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五千年的书香里等你 

  等你—–我的华夏儿女
                 让我们来一场你情我愿的依偎

一场互诉衷肠的倾听

                        一场情意缠绵的恋爱
                 而今  我站成满身魏晋风韵
                 等你   你不来  我不老!64380cd7912397ddc24251e35582b2b7d0a2871a

       张红春,女, 生于1966年,祖籍河南新密,民盟盟员,审计师。陕西财专毕业,并于2002年读完陕师大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现为政协延安市二届常委、延安市青联副主席、中国书协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陕西省青年书协主席、延安市书协副主席、延安市青年书画协会主席、延安鲁艺书画院副院长、西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1995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书法作品展。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入展。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入展。全国第三届妇女书法篆刻作品展入展。首届中国书协会员优秀作品展入展。全国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书法作品展三等奖。2001年由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张红春书法作集》。2004年获全国公务员书法大赛三等奖。2004年代表中国书协女书法家出访日本。《中国书法》、《书法》、《书法导报》、《中国报道》、《中国艺术报》等曾作专题介绍。   微信图片_20180822090954

       一次偶然的机会,见到了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红春女士的书法集子《语言的阁楼》,书名很有意味,装帧也颇典雅,开卷之后,精彩的书作使人耳目一新,这种久违的审美愉悦让人倍感温馨。

       张红春女士的书法,以情韵见长。在那些尺幅并不算大的册页、手札之中,却有一股灵秀之气在喷涌。不难看出,她对二王、老米是下过大功夫的,王铎的纵横开合,颜鲁公的挥洒淋漓也有所涉猎,有些书作在形神上也颇有乱真的效,但却也不失自家面目。多年来,看过了太多的狂野粗劣与秀媚软圆的“作品”,见了张女士的作品,我的内心便不由得生出许多敬佩与羡慕来了。

微信图片_20180822091015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骨子里无才情,血液中乏雅致,即便是铁砚磨穿,最终恐怕也只会成为“书匠”、“书奴”。张红春女士却是真名士,是腹有诗书之人。她的那些篇幅精短,但又意味悠长的随笔、散文,还有那些颇具古风的诗词,不事张扬,纯如水,骨子里透着自信与高雅。抛开其书学功力不论,单就作品中的那种高情雅致和咄咄逼人的才气而言,已是十分难得。而且张红春女士多书自家诗词文章,可谓诗书相得益彰,岂不是暗合了“我手写我心”的书学真谛了吗?微信图片_20180822091043       作为一位青年女子,她没有赶时髦地去寻找“迥异的风景”,而是老老实实地在古代经典中追寻自己的艺术语言。看得出王羲之、米芾、王铎、于右任,甚至当代的孙晓云,她都心仪过,追摹过,又都在努力地超越着。这是一位在书法上颇有灵性的女子,她用的轻灵和心境的悠雅闲适,相视莫逆,一种秀外慧中的书卷气息拂面而来。作为一个书家,在情感指向上,她难以忘怀那种曾笼罩过往悠长岁月的浓郁的旧日文化氛围,因此,她的作品具有了文化传统韧性的延续和无所不在的表现支撑着她抵达纯美的诗意信念。这是一种“清风弄水月衔山”似的诗意境界,她想通过这种表达,营造一种让“游客”不忍告别的一处风景,张红春的这种选择无疑是高雅的,富于想象力的。微信图片_20180822091103

       她将对人生对生活的交映参,融会贯通,她把对书法对文学的感悟诠释,超越晤对,都统摄、贯穿、浸润在心灵充分舒展的境界之中,便为自己那份高贵的精神理念寻找到一个坚实可靠的依托。这是一种远离都市喧哗与骚动的宁静自足,也是一种与存在的短促和微妙相抗衡的至大至刚的人性力量。是这种力量的支持,使她以一种翘望的姿态,渐次完成对目标的迫近或者抵达。

微信图片_20180822091120

        从张春女士的书法和诗文中看得出来,她是一个“道”“技”并重的书法家,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将艺术与人生融为一体,艺术人生化,人生艺术化,重视人生修养和境界”。红春女士家学渊深,幼时便已打下了扎实的功底,书写技能纯熟自如,“字内功夫”自不必言;对哲学、传统文化以及汉语言文学的深入学习,增强了文化素养,“字外功夫”更是深厚,这使她的书法艺术更接近于“道”的层面。红春女士说:“不同境界的人的行为方式和语言方式便不同。这种行为方式综合反映在他所从事的艺术领域中,便有了其作品在表达其精神层面和艺术造诣上不同的语言方式,从而形成不同层次的艺术境界,给观赏者以不同层次的审美经验。”

微信图片_20180822091139

       红春女士的书法,具有浓郁的书卷气,这是深厚文化底蕴的自然流露和外化。她在选择文学语言的同时,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书法语言,即是以二王之秀劲清逸立骨,以老米之挺健恣肆为形,以鲁公雄穆天真为势,刚柔相济,虚实相生,初步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贾平凹先生评价她的书法说“有一种惊艳的感觉”,此说有理,但张女士的书法又何“惊艳”二字所能概括了!她的书法,温和清丽而又不失挺秀俊朗,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那就是:清逸之气,古雅之风。微信图片_20180822091210

       我并不认识张红春女士,但对于她的成就我是敬重的。我是反感“女性书法家”、“妇女书协”这些称谓的,因为在中国的历史上并不缺乏取得杰出成就的女性书法家,她们的书法艺术本就不让须眉,或者更胜一筹。张红春虽是女性,但书法没有甜俗的脂粉气,更不以小智慧与小技巧媚俗,笔法的熟稔内心的情感紧密相合,幻出了美丽动人的线条,醇厚如茶,韵味悠长。

微信图片_20180822091231

      张红春女士虽然刚过不惑之年,但她在书法艺术上取得的辉煌成就已足以让人“妒忌”了。她29岁时就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过个人书法作品展,作品多次在国家级各类书法展赛中入展并获得大奖曾作为中国书协代表出访日本,2006年荣登中国书坛青年“百强榜”,《中国书法》、《书法》、《中国艺术报》等国家级权威书法报刊先后作过专题介绍,成为了陕西省书法家协会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副主席。这些成绩可能是一些人费尽一生的心力也未必能够达到的高度。从最近的一些作品来看,她似乎正在加强对篆隶名作的临习,以增强线条的质感和内涵,追求一种苍茫浑穆的气象,这无疑是一条正路。现在张红春女士正当盛年,日后的成就不可限量。我相信,她完全是值得我们期待的。微信图片_20180822091301微信图片_20180822091309微信图片_20180822091322微信图片_2018082209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