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官至中郎将,人称“蔡中郎”。蔡邕不但是个文学家,还是一名著名的书法家。“飞白书”就是他独创的。什么叫“飞白书”呢?听完下面的故事你就知道了。
何为“飞白书”?北宋的黄伯思《东观余论》解释其为:“取其若丝发处谓之白,其势飞举谓之飞。”后人则将书画作品中水分含量少、滞涩,带有干枯感笔触的部分统称为“飞白”。唐代张怀瓘《书断》中评论飞白书道:“飞白妙有绝伦,动合神功。”如此具有传奇性的书体是在什么情况下被创造出来的呢?
蔡邕回到家里,激动得顾不上休息就立刻准备笔墨纸砚。回想着工匠刷墙时的情景,提笔便写了开来。可谁知,想象和现实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一开始不是纸的底色无法露出,就是露出来的部分显得过于生硬。但他没有灰心,在经过反复思考和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后,终于掌握了蘸墨多少、用力大以及行笔速度等方面的尺度,写出了黑色中隐隐露白的笔画,使整幅字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灵动、变化和飘逸,别具韵味。
从唐代所传《升仙太子碑》碑额
感受到“飞白书”的风采。
飞白书的身世让人牵想如缕:一千八百年前大书家蔡邕得之于泥瓦工横涂漫抹的白灰泥浆笤帚下,继而锤炼成为历代书法大家、风雅帝王们术业专攻、豪翰所好,一时文墨所尚、标榜尘上,几近神仙化境,在中国书法的众多书体中独独可称之为“贵族书体”,似不为过。
呈现了影响后世的书写模式。
唐代张怀瓘《书断》中评论飞白书道:“飞白妙有绝伦,动合神功。”可惜飞白书体的传世作品甚少,我们现在只能从唐宋御制的碑额题识上去感受其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