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姿势
下巴稍微扣一下,手腕要含有一把劲,但不能僵,手指跟笔之间要稍微加点力。
二、工具
找那种比较软的狼毫,自己手下要感觉笔的弹性,真正的狼毫非常软。
虽然软,但要求笔的腰部有力,倒下自己能起来。
如果运气好,找点一二十年前的老笔。
纸张方面,可以寻找时间比较长的宣纸作为创作用纸。只要银子许可,纸越老越好。
三、临帖
要尝试把行书当楷书,把楷书当行书临,要能自己分析单个字中间有几个节拍,每个节拍的运笔角度和速度。
可以临刻本或者拓本作为墨本的补充,但还是以墨本为主。
临摹范围也可以超出唐代,但绝对不允许学明代以后的东西!
四、练习量
每天最好有两个小时,行书近千,楷书近五百。
这时不仅要求整体速度,而且要求单个笔画速度要上去,每个字最好控制在6-10秒之间。
不要急于创作,慢慢来,三年功夫少不了的。
悬腕是一定的!请坚持,不悬腕无法达到腕平。
其实不用紧张,会用筷子就会用笔,仔细思考一下怎么夹水饺。
可以从智永千字文下手,要墨迹本的那种,字可以稍微大点,因为我们的工具跟不上。
镝箭认为秦以前写字用硬笔,这是误,中国人向来用毛笔写字的。
戰國時期的毛筆已經出土很多了,早在商代就有了墨跡玉書。
筆的下面之“聿”,古稱“bi”,是筆的聲旁,不是蘆葦的意思。
名隱對刀筆吏之刀的解釋對。
字写得好不好无所谓,但不能越写越烦恼或者越狂躁,那就是方法错了。
解决的办法也有,那就是稍微加快一点书写速度,速度提上来,字就不会太散。
同时在书写过程中注重手腕的感觉而忽略头脑的批评,写得不像不好看都没关系,但要使书写动作合乎身体自然。
如果九成宫迟迟没有进境,能不能暂且退一步,从虞恭公入手呢?
九成宫对用笔和结字的要求都很高,往往临摹尚可,但实际创作时运用难以自如。
虽说临创脱节是个通病,但学九成宫往往更加明显。硬攻不成的话,不妨迂回围歼,即便最终难以攻克,但或许沿另有斩获。
五、常见问题
问:我们怎么知道原帖字多大?
答:明以前的纸,高度都是26厘米左右的,跟我们一本十六开杂志的高度差不多,所以我们当前印刷的字帖,大部分是原作差不多大小。
问:用哪种版本的字帖好?
答:银子宽裕就买二玄社的,其次是西泠印社的那套厚纸板封面,常见的是吉林摄影出版社孙宝文出的那一套。
问:《九成宫》这么难还能不能学?
答:最好先学过欧阳询的行书和其他碑刻,然后再写《九成宫》。
问:练习用什么纸?
答:手工毛边纸,最好别用报纸。
问:进入状态慢怎么办?
答:逼着自己把书写速度提上来,不妨先练习快速书写笔画、偏旁作为热身。
书写的时候,要有意识把笔杆倾斜一定的角度,这个角度随运笔不断变化方向。
但可不是象流行书风那样横过笔来刷字!
这个笔杆的倾侧角度,主要由手腕的内挑和外翻形成,切莫用手指和肩臂运作。
间架可以临摹,笔法只好瞎猜。
既然要猜笔法,当然从墨迹下手容易一些。
如果你不肯从墨迹下手,又执意要学习古典书法,那么给你推荐一剂猛药——在立面上写字,把纸立起来帖到墙上或者木板上,然后悬空写字。
刚开始肯定不成笔画,坚持下来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