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蕴涵着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念, 其美学思想贯穿于中国文学艺术的整个历史过程, 并体现在 每个具体的艺术领域。 书法艺术的意境是书法艺术作品的灵魂, 它使作品氤氲着灵虚之气, 其特征表现为:语 言寓意的模糊性、审美时空的无限性、格调审美的超逸性。 简逸玄淡而饱蕴张力的线条, 是意境创造的基础, 旷达空灵的构图是意境创造的关键。 书家具有与“道” 冥合的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 才能使作品意境天成, 而 达到天籁自鸣的自然之境。
意境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 ,是在我 国古代儒 、道、佛哲学思想的滋养和孕育下形成 的。其中佛道哲学思想对意境论的形成起了重要 的作用。道家所阐述的“道”的最高境界和玄妙的 特征及“言不尽意”的思辨性, 给文学艺术家审美 创造以深刻的启迪 , 为意境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奠 定了哲学基础。道家的哲学思想形成了中国的艺 术精神,开辟了中国的审美之路。印度佛教的输 入及中国禅宗哲学的兴起 ,对中国文学艺术理论 的建构与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佛教哲学的 宇宙观和心性理论思想及禅宗的直觉的思维方 式,体验 、顿悟的修持方法, 渗透到中国古典文学 艺术领域 ,为文学艺术注入了元气 ,扩大了文学艺 术家的视野,并直接导致了意境论的诞生。
意境论萌发于魏晋, 形成于唐 ,宋至清代得到 了发展和完善。意境论蕴涵着中华民族的审美观 念,它贯穿于中国文学艺术的整个历史过程, 并体 现在每个具体的艺术领域 。书法艺术将其丰富的 审美内涵熔铸在精湛的笔墨线条之中 , 使作品韵 味无穷,意境深邃 。本文就书法艺术意境的特征 及创造作一探索 。
书法艺术意境的特征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形 式,它以艺术化了的汉字形象来表现人的气质 、品 格和情操 ,从而达到美的境界。书法艺术与其他 艺术形式如诗歌、小说、绘画 、雕塑 、音乐 、舞蹈等有着相同之处, 即采用以形传神的手法来创造艺 术形象,并把意境作为审美追求的最高境界 。然 而,书法艺术又有其自身的独特性 ,即它不能直接 反映现实生活及自然事物的形貌, 而是以书家在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这一主客观融合中所营构 出来的逸旨丰的示大自然之美和生活 中千姿百态的生动形象。书家将自己的诗意憧 憬、情感意绪倾注在笔墨之中 ,通过线条的枯润浓 淡和结体章法的虚实相生 、起伏迭宕来表现自己 的审美趣味及书法艺术的意境之美 。书法艺术的 意境美是书法作品的总体审美意向和审美氛围, 氤氲荡漾着一股灵虚之气 , 是书法艺术的灵魂。 它使作品超越有限的形质 ,而进入一种无限的境 界之中。书法艺术意境的特征表现为:
1.语言寓意的模糊性
线条语言是书家提取的自然万象的神髓, 又 经过书家心灵的滋润和笔墨纸的渲染、夸张 ,使线 条或粗或细,或浓或淡,时断时连, 若隐若现 ,飞旋 连转, 穿插交织, 变化多样 , 精妙绝伦 。由线条所 组成的汉字艺术形象看似无序而实为有序 ,形简 旨丰 ,韵味无穷 。然而,线条语言虽然能够产生无 穷无尽的变化 ,并具有无限的表现力,但却不能直 接抒写书家胸中之意 , 如孙过庭所说:“ 夫心之所 达,不易尽于名言;言之所通 , 尚难形于纸墨” 。
