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
是中国人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在文人墨客的挥毫下,
薪火相传。
而在风云动荡的民国时期,
书法显现出了尤为特殊的意义——民族文化之信仰。
当时西方文化以各种形式进入中国,
这个古老的国度,
在她历经了文化的辉煌之后,
进入了停滞阶段,
当时社会的精英,
正为国人的自信,
谋求一条出路。
而书法,
正是文化信仰的最好承载。
百年之前的『大时代』,
新旧交替、西学东渐,
西方文化如坚船利炮一样,
猛烈地冲击着中国大地。
而钢笔、铅笔的日渐普及,
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毛笔的使用程度。
民族进程走到了十字路口,
国人当何去何从?
有识之士们深知,
丧失一门国粹,
就如同丢掉家国山河。
笔墨即血脉,
绝不可止于当时。
培养国人美学情操方面,
书法也被视为极其重要之角色。
梁启超曾言:
『吾中国以书法为一美术,故千余年来,此学蔚为大国焉』。
这番言语响彻在华夏土地上,
对国人美学价值的形成产生了巨大改变。
而时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
更以书法为核心载体,
对“美育教育”进行了广泛实施。
点滴笔墨,
注入到了无数有志青年的热血当中,
他们明白,
此学乃是家国命运之根。
林语堂在《中国人》中写到:
『只有在书法上,我们才能够看到中国人艺术心灵的极致』,
书法也是中国美学的基础。
书法之于民国来说,
它是千百年来的延续,
也是它千百年来的转折。
而书法于任何时代来说,
都是中国人的性归所,
因为方块字就是中国人远古的图腾,
是每个中国人膜拜的神像。
『临池积久,必自有德』,
古人以笔墨入情。
书写的不仅仅是文字,
更是一种传承不朽的文化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