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王堆汉墓帛书中,有一卷与传世文献中的《左传》很相近的文献——《春秋事语》,它一出现,就引起了学者们的高度关注。

帛书《春秋事语》出土时卷在一块3cm左右宽的木片上,由于上千年的棺液浸泡,出土时帛质已严重腐朽,经揭取,已分裂成大小不等的200多块碎片,经整理,卷首已残破,无法知道卷首到底缺几行,后面比较完整,尚有余帛没有字,好像是一件没有抄完的帛书。

微信图片_20181221162215

《左传》类的帛书文本——《春秋事语》

现存帛书《春秋事语》共有16章,抄写在幅宽约24cm、长约74cm的半幅绢帛上,帛上画有直界乌丝栏,共约97行,全篇不避汉高祖刘邦的讳,抄写年代大致在汉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除挟书律以后。

都提行另起,每章多用墨点作为分章符号,但没有篇题。每章所记之事,彼此不相连贯,既不分国别,也不分年代先后,所记史实最早是鲁隐公被杀,最晚是韩赵魏三家灭智伯,其记事年代大致与《左传》相近,每章所记事均比较简略,但记言论的文字则比较多,可见此书重点不在记事而在记言,故可以确定这是春秋时期书籍中比较常见的“语”式体裁,因此,马王堆帛书整理小组将其定名为《春秋事语》。

与马王堆帛书《春秋事语》同名的出土文献还有安徽阜阳双古堆汉墓出土的竹简《春秋事语》,可惜的是,这批简的保存状况很不理想,除了保存了一块篇题木牍外,近百枚汉简都残损严重,整理非常困难,但这批简的出土,证明所谓《春秋事语》是作为一种讲史记言的书流传世的,张政烺先生更认为这种讲史记言的书是当时的一种教学课本,故读书人对这些课本故事都是非常熟悉的。

微信图片_20181221162218帛书《老子》甲本

这卷帛书的书体风格与帛书《老子》甲本基本相同,或者说是同一抄手所抄也不无可能,但两者的书体风格又颇有差异,两相比较,帛书《老子》甲本整饬平整,字与字之间排列有序,较为端庄而厚重,而帛书《春秋事语》则相对比较自由灵动,古朴而厚重。其书体虽同是间于篆隶之间的古隶体,但其文字构型则长扁不拘,且不求平正而富有欹侧变化,有些字可以根据文字形体的需要拉得很长,如“禽”“礼”“腹”等字;有的则写得很扁,如“人”“以”“陈”等字;有意思的是,同一个字,也可随性写得富有长扁变化,如同一个“宋”字,可以写得很扁平,也可以拉得很长,形成纵向取势的字。

此外,在文字形体的组合和排布上,也比较自由而富有动感,我们可以随便选取一二行去观察其上下文字的组成态势,其字与字之间往往有一种欹侧多姿、互相呼应的趣味,其用笔则比较厚重,点画之间富有粗细变化,横画多不带波挑,或向右上斜出,或略带弧度,最后向下回锋收笔,竖画则不以垂直为准,多带一定的斜度,其收笔笔则较重,构成一种具有鲜明特点的肥笔。

总的来说,帛书《春秋事语》虽与帛书《老子》甲本的书体风格基本相同,但或许因抄写的对象不同,抄写时的心境和表现显然有别,故前者整饬平整而后者自由灵动,富有变化和生气,这是我们在品鉴古人墨迹时更需多加关注的一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