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禾
1970年生于浙江平阳,从小喜欢书法,及长辗转帖诸,时而刻印自娱,以细朱文与秦小居多。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字博物馆客座研究员、特聘书法家,浙江省书协创委会委员,温州市书协副秘书长。
张孝祥·水调歌头 金山观月 69×34cm 2014
近年书法篆刻作品获全国第二届草书艺术展一等奖 、第十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优秀作品(最高奖)、“廉江红橙奖”全国书法大展优秀作品奖(最高奖),“渊明奖” 全国书法大展优秀作品奖(最高奖),“金山岭长城奖”全国书法大展优秀作品奖(最高奖),“朝圣敦煌“全国书法大展优秀作品奖(最高奖),全国第六届楹联展二等奖 、全国首届册页书法展二等奖 、全国第三届扇面艺术展二等奖、中国书法院奖提名奖、“万山红遍”浙江省书法大展优秀作品(最高奖)、第六届省中青展银奖,第四、第五届全浙展篆刻铜奖等。书法篆刻作品:当代书坛名家系统工程500家精品展、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 、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二届书法兰亭奖 、当代篆刻艺术大展 、全国第五、六届篆刻展重大展览等数十次全国重大书法大展。
入编《书法》杂志中青年书法家创作档案。作品、文字发表于《中国书法》《书法》《书法报》《书法导报》《美术报》《青少年书法》专业报刊
山谷云:心能转腕,手能转笔,书字便如人意。书写中虽饱含激情,又放之有度,以技巧淋漓笔墨,以笔墨生发精神,虽快速激荡而不失于轻浮,虽迟涩不失于呆滞。以求在黑与白、疏与密、巧与拙、虚与实、刚与柔、擒与纵等对立中获得统一,摒弃刻意,挥洒自如,方能天真自得。
——王大禾
近年书法篆刻作品荣获:
全国第二届草书艺术展一等奖;
第十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优秀作品;(最高奖)
全国第六届楹联展二奖;
全国首届册页书法展二等奖 ;
全国第三届扇面艺术展二等奖;
“廉江红橙奖”全国书法大展优秀作品;(最高奖)
“陶渊明奖” 全国书法大展优秀作品;(最高奖)
“金山岭长城奖”全国书法大展优秀作品;(最高奖)
“朝圣敦煌“全国书法大展优秀作品;(最高奖)
首届“四堂杯”全国书法精品大展一等奖;
第二届“四堂杯”全国书法精品大展一等奖;
“万山红遍”江省书法大展优秀作品奖;(最高奖)
第六届浙江省中青展银奖,第四、第五届全浙展篆刻铜奖等。
书法篆刻作品参加:
全国千人千作书法大展 ;
当代书坛名家系统工程500家精品展;
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 ;
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展;
全国第二届书法兰亭奖 ;
当代篆刻艺术大展 ;
全国第五、六届篆刻展 ;
全国首届行书大展 ;
全国首届草书大展 ;
全国第二届扇面展;
全国第二届行草展;
全国第二届册页展;
全国第四届正书展;
全国第四、五届楹联展;
全国首届篆书大展 ;
全国第八届中青展;
全国第五届新人新作展 ;
全国首届青年书法篆刻展;
国首届楷书展;
全国首届书法小品展等数十次全国重大书法大展;
应邀参加“墨舞神飞”全国草书名家上海邀请展;
中国-宝鸡首届‘翰墨石鼓’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
“草圣故里”全国草书名家提名展;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等。
发于幽微 致其广大
——小议王大禾书法艺术特色
文/谢少承
在近年席卷书坛的帖学浪潮中,涌现出一批勇立涛头的弄潮儿,王大禾,这个曾经是名不见经传的浙东雁南大山里的一介书生,在这一浪潮中脱颖而出,为书坛为之瞩目的人物。
禾对于帖学的探究全面而深入,尤其对王羲之草书的诠释,可谓是独具慧眼,入木三分。他早期专注于研习《十七帖》,将《十七帖》因摹刻损失和破坏的草书笔意,进行合理地还原,演绎出的作品,丝丝入扣,机杼独出,深得羲之真髓,使当时众多学王者,眼前为之一亮。如今,大禾已不再斤斤于此,他把二王父子与孙过庭的笔墨加以融会,取大王的中庸、小王的飞扬,并把孙过庭的用笔方法作为参照,三者进行有机地嫁接,以自己的艺术理想进行消化吸收,形成了既合乎二王神韵,又具个人特征的自家风范。如果我们现在在一堆书法作品中寻找大禾的墨迹,不必看落款,一眼便能识别!
他所追求的作品风格,技术含量丰富文化气息浓厚,这是源自他的笔墨中有源头活水的滋养,有山明水秀的风土气息的润泽,有个人高雅情性的根柢,有厚实文化积淀的铺垫。他展现给世人的作品面貌是风流而蕴藉,清丽而醇厚,凝炼而丰富,华滋而苍茫,处处虚灵又处处落实的矛盾统一体。他的笔墨发于幽微,点画细处筋丰肉匀,绵韧有力,铺毫着墨处干净利落,决不迟滞雍塞;结构与章法浑然一体,单字结构始终着眼于大章法的布局,使作品在局部的不断调整变化中达成整体的和谐。他知何为而何不为,为了气格与虚实的需要,他把许多点画空间拉得很开,而点画之间遥相呼应,顾盼有情,从而使分散的笔画秩序井然,毫无割裂零乱之感。由此,我们领略到他的尺牍小品气局通透开张,咫尺之间的广大气象,这是迁想妙得,是他有别于时人的特质所在。
我们知道历史上举凡有所成就的艺术家都具有对该艺术门类各种审美因素高度的概括与综合表达能力。同样,作为书法、笔法、结构、章法、墨法、意韵等诸元素缺一不可。大禾充分意识到了综合元素的重要,他的修炼之功体现在书法的各个侧面,使每个审美环节都不致成为软肋,因此,他的作品,往往让人有八面玲珑,无懈可击之慨!
以大禾的智慧与勤奋,我们有信心期待他在书法规律的探求上会心味理,寄情千古,在塑造自我的征途上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