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书 散 记 

——丛培国

写字久了,大多有习气。这点就不如初学者,一张白纸好画图。克服了习气,你就超过了一般人,就会有大的收获。

写字譬如开车,若达不到一定的公里数,技法上是很难达到游刃有余的。还要注意的是,撞不撞车和驾龄没有必然关系,所以写字还要用脑子。

2018042806315497282张旭草书《古诗四帖》(辽宁省博物馆藏)

临帖不要有个人好恶。若是这样,就算你临得像,也不走心,等于白费功夫。

王羲之书法高古是必然,因为那是一千六百年前写的。现在的书家在技法上可以达到王羲之的纯熟,但是在气韵 基本不可能达到他的高古。因此,如何跳出时代的攀篱是我们必须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我们如何评价三十年前的书法,三十年后就会有人如何评价我们的书法。

 学书亦如做其他一切事,每个人的成功都是不可复制的。前面的高峰只是给了你一个目标和方向,脚下的路还要自己一步一个脚印的走。

 心态最重要。唯笃定才能不为繁华所动,唯沉静才能不为表象迷惑。只有这样,你前进的道路才会少曲折。u=482100526,1805904463&fm=200&gp=0

对于年轻人来说,写的好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做到每天都进步一点点。如此坚持十年二十年,你能达到的高度会有多高,可能会出乎所有人意料。

遇到瓶颈不要着急。这个时候别急着找感觉,就练最基本的。也许一个书法家的厚度主要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积累的。

 学书如做学问,是没有尽头的。明白这一点就会淡然面对眼前的成败得失。既然没有尽头,充分享受前进中的每一道风景才是上上策。

写着写着就会发现不是写不好,而是眼里没有好东西。好的东西天天见,只是未入俗人眼。所以散怀抱、增学识、涤心性真的特别要。

越着急越写不好。唯放松才忘我,忘我才投入,投入才见真性情。

学书如登山。山太高了,就没法直接登上去,或者绕圈上去,或者搭个梯子上去。比如写圣教序,不妨先学学赵孟頫。

2018042806382856785赵孟頫《杜甫秋兴八首》局部

字是写出来的,不是描出来的。所以不论技法多复杂,都要以一种很轻松的方式表现出来。能够做到这一点,笔性自然会好。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轻松和快慢无关,写得快并不代表轻松。

临帖首先要找到大方向、大感觉,然后再力求精微。

没有想法的临帖就是漫无目的走路,基本上就是原地打圈圈。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临得很像,其实别人看都不像,因为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客观的讲,临帖要是能做到气息把握基本准确,再达到百分之八九十像就已经不得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