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书法,先临摹古今名碑法帖,从中可以学到用笔和字体间架结构的法则。清人周星莲在《临池管见》中指出:“初学不外临摹,临书得其笔意,摹书得其间架。”因此初学书法,应当从临摹人手,临摹是古今书家一直公认的学习书法的必经过程和行之有效的方法。

临与摹是两回事,从摹帖入手是正确科学的方法。由摹帖到临帖,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学习过程。由摹帖到临帖,是传统有效的必经程序,不可忽视。但不少初学者对摹帖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容易轻视或忽视误认为只有小朋友开始学字时才用这个方法。其实即使是有相当书法基础的人也还采用这种摹帖的方法,更何况初涉书法的人呢?

为什么不能一开始就临帖而先要摹帖呢?这是因为初学者手不十分熟练,笔不十分稳定,必须先经过一段时间摹写来打基础,就是那些有相当书法基础的人拿到一本新帖,在他们感到很陌生,只觉得好又不知道好在哪里,更不知道如何下笔时,也必须先通过摹帖,把字的笔法、间架结构、精神风貌掌握好。然后再临写,才不至于茫然无绪。

初学书法,手无准绳,因而应先取摹法,摹时应依样画葫芦,务求其似。正如孙过庭所说“察之尚精,拟之贵似”。摹帖方法大致有描红、写仿影、双钩摹等。这些都是些基本常识,在这就不一一赘述了。摹帖容易学到字的间架结构,对初学者能提高书写的兴趣。从摹帖过渡到临帖,是一个由生疏到熟练的过程,在摹写有了一定基础后再临帖就会感到不太难了。如果一开始就临帖,往往无从下手,会因初临不像而丧失信心。

临帖,就是将字帖范本放在面前,对照字帖来写。临帖在整个学习书法过程中占用时间的比例较大。摹帖写出的字是依样画葫芦,谈不上有什么功力。摹帖是临帖的基础,临帖是摹写基础上的提高。临帖时,既要看清字帖上字的整体及细微之处,又要自己对照字体把间架结构写好,因此这一学习过程与摹帖大不相同。临帖是一个“看、想、写”对照提高的过程,要心手并用,不应简单地照写,看一笔写一笔,这样就收效甚微。至少应看一个字写一个字,随着临写水平提高,最好能看一行写一行。能做到这一步,就要过渡到背临了。

背临,也叫默临,就是把帖收起来,凭记忆默写。这是临帖最难的阶段,这需要在临帖相当长时间、笔法非常熟练后,而且,要有很深的读帖功夫。不少练习书法的人,往往停留在临帖的基础上,没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所以他们的书法水平,不可能有大的长进。要想真正进入书法的艺术殿堂,这一步是必须走的,尽管这一步比较困难。如果望而却步,那就只能在“殿堂”之外兴叹了。

其实,我们不妨在背默阶段再分两步走。第一步是随临随默,临熟多少字就默写多少字。先局部默写,甚至几行字、几个字都行,不要求从头至尾全部默写完。这样也许就容易许多,这样你的兴趣就会与日俱增,每天都会看到自己的进步,当然也就信心百倍了。第二步再将一本帖整篇默写,也是水到渠成的事了。一本帖能全部默写,而且写得跟原帖很相像,才算初步成功。但这种成功是不巩固的,如果就此骄傲了,停止不临了,隔些时间肯定会回生。所以即使能把一本帖全部默写出来,也仍然要继续临写,这样才能守住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阵地”。这时可以把临帖和背帖(其实临帖时,能看一行写一行就有了背临的意味了)相间结合起来,等到一本帖里的每个字都能牢牢记住永不忘记,而且就连帖里没有的字也能跟帖里的字写得非常相像,这时才基本上可以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