书家笔下的线条语言所创造出的汉字艺术形 象,还包含着超越书家主观意图的客观意义 。因 此,在书法艺术作品中,其线条语言的内在含意远 远大于其本来的意义 。看似简单而形态各异的线 条中 , 浓缩和寄了人以释的情感意绪。 如张怀瑾所说:“ 尔其初 之微也, 盖因象以瞳 ” 。
2 .审美时空的无限性
书法作品中的结体章法, 是以笔墨点线巧妙 地分割纸面的空白, 使有墨处呈现出牵丝 、仰俯、 向背 、疏密 、长短 、参差等变化之美 ;空白处浩渺无 际,荡漾着一股灵虚之气, 蕴涵着无穷的意象 ,这 虚象即“象外之象” , 使作品超越有的形, 而进 入种无限的境界之中 ,它提供给欣赏者的是自 由想象和驰骋情感的心理空间 。意境之美作为书 家和欣赏者共创的心灵空间, 它的深度 、高度 、阔 度都是广袤无垠 、无穷无尽的 。因此,它的审美时 空具有无限性。如唐代书家张旭的狂草作品《古诗四首》其线条翻滚流转, 左摇右荡, 使字的结体 纵横驰骋 ,虚实相生 ;其章法跌宕起伏, 变幻莫测, 满纸云烟。作品中点线的聚散和盘旋 , 交织在充 满元气的虚空之中, 形成流动的节奏,其奔放不羁 的线条乘宇宙之元气 ,冲破了时空的局限,升华到 剔透玲珑的艺术时空 , 进入了无穷之门而游无穷 之野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
3 .格调审美的超逸性
格调高雅超逸、平淡自然的作品,呈现出一种 崇高超逸的宇宙意识和生命情调。虽然作品风格 各异 ,但均具有一种恢宏或旷达的气度 。作为书 家独抒性灵的书法艺术 ,其作品中的笔墨意象是 书家人格的缩影, 它从书家心源中流淌出来并浸 染着书家的审美情趣及道德情操。书家的“人品 既已高矣, 气韵不得不高, 气韵既已高矣, 生动不 得不至,所谓神之又神而能精焉” 。
书法艺术意境创造的独特性
书法艺术作品的意境具有独特的内涵和无穷 的魅力。“意”是指书家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相 结合所产生的审美意象。“境”是指书家在艺术创 作中, 由心灵再造的境界, 即虚灵的境界。简言 之,意境是指书法艺术作品中呈现出的一种扑朔 迷离 、朦胧含蓄而又寓意深刻 、耐人寻味的艺术氛 围。当代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 :“意境是艺术家的 独创 ,是从他最深的`心源’ 和`造化’ 接触时突然 的领悟和震动中诞生的” 。
1.简逸玄淡的艺术符号
线条是书法艺术作品最基本的造型段 。线 条在作品中不仅是构造字形的基本素材 ,同时还 表现出字形的质感 、量感和动感。书法艺术作品 中的线条随着浓淡、干湿的墨色和轻重 、疾涩的用 笔变化,产生了不同的风格和特色 。如大气磅礴、 峭拔险峻 ;古朴苍老 、凝重沉郁 ;俊秀潇洒、天真烂 漫;平淡旷、含蓄蕴籍等 。多样化的线条语言为 书法术意境创造供了有利的条件 。
简逸玄淡的线条 ,是产生“象外之象”的基础。 线条的简逸是对自然万物抽象概括的需要。克莱 夫·贝尔认为简化是造成有意味的形式的必要手 段。“简化对于整个艺术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 没有简化 ,艺术不可能存在,因为艺术家创造的是 有意味的形式, 而只有简化才能把有意味的东西 从大量无意味的东西中提取出来” 。
简逸玄淡的线条创造依靠以点线纳万境, 并 摄取万境中的神髓而创造出有意味的形式 ,其最高境界, 即无装饰之态、无斧凿雕琢之工, 天真平 淡,妙合自然。因此 ,要求书家要具有对客观形象 的概括 、提炼和抽象能力及驾驭笔墨线条的创造 能力, “入乎幽隐之间 , 追虚捕微 ,探奇掇妙” , “索 万物之元精 , 以筋骨立形, 以神情润色, 虽迹在尘 壤,而志出云霄” 。
