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介绍:

微信图片_20180302165126


束新水,1970年10月出生于安徽省南陵县。1996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专业。2003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国画系,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2010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国画博士,师从周京新教授。现为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市美术家协会理事。


 

故乡之景是我学画最初的冲动,那里有古树、清流、草甸、沙滩、竹园,我从五六岁到初中都一直在那里放牛,长时间地与那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待在一起,想或不想、想入非非或胡思乱想,思绪总与这些景牵连在一起,景触动着我的灵魂,欲说却忘言,无以言表,隐约觉得画或可表达,这也是我最初学画的冲动。但学画至今却从未动笔画过家山家水,总觉得自己的手段还不能够表达,或现有手段尚无以意。因为这儿山山水水不仅只是实物而已。

黄山亦然,它离老家70公里,算是很近,很多次机遇可以去,但都推却了,就因为黄山在心中有神圣之地位,冒然去观、冒然去表达怕缺憾甚多,这种两难局面在终结,单位组织老师为百年校庆去写生,徒然的兴奋与胆怯交织在一起,当坐在黄山一角写生时,心中似惴惴不安,许久不不了笔。

微信图片_20180306154449束新水老师作品

烈日当头从八点画到十二点,一气呵成,窃以为喜。笔含真情,画出当时真实所感之黄山。在狮峰又陆续画了《清凉山一望》《清凉胜景》《仰观狮峰》等画,多角度写出心中的狮峰,各有满意或缺憾之处,喜在自有我法于其中,缺在有时失之粗率,有时古法或别人黄山之法总不时显现,不能纯粹一以贯之。

应对熟悉得已经非常平常之形,其实更有挖掘的意味,此形虽已成定势,但我有我的视角、我的判断、我的塑造。这样想,就先以迎客松“俗”形正画,因为先前所见迎客松之形是间接或已历多次变过之形,第一次亲眼所见,先摆正心态,诚恳地亲眼亲笔过一遍,或许将来还会画,还会画出别样的迎客松,但此时恭敬正画是首要的。中国画的本质是笔墨言及中国画的内在气韵格调,外在的客体之形再“美”,表现出的画面不合中国画内在之道也是枉然。

微信图片_20180306154358束新水老师作品

从黄山下山随导师先后在溧水、盱眙、常熟等地写生。这此地方之景若同黄山相比,可谓从仙境堕入凡间。先是在麦收时节在溧水写生,溧水以平原为主,些许有些很矮的小丘陵且长满高低树木及草丛,无有皴法,一眼望去,顿时茫然,更谈不上写生,可谓无景可写(在我看来),但观导师周京新却随处安顿见景即写,都在周老师笔下有开有合,有章有法,韵味十足,都以“周家笔墨”精彩纷呈,叹为观止,师兄弟们常开玩笑,给周老师一块水泥操场周老师都能画得饶有兴致,并会呈现精彩画面。自己也硬着头皮摆开画架开始写生,这溧水之景与黄山之景差别也太大了,黄山之景在奇在险在峻,溧水是典型江南水乡,平而无奇。眼前溧水的江南小景却能在数亩之内有数十种不同的结构层次,解析过景再画起来,头皮不再发麻,渐渐地也颇有兴致,依然用渴笔,写出麦收后的江南小景,此景却也有故乡景致的一些影子,虽然不敢画故乡,画溧水权当画故乡小景的练习,其中也含对故乡之景的情感注入,溧水小住几日,也画得几张满意之作。

微信图片_20180302165121束新水老师作品

写生的确妙处甚多,见景如人,一人一面,一景一况都那么不同,每每寻思以笔墨来表现来解决应对之道,虽苦亦甜,挫败有挫败的痛处,得胜有得胜的欣喜,但千山万水还要不断面对,笔底世界亦随山随水在转换,景永无边际,笔墨之道长无止境,关键每每小得每每触感,其心境界亦会日新又一日,会有一天想画家山家水,也许在别人看来,我的家山家水一如别处一样平凡,但在自己心中,全然不同,不知何时能画出带青草泥土香味的地道画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

——束新水


关于束新水老师的采访

:毛笔的运行轨迹是心灵感受最直接的表现,严谨、冷涩、平淡、清高都能从笔墨中看出来,您对笔墨的理解是?以及您所推崇的骨法用笔的理解与感悟?

