大展
获2017年度上海市文联中青年文艺人才扶持项目

■ 文章发表
《唐代篆书复兴简况》,《书法赏评》,2008.2。
《马超的姿势》,《东方艺术·书法》,2016,8。
《从祝允明《草书古诗十九首》 考察其与吴门诸子的关系》,《东方艺术·书法》,2016,10。
参加2017年7月全国书法博士展暨创作高峰论坛
参加2017年11月兰亭书法论坛。

640.webp (89)

诸明月

1976生于南京溧水石臼湖畔, 斋号仰山草堂、集灵山馆、寄庐。、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学士、南京艺术学院书法硕士(导师徐利明)。又毕业于北京大学名家工作室高研班、美术报吴冠南大写意花鸟画高研班。
现为刘海粟美术馆专职艺术家、《海粟美术》主编、《东方艺术/书法》特约编辑、《艺术中国》特约编辑、致公党江苏省文体委员会委员、河北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标准草书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书坛知名策展人,先后策展:毕加索/达利版画展、第二届纽约中国书法国际邀请展、国家艺术基金扶持项目/学院风骨-当代书法专业博士作品巡回展、大写将来-全国书坛国展精英提名展、文化观照-当代书坛中青年学者笔札邀请展。
2014年10月,赴韩国参加第二回韩中艺术交流展并赴日本考察, 2015凤凰江苏提名-江苏青年书法十家、2016、2017东方艺术|书法提名-当代书坛二十家。
学术论文《论禅悦对董其昌书法“平淡”风格的影响》和《康里子山书画见闻略述》发表于《中国书法》、《我看丑书》发表于《中国收藏》《理学背景下的康里巎巎事略》发表于《书法赏评》、《奎章阁时代康里子山交游考》发表于《书法》、《怀素草书管窥》发表于《民族美术》。
《东方艺术|书法》、《书法报》、《书法导报》、《美术报》、《书画世界》、《艺术中国》、《大美术》等媒体杂志作专题报道并发表作品及文章。作品被岭南美术馆、吴冠中艺术馆、湖南群艺馆、金陵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书法作品曾入展:第四届林散之·江苏书法作品双年展、第九届全国书法展入展提名、全国首届书法小品展览、全国首届册页书法展、首届普洱茶全国书法展、普宁全国百名优秀书法家作品展、常州市书法晋京展等书法展,获南京艺术学院毕业作品优秀奖,首届常州书法篆刻大展银奖。

■ 展览
2009年10月 诸明月书法作品展 浙江温岭
2011年4月  刘海粟美术馆学术提名-四人书法展 (刘海粟美术馆)
2012年10月 “深美闳约-南艺硕士书画四人展 (刘海粟美术馆)
2013年11月 清风徐来—全国青年书法名家九人展 (南京市高淳区)
2013年12月 海风新韵—15人书画作品展  (长三角美术馆协作机制)
2013年12月 常州市书画名家作品展  
常州得园 2014年1月 燕园翰墨——北京大学名家工作室高研班作品展
河南省美术馆 2014年5月 希心理味—北京大学名家工作室作品展   
岭南美术馆 2014年9月日 翰墨新境——院系画家新势力作品展   
北京政协礼堂 2014年11月   第二回中韩艺术交流展    
韩国春川市 2015年4月 凤凰江苏提名-江苏青年书法十家展
2017年12月 第二届“中吴书风”年度学术展 常州书法院
2017年12月 江苏艺术家作品双年展百家湖艺术
2017年8月 清风出袖—诸明月书画紫砂艺术展 佛山天雄艺术馆
2017年3月 东方既晓-江苏中青年书法十家雅集小品展

作品欣赏

640.webp (90)

王客  草书苏东坡菖蒲诗180cm×97cm

640.webp (91)

诸明月  笔老 水清联178cm×23cm×2

640.webp (92)

王客  草书白居易续古诗其一28cm×71cm

640.webp (93)

诸明月  二十四诗品 12cm×45cm×12

640.webp (94)

王客  隶书抱瓮灌园36cm×38cm

640.webp (95)

诸明月  老子为大 /孔子用中60cm×26cm

640.webp (96)