2 .旷达空灵的结构形
旷达空灵的结构是产生“象外之象”的关键, 而虚实相生是其重要的艺术手法。老子说:“天下 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
书法艺术作品中的疏密揖让和虚实相生体现 了生命运动的节奏, 在书法艺术作品中 ,其线条和 结体经过疏密和繁简的搭配组合成字的形体, 字 与字和行与行的排列构成其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即实象,表现作品的筋骨和血肉,即作品生命的物 化实体, 构成了作品的笔墨意象 。只有精妙的 “实” 、“有” ,才能孕育空灵的“虚” 、“无” ,才能使作 品中朦胧的意象丛生, 把作品推向神远的境界。而字内的空白及字与字 、行与行之间的空白是书 法作品的虚象。空白处给创作者与欣赏者提供了 交流互动而展开联想和进行再创造的空间。字与 字、行与行之间的空白多为疏朗型 ,则气舒而神 远,可取字外的风神 ,能够表现作品的恬静、典雅、 清逸 、清爽 、空灵 、旷远、萧散的意境美。如唐五代 书家杨凝式《韭花帖》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距离 宽阔疏朗 ;明代书家董其昌用墨淡雅,结体章法清 朗空灵 。他们的书法作品其意境恬淡神远 ,给欣 赏者以无限想象的心理空间。字与字 、行与行之 间的空白少为茂密型 ,密则气聚而神凝 ,可取字迹 的苍老,能够表现作品的雄强 、浑厚 、凝重、古朴的 意境美。清代傅山草书呈茂密苍茫的意境美 。字 内的疏密有内疏外密型和内密外疏型。如颜真卿 《颜勤礼碑》结体内疏外密, 均衡平稳 。左右竖画 外拓如弓, 略带圆弧形, 使字体雍容宽松, 包含宏 大,其作品呈雄浑的意境美。柳公权《玄秘塔碑》 结体内密外疏 ,疏密得当 。主笔舒长, 次笔紧缩, 主次分明 ,对比强烈 ,其作品呈清朗的意境美
拓展心理时空是实现旷达空灵构图的重要途 径之一 。艺术时空是虚拟的, 它存在于书家和欣 赏者的心中。一张白纸是有限的空间 , 书家要在 这个小宇宙里, 利用笔墨线条来塑造字迹实象 ,并 由此拓展画面之外的空间 ,即在有限的一纸之内 营造出空灵虚幻的无限的审美空间, 并使之与宇 宙大道冥合。因此, 书家在创作时 ,要“因心造境, 以手运心” , 使心理时空穿越现实时空的樊篱束 缚,升华到至高无上的审美境界,即书的精神家 园, 使书家的心灵与广袤的宇宙融为一体 ,这时, 从书家广阔心理时空中诞生出来的线条悠然往 来,构成一种神奇的灵境 。可见,书法艺术作品入 宇宙之大道,是自然之精与书家之华融合而成 ,具 有无限的深邃性 。
3 .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
书法艺术高的境界是体现与“道”冥合的天 人合一的人生境界 , 书家在审与人生相互 系的觉中所形成的一种精神境界 。书家把心灵 作为一个宇宙, 其心源是创作精神生命的根源。 书家在审美创造活动中所进行的心灵游履 ,即审 美境界,它是书家用心灵构筑的境界。
心灵的升华需要虚静的心胸来涵养静气 。虚静是一种无有苦虑、超越功利 、空明澄澈的心理状 态。“书法乃传心也” , “故欲正其书者, 先正其笔, 欲正其笔者 ,先正其心” 。
书法艺创作的过程就是艺术生命诞生的过 程。在创作中, 书家通过对宇宙自然的体悟, 实现 了对自我的超越 ,进入到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