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写《石门颂》者不多,写得好者更是凤毛麟角,大多是在追求“松”的时候,出现了散乱欹斜,那就更谈不上洒脱大度了。
临习《石门颂》的时候,实临务必要追求形似,意临则是建立在扎实的实临基础上的情感表达,因此,“认真”就显得尤为重要。不少人在实临阶段能够认真,一旦开始意临,便濡毫泼墨随意挥洒,把实临时学到的东西丢得一干二净。
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下《石门颂》意临的几个思路。
前后相同字的换位运用
我们在写“开”字的时候,是不是可以把“闵”字的外框放进去?又可不可以用其它的字框形式?不但笔势要有这样的处理思想,结构也是一样:
变为左右结构,又会不会想到把右边的赵字,变为左部的半包围结构。这是灵活变换,学而有创的第二步。
特点的夸张、以及反式应用
在临习《石门颂》的过程中,会发现《石门颂》很多字都有鲜明的特点:
比如这个“废”字,是一个静态十足的字,它的静态是由外框的形态所奠定的;
而“厉”字是一个动态十足的字,它的动态是由于左撇以及“万”字下部空间形态所造成的。在临习这两个字的时候,不但要分析它们各自为什么是动(静)态,更要思考,怎么把这种姿态夸张或者弱化,甚至朝着相反的方向去表达。比如这个“厉”字,我们就可以这样处理,它变为静态:
这种变化方法从何而来呢?,我们看下面这个“域”字:
字要从动态变为静态,其实很简单,把笔画拉平、拉直,把字外空间变小就可以了,从这个“域”字当中得到的启示,然后再运用到“”字当中去,这就是创作。请大家思考,如何利用这个启示,去把上面的“废”字,变为动态呢?这是进入创作大门的重要思想方法。
要从其他的碑帖当中吸取养分
《石门颂》固然包罗万象,但始终不是完美的,提按变化终究不如庙堂汉碑明显;整体章法的质朴大胆,终究不如《大开通》;结构纵使变化无端,也远远赶不上整体汉代碑刻的丰富多姿。故而我们一定要对汉碑有全面的了解,才能更深层次的学习到《石门颂》的精髓,就如物理学家没有不是精通数学的,哲学家无一不深入研究过历史,触类才能旁通,才能深入。把其他碑帖当中得到的启示,按照上述方法带入到《石门颂》的学习当中,你的意临作品一定会更加丰富。再结合上面三种方法,就叫做遍学百家,熔于一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