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21世纪,文化的创新意识显得尤其重要。书法是文化的核心,更是责无旁贷。众所周知,书法是培养创造力且成效卓著的学科之一,是培养一个人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艺术贵在创新,创新是书法艺术的精神,它往往处于潜在状态、萌芽状态,需要不断挖掘、培育。而书法艺术风格的形成,绝不是通过一般意义上的“入帖”和“出帖”就能实现的,任何一位书家都是生活在某个特定的历创作思维必然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风俗等因素的影响,具有时代赋予书家的感情色彩和个性特征。从历史上看,当一种审美倾向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后,就会引发审美观念的变化,从而探索一种新的艺术风格。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和人才观念的更新,怎样结合书法练习培养一个人的创造力,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和优良品质的形成,已成为书法学习的一个关键。在这大力倡导创新文化的今天,书法更应该发挥出它所具有的独特作用。
学习书法,分为临摹和创作两大块。临摹是创作的基础,没有临摹的创作是“无源之流水、无本之木”。我们常说一件作品没有师承,就是作者没有临摹;而创作是临摹的目的,是对临摹积累的知识进行整合、提炼。王铎“每日写一万字,自订字课,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以此相间,终身不易,五十年终日矻而不缀止”就是临创结合的典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今天,一个国家的创新意识显得尤其重要。怎样发掘学科优势,培养自己的创造精神,把自己变成高素质书法改革人才,是我们所有书法爱好者的愿望。那么,该如何在书法临帖过程中充分地培养自身的创造力呢?
一、精心选好字,培养己散维
第一,选择有利于激发自己求知欲,触动自己好奇心,调动临帖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古人字帖。培根说:“好奇是知识的萌芽。”因此,选帖要注重构思新颖,趣味性强,能充分调动和激发自己临帖积极性和主动性,且利于培养和保护自己学习临帖兴趣和信心的范本;再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临帖方法,吸引自己的大脑,让自己积极主动地学习临帖,激发起自己对书法美好的表现欲望。人们常说:兴趣是成功的一半。字帖内容、临帖形式、临帖方法和手段应是丰富、生动、多样的。精心选好字帖,进而改变传统的临帖方法、临帖模式的单一化;利用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条件,强化临帖内容的启发性与趣味性,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
第二,要选择有利于培养自己知识迁移和发散思维的内容。在毛笔书法里,书法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毛笔书法临帖的目的是使自己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如自己成功了,而由自己的书法艺术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自己书法艺术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到。这就要求我们在书法临帖过程中,不仅只看到传统意义上的书法学习。而要看是否有利自己良好综合质发,是有利自己的创造能力培养,是否有利于自己的个性品质完善,是否有利于知识的迁移;书法临帖的布置要具有灵活性,给自己以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若使自己的书法雷同,或呈现同样的风格,是创造的大忌;自己应沿着不同的途径,突破传统思维的习惯和模式,产生大量的变异见解,有意识地促使自己从多方位、多角度地思维操作,以培养自己发散思维的能力;如在临帖练习中,就不能仅限于单一地模仿或照抄自然的临帖,模仿作为基础训练固然重要,如果不顾自己的内心感受,不积极认真的思考总结,一味模仿,很容易导致自己陷于僵死的思维状态,使自己的书法临帖呆板、乏味、缺少生机,甚至阻碍自己创造意识的发展。
