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 (1).webp (2)

编者按:3月23日,由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重庆市群众艺术馆、重庆市书法家协会主办,重庆市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重庆金佛山书画院承办的“全国六零印象篆书提名展”在重庆市群众艺术馆隆重开幕。

此次展览共展出全国60年代出生的篆书名家作品60件,入选作者全部由中国书协篆书委员会提名,根据作者的获奖经历、创作状态等综合评定,最终确定了60位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参加展览,在集中展现当今最新创作成果的同时,也为大家提供一个极富学术意义的考察研究范本。

为了更充分、更全面地展示60位参展书家的艺术成就和最新创作成果,弥补现场展览作品少的缺憾,我们在展览举办的同时,又向他们征集了更多的作品图片,现将这些资料整理编辑,分多期向外推送,希望成为一个更完备、更权威的当代篆书创作的资料库,为大家研究、欣赏、借鉴提供帮助。


发布时间按收稿先后排序

王亚洲 王河云 王普群 王道义
王增军 仇高驰 石文贞 白 砥
冯宝麟 朱培尔 刘 成 刘彦湖
刘洪洋 刘新德 刘德宏 刘颜涛
许雄志 李文宝 李 强 杨昌刚
肖庆党 吕金柱 谷松章 邹 涛
冷 旭 汪永江 宋旭安 张一农
张羽翔 张青山 张炜羽 张浩荣
张 继 陈大中 陈国成 邵佩英
范正红 范振海 林 尔 周 斌
庞顺东 赵山亭 赵 明 赵 飚
柳晓康 祝洪新 莫 武 徐 海
徐庆华 高庆春 高国庆 董江源
董 建 喻志全 傅亚成 蔡大礼
戴 文 翟卫民 魏 杰 魏兵然

640 (1).webp (3)

张青山 1967年12月生

河南镇平县人,现为中国书协会员,中国书协考级中心考官,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河南省政协委员,河南省青年书协副主席,河南省书协理事兼篆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人文大学特聘教授,河北美院特聘教授,南阳师院特聘教授,河南省“四个一批人才” ,中国书协第四届国学班成员。

作品入展第七、八、九届全国展,第二、三、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及其他中国书协专项展览50余次,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出版有《三笔字》教材、《内乡县衙楹联钢笔楷书字帖》。

获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三等奖,
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提名奖,
全国第九届书法展提名奖,全国首届大字书法展一等奖,
全国首届篆书展一等奖,
教育部全国中小学生艺术节书法辅导教师一等奖,
“中华情”书画展全国奖,
纪念傅山诞辰400周年全国书法展三等奖,
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全国书法展三等奖,
全球华人书法大展三等奖,全国国庆青年书画展优秀奖,
CCTV全国第二届“杏花村”电视书法现场大赛优秀奖,
“皖北煤电杯”全国书法大展优秀奖,
西泠印社首届国际艺术节书法十大精品奖(最高奖),《书法》风云人物榜金奖,河南省政府文艺成果奖,
河南省“五四”文艺奖金奖。

作品被钓鱼台国宾馆、中央档案馆、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文字博物馆、河南省博物馆、江苏省博物馆收藏。《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中国书法》等有专栏介绍。

640 (1).webp (4)朱熹观书有感

640 (1).webp (5)王羲之兰亭序节选

640 (1).webp (6) 640 (1).webp (7) 640 (1).webp (8)王羲之兰亭序

640 (1).webp (9)张皎然《同明府章送沈秀才还石门山读书》

640 (1).webp (10)登山食德七言联

640 (1).webp (11)春花秋实 学人所重 礼门义路 君子之居

640 (1).webp (12) 张羽《咏兰花》

640 (1).webp (13)张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640 (1).webp (14)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640 (1).webp (15)春花秋实学人所重礼门义路君子之居

640 (1).webp (16)韩愈《师说》节选

640 (1).webp (17)笃礼抱淑四言联

640 (1).webp (18)

640 (1).webp (19)《颜氏家训》杂艺选

640 (1).webp (20)删繁领异七言联

640 (1).webp (21)节录刘勰文心雕龙

640 (1).webp (22)刘禹锡陋室铭

640 (1).webp (23)柳永《望海潮》

640 (1).webp (24)

平安是福

640 (1).webp (25)王羲之兰亭集序

640 (1).webp (26)寿


篆书创作随谈

张青山

    余从教三十又一载,因职业所需,五体皆攻。行书常徘徊于米芾、吴琚、八大之间;楷书倾心于北碑;隶书于汉碑、汉简之间徜徉;至于篆书,商周、汉篆、清篆无所不好,尤钟情楚简。

      每每创作,选内容,定书体乃要务。余笔力孱弱,学识浅薄,腹中空空,每每不敢举手拟古,只有假千古名篇,以楚简为基调,略参缶庐笔法为之。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曾道:“右军《兰亭叙》,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每观兰亭墨迹,入神静气,思神飘逸,“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流觞曲水,放浪形骸……”晋之书韵,尚之千年,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是日午后,春寒料峭,红梅弹窗,置香茗于案头,复取《兰亭序》,清赏墨韵,感悟其述,阅之,诵之,思书之欲顿生!砚中入墨,清水调之,平日所裁绢纸,古雅清淡,兼毫中锋。大小,收放,轻重,干湿,疾涩,藏露……一任自然。当年右军“清风出袖,明月入怀”之气度、风神、襟怀、情愫也无所顾及。六条屏一气呵成,钤印,中间竟无歇!杯香冷,天色暗,竟无察也。上墙,孤赏,自觉心手双畅,达心所望。作罢,清洗笔砚耳。

     余每创作,必先手持经典,心摹手追,渐入古人之境,继诵读其文,知其意况,抛引性情,一挥而就。且不可草草动笔,了了而毕,无形无神,创作之大忌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