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人写大篆,未经秦人精减
笔意丰富,结体多姿

汪凯《散氏盘》集字联

微信图片_20180807114852

微信图片_20180807115313微信图片_20180807115339汪凯拟古

散氏盘又“矢人盘”,是西周历王时期重器。清乾隆初年陕西风翔出土,曾藏于乾隆内府。以其长篇铭文著称于世。

散氏盘铭文铸于盘内底上,共三百七十五字。是一件风格非常突出的作品。其书法浑朴雄伟,字体用笔豪放质朴,敦厚圆润,结字寄奇隽于纯正,壮美多姿。

四大国宝之一的西周散氏盘,与毛公鼎、大盂鼎、虢季子盘并称四大国宝,原拓本极珍罕,海内学者争求而极难得。微信图片_20180807115449微信图片_20180807115512微信图片_20180807115538微信图片_20180807115553微信图片_20180807115619

微信图片_20180807115636微信图片_20180807115714微信图片_20180807115739微信图片_20180807115758汪凯临散氏盘
金文发展至西周后期变化是比较大的,《散氏盘》铭文则是其中粗放尚意一类的表。它与厉王时期所作的端庄遒美的铭文形成鲜明的对照。铭文笔画粗细均匀的特征,和武王时的《天王簋》,恭王时的《卫鼎》、《卫盉》等金文的书风一脉相承,唯《散氏盘》之文字更较恣放、宽博。从字形上来看皆作正方形,结体比较疏阔。若与晚于它的《毛公鼎》等比较,尤其是与解放后所出恭王时的《墙盘》等比较,在书风上虽有拙、秀之分,但其质朴浑厚的气势,以及潇洒的神韵,还是堪为楷模的。《散氏盘》作为诸侯小国之间土地纷争中的一份合约,辞章远不及王宫礼器铭文庄严华美,然而艺术风格却异军突起,打破了端庄典雅一统天下的格局。此盘从发现至今,书法极受学界艺林推崇,效法者甚众。

微信图片_20180807115909微信图片_20180807115922微信图片_20180807115957微信图片_20180807120041汪凯拟古
《散氏盘》铭文整体来看,气势宏大,意态飞扬。它的字大都是在一定的空间内,左右奔突,大小、攲正变化极具其能。《散氏盘》铭文笔画粗细变化多端却又十分统一,无论是通篇读来,还是欣赏单个字,都有一种壮美的意味,醇古朴茂,奇谲雄健,这种信息显然是源自于结字、运笔、章法等诸多因素综合而成的结果。

临习《散氏盘》铭文,对汪凯老师来说,笔法其实很简单但是简单并非容易,越简单的东西越不容易去表现,加之章法是的错落,更加不好表现,因此,实临的时候应该观察仔细,细心揣摩,字体呈扁形,取横势,重心偏下,结构一般左高右低,这样准确的把握字形的变化。意临的时候可以在用笔上参以行草的笔意加快运笔的节奏,在字形上也可进行适度的夸张变形,在墨色上可加以变化,再现作者的个性与激情。

内在的博大精深,要想形成个人风格,成就“有我之境”,不是须臾可见功效,须得十年八载,甚至要穷毕生之力。汪凯老师不拘于原作的结体和章法,侧重会其意、通其神,进入自由发挥的纯熟境地,全依仗个人功力的积累。

微信图片_20180807120126微信图片_20180807120148汪凯自作诗

微信图片_20180807120232微信图片_20180807120246微信图片_20180807120300微信图片_20180807120330微信图片_20180807120346汪凯创作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