擅长攀登者,既能捷足沿袭前人走过的路子,又会另辟蹊径上巅峰去领略无限风光。其中的奥妙,悟性高的人方能心领神会。锐意进取,不仅需要勇气和毅力,而且必须有适当的途径。人皆曰厚积薄发。其实,不少人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否则,便不会有那么多人心浮气躁,口吐狂言,甚至摆出一副踏遍书山舍我其谁的架势。老话讲:“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或许,有些聪颖之人不以为然,但是脚踏实地地研习才是长久之计。临帖、临帖、再临帖,于临帖之中领悟前人,且寻觅且开拓某新颖的艺术境界,求逐渐成自己特有的风。我想,唯有大量地临习书法大师的碑帖,才能熟稔他们的立意、笔法、结构、风格、技巧等。诸如金文、北碑、章草、汉简,“二王”乃至其他书法大家,都应该有选择地潜心临习,以便寻章取法,把握其艺术真谛。
在此基础上,留意研习当代大家的典范性作品,也是拓展艺术空间、创造艺术个性的必修课。可资借鉴的书法家,如吴昌硕、于右任、谢无量、徐生翁、林之等。已是功成名者,何不心学之?不是有人惯于横向取法吗,那么,潜心求教于诸公,倒也不失为明智之举。窃以为,谢无量行书张驰有度,轻松娴雅,书卷气相当好;于右任行草磅礴坦荡,颇为大气;林散之大草墨迹多变,意境高远……林林总总,可学者仰俯皆是,皆为我辈开拓之动力。艺术根基厚实了,心有所得,心有所悟,自然产生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临池之际,不可小视的就是“选择”。想想看,几千年的文化积沉,仅就书界墨迹而言就浩如烟海,令人叹为观止。没有选择地临习是不行的。据我的体会,练笔一定要选自己最喜欢的,不过,切不可只研习一种字帖。倘若练欧体,一练多年,或是练颜体,一练多年,并不涉猎其它,那就会僵化而无新意。康有为有言:“临帖而自成一家”,想来便此理。有选地临习诸家取法其上,可融会贯通,取长补短。艺术从来都是相通的。没有一个演艺名角只会扮演一种人物,戏路越宽,这角色的本事也就越大。作文行书也如此。我们是龙的传人,不妨将书法比作写龙、画龙。龙为何物?龙乃图腾,准确地说是图腾的组合。龙形象是这样的:虎目、牛耳、鹿角、马脸、燕颔、蟒颈、驼嘴、虾须、蛇身、鲤鳞、龟腹、兽足、鹰爪、熊掌……远古的各个氏族部落的图腾,都在它身上打下不可磨灭的印记,有爬虫类,有鳞甲类,有犄角类,也有羽翼类。那么,我大中华泱泱书风又何尝不该如此?
在年龄、性格、修养、阅历、生活环境、毛笔书法练习能力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特点。这就造成了自己思维方式和书写习惯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临帖过中难免流露出年龄阶段中各种样的问题;临内容的设计,要针对这些实情况和特点,使之顺应其成长规律,符合自己的发展需要,以利于自己智力的开发和书法技能提高,避免临帖内容、临帖方法、临帖形式“一刀切”。
二、因势利己,促进创新
创新是书法艺术的精神,艺术贵在创新。自己临帖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跃的时期,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热情大胆,敢作为。创新意识往处于潜在状态,芽状态。需要不断挖掘,促其生长、发展。如果自己创新精神比较明显,比较突出,就需要及时请教专家的大力扶植,促其开花,促其结果。如同一命题的临帖练习,不同的书法作品会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点。这其中有些特点,很有可能就是显露自己创造意识和书法艺术才智的“闪光点”,出佳作的好苗头。要及时发现自己特点,自己鼓励自己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促使形成宝贵的书法艺术个性和创造素养。
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首先应注意自己的独特的个性,并给予其自由发挥的环境和空间。在书法临帖过程中,应该鼓励自己立足于自身实际,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独特的方式大胆地表现出来,同时能对他人的作品发表自已与众不同的见解。这就需要营造出轻松、和谐的临帖练习氛围。有利于自己敞开心扉,宣泄释放自己的真实情感。临帖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要及时耐心的请教书法专家疏导和帮助。