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注意到当代隶书的创作在热闹的背景下,做了许多探索。隶书创作取法上的开拓,有的关注笔墨本身的质量,有的关注结字态,在形式上、技法上都可以说当代隶书风格竞放。
但是,我以为唯独缺乏隶书的风度。
重新回到对隶书本体的追问
过去我们一直在追求隶书的变化,可变化的下面,是否有一些不变的核心。我们需要脚踏实地的研究一些问题,静下心来回到隶书的审美特质,回到隶书风度的基本问题上,重新恢复对隶书本体的追问,对当代隶书审美方向迷失的追问,对隶书传统经典解析的追问。
这样我们可能会有更健全的精神和艺术上的维度,来保证对当代隶书创作有一个更深遂的风度。也许正是有这些追问,隶书的创作才会酝酿出一些新的变化,新的可能,是我们值得期待的。
当我们发现当代隶书在风格形式的探索中,为隶书的创作开拓了一个广阔自由的空间,一方面在现实的情境里不受传统的约束,象变形金刚一样演绎形式的变化,另一方面,这种变化使得隶书的风度和隶书的精神变得极其微弱,构成了当代隶书创作的表面与肤浅,我们开始怀疑当代隶书的表达方式。
鲍贤伦隶书 多元化取法的表征
寻找这种背离隶书审美特质的秩序和逻辑的原因。我们应该在过度追求风格的背后,对隶书的认识是否能够重新回到一个更单纯、更基本的层面来思考。我想一个没有充分了解传统的隶书作者,一个没有深入解析经典的作者,就会失去隶书价值的参照,一个群体没有深入对传统的梳理,那就会使这个时代失去隶书价值的判断,游走于形式与技术的游戏。
对于当代隶书的创作和环境,不同的人往往会有截然相反的价值判断。有人认为当代隶书个性的多元化、边缘化和自由化,迷失了大众的眼睛,甚至迷失了专业人士的判断。各种价值的混乱,被视为“堕落”的标志。而有人把当代隶书创作看为当代书法走向自由、新生、成熟的起点,在他们眼中新生代的书家涌现,书法价值的多元,也正是隶书繁荣的表征。
是混乱还是多元
不论悲观者,还是乐观者,我们发现有一事实是共同的:书法价值的混乱和书法价值的多元。隶书的这种现象其实比行草书来得更明显,行草书的主流还是以“二王”为中心,隶书的创作源头和取法,有着更为开放的来源。也许我们必须再一次回过头来,梳理隶书发展对多元化,对创新、对自由的认识,可能会更深入的辩析我们发展的方向。
隶书创作在多元化中迷失
我们对隶书个性化,多元化的理解也许是一种误读,书作为一种个性私人的精神创造的活动,它的本质上就是反对“统一”反对束缚的。个性化,多元化体现了对书家的精神创造和书法的内在规律的双重尊重。
张继作品 隶书艺术意识的个性表现
在看来多元化的“元”不仅仅是一种表面的现象,“元”更应该是一种有深度的品格,然而我们把多元的元“轻化” 了和“泛化”了。从这个角度看,无论从当代隶书作者的精神质地,还是从隶书作品的个性品格看,当代隶书创作既没有具有“元”的质地,也还不具备有深度的精神品格。
还没有能够真正独立成“元”,能够从彼此高度上区分开来的书家。应该说当代隶书的多元化,个性化的现象,最终演成虚假的幻影,热闹的场面。对当代隶书多元化,我们是否更应该反思“元”的深度和重量。
如果我们把当代行草书创作视为主流,我们对当代隶书的创作边缘化做一些思考。其,在汉隶之后到到清代碑学复兴,中间这段时间,隶书没有多少人问津,隶书的发展更多时间是边缘状态下的一种创作。认为边缘化是隶书的衰落,他们为中心地位的丧失而倍感失落。
另一态度把“边缘化”视为隶书获得解放的标志,并以另类和实验的态度游戏隶书。实际上隶书的边缘化,它只不过是隶书从一种非常状态向一种自然状态的回归过程。也许正是某种中心状态,培养了书法的虚荣和骄傲。
也许常态下的边缘状态,可以从那种虚拟的中心光环里退出之后,才会明确自我的定位,开始依靠自身的力量寻求发展的历程,边缘化也许是一种对隶书在当代发展的一考验。当代隶书的创作,终究还是依靠自身的力量来发展自己。
隶书创作在自由化里迷失
对当代隶书创作的“自由”,来讲也是一把双刃剑。这里对“自由”的讨论,我更愿意放在整个当代书法背景上来讨论,这种自由表现在书家表达方式,主体选择的空间变大,经过了文艺思潮的现代性观念主义等西方思想洗礼后,一部分书家开始了各自判断,反思和选择的自由。
张海作品 是自由还是失控
然而这时“自由”对隶书的发展却未必一定只是好事。自由是崇尚美好的,它对于艺术来说不是一种行为上自由,而是思想精神上的自由,只有在融入审美体验,精神体验时,自由才具有创造的意义。否则,以主观上的放纵对自由的挥霍,可能恰恰就导致了隶书的不自由。
事实也正如此,我们可以看到自由既给书法艺术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景象,同时又成了消溶书法深度的慢性毒药。当代隶书的创作正变得空洞,虚弱和无依,那些对传统、对经典的不屑,即是书法自由精神的张扬,又使书法正在失去价值的依傍,进入一种价值迷乱的失控与失重状态的标志。构成当代隶书审美价值虚无主义。
李守银作品 隶书自由精神的张扬
如果我们不说当代隶书审美方向的迷失,最少是价值判断的一种困惑。从上世纪八十年始,隶书的创作在书法复苏的热潮里也出现过一派热闹的景象。我们清楚这种景象,更多的是一种热情,尽管这只是一种热情,但我们毕竟开始了书法意识的苏醒,开始了对书法艺术的追求。