王客 行书东坡旧闻一则26cm×55cm

640.webp (97)

诸明月  庭院记34cm×111cm

640.webp (98)

王客  篆刻印屏133cm×33cm

640.webp (99)

诸明月  心经30cm×37cm

640.webp (100)

王客  隶书宋人轶事42cm×15cm微信图片_20180130133715

诸明月  徒自抱贞操46cm×75cm

1

王客  隶书董其昌题跋69cm×21cm

2

诸明月  菖蒲图35cm×70cm

3

王客 唐墓志临摹120cm×50cm

4

诸明月  绢本水墨系列26cm×33cm

5

王客  行书寒彻骨香扑鼻联154cm×42cm×2

6

诸明月  云想衣裳花想容38cm×65cm 
640.webp

640.webp

——END——

640.webp (55)

陈子庄早期作画号兰园,中期号南原、下里巴人、陈风子、十二树梅花主人,晚年号石壶,有“中国梵高”之称。

抗日战争前,齐白石、黄宾虹先后寓居成都,陈子庄因得到他们的教诲而眼界大为开阔,同时上窥朱耷、石涛、吴昌硕诸大师的艺术精奥,从而决定了他的艺术走向。

640.webp (56)

50至60年代中期,他的画艺以奇兀、峭拔、灵宕的特色呈显,异于时流。文革时期使他陷入困境,在妻子疯癫、幼子夭亡、自己疾病缠身的情况下,仍以极大毅力潜心于艺术的追求,把自己的艺术推向了一个更高层次。

陈子庄的国画作品,因平淡天真、机趣天然,有耐人寻味的生命力,而独具其艺术特色。

640.webp (57)

著名美评家王朝闻说:“陈子庄敢於从人人不屑一顾的题材着眼,在平淡中展现了优美得境界,这也形成了陈子庄艺术的独特风格。它使我相信,中国画有像某此论者所说的已经到它得的末日。

640.webp (58)

冯其庸则说:“石壶的画,初看似乎貌有惊人,但是只要你稍稍留心就会发现,你面对着的是一位惊世骇俗得,不同凡响,高出於自己时代多多的具有绝代才华的卓越画家”。

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连看数遍陈子庄遗作展览,然后评论到:“这是一个伟大的画家。要用小品表达大自然是非常困难的,但他也做到了。

640.webp (59)

【陈子庄谈艺录】

绘画须通“心灵”,须得“机趣”,此四字,论及者寡,能做到者更少。 

我的绘画最大的特点是描写大自然的性格。在理论上,一幅创作是作者全人格、全生命力的表现,我努力想做到这一点。 

640.webp (60)

绘画一道有两个要素,一是性灵,二是学问。无性灵不能驾驭笔墨,有学问才能表现思想。 

必须于性灵中发挥笔墨,于学问中培养意境,两者是一内一外的修养功夫,笔墨技法是次要的东西,绘画光讲技法就空了。有人光讲意境,无学问来培养,则是句空话。然而如沈石田、文征明,学问虽好,但缺乏性灵,笔墨也会落空。八大、石涛有学问有性灵,可称双绝。性灵是根蒂。治学当治本,不应治末。 

640.webp (61)

绘画,起初是描摹大自然,然后“生化”(即提高与创造)。生化的本领得自作者内心的修养,一个画家在艺术上成就的大小,就看其人修养之高低。 

640.webp (62)

“徐悲鸿的马过熟,都是那一匹,画穷了。” 

“关山月画的梅花,像是从窗口看出去的景,等于照相机镜头的功能。画面有些像过去村姑剪纸梅花,一个方框框填满,无布局,无组织,无境界,无意趣,无动人的内容,无惊人的技能,不是内心先想一种情景再来画,而只是浓、淡两层点起就是了。无意境不能成一幅画。”  

640.webp (63)

对物写照,不论山水、人物、花鸟,均宜描写具象,个别特征,形质俱肖,不宜太抽象,普通泛泛为之,此为一定律。 

640.webp (64)

大胆挥写,细心收拾,能得奇趣。 

640.webp (65)

写意画,是在写字,不在画,要量寡而质高,写是写其意趣耳。 

640.webp (66)