将非常有利于创造意识的培养,为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完善其个性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当一个人有目的地模仿一种特定的行为时,会认真观察有关行动并分析其行动的成分。巴甫洛夫在他实验室的门口就写着“观察、观察、再观察”几个大字。自然科学研是这样,书法也不例外。因此,在临摹之前,必须认真地对选定的字帖进行观察、分析。即所谓的“读帖”。一读碑帖文字内容:是帖所记何人,所言何事,所表何情,不能不察。此一可赏佳文,陶性情,亦可明哀乐,知乖合;而后设身处地,或临或摹,可得消息一二。如《荐季直表》,乃钟太傅荐臣之表奏,“表以陈情”(刘勰《文心雕龙·章表》),其辞也恳切,其书也质朴。临时须“如对至尊”,沉着朴实,不同于鲁公“抚念摧切,震悼心颜”。二读作者师承及评论。明师承,可知其书风形成之由,以便日后“沿波讨源”,博观约取;阅评论,可知其精粗,方可扬长避短。再以太傅为例,虞世南《书旨述》言:“钟太傅师资德升,驰骛曹、蔡,仿学而致一体,真楷独得精研。”世论其“楷法去古未远,纯是隶体,非若后人妍媚,纤巧之态也”(元——袁泰)如荐帖隶意颇多,波磔尚存,体势微扁,自然雅,故不可以唐法之。三读法帖字法笔法、间架、章法精神皆可读。先读形,再读神。南宋姜夔《续书谱》云:“置之几案,悬之座右,朝夕谛观,思其用笔之理,然后可以摹临。”“凡作书须熟观魏晋人书,会之于心”,一个“细看”,一个“熟观”道出了读帖的重要。读帖要注意全面准确细致,不遗漏任何细节。北宋黄庭坚《论书》亦云:“大要多取古书细看,令入神,乃到妙处。惟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察之愈精,拟之愈似。可对临,再背临,后意临。具体到读帖中,从点画、结构、布局都要深入细致。大小、长短、粗细、曲直、方圆等,都要看清楚。除了把握形外,还要透过形来体会神。如此循序渐进,方能登堂入室。
积极发展创造想象思维和培养观察能力。创造想象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前提,也是自己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临帖方法,让自己积极主动地练习,激发起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要让自己培养一双书法家的眼睛,善于观察,准确观察和敏锐观察,提高创造想象能力。培养自己发现书法艺术美、鉴赏书法艺术美、创造书法艺术美的水平。
三、形式风格,促进创新
书法艺术风的形成,绝不是通过般意义上的“入帖”“出帖”就能实现的任何一位书家都是生活在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其创作思维必然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风俗等因素的影响,具有着时代赋予书家的感情色彩。从历史上看,当一种审美倾向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后,就会引出审美观念的变化,从而引出探索、引出艺术风格的创造。这其中,探索和创新不会无止境地发展下去,经过淘汰,有的会被扬弃,有的则一步发展,得到发展的风格达到顶峰后,就会形成模式,于是就开始衰落,再有新的风格来代替,从而形成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的时代风貌。
如果说前面三种能力都是形而下的层面,后面的“想象”和“创新”就形而上的层面。但这又是一个书家提升作品品质不可避免的问题。先说想象能力。想象是据头脑中已有表象,经思维加工建立新表象的程。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就把“想象”的重要性提到了“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的地位:“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想象不受时空限制,可以此及彼,可以千年以上,万里之外。书法中的文字从最初的象形到表意,跟大自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古书论中的“横如千里阵云,点如高峰坠石,竖如万岁枯滕”,就是书家借助想象改造外界作用于感官而留在记忆中的形象,进而入于笔端。汉代书家蔡邕见工匠刷涂料而创“飞白”,草圣张旭见公孙大娘舞剑而悟书法神韵,颜真卿感触于“屋漏痕”,黄庭坚由挑夫争担而明书理,都是受动于外物而顿开心扉,这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在书家的想象中成了创作的诱发剂,的甚至成了书法史上笔法结构上比较重要的概念。
