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对于写文的热爱怎么能因为腹痛而减少呢?我们要学习张旭的精神,张旭曾在腹痛时,写了一帖《肚痛帖》。
何以解忧,唯有写(文)字!
什么?你不了解张旭?
张旭可是入选高中教科书的人物,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可以说非常重要了。
张旭就是草书界的李白,人送外号“草圣”。传其嗜酒,与李白、贺知章等号“饮中八仙”。尝醉后以发濡墨书字,世称“颠张”。时以张旭狂草、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并称“三绝”。
他的传世之作,有《古诗四帖》《草书心经》《肚痛帖》等。别的帖子都正儿八经的,但是这个《肚痛帖》听名字就觉得很接地气了。
看到这个特殊的名字,你一定很好奇它写的什么。
一般作为书法艺术的代表作,怎么着都是个名言名句,诗句或文章之类的,总之就是很有内涵的那种,但是这幅帖基本上在标题就已经完美展现了,它的主题。
这幅草书作品,还是狂草,普通人一般第一眼过去,可能就认识三个字——“张旭书”。
很多人会觉得草书是“鬼画符”,其实草书是带着规律的,系统地学习过草书的人,还是能看懂他写的是什么的。不过有时候因为太过于癫狂,在某些字辨认上还是会出现拿捏不准的情况。
这就是肚痛帖的所有内容了,6行,一共30个字,就是写他肚子疼而已!
内容非常简单:
不知是冷热所致:不知是冷热导致的
欲服大黄汤:准备喝大黄汤
冷热俱有益:对冷热都是有帮助的
如何为计:怎么办
非临床:不是靠着床的
既“忽肚痛不可堪”,你还写什么字?
可能,他心里想着:
或许写几笔,阵痛就会随着肚中“咕噜”一声响过去吧?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可痛不是忧哇!
何以解痛?唯有写字!
这画面感太美,我不敢看。
光是从字体的形态可能就能还原当时张旭腹痛的程度和感受了,不信我们慢慢来看。
哎呀,我肚子好疼啊。(开头的三个字,写得还比较规正,字与字之间不相连接,肚子还没有非常疼,还可以控制。)
哎呀,到底怎么了?怎么会这样呢?(越来越疼了……但是还能制,稳住手,字型还算清楚。)
熬不住了,还是吃点药吧!大黄汤对冷热都有帮助。(已经想好要去吃药了,因为十分疼啊!写快点,就去吃药吧!越写越快,一笔到底,上下映带,缠绵相连。)
天啊,更疼了!怎么办!(字变大了,连在一起,而且字和字之间连接处都变成了一个个圆圈,说明写得非常快。)
我现在旁边都没有床的!我想要躺着!(已经疼到他写字都一顿一顿的了,所以站不住,只想要找床躺下)
张旭写完了,可能搁下笔就趴床上了吧!毕竟无人考究,这是真的腹痛,还是故意而为之的。毕竟要是小编我,肚子疼,可能就蹲厕所去了,哪有心情写字啊!
这么“不正经”的传世之作也是少见啊,从刻帖中可以看出,张旭写此幅字时是蘸饱一笔一次写数字至墨竭为止,再蘸一笔。
他保持了字与字之间的气贯,还可以控制笔的粗细轻重变化,使整幅作品气韵生成,产生“神虬出霄汉,夏云出嵩华”的气势。
清张廷济《清仪阁题跋》云:“颠、素俱善草书,颠以《肚痛帖》为最,素以《圣母帖》为最。”
其实最能代表中国书法艺术的是草书,因为它使中国文字由实用性的书写工具上升为情感寄托的载情艺术,而书法的觉醒和追求则是以草书确定为前题的,使人们在实用之外有了更多的遣兴。
草圣用潇洒的笔触写了自己腹痛难耐,但是诗人就诗画意多了:
——《记病》苏辙
小编就不一样了,庸俗之人,我只想进厕所蹲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