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大学真会玩
连通知书都玩出了3D
但书屋君觉得
还是陕师大的录取通知书最美!
别的学校都是流水线上的产品
而陕师大的录取通知书
全是老教授们一笔一划
用毛笔字写出来的
学子们收到的不仅仅是通知书
更是值得珍藏的书法作品
陕师大这一文化传承坚持了12年
昨天老教授们又开始写通知书了
连钱文忠先生都手动点赞
10余位老教授将用一周时间
手写约4500份新生录取通知书
参加书写的教授年龄最大85岁
看了陕师大这么传统复古的录取通知书
很多人好生羡慕
你收到过这样的录取通知书吗?
欢迎留言
延展阅读
书屋君很好奇
古人的录取通知书到底长啥样?
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瞧瞧
古人科举考试就相当于现在的高考
但古人的高考难度跟现在根本不是一个级别
万千学子如过江之鲫
能跃上龙门的是极少数幸运儿
《儒林外史》里的范进收到录取通知书后
竟然喜极而疯
可见古人的录取通知书分量有多重
▲范进中举
古代科举考试的录取通知书
各个朝代名称不同
唐代叫泥金帖
宋初称金花帖
而在盛行八股文的明清
考中的录取通知书叫捷报
▲科举考试等级
唐代的录取通知书泥金帖
是用金屑涂饰在笺简上
作为进士及第到家报喜之用
又称为“榜帖”
为了给苦读的书生报喜
朝廷还是挺大方的
要知道泥金手法可是高档装涂工艺
一般人用不起
到了北宋初期
泥金帖换了个名称叫金花帖
或金花榜帖
宋代文学家范成大所撰《吴郡志》卷二五
曾记载:“…犹藏其登第时金花榜贴。
乃用涂金黄纸阔三寸,长四寸许。
大书姓名,下有两知贡举花押。
又用白纸作大帖,如药贴状,
贮金花(榜)贴于中。
外亦书姓名二字,盖以此报其人也。
自唐以榜帖相传,而世少见其制。”
到了北宋雍熙二年(985)
临轩唱名代替了金花帖
参加殿试的考生由皇帝面赐及第
▲宋代科举考试“殿试图”
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发展到顶峰
这时候录取通知书名字通俗
就叫捷报
考场大捷,速来报喜
还有什么比这更激动人心
明代考生考中了秀才、举人
就以红绫做个旗子
上面以金箔书写
挑在竹竿上送到生家里
若是中了状元
则用黄紵丝做旗子
金书“状元”
▲状元及第
到了清代就没那么多讲究
报喜“惟纸条一幅”
但形成了捷报规制
捷报通常长一米许
宽五十余公分
文字分四排书写
一般采用老宋体,整齐划一
▲安徽汪庭圭入泮捷报 嘉定博物馆藏
▲翁大铨入学捷报 嘉定博物馆藏
▲潘尚志入学捷报
地方的乡试捷报更加简洁
大红纸条书第几名
及中榜人姓名
中了科举就是光宗耀祖的事
收到捷报后
一般要把它张贴到厅堂最显眼的位置
有的甚至干脆贴在门上
既光耀门楣能让能客人一眼看到
清末科举制度废除代之以大学
这才有现代意义上的录取通知书
尽管还留有一点“捷报”痕迹
但录取通书的文化已经形成
最具民国特色是就是称谓
不称“同学”而是“某某君”
前面一般还要加上“台端”“台启”等敬语
显示对学生的尊重
▲国立西北大学录取通知书
▲国立交通大学录取通知书
抗战时期一些高校为避战内迁
一些专业由于教师无法集合
设备一时难以齐备等原因
无法正常开课所以停开
对于考取这些专业的学子来说
喜忧参半
收到名校录取通知书是喜
忧的是被迫入其他学校学习
▲国立中央大学录取通知书
古往今来
不管录取通知书的形式怎么变化
对于考生来说
收到录取通知书时的心情都是喜悦的
毕竟寒窗苦读多年
今朝终于实现人生的小目标
在这里
书屋君要祝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同学
前程似锦
进了大学继续拼搏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