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webp (50)

在民国海上画坛活跃着
一批艺术水准颇高的女画家
这些女画家诗、书、画、印四绝
更有女画家不论是山水、人物
花鸟、走兽等题材
还是青绿、浅绛、工笔、写意
白描泼墨、泼彩
等技法无所不涉、无所不精
其中吴青霞、周炼霞、沈云霞就颇有代表性
当时她们三人并称“海上三霞”
今天带大家认识一下海上三霞之吴青霞。

640.webp (51)

吴青霞(1910–2008)

学名吴德舒,号龙城女史,别署篆香阁主。江苏常州人。出身绘画世家,为江南收藏家、鉴赏家吴仲熙先生之女公子。

1934年与李秋君、周炼霞、陆小曼等组成中国女子书画会并担任理事。1956年受聘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640.webp (52)

吴青霞绘画涉及多种题材,山水、花鸟、走兽侍女人物均能如意挥洒,皆成佳作。绘画大师刘海粟先生曾评价她说:“像吴青霞这样的全能女画家,古代少有,近代也不多,她的画是真正具有中国画的传统”。还夸她:“常州出了个女将军”。刘海粟先生所言“女将军”是赞其绘画技法,能为唐代大小李将军之后也,可见赞誉极高。

她的作品,笔墨酣畅淋漓,古法用笔,线条挺拔,个人功力修为极高。设色明快,兼工代写。令绘画神采跃然于纸上。

640.webp (53)

吴青霞所绘众多作品中,尤以侍女、芦雁、鲤鱼最为精彩,亦最具代表性。她所画鲤鱼尤为出色,不同凡响,鲜活异常;生机勃勃,情趣无限。她被人称为“鲤鱼吴”,在书画界有着极高的声誉。

早在十二岁时,她就曾在一次赈灾义卖中,向人们展示了自己的绘画天赋。她精心绘制的两幅画作,一幅花鸟,一幅侍女扇面,都画得工整细致,活色生香,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和赞赏。众人都夸其“女神童”。清末名士钱明山赋诗赞曰:“才慧天生信有之,闺中下笔虎头痴。常州星象苍凉甚,数到青霞女画师”。

640.webp (54)

吴青霞十四岁时,一张《芦雁》图就被一名商人看中,执意要花四块大洋,买下这张画。通过这件事,已然足见,少时的吴青霞画技就已非同一般,她的画作有了欣赏的市场,同时也让她增进建立自己画室的信心。

吴青霞十七岁,就已充满信心地在上海建立了自己的画室。从此她也鬻画定润为业。二十四岁就和冯文凤、顾青瑶、李秋君、周炼霞、陆小曼、师妹汪德祖组成“中国女子画会”担任理事,成为海上画派的中坚力量,并聘请何香凝为会长。同年六月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女子书画展览”展品五百余件,可谓“盛况空前”吴青霞也名满上海。

640.webp (55)

吴青霞在鬻画之时还积极参与各类社会文化交流活动,并多次参加国际画展,获得很高评价。1935年由何香凝署题的“中国女子书画会特辑”第2辑刊登了吴青霞的山水画《烟柳扁舟》、《赤壁》。

她笔墨秀致,气韵生动,格调自成一家。第二年,她的《侍女》参加加拿大温哥华中国文化艺术展,获得“荣誉”奖。此后,她也为一些刊物画过各类题材的封面,她还代表“中国女子书画会”的女书画家们和各大笺扇庄合作,当时报纸也为她们刊登绘画作品润格广告,并代附各大扇庄地址。

640.webp (56)

吴青霞的绘画润格很高,三尺绘画,大洋二十四元,这润格足以和男性名画家媲美。

1942年8月《女生》杂志刊登了,记者题为“吴青霞女士之画房”的釆访记录。采访中记者问:女性适应画什么画。吴青霞论述了自己对绘画理论及绘画技法的看法和领悟。她说:“纵古到今,女画家多画花卉,山水画少之,皆因花卉秀丽,山水须有气魄。女画家也有画人物的,但出名者少”。

640.webp (57)

吴青霞在这一时期,作画非常勤奋努力,并刻苦钻研,两宋画法,认真实践画坛前辈的高妙技法。她绘画技艺不断提高,在“海派”画坛上有着一席之地。且能与郑午昌、张大千、张善孖、冯超然、吴湖帆等画界名流交往,令她眼界开阔,画路多样而且驾驭笔墨及色彩,使之心手双畅。