用色不宜多样,一幅之中青黄杂沓,失去韵致和朴实,华则易俗。色以辅笔墨,不可依靠色彩而惑人自惑。要色与墨两无碍,色有深浅明晦,以求色之变化,使山水增辉。 

640.webp (67)

学画之法,初起时当弃其粗心,养其耐心,而能取形准确。若粗心未去,步法步骤,必失其真形,成之表面,久之落于形式,流为习俗,深入于心,难于救弃。反之,自矜其手腕明敏,心眼慧聪,一当动笔则弊端百出,而为终生之害,纵令老年知之,悔之固已晚矣。

640.webp (68)

假使初学之时,有耐心去粗心,不求速效,从根基上下死工夫,笔笔到堂,处处用心,看自己习作较诸别人,看别人之作证诸自己,何处为是,何处为非。

640.webp (69)

凡最高境界,不但在笔墨之内,而且要在笔墨之外。而意趣深厚,原不是依色量和墨量之多寡而定,然笔墨之内是有穷尽的,而笔墨之外是无穷尽的。 

640.webp (70)

中国画为什么不叫风景画而叫山水画,是着“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故山为静,水为动,因之山水讲动静阴阳,而不叫风景画者在此。 

640.webp (71)

画之雄强、超逸,能手而已;至于平淡、天真、无迹可寻,故曰淡然无极象而美从之。 

640.webp (72)

文以达心,画以适性,适性而真画出焉。 

640.webp (73)

最美的是真实,违背真实则虚伪,则不美。绘画是无声的语言,我们要画真画,讲真“话”。 

640.webp (74)

艺术家的心量是无穷的,一个小小印章,一幅小画,往往可以窥见其心量之浩大。

640.webp (75)

如论国画的优良传统,最可贵的,是画家的毅力与独特见解。一说“传统”,世人仅知有笔墨、颜色,不知有毅力。为何不讨论有成就的作者之独特风格从何而来?法则固然需要了解,不了解传统法则的研究者是盲目的研究者。但是,传统不在法则内,艺术中法则一旦形成,便只是新的艺术的枷锁。 

640.webp (76)

绘画一道有两个要素,一是性灵,二是学问。无性灵不能驾驭笔墨,有学问才能表现思想。如画芍药,仅仅是芍药则无意思。不能为画画而画画。个人的艺术风格是上述两个条件相结合而后形成的。有了意思,要考虑表现形式,于是出现了风格。否则,只在画得像不像上徘徊作难,便什么都谈不上了。 

640.webp (77)

绘画艺术是精神世界的东西,是高于物质世界的。因此,凡来跟我学画的人,我都告诉他们要先致力于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我是诱导他们认识自己的思想体系。不画别人的画,也不画大自然的画,要通过画大自然画自己,通过物质画精神—-这才是自己的。 

640.webp (78)

能启发人的艺术品是好东西,因其能启发人之本心。高等动物有高度本心。我不同意佛家说要请求才超度,不请求则不超度。真、善、美是人本心的要求,是出于内发,不是外加的。 

640.webp (79)

再说类万物之情。类之法,有归纳,有演泽。归纳万物而认识之,这一点我尚未做到。如最近我画一幅端阳景,下端画了两个粽子,拴粽子本来只用一根线,我画了两根线,是我还没有弄清楚就画在画上,这样,别人看了以为也是两根线,这等于我在欺骗别人。仔细想来,我以前的画中不知有多少这类东西。古语云“修养立其诚”,此即不诚也。形尚未弄清,何能类万物之情。我体会到,作画要熟悉了对象才画。情中是包含有理的。

640.webp (80)

思想境界还未达到与天地万物一体的阶段,就谈不上艺术家。能够把他人的痛苦视为自己的痛苦,道德就高尚了。古人云:“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我们还谈不到圣人,但要以圣人为进德修业的目标。书、画都是自己道德的体现。 

640.webp (81)

凡观察事物,以本心、天心去看,境界则高;反之,以私欲心、人心去看,则生佛家所谓“障”,境界自低。如果写生者意出于势利,如何画画! 《易)日:“修辞立其诚。”作画亦须“立其诚”,何谓诚?无欺也。欺诈则无真心,无真心即无真知,无真知即无真画。抄袭之作就是欺诈。 

