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有意义吗?没有!书法批评不要只是口水和道德评判,要的是技术含量!说不出个所以然直接口从另一个侧面来说是在告诉别人自己的无知。到底是审美出现偏差还是技巧存在遗误。如果说不出来,自己固有的认知水平也无法得到提高的。
比如说大家都在学二王,假如二王是唯一的审美形态,那么在二王之后的书法家就没有任何存在价值和必要了。所以除了二王,我们还需要欧、颜、柳、赵等等。书之有别,缘情因性,艺为性情,古人云用笔者天,流美者地,用笔者书中之道理法,流者意韵情道千古不易,情意,因时而变。
书法不是写得象就是最好的。即使你找来王羲之临他自己的字,也不可能写得一模一样的。所以认识先于实践,如果认识存错误,练字的刻苦造就的要么是复印机,要么是江湖体。
所以你写得再象,最多也是只是当个老师教教学生或者不断参赛获得奖项,无法突破藩篱建立自己的艺术风格。临帖其实只是通过像探寻笔法,更需要通过不像寻找自我。所以所有的书法家最后必然就是不像,那么怎么样的不像才能赢得内行和外行的认可,这是每个艺术家的人生考题。
最后你会恍然大悟,何必像,别人都是你的营养,你不断吸收才能找到自我,在似中求法,在法中明理,在理中求道,法虽异,而理同,理顺则道通,道千古不易!
那么如何评判一件作品好坏呢?这里给一些简单的建议,仅供参考:
看线条:书法肯定是由线条组成的,线条是书法的基本原材料,所以这原材料必须是高质量的,才能有后面高质量的字。
看结体:由原材料组合成一个字,就是结体。结体是五官或说是建筑成品,需要符合五官端正或重心平衡的要求。
看章法:指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照顾等关系的方法。亦即整幅作品的“布白”。亦称“大章法”。习惯上又称一字之中的点画布置,和一字与数字之间布置的关系为“小章法”。
明张绅《书法通释》云:“古人写字正如作文有字法。章法、篇法,终篇结构首尾相应。故云:‘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主’”。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评书法》云:“古人论书以章法为一大事,盖所谓行间茂密是也。
余见米痴小楷,作《西园雅集图记》,是纨扇,其直如弦,此必非有他道,乃平日留意章法耳。右军《兰亭序》,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
可见,章书在一件书法作品中显得十分重要,书写时必须处理好字中之布白、逐字之布白、行间之布白,使点画与点画之间顾盼呼应,字与字之间随势而安,行与行之间递相映带,如是自能神完气畅,精妙和谐,产生“字里金生,行间玉润”的效果。布白的形式大体有三一是有行横有列,二是:纵有行横无列(或横有行纵无列),三是纵无行,横无列,它们或有“镂金错采”的人工美,或具“芙蓉出水”的自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