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webp (7)

解缙【xiè jìn】(1369年~1415年),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中进士,官至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参预机要事务。

解缙自幼颖悟绝人,天资极高,

二十岁就中了进士,

得到太祖朱元璋厚爱,

主持撰修我国最大的一部类书

——《永乐大典》。

后因才学高而好直言被忌惮,

屡遭贬黜,最终以“无人臣礼”下狱,

永乐十三年(1415年)冬

被埋入雪堆冻死,卒年四十七。

640.webp (8)

《永乐大典》编纂于永乐年间,历时六年编修完成,是中国最著名的一部古代典籍,也是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百科文献。共计22937卷、目录60卷,分装成11095册,全书约3亿7千万字。

自幼聪明好学,能诗善文!

640.webp (9)

解缙敏对

解缙自幼聪明好学,7岁能诗善文,且生性刚直。一次,告老还乡的李尚书不信解缙有此高才,他宴请几个权臣显贵作诗,派人叫解缙前来应对,想有意当众奚落他一番。

解缙来到李府,只见大门紧闭。家人说主人吩咐要他从小门进入,他站在大门口硬是不走小门。李尚书闻情走来大声说:“小子无才嫌地狭”;解缙即答:“大鹏展翅恨天低。”尚书听了大吃一惊:呵,这小子口气倒不小,忙命人打开中门相迎。

640.webp (10)

《游七星岩诗》卷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刚入席,一权贵便想借题嘲笑他母亲在家做豆腐,父亲挑上街叫卖的贫寒身世,对他说:“听说才子能出口成对,今日请你以你父母职业为题如何?”解缙听了,明知是奚落自己,不慌不忙地吟道:“户挑日月上街卖;手把乾坤日夜磨。”众人听了,无不拍案叫绝。那权贵却鱼骨梗喉似的上下不安。

另一显贵见解缙身穿绿袄,便也出一上联讥讽他:“井里蛤蟆穿绿袄”;解缙见那人身穿红袄,灵机一动说出下联:“锅中螃蟹着红袍”。那显贵听了暗想:这小子好厉害,我把他比作活蛤蟆,他却把我比作死螃蟹。但又无理发泄,只好自认倒霉。

640.webp (11)

《宋赵恒殿试佚事》上海博物馆藏

酒过三巡,尚书欲服解缙,用手往天上一指,自命得意地说:“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解缙听罢,用脚在地上一顿,说:“地作琵琶路作弦,哪个能弹!”口气比他还高。尚书奈何不得,啼笑皆非。

这时,解缙举杯祝酒说:“难得今日群才雅集,我愿题赠一联助兴”。尚书听罢,忙叫人拿来文房四宝,解缙挥毫舞墨,然后掷笔大笑而去。众人走过来一看,瞠目结舌地半天说不出话来,原来这是一副借物寓讽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一门三进士,轰动南京城!

640.webp (12)

《大明才子解缙》中的解缙

洪武二十年(1387年),解缙第一次参加江西省乡试,就一举夺得第一名,人称“解解元”。第二年赴京参加会试,列为第七名,经殿试,被录为二甲进士。他的哥哥解纶和妹夫黄金华也同榜登进士。

从小出名的才子解元,会试怎么被挤到第七名呢?原来,解缙所作文章气势磅礴、文笔犀利,本来主考官要点他为一甲,拟为“状元”人选。但其他考官认为,解缙文章中的言论过于尖锐,怕招惹是非,便有意将解缙往后排,列为第七名。

解缙虽然与状元擦肩而过,但解氏家族“兄弟同登第”、“一门三进士”的消息传出,立即轰动了解缙的家乡吉水,也轰动了南京,一时传为盛事。而这次殿试录取的第一名状元的任亨泰,在后世却远不如解缙有建树。

善于纳谏,屡次得罪皇帝!

640.webp (13)

解缙虽非状元,却给朱元璋留下极佳印象。

由于朱元璋当时大杀功臣,明代政治环境十分险恶,大臣皆处于朝不保夕的恐慌之中,但自负的解缙却上了《太平十策》,针砭时弊,斥责不必要的杀戮,这等于摸了老虎的屁股,但朱元璋不但不怪罪于他,还对解缙说:“朕与你义如君臣,恩犹父子,你对我有什么谏言要言无不尽呀。”

640.webp (14)

朱元璋

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欲杀李善长,众臣默然,解缙又上书为李善长申辩,这次朱元璋虽未怪罪,但已十分恼火。解缙恃才直言,后来他再次上书议政,这一回朱元璋沉不住气了,他把解缙赶出京城,并曰:“十年之后再用。”解缙罢官回乡后反复思索,最终得出结论:入仕需要谋略,皇帝需要的是迎合。

640.webp (15)