束新水老师答:

宣纸是很独特的东西。宣纸的发明对中国的绘画而言是最重要的东西,也是影响最久远的东西,它号称千年寿纸,它跟世界上任何纸比起来有它最独特的一项本领,就是任何人哪怕没有学过画的人,你只要拿起毛笔,在宣纸上绘画,像心电图一样能把所有人的心理状态、性格和品性记录下来。每个人的品性气质不同在纸上的节奏重力、舒缓变化也就不同。使得画者毫无隐藏的暴露个性,所以我们就要对这张纸所呈现的东西负责。这张纸所呈现的东西在形式上讲就是笔墨,内容上讲就是山川、人物、花鸟,不管是山川、人物、花鸟,它都能通过点线面来组合它,这种组合它是有其规律、节奏、轻重缓急的变化,这种变化就能反映出作画者高低品格的不同和性格、经历的不同。

我们讲南、北派山水,北派崇尚浑厚南派崇尚清淡,固然有地域的影响,也有文化个人的影响,它终究的核心就是笔墨语言。笔墨语言的源发是书法,书法的好坏与你个人修养的好坏对笔墨语言质量的高低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笔墨语言与个性、修养、学识很相关,但同时最根本的是画家的个性,所以学习中国画的人首先要明白自己是什么类型的人,这里面有很多人一辈子不知道自己是什么类型的人。我的性格比较拙朴,本真,农民出身嘛!浑的多一点,也有清的一面,个性比较洒脱,所以注定我的用笔很难强调小情小调。所以我个人比较喜欢苍茫、浑厚的感觉,强调真的一面,强调个性的一面,当然绘画个性语言是一个慢慢形成的过程。

微信图片_20180306164327

骨法用笔是中国绘画的核心,也是六法里面最精髓的东西。所谓的骨法用笔,就是中国画的形式语言是由笔和墨构成,那么我们讲笔打个比喻就是人身上的骨头,墨就是人长得肉。随着人身体的变化,肉会慢慢垂下来,会产生很大变化,但是骨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就像砌一个房子似的,骨法就是你这个大楼的框架。有木的框架也有混凝土的框架,它们的质是不一样的,也就决定着你这栋大楼的高度不一样。

骨法用笔是决定作品里承载度的关键。同时,由于中国画的笔墨能反应的个性,所以,骨法用笔通常能反应一个人的精神状态,骨法用笔里面讲究的是一个立,站立的立,这个立能使作品就像一个人一样精神抖擞,其核心是力,这个力能使你的作品有精气神。现在的很多中国画的创作不强调骨法用笔,最终的结果是很容易出现千人一面的现象。每个人的骨法用笔所体现出的力量变化不一样,作品所呈现的面貌也会不一样,内在的精神气质和追求都会在这根线上反应出来。我们看颜真卿的字充满了正义之气,王羲之的作品大都有飘逸之气、清新之气,这些都是骨法用笔的典型代表。

微信图片_20180306164347

我觉得我的系列作品里边很多都是在实践骨法用笔。特别是留校以后我的写生作品、边民人物都是很好的体现骨法用笔的作品。这种骨法用笔使得我的思想、艺术理念都能够在作品里得以贯穿。

:您有很多人物、山水写生作品(人物写生、苏州、常熟、黄山、安徽、山东写生等),在创作上也很有特色,以您的绘画经验讲,您对国画的“创作”概念怎么理解?您觉着从写生到创作之间最难跨越的是什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您是怎样教育学生的?