那时我们对传统的理解和思索显得仓促,行草书作为创作主体,书法群对隶书的思考和深入显得更为被动和艰难。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到现在,很多的隶书作者还在隶书的外围与形式上努力。我们触及经典的深度还不够,所以当代隶书的创作经典支撑的力度不够。
规范不严并走向了个性的、争奇斗艳的“自由”,对隶书内在的风度与精神的放弃,迫使当代的隶书创作走向俗化、轻化和装饰化的表征。
俗化、轻化、装饰化的审美迷失
当代隶书创作的俗化。表现为隶书创作的字形的规整化和美术字的倾向化。隶书的俗化又不同于民间书法的质朴、率性艺术特色,而是庸俗的审美观,没有把隶书创作视为一种艺术,仅把隶书作为文字信息交流的一种书体。
刘炳森隶书
隶书的俗化还受实用主义的影响,只是抽取隶书基本笔画的基本特征,比如对蚕头燕尾的模仿,对扁平构造的重复。隶书俗化受到庸俗审美观念的劫持,隶书的写书主要是得到人民大众的广泛认同,也是当代隶书在庸俗审美面前的妥协。
不少带有艺术性探索的创作受到责疑。通俗化的隶书,还没有将书法作为艺术创作的自觉,不仅隶书,整个书坛都不具有充分的准备,创作与研究处于“失语”状态。
当代隶书的轻化。经过西方现代主义的艺术思潮、艺术观念的洗礼,我们对隶书创作形式开始了一系列探索,对风格过度的关注,对个性的觉醒,从隶书创作的进程来讲,不疑有了很大的进步,有了一种隶书创作的本体意识和艺术意识。
虽然隶书的创作有了艺术的觉醒,但对隶书的研究还没找到有效的方法,隶书的创作对传统的回望和搜索,更多的停留在新鲜的形式上,比如对汉简笔画的张扬运用和秦隶过渡的轻快与率性的书写,隶书创作过于轻率和随意,虽然而目多样,但陈杂不谐。
隶书取法的泛化
秦隶、简牍来自古代社会不同阶层人士的书写,楷草形态萌生,变化无定则,做为隶书的生态考查是很有价值,但它不能代表隶书的主流成熟和隶书特有审美特性。大量隶书形制的泛化开阔了隶书创作的视野,却轻化了隶书创作的特质。
当代隶书的装饰化。新生代的隶书作者,同样没有耐心和决心深入传统,他们更愿意用新奇的元素,用形式构成的原理来装置自己的隶书,企图“逼”出自己的风格。
一方面他们的创作很注意作品空间的安排,或用简单重复的笔画排列,制造整齐一律,或描头画脚加强笔画的装饰性。
尹秉绶作品装饰美与朴茂之美的辩证
一方面对传统隶书的深度放弃,很容易被时风,被别人所左右,外面流行什么就跟着写什么,变得隶书审美方向的迷失和混乱,这种装饰性的隶书就成了流行意识形态的观念演绎,书写的简单和技术的复制,隶书的创作陷入图式化、美术化的危险。
我们对隶书两难境地和价值讨论其实不是一件坏事,它提供了我们重新反思当代隶书的一个有益视角,提供了重建隶书价值规范的契机。现在我们清楚当代隶书审美方向迷失的状态,既是一种书法自由的主动选择,同时又是一种被动,无力的放逐。
因为没有经历和参照我们不能成熟,也许我一直在一种焦虚、急功近利的语境里向前发展,隶书一直没有获得从容建构自我价值理想的机会,使得隶书的创作与运动,似乎变成了一种短期性的行为,现在的梳理,毕竟创造了一个价值重建的讨论空间。
经历了这些年当代隶书的进程虽然有了不少的积累,但当代隶书要补课的内容太多,前一时期书家们热衷于开垦新的隶书领地,开出一块就是收获,它就是创新,根本无暇顾及这种开垦是不是粗制滥造,浅尝辄止。我觉得无论是多元化,边缘化,还是自由的吁求,应该向有利的一面发展
当代隶书价值的重建,不是为隶书录找一个“标准的真理”,也不是重新制定那具体的现实性,功利化的隶书目标,我们要重建的是我们对隶书的理想与信仰,重建隶书该有的一种风度。
从隶书的源头思考
经过这些年对隶书形式探索,隶书界有了许多形式各异的存在,每种风格形式都有相同的权利和自由,尽管这种权利和自由,还远远达不到我们对隶书创作的理想,但我们毕竟已经从形式的宽度开始走向隶书风度,漫长又富有希望的旅程。
书家的个人意识和创造意识都渴望具有独立的创造性的语言风格及思想发现,从而在作品中发出与众不同的声音。只要在众多的声音里都有了隶书的风度,从形式走向深度,从风格走向风度。
当下的隶书一定会突破现在这种不利局面,走向一种期待已久的辉煌,我们的讨论是一种必需的准备,也许这种准备和酝酿,能使收获的季节快一点的到来。
备注:以上穿插作品为当代隶书名家,无褒贬之意,以期为读者隶书的学习和创作提供正面参考。
延伸阅读
董水荣简介
董水荣,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水画家。现为吴江书画院院长、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南吴门书社秘书长。
书法作品六次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展览活动,其中首届“中华情”全国书画展获得最高奖。书法论文十来次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学术研讨会和论坛,其中入选“第十届全国书学讨论会”,在“第二届草书展•草书论坛”中获最高奖。书法理论文章在《中国书法》、《中国书画》等专业报刊发表近200篇,100多万字。出版有《视野与对话——当代书法批评品质的构想》、《回望经典——经典书法二十四品》上下两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