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艺术的欣赏,是一种高尚的艺术享受。要想欣赏好草书艺术,先须了解草书的特点,草书艺术的美在哪里。
尽管如此,前人通过长期的实践,把欣赏书法标准多有概括。
有人归纳为四条:曰气韵,曰选材,曰墨色,曰装背。也有人归纳为六条:曰形体,曰魄力,曰意态,曰流派,曰才学,曰气象。
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作为草书(行书)艺术的欣赏标准: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书法的线条,尤其是草书的线条,更具有明显的特点。它不仅有形状上的区别,方向上的不同,而且还有疾涩、润燥、扁圆、质感、力度等多方面的差异。
草书艺术线条的千奇百怪、变化莫测,最能表现出一个草书家微妙的内心感受。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线条才明快愉人,给人以美感呢?
凡给人以美感的线条都是有力度、并富有立体感的线条。力感在传统书学中又称“笔力”。
古今研习草书者反复强调正确“运笔”,归根到底,就是为了使书法线条显示力,富于弹性(内有劲力的表现)。
书法的线条应象“钟表中运的发条”,而不可“汤里煮烂的面条”,这个比喻“力的艺术”;告诉我们书法是线条的力感,是草书艺术的生命。
“书者,抒也”。中国书法的点、划、线充满着活力,韵律和节奏,显现动人的表情美。
所谓表美,是书家和欣赏者双方书法艺上共同配合的视觉审美经验。一幅成功的草书作品,是作者凝神结思,蓄情而发,一泻而出的情感流露。
“以情感人,用情作书”,是书法成功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线条的节奏感。
“一画之间,变化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草书如若粗细一致而无节奏的线条是不能给人以美感的,所谓抑扬顿挫,提按起伏,满纸云烟,虽寂然声,却有乐的旋律,这恰恰是草书艺术备受人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
“起笔为呼,承笔为应”。呼应之作用,在于将原来个自独立的线条贯通为有机的统一体。线条有呼应,就象有气在流动,就象被赋予了生命一样。传统的书学称为“引气”、“血脉”,提出以“首尾呼应,上下相接为佳”。
如现代美学家宗白华所说:“能偃仰顾盼,阴阳起伏,如树木的枝叶扶疏,而彼此相让;如流水之沦漪杂见,而先后相承”。“这一幅字就是生命之流,一回舞蹈,一曲音乐”。
二、结构美
章法就是一幅作品字与字、行与行之间是否疏密得当,大小相宜。
一幅章法讲究的草书作品,则能表现顾盼有情、精神飞动、全章贯气的艺效果。
四、墨韵美
在欣赏了笔墨结构章法之后,仍须进一步去把握整幅作品所特有的意境美。
草书的意境美,指的是作品所表现出作者在精神、审美、风格,及对欣赏者产生的感染力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