束新水老师答:

写生它是创作的前面部分,也是必经之路。写生对创作的帮助是非常大的,或者说有些写生本身就是创作,因为在写生过程中你不可能像照相机一样一成不变的将对象记录下来,所以需要你选择性的去表现,或者客观多些或者主观多些,同时也要有不同的取舍,这个取舍里边学问就特别多了,根据个人的修养、艺术造诣、艺术观念不同选择也就不同。所以一张好的写生作品就是一张好的创作。如果,硬要把写生和创作分开,就是写生的过程当中实际上也是在为创作做一些储备,各种各样的储备,比方说我要表现一幅大的全景的东西,可能我就要对景的很多局部进行写生、了解、熟悉,最终为完成一张创作,使这张创作更加有细节,更加生动。创作,同时也能提高写生。创作它是更加概括、更加提炼的一种过程。这种更加概括、更加提炼的技能实际上对写生是很重要的。而写过程,对于某些细节的把握和处理同时会影响到创作的处理,它们是相辅相成的、相得益彰的。

微信图片_20180306164347

对于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写生和创作都是我们教育过程中必修的课,我们同时都很强调,当然略微侧重创作。我在打分的时候也是这样,会将创作分比例占得高一点。创作相对于写生来说要难一点,它在高度概括观的对象的同时,通过各种艺术语言的运用,呈现出创作者的艺术理念,是有难度的。相比写生,创作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这个再创造的过程,它往往反映出来的是学生各方面的修养,所以它难度系数大一点。我们每门写生课里面都会安排创作,这是南艺中国画教学重要的特点,也是南艺国画学生为什么能够不断成长的关键。在我们的课程设置里面能够很好的体现,从大二开始的每一堂课都有创作课,从开始就接受创作锻炼对学生很有裨益。

微信图片_20180306164354束新水老师作品


墨池学院特别邀请束新水老师开设山水入门课程(树法),在此课程中详细解读山水画发展历程,并以宋人山水为例阐释画理,带领学员体会中国山水画的气韵格调和笔墨语言。通过示范陆俨少课徒稿树法篇,为学员解决山水画技法学习的困惑。束新水老师也将示范如何运用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把自然造化之美转化为绘画艺术之美,指导学员对景写生,并引导学员探寻各自适合的绘画表达方式。