她画的鲤鱼,芦雁都令人拍案叫绝,无不喝彩。吴青霞自幼喜欢水中自在游弋的鲤鱼,并对父亲说要学画鲤鱼。深通画理的父亲对她说:画无常工,以似为工。画无常师,以真为师。你要师古人,也要师造化,造化者,自然也。于是父亲在家里鱼池放入几尾鲤鱼,让她近前仔细观察鲤鱼在水中的各种动态,了然于胸后,再认真临摹写生。结合前人画鲤鱼的技法,首创了自己在生净皮单宣上,绘画“吴氏”鲤鱼的画法。从此海派画坛有了“鱼王”之称的女画家吴青霞。

640.webp (58)

新中国成立后,她不满足自己的绘画成就,依然努力探索提高鲤鱼,芦雁的绘画技法。

到了八十年代,她所绘的鲤鱼,芦雁都栩栩如生,功力与技法已臻化境。画鲤鱼时,利用水墨在生宣上的特殊效果,先用大笔点垛,以求水墨鲜活效果。然后,细笔慢画鳞片,在徐徐逐步渲染四五遍以求鱼身麟部光线下变化。鱼肚处轻施薄粉,使之有鱼肚色,同时把尾巴适当放大,显得活波有力。她的鲤鱼虽不饰金粉,但,亦有金光闪烁的质感。

吴青霞自幼喜欢画芦雁。在父亲的指导下,认真临摹宋人芦雁范本和参悟画法。后来,尤喜清代边寿民画法,作品渐成一宗。但作为女性画家,她画的芦雁,情趣细腻;芦苇线条即见挺拔刚劲,又有风中摇曳婀娜多姿之势。芦雁纷落平沙,千姿百态,真可谓“气韵生动”。

640.webp (59)

吴青霞的花卉小品,也画得情趣盎然,线条流畅,墨韵相生,色彩明洁秀丽。所绘侍女,衣带飘飘,眉目传情,颇见李公麟,唐伯虎,仇十洲之遗韵。她山水画创作极见传统功底,即呈南北二宗之象,又有元明风骨,儒雅清健,笔墨多宗唐寅,文征明。画山水,她强调师古人,更要师造化。她曾六上黄山,晚年仍不顾年迈,不辞辛苦,肩负画夹到全国各地名山大川写生作画,以达外法心源之境。

640.webp (60)

吴青霞有着达观开朗,奋斗进取的性格。她为人谦和善念,名利淡泊,热爱国家,常怀报效之情。五十年代后期,她和丈夫把家中珍藏的徐悲鸿巨幅杰作《田横五百壮士》、《愚公移山》、《负伤之狮》等无偿捐给国家。

1961年吴青霞与丈夫向上海博物馆捐献,宋哥窑粉青笔洗,康熙五彩吉罐等珍贵文物。在上海一次画展上,她画的‘九鲤图’被一位日本收藏家看中,愿意高价收藏,吴青霞婉言谢绝,她说这是我中年绘画精品,我要捐给我的国家。最终这幅精品杰作捐给了家乡,现收藏常州吴青霞艺术馆乃镇馆之宝。

640.webp (61)

1998年,吴青霞又向家乡常州捐献了自己毕生所画精品以及和丈夫吴蕰瑞共同收藏的名家书画120余幅全部捐献国家。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她闻此消息,十分悲痛,表示要将一月工资捐给受灾地区,以表心意。谁知,这是吴青霞老人最后一次善举。

2008年6月8日吴青霞走完她平淡而又辉煌一生。

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奋斗一生,捐献一生的艺术老人。

640.webp (62)

欣赏吴青霞更多作品

640.webp (63)

640.webp (64)

640.webp (65)

640.webp (66)

640.webp (67)

640.webp (68)

640.webp (69)

640.webp (70)

640.webp (71)

640.webp (72)

640.webp (73)

640.webp (74)

640.webp (75)

640.webp (76)

640.webp (77)

640.webp (78)

640.webp (79)

640.webp (80)

640.webp (81)

640.webp (82)

640.webp (83)

640.webp (84)

640.webp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