朱棣

朱元璋死了,建文帝被朱棣夺权。朱棣登基后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编一部百科全书,他想找一个有学问、有才气,还擅长书法的人来当总编纂,于是他把目光投向了34岁的年轻人解缙。但解缙开始并不理解朱棣的用意,只草草组织人员编了一本《文献大成》。朱棣大为恼火,狠狠斥责了解缙,并以王景为首的五个翰林学士与20多名全国著名学者组成了庞大的写作班子,还给解缙派去了监工姚广孝。解缙这才明白自己编这部书是多么重要。

640.webp (16)

经过上千人3年多的共同努力,一部包含经史、子集、天文、地理、医术、戏剧、农艺等学识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终于编纂成功了。上至先秦,下迄明初,入选书籍七八千种,共计11095册,合三亿七千万字,书名为《永乐大典》。

640.webp (17)

毫无疑问,朱棣提议编这部书是有功绩的,解缙为这部书费尽心力,也是有功绩的。解缙被任命在内阁中任左春坊大学士,朱棣屡次在大臣中说:“得到解缙,真是上天垂怜于我。”

640.webp (18)

朱棣当时在选择继承人这个问题时很纠结,太子朱高炽,仁慈宽厚,但有残疾,其貌不扬。而另一个儿子朱高煦,性格酷似朱棣,会打仗,人又帅,可废长子会遭千古辱骂!这时候,解缙出场了,他提出“好玄孙”主意(朱高炽有好儿子朱瞻基),解缙一点,朱棣允应。

被灌酒埋雪地,含冤枉死!

640.webp (19)

解缙雕像

解缙得意了,自以为功高天下。但朱高煦集团开始攻击解缙,解缙毕竟不是朱家人,他这个《永乐大典》的总编纂很快被朱棣认定“干涉家庭内政”而遭冷落不久因解缙反对讨伐安南,朱棣把他打发到广西去当参政。

如果解缙能安安稳稳在广西呆下去,也许下场不会很惨,但解缙的性格有点“躁”,就是急于表现自己,很不甘寂寞。永乐九年,解缙借进京之际,去见了一次朱高炽,这事让朱高煦知道了,于是禀报父亲,朱棣一发狠,就把当年第一宠臣下了大牢。

到了永乐十三年,朱棣在翻看囚犯名字时发现了解缙,说了一句:“缙犹在耶?”当时锦衣卫纪纲慌了,解缙在狱中从不把纪纲当一回事,纪纲想到自己虐待解缙,再说朱棣那句话莫非是暗示自己杀解缙。于是他命人把解缙先灌醉,然后将赤膊的解缙拖到雪地里活活冻死。

才气横溢的解缙,惨死时仅47岁。这是一代书生的悲哀,却也是封建政治的弊端所导致必然悲剧。

行楷皆佳,开晚明狂草之先河!

解缙擅书法,小楷精绝,行草皆佳,用笔之精妙,出人意表,以“傲让相缀,神气自倍”的独特风格,首开晚明狂草之先河。墨迹有《自书诗卷》、《书唐人诗》、《游七星岩诗》、《宋赵恒殿试佚事》等。

《自书诗卷》

640.webp (20)

《自书诗卷》是解缙在广西、交阯为官期间所作,作品创作于永乐八年(1410年),时解缙四十二岁,恰从遥远的边陲入京奏事,之后不久即被陷入狱,五年后惨死,曾经清安岐、乾隆、嘉庆、宣统御府收藏。

此卷书法纵横超逸,奔放洒脱,点划出规入矩,绝无草率牵强处。章法经营尤见匠心,全篇一气呵成,神气自备,显示出解缙驾御长卷游刃有余的不凡功力。卷末自识中流露出解缙本人对此卷也是颇为得意的。

局部:

640.webp (21)

640.webp (22)

640.webp (23)

640.webp (24)

640.webp (25)

640.webp (26)

640.webp (27)

640.webp (28)

640.webp (29)

640.webp (30)

解缙《草书诗帖》册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下笔圆滑纯熟,精彩的笔墨贯穿于全帖始终。与《自书诗卷》相比,虽略逊于纵荡,但亦见具草门本色。鉴藏印记:“唐翰题审定”(朱文)、“吴郡顾沅审定书画” (朱文)、“景行维贤”(白文)等。

640.webp (31)

640.webp (32)

640.webp (33)

640.webp (34)

640.webp (35)

640.webp (36)

640.webp (37)

640.webp (38)

640.webp (39)

640.webp (40)

640.webp (41)

640.webp (42)

640.webp (43)

640.webp (44)

640.webp (45)

640.webp (46)

640.webp (47)

640.webp (48)

640.webp (49)

草书《千字文》

此草书千字文经折本,二十世纪80年代据「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谢稚柳、启功等七位专家鉴定,为明代解缙手书真迹。其书纵横超逸,奔放洒脱,点画出规入矩,章法尤见匠心,全篇一气贯通,神完气足。

640.webp (50)

640.webp (51)

640.webp (52)

640.webp (53)

640.webp (54)

640.webp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