导师参展/获奖资讯

1996年南京艺术学院96届毕业生创作优秀奖,南京艺术学院收藏
2001年黄宾虹奖·高等美术院校中国画新秀作品展“黄宾虹·金信奖”(并出版同名画集)
2001年“学院前后——八人中国画作品展”南京
2001年王嘉廉奖学金
2004年“现代·都市水墨画展”优秀奖
2004年全国中国画大展。
2005年“自然风·江浙沪新锐画家邀请展”上海
2005年“学院前后——第二回画展”南京
2005年“百家金陵画展”南京
2005年“美在江苏画展”南京
2006年五大美院硕士作品巡回展北京、南京、杭州、天津、石家庄
2006年“文人主义”当代实力派画家邀请展上海
2007年殊途“70水墨”当代实力派画家邀请展
2007年首届全国美术院教师年度作品奖优秀奖
2007年“两京之间”中国水墨画家提名展南京
2007年亚洲插画艺术交流展南京
2007年首届南京国际艺博会提名展金奖南京
2008年当代中国画家画风学术提名展北京
2008年“永恒的经典”《中国画苑》当代中国画家邀请展北京
2008年学院在线—中国『生于70年代』水墨画家2008’提名展南京
2008年中韩水墨艺术交流展南京
2008年“水墨动向”—中国中青年水墨精英邀请展济南
2008年意象江南—中国70年后水墨精英邀请展杭州
2008年“水墨报告”—《画刊》70年后水墨精英邀请展南京
2009年风起金陵”南京青年画家提名展南京
2009年“内动”青年水墨画家提名展南京
2009年“文明与生态”当代城市水墨画家邀请展海宁
2009年《春潮》“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江苏省书画展”江苏省美术馆
2010年《粉色佳人》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深圳
2011年《色非色》“江苏省国画院学术邀请展”江苏国画院
2011年《山民系列》“辛卯印象6070江苏实力国画实力派画家展”南京诸子艺术馆
2011年《山民》“2011·全国教师美术作品展”广东省美术馆(高校组一等)
2012年《罗汉系列》“汇鸿十人作品展”常州淹城博物馆
2012年《黄山写生》“至人无法——青年名家作品展”南京芥墨美术馆
2012年《边民系列》“人的尺度—当代名家人物作品展”扬州大境艺术馆
2013年《罗汉系列》“墨境禅心—写意一族·佛教题材造像展”六尘艺术馆
2013年《松石不言自可人》《去去楞伽子》“百卉含英—首届江苏省民营美术馆汇展”江苏省美术馆
2013年《罗汉系列》翰墨风华—六尘·古岸推荐艺术家联展”(六尘艺术馆、古岸艺术中心)
2013年《山水写生系列》“易象—南北写生作品展”南京芥墨艺术馆北京时代美术馆
2013年《山水写生系列》“中韩艺术交流展展”扬州市美术馆
2013年《山水写生系列》“写意一族第二回展”南京六尘艺术馆
2013年《罗汉系列》“水墨彼此两岸作品展”台北孙中山国父纪念馆
2014年《山水写生系列》“中国首届70水墨大展”南京金陵美术馆
2014年《山水写生系列》“中韩艺术交流展展”韩国济州美术馆
2014年《罗汉系列》“水墨彼此两岸作品展”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2014年《山水写生系列》“写意一族大连展”大连美术馆
2014年《山水写生系列》“水墨新精神作品展”石家庄美术馆
2014年《山水写生系列》“东西南北中水墨作品展”南京六尘艺术馆
2014年《山水写生系列》“承。变水墨展”金陵美术馆
2014年《山水写生系列》“南北更斯十人作品展”南京更斯艺术馆
2014年《心梦园林系列》“2014南京青奥会美术大展”南京奥体博展中心
2014年《园林写生系列》“写意一族第三回展”南京六尘艺术馆
2014年《园林写生系》“写意一族南通展”南通当代艺术馆
2014年《边民系列》“照古观今–当代名家邀请展”北京正观美术馆常州刘海粟美术馆
2014年《边民系列》“融会贯通–美术报当代名家邀请展”南通市美术馆
2014年“意笔求真——束新水水墨艺术展”徐州文怀堂艺术馆
2015年《梦园》“鼎立2015当代艺术邀请展”南京川佰艺术馆
2015年《园林写生》“水墨记杭州山水画邀请展”杭州美和院艺术中心
2015年《边民系列》“游春-2015南京中国画展”南京微园美术馆
2015年《园林写生系列》“园。境-2015苏州园林写生作品展”苏州市美术馆
2015年《园林写生系列》“吾师造化-周京新师生写生作品展”南通中心美术馆
2015年《边民系列》“心印。中国当代名家学术提名展”南京有润艺术馆
2015年《园林写生系列》“界。线——2015水墨邀请展”湖南省画院美术馆
2015年《园林写生系列》“实验。交汇(常州)当代水墨学术邀请展”常州刘海粟美术馆
2015年《园林写生系列》“当代水墨邀请展”烟台鲁东大学美术馆
2015年《破晓穿曦色》“中国高校名家作品展”苏州美术馆、江苏现代美术馆
2015年《山水写生》“奇峰搜尽”当代名家山水作品邀请展济南齐鲁晚报美术馆
2015年《梦园》“写意一族作品展”北京今日美术馆
2015年《梦园》“水墨边界”当代青年艺术家邀请展西安美术学院美术馆
2015年《书法》“串调”中外艺术名家书法展南京江东美术馆


课程内容与时间安排

第一节 《俨少课徒稿》树法
可观看回放
一、树的生长规律
二、线质与笔墨要求
三、历代名家树法解析
四、示范枝干法
第二节 树法精析与示范
可观看回放
一、单树画法
二、双树画法
三、丛树画法
第三节 树法小品示范
上课时间:2018.06.28 19:00
一、树与景的关系
二、树法在山水画中的应用
三、示范一幅以树为主的山水小品

学员评价:

微信图片_20180622095208 微信图片_20180622095213

报名方式:

第一节课 一元试听

微信图片_20180306171234

扫码直接进入墨池公众号获取报名链接
或者点击
课程链接
如有疑问可咨询您的课程专员:小轩(微信:mochihub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