书法还能够表情达意,而这感情的生发又跟书家所看到景物而引起的想象息息相关。王国维先生在他的《人间词话》里写道:“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我们看王羲之写兰亭序“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而翰逸神飞,写丧乱则“临纸感哽”而跌宕顿挫。情感系想象。想象平乏,感情冷漠,写出来的作品就难以动人。
继承传统并非易事,而创新更非易事。继承与创新,唐代书家颜真卿楷书是新的,他把握了传统脉搏,开创了一代书风;宋代书家黄山谷行书是新的,他把柳公权楷书穿了件挥袖的长袍:宋徽宗是新的,他把薛棱再消瘦了一些;赵孟頫的复古是旧的,但他把“古”变成了元代的新;祝允明是学张旭的,但他写的消散宕荡;王铎书法气势夺人,把名人尚势意识发挥的淋漓尽致,而又无不是传统的……这些大家们的杰作又带着时代的强烈色彩。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传统的精髓在于不断的发掘、创造了那些美的形式和精神,继承是手段,创新才是目的。书法的创新,都是在那些原本的形式的基础上,不断的对其进行改造,使之升华创新的结果,使传统形式在内涵和观形态上都发生了许多变化,这是书法发展的规律。能继承传统而违背艺术内部的客观规律,创新而不悖于时代的审美风,这是阐发创新的必然的本原则规定。
从创作要求看,追摹、体验所摹仿对象的形式风格的意趣和法度,这种创作是一般层次的创作,而要体现高度自立性和表现自我气质个性的创作,才是高层次的创作,也就是创新。这种创新是在其表现形式技巧诸如用墨、结体、布白章法等多方面均有历史的继承性,这是师古而获得的。而在风貌上,对前人和时人的风貌绝非套用和再现,而是溶化,进行变通和再创造,从而逐步创立自我的、具有新的审美价值的书境。同时,形成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体现个性的、体现时代精神的、体现有更新了的文化内容的新形势,这也是书家用毕生之精力去实现的。中国书法史的演进,就是这样不断推陈出新地发展着。
在书法中,整个书法史是一个创新史,书体、字体的创新,工具的创新,幅式的创新,晋尚韵、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生不息,异彩纷呈。于书家个体言,“随人作计终后人,自一家始逼真”,每个书家因为他的创新精神而留在书法史上,唐释亚栖《论书》中说:“凡书通即变,王变白云体,欧变右军体,柳变欧阳体,永禅师、褚遂良、虞世南等,并得书中法后皆自变其体,以传后世,俱得垂名,若执法不变,纵能入石三分,亦被号为书奴,终非自立之体,是书家之大要。”若无新变,不能代雄。
书法还必须在风格和技法下苦功夫。风格有雅俗之分,技法有生熟之理。风格之誉,可谓书风与品格,历来为书家投以青眼。若论创新,势必灭俗。切记:一是烂熟应防俗,走笔老到易于油滑,字迹如旧不免循规蹈矩;二是媚气则俗胸无傲骨,受时下走红者所惑,便可能照猫画虎,误入歧途;三是狂怪趋俗,法度与规矩于不顾,一味追求个特色,信手涂鸦,只落得一些廉的喝采。诸如此类,都是不可的。诚如古人所云:“画宜熟,书贵生。”这里所说的“生”,指某种新意而言,其外观略生渐涩,而内涵的韵味醇厚,哪怕是技法不够娴熟,却令人双眼一亮:或看作二月之花,有标新立异之美;或认定三秋之树,兼删繁就简之功。这,便“生”得有理有利了。
至于具体的技法,可以说人皆不同,各所好,五花八门,应运而生。写帖,有笔锋顺铺、锋尖显露的,求的线条光润利落、秀雅可观;作碑,有裹起笔锋、逆行书写的,为的是墨迹厚重劲健、颇含质感。写帖与作碑大相径庭,不易混同,用写帖笔法作碑,此碑文难以体现力度,有失其雄健和厚重,用作碑笔法写帖,此帖字极可能显得滞重,不能洒脱而飘逸。素宣草书,倒可以尽兴发挥了。用笔,只要适应你的意象和风格,就可大展身手。如果你认为确有必要,尽可八面出击,将中锋、侧锋、顺锋、逆锋等笔法,全都淋漓尽致地挥洒出来。
著名的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指出:“处于伟大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创造力。”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和人才观念的更新,怎有利于培养自己的创造力,怎样有利于自己全面发展和优良个性品质的形成,已成为法练习成败的关键。在这大力倡导创文化的今天,书法更应该发挥出它所有的独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