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在纸上的含有墨液的笔毫大体有如下几组形态: 

中锋与侧锋

古人多有“中锋”、“正锋”、“侧锋”、“偏锋”之说,这些概念常常笼统使用,同一语汇在不同的人那里所指称的也往往不同。我们在这里将“中锋-侧锋”与“正锋-偏锋”区分为两组不同的概念。

毫尖大体运行于点画中央的状态称为中锋,毫尖大体运行于点画一侧的状态称为侧锋。中锋行笔时毫尖所指的方向与笔毫运行的方向相反;侧锋行笔时毫尖所指的方向与笔毫运行的方向形成一个夹角,此夹角越趋向直角,侧锋的状态越明显。中锋行笔,点画两侧一般对称匀整;侧锋行笔,点画常能仪态多方。

从墨色上看,中锋写出的点画或者中线显得最浓,所谓“有中线”,或者两边显得最浓,所谓“双钩”,何时“有中线”何时为“双钩”取决于毛笔、纸张的性能;而侧锋写出的点画,毫尖所在的一边往往显得最为浓黑。

微信图片_20181023184916

中锋和侧锋的使用与字体有关,大体说来,古文字的线条多用中锋书写,隶、楷、行、草诸种今文字(尤其是楷、行、草)的笔画多用侧锋书写。

元代刘有定在《衍极注》中说:“古文、籀、篆同源而殊流。篆直,分侧,用二而理一。自其殊者而观之,则古文而籀,籀而隶,若不可以相入;自其一者而观之,则直笔圆,侧笔方,用法有异,而执笔初无异也。其所以异者,不过遣笔用锋之差变耳。昔有善小篆者,映日视之,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心,虽屈折处,亦无有偏侧者,盖用笔直下,则锋常在画中,故其势瘦而长。此徐铉所谓(古火反)匾法也。章友直自得李阳冰笔意,每执笔自高壁直落至地如引绳,皆直笔之用也。欲侧笔则微倒其锋,而书体自然方矣。大抵笔直则圆,圆故长,长必瘦;侧笔则匾,匾故方,方必肥。瘦硬易写,肥劲难工。直笔难于肥,侧笔难于瘦,其要在变而通之。若夫执笔,则不可不直也。古人学书皆用直笔,王次仲等造八分,始有侧法。然分书间用直笔者有之矣,未有古人籀篆而用侧笔者也”,此论颇为透彻、通达。对于隶、楷、行、草书法而言,如果不是着意于表现某种特定风格—如融会“篆籀遗法”,自然当以侧锋为主。

微信图片_20181023184925

清代刘熙载《书概》载:“蔡中郎《九势》云:‘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后如徐铉小篆,画之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至于屈折处,亦当中,无有偏侧处,盖得中郎之遗法者也。每作一画,必有中心,有外界。中心出于主锋,外界出于副毫。锋要始中终俱实,毫要上下左右皆齐。”这是由小篆而论中锋之法,然而刘熙载又在不分字体的情况下一概地强调中锋:“书用中锋,如师直为壮,不然,如师曲为老。兵家不欲自老其师,书家奈何异之。”清人论书多有强调中锋运笔者,这与他们重视某种“篆分遗意”有关,亦与其受汉魏碑刻影响有关。而后世有的书家本无此种倾向,却也强调“笔笔中锋”,其论则近于迂了。

“中锋”之说盛极,便有识者力矫其弊。杨守敬《平碑记·马鸣寺根法师碑》说:“大抵六朝书法,皆以侧锋取势。所谓藏锋者,并非锋在画中之谓,盖即如锥画沙、如印印泥、折钗股、屋漏痕之谓。后人求藏锋之说而不得,便创为中锋以当之。其说亦似甚辨,而学其法者,书必不佳。且不论他人,试观二王,有一笔不侧锋乎?惟侧锋而后有开阖,有阴阳,有向背,有转折,有轻重,有起收,有停顿,古人所贵能用笔者以此。若锋在画中,是信笔而为之,毫必无力,安能力透纸背,且亦安能有诸法之妙乎?是说也,余闻之孺初,其条目甚详,姑记大略于此。”

微信图片_20181023184930

杨守敬与潘存(孺初)对侧锋的强调,一方面着眼于“开阖”、“阴阳”、“向背”诸形态的变化,一方面着眼于用笔的力量,皆可谓说到了关键处。侧锋运笔,不仅点画的姿态相较中锋更为丰富,而且在笔管与纸张保持相同角度的前提下,笔毫与纸张的摩擦力比中锋运笔时更大。

正锋与偏锋

如果笔管连带没有着纸的部分笔毫竖立的方向大体上处于与点画轨迹垂直的平面中,则为正锋;如果笔管连带没有着纸的部分笔毫竖立的方向大体上偏离这个平面则为偏锋。正锋运行可以是中锋状态,也可以是侧锋状态。如果同样是侧锋运行,正锋状态下笔毫与纸面的摩擦力比偏锋状态下更大,点画显得饱满沉劲,而偏锋运行而成的点画往往显得轻灵巧妙,用清代朱和羹的话说便是:“正锋取劲,侧笔取妍。”(《临池心解》) 

清代梁同书《频罗庵论书》云:“中锋之说云何?山舟曰:笔提得起自然中,亦未尝无兼用侧锋处,总为我一缕笔尖所使,虽不中亦中。”梁同书以为“笔提得起”便是“中锋”,他所说的“中锋”其实正是我们所说的“正锋”。所谓“虽不中亦中”,其实可以表达为“虽不中亦正”,即使毫尖并不在点画的中央,只要提得笔起,便是正锋。

微信图片_20181023184933

偏锋用笔在书法创作中亦颇常见。尤其在伏案而书的时候,如果书写者枕腕或者腕抬得不太高,偏锋执使是最为轻松自然的一种状态。

在书法创作中,“中锋而正锋”、“侧锋而正锋”、“侧锋而偏锋”是三种主要的笔毫状态,三种状态各有其用,亦各有其妙。其中,“中锋而正锋”用笔时点画最能匀称圆润,“侧锋而正锋”状态下用笔最为有力,“侧锋而偏锋”状态下用笔最为轻松妍妙。

聚锋与散锋

运行的笔锋可为聚拢状态,也可为散开状态。聚拢的笔锋书写出来的点画沉实饱满,散开的笔锋书写出来的笔画多有飞白,飘然清举。

微信图片_20181023184935

笔毫中墨液的多少以及墨与水的比例。对笔毫中墨液的巧妙使用称为“墨法”,墨法是笔法的重要内容。在书写的过程中,笔毫中墨液的多少会影响到点画的形态,墨液多则润,墨液少则枯。墨液中水和墨的比例也会影响到点画的形态,墨的比例越大则越浓,水的比例越大则越淡。甚至,在笔毫的各个部分,墨液中水和墨的比例也会有所不同。比如书法家可以用笔毫蘸淡墨或清水,再用笔尖蘸浓墨,书写出来的点画会有丰富的层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