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坛,无论是个人出帖风貌还是展览作品风格,都愈加同质化,根源在于二王、唐宋过盛,也与授课培训市场有关,取法千人一面。下面我们按历史顺序,梳理出10部相见恨晚的精彩冷门碑帖。
西晋
1、卫瓘《顿首州民帖》
《顿首州民帖》,章草,卫瓘书,《淳化阁》《大观帖》等收入。是流传下来西晋时期的重要刻帖之一。其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都很高。此帖基本上去掉了波势,体式略同于陆机《平复帖》,而风格更加秀丽流便。张怀瓘曾评其书谓“天姿特秀”。此帖尚存章草格局,而有些字已很接近今草。可以窥见章草向今草过渡的轨迹。
东晋
2、王羲之《孝女曹娥碑》
曹娥碑是东汉年间人们为颂扬曹娥的美德,纪念她的孝行而立的石碑。汉元嘉元年(公元151年),会稽上虞令度尚欲为曹娥立碑,先使属吏魏朗为之操笔,久而未出,遂命其弟子邯郸淳作碑文。邯郸淳时甫弱,只见他从容捉笔,少许构思,一挥而就,众人嗟叹不暇。碑以载孝,孝以文扬。蔡邕闻讯来观,手摸碑文而读,阅后书“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于碑阴,隐“绝妙好辞”四字。此碑早年散失。
东晋升平二年(公元358年),王羲之到庙书曹娥碑,文字由新安吴茂先镌刻。此碑绢本手迹现存辽宁博物馆,上有梁代徐僧权、满骞、怀充等人题名,还有韩愈、宋高宗等人题款。
3、谢安《中郎帖》
《中郎帖》传为东晋谢安书写的一封报丧书信,又称《八月五日帖》信中告知中郎突然去世的消息,同时表达了自己内心痛苦不堪、难以忍受的情感。
此帖有“德寿”玺印,为南宋高宗之印(高宗赵构做太上皇时曾退居德寿殿),另据此帖纸、墨等判断,可确认它为南宋绍兴御书院中人所临摹的古帖,虽然不是谢安的真迹,依然宝贵。
南朝
4、《爨龙颜碑》
《爨龙颜碑》始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二年(公元458年),是现存晋宋间云南最有价值的碑刻之一,碑文追溯了爨换家族的历史,记述了爨龙颜的事迹。碑文书法介于隶楷之间,书法风格独特,被称为“爨体”。碑文古雅,结体茂密,虽为楷书,却饶有隶意,笔力遒劲,意态奇逸,结体多变,是隶书至楷书过渡的典型。”此碑历来为金石学家和书法家所推崇。
唐初
5、薛稷《信行禅师碑》
《信行禅师碑》是唐代正书碑刻。薛稷书。神龙二年八月立。原石久佚。传世本为清代何绍基藏一剪裱本,册尾残缺,存一千八百余字。碑帖书法挺劲犀利、娟秀华润。此册原为南宋贾似道藏,帖内钤有其收藏印记。册后有清代王铎、何绍基、吴荣光等人题记。据传原本已流入日本。有正书局、神州国光社影印何绍基藏本行世。
6、李邕《法华寺碑》
又名《秦望山法华寺碑》,是碑久佚,为李邕于唐开元廿三年(735)十二月五十七岁时所书,石旧在浙江山阴秦望山,今佚。世传只一剪裱孤本。何子贞得之履卿家,每页四行,每行六字,计二十三开,东海伏灵芝刻石。
中唐
7、颜真卿 《刘中使帖》
颜真卿闻知河北藩镇叛乱之将吴希光已降、卢子期被获的捷报时,写下此尺牍,行草,8,41。笔力雄健,线条遒逸联绵,有“钩如屈金,点如坠石”(宋朱长文《续书断》)之评。可与《祭侄文稿》相媲美。
南宋
8、陆游《怀成都诗》
此行草诗卷乃陆游中年退闲暂归故居时所书,为其行草代表作之一,是54岁时所书,诗集中署题为《怀成都诗十韵》。诗甚流丽而字亦清劲可爱,笔势与五代书家杨凝式相仿佛,清健洒脱。朱熹云:“务观笔札精妙,意致高远。”清《瓯北诗话》云:“放翁不以书名,而其书实卓绝一时。是放翁于草书,功力几于出神入化。惜今不传,且无有能知其善书者,盖为诗名所掩也。”
9、张即之《敛襟谈老氏诗册》
张即之《敛襟谈老氏诗楷书册》 纸本,原来似为手卷,后经割裱为册。每页两字,字大如碗,录诗一首。末钤“玉堂中人”朱文方印。此当张晚年之作,雄劲豪迈,严整峭削,字多飞白。王世贞《艺苑厄言》云:“张即之非不遒劲,而粗丑俗恶,种种可恨,是颜、柳之疎裔辱家风者。”
元朝
10、张雨《上闲止诗卷》
张雨《上闲止诗卷》,纸本,29.4×41.6cm,作于至正九年(1349),台北故宫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