640.webp (82)

写诗贵在有真感情,画画也贵在有真感情。如画山水,对山水无真爱,哪谈得到真感情?无哲学上的参悟,也说不上有真感情。 

640.webp (83)

前人留下来的书中,糟粕多,精华少。最精微的道理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所以熊十力不同意别人把他的著作译成英语,以为那样只剩下语言外壳,是歪曲了他。画的最高境界是凭性灵作画,是看作者的修养多高。著书也是如此,最精微的道理都在文字笔墨之间,全靠学者体味,深者见深,浅者见浅,物障者见糟粕,通达者见精华。 

640.webp (84)

有人以为我的画要改掉“野”字,我不以为然。盖人之所谓“野”,是指超越了前人成规,我以为我的画“野”得还不够。在绘画艺术上,要开创新流派不容易。我的画经常还有旧框框,还未完全去掉前人的积弊。 

640.webp (85)

写生,有人叫“写实”,这是不对的。写生即写“真”、写“神”,这中间有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是去其冗废,写其内美。梅瞿山画的黄山,你按图索骥就找不到。戏剧中刘、关、张、包公等画的白脸、红脸、黑脸,世上也是找不到的。戏剧中画脸谱是在刻划性格,我们看起来很动人,红脸关爷、包黑子,妇孺皆知,没有人反对说那不像。艺术中“生化”的程度越高,则越普及。 

640.webp (86)——END——

 

640.webp (51)

姜夔(生卒年约在1155—1221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今属江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人品秀拔,体态清莹,气貌若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他在词中抒发了自己虽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描写了自己漂泊的羁旅生活,抒发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场失意的苦闷心情,以及超凡脱俗、飘然不群,有如孤云野鹤般的个性。曾著《大乐议》、《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

姜白石云:“古人作草如今人做楷,无一笔苟且。”余谓古人草法从分隶出,今人草法从行楷出,古人作草欲人识,今人作草欲人不识,而流弊遂不可胜言。

译文:姜白石说:大概古人作草书,就像今人作楷书一样,没有有一笔是敷衍的。笔法形态变化多端,也有乱法度的感觉。我看古人的草书方法是出于隶书与八分书,而今人的草书却出于行楷。古人作草书是为了让人辨认和识别(那时候草书的主要功能是记录,所以必须能够很快识别),而今人做草书时候为了让别人不认识,(可能是过度重视了艺术感情的倾诉,而忽略了草书的作用,也就是过于艺术化的结果)相传张芝曾有”匆匆不暇草书”一语,引起后人争论。我们以为草书既比真书为难,当然不是匆忙之间所能写好的;以其法度森严,必然一笔不苟,方可取以示人,非如一般以为可潦草从事,不像真书需要笔画清晰,因此可以胡乱去写,即令出乎规矩,也没什么关系。这是错误的看法,要不得的。

640.webp (52)

草书的形体,就如人的坐卧行立,揖让纷争,乘船骑马,歌舞跳跃的感觉,一切生活变化情景,都反映在草书形体之中,一个草字的形体,常常有很多变化。运笔有起有应,怎样起笔,如何应笔,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大概学草书,应当先取张芝、皇象,索靖等人的章草来临摹、学习,就会使字的结构安排,达到平正,去下笔书写,就会有根基。 640.webp (53)

然后摹仿王羲之,增加一些变化,溶合一些奇妙的风韵。如果广泛学习诸家法帖、墨迹,而不加选择,也会存在着失误,该连的地方却不连,当断的地方反而连续,有时不知向背,不知起止,不悟转换,随意运笔,任笔锋写成形体,以致于产生失误,颠倒错乱,这是不应该的。可是,有人却认为这是新奇,是不妥的。自从王献之以后,已经出现了这类的情形,何况现在呢。人品也很重要,如果襟怀风韵不高,即使记忆虽多,也洗刷不去尘俗之态。倘若人品高尚,情怀疏朗,挥毫作书,定有过人之处。(虽然同是艺术表达,但是表达的风韵不同,也不一定被人认可,以道德为根基的艺术创作是为正宗,也就是过人之处)

640.webp (54)——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