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迁碑》全称《汉故榖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亦称《张迁表》。碑石原在山东东平州(今山东东平县),今置泰安岱庙炳灵门内。张迁碑是中国东汉重要碑刻。汉中平三年(公元186年)二月刻。明初出土。

640 (1).webp《张迁碑》局部一

《张迁碑》是东汉晚期作品。通篇为方笔,方整劲挺,棱角分明,结构谨严,笔法凝练。书风端正朴茂,方劲雄浑。初看似乎稚拙,细细品味才见精巧,章法、行气也见灵动之气,沉着有力,古妙异常。波画的提按过渡不甚明显,有别于孔庙三碑的大撇重捺。“于方直中寓圆巧,笔画粗细相间,生动自然”。字形偏于古拙一路,碑中字体大量渗入篆体结构,字型方正,虽字迹多漫漶,然端整雅练,剥落之痕亦复天然,结字运笔已开魏晋风气。结构组合,端正中见揖让错综,灵活变化,殊多生趣,而又沉着方劲。近代书家李瑞清认为《张迁碑》上承西周《盂鼎》书风,四周平满,严正朴茂明王世贞评其书云:“其书不能工,而典雅饶古意,终非永嘉以后所可及也。”

640 (1).webp (1)《张迁碑》局部二

《张迁碑》用笔以方为主,是汉隶中方笔的典型代表。其笔画厚重质朴,骨力劲健,再加上篆籀笔意的运用,使其古拙中有一股雄秀之气。其结体常于平稳中见奇崛,静中寓动,错综而富于变化。初看此碑似有笨拙之感然细细咀嚼,则会领略出其体态变化多端、疏密得体、错落有致、方圆兼备的在巧拙之妙。特别是碑阴之字,似不经意,但其意态上的雄健高古之气尤为明显。明代孙退谷《庚子销夏记》评其书云:“书法方整尔雅,汉石中不多见者。”清郭沿先则称此碑为“是碑为冠”(《芳坚馆题跋》)。


墨池学院特邀吴新宇老师开设汉隶经典系列课程,在本次的《张迁碑》课程中,吴老师将帮助学员由单字入手,从细节处掌握《张迁碑》的整体书写风格。

下面将具体从用笔和结体上阐述《张迁碑》高古、朴拙的书写风格。

1、顶点的写法。

在《张迁碑》中,顶点各有不同。如图一中“京”字顶点凌空,有鸟瞰世界之感,呼之欲出;“帝”字顶点以小横为之,以加强字的横势;“高”、“方”等字,顶点牢牢搭在横上,有融为一体之感;而图二中“文”字的顶点,又大又侧,坠石之感特强 (底部撇捺交叉,则稳如磐石)。“本”字的顶点与横似连还断,斜侧生姿,再加上与横坚的西己合,足见其高占方峻中的闭情逸趣。

《张迁砷》顶点的用笔有方有圆,而以方宅居多;有正有侧,而以侧居多。用方笔者,其下多以圆笔辅之;而用圆笔者.其下必以方笔辅之。

下横折和子部门磺折撇均用方笔。首点侧者,其下梢正,如图:

640 (1).webp (2)

2、横两点,有几种类型。

①相向型。此类较多,左右两点在大小、方圆、映带等方面各有不同,如图三中“善”字两点,左圆右方、左小右大,且距离较大,开合变化较小;“幕”字的两点则左方右圆,左大右小,上开下台明显,朴实厚重,与整体风格相协调;“对”、“尚”等字的左右两点,不仅有大小、方圆之变,同时又相互呼应,顾盼生姿。

②相背型。如图四“棠”、“兴”等字的下两点,一个向左,一个向右,在竖的两侧或在横下,虽相背斜立,但亦能蓄势凝练,亦有遥相呼应之感,且有方圆的变化;“性”字的右点则以短竖为之,略早向左下;倾斜之势,以示呼应。

③同向型。两点基木同向出锋,但笔断意连,高低有别。如“恭”字的下两点,左点向右上出锋,右点向右下出锋,彼此意志相连。

640 (1).webp (3)

3、横的用笔方法

《张迁碑》中横的处理,世富于变化。起笔有方圆、轻重之别,收笔有回锋、日锋之变,行笔有的平稳安详,有的轻盈活泼,横势有平有斜。特别是笔画多横的宁,更是变化丰富。如图一中“君”字的一长横,方势逆起,转锋(一般是拇指向内食指、中指向外稍捻笔管,配以手腕徜向右翻来凋正笔锋)后向右涩行,至“燕尼处用力高挑而出锋,横势虽平,但亦厚重朴拙,出锋潇洒。

640 (1).webp (4)

4、竖的用笔方法

《张迁碑》中的竖,起笔有方圆的变化,方多圆少,中锋涩进行宅,有提按的灵动变化,竖势有直侧的变化。如图三“之”字的竖,逆锋方起笔,调锋(一般是拇指向外,食指、中指向内梢捻笔管,手腕梢向上弓,以凋正笔锋)后向下直而涩行。“九”的竖(《张迁碑》中“九”字的撇作竖处理)逆锋方起笔,调锋后用力向下涩行,宅势渐重,回锋收宅。“上”字的竖则逆锋圆起宅,向下涩行。“辅”的两长竖行宅中均有明显的提按变化,轻灵活泼。图四巾“东”宇的中竖,曲而不显怯弱;“外”的竖向左下倾斜;“干”字的竖向右下倾斜;”喋”的下竖向左下行笔,带有一定的弧势。还有更多短竖的不同变化,这些大大丰富了《张迁碑》竖的内涵,显示出独具匠心的艺术特色。临习寸宜细致观察体会,认识这些变化,再付诸宅墨。其实任何一个笔画,都没有固定的形状,其长短、粗细,正侧、方圆应随字势而巧妙变化,万不能干篇一律。只有在此基础上认真体味汉碑,才能享受其无穷变化的奥妙之趣。

5、撇的用笔方法

撇在《张迁碑》中有方圆、长短、曲直和平斜的变化,回锋收笔。如图一“令”字的撇长且稍带弧势,起笔逆锋圆势,调锋后(一般是拇指向外,中指、食指向内稍捻笔管,手腕向左下稍翻,调正笔锋)向左下弧势涩行,收笔回锋。“夫”字的撇长而曲势较大,方势起笔,顺锋向左下用力行笔,回锋收笔。“才”字的撇短而细直,略取横势。“周”字的撇竖直而收笔处稍曲。

640 (1).webp (5)

6、捺的用笔方法

《张迁碑》中的捺有大小、平斜、曲直、方圆之分,起笔多逆锋蓄势,有方有圆,行笔涩进,收笔用力,出锋劲逸,有时含蓄凝重。如图二“更”字长捺斜而稍直,出锋劲健。其写法是逆锋方起笔,调锋后(一般是拇指向外,食指、中指向内稍捻笔管,手腕稍向左上弓,以调正笔钧锋)向右下涩进,至“燕尾”处,驻笔蓄势,拇指渐向内,食指、中指渐向外稍捻笔管,手腕稍向右上翻转,后再用力出锋。

7、折的用笔方法

《张迁碑》中的折画,多数为方势直转,用笔斩钉截铁,雄强有力。如图二中“君”字的折,横至折处,蓄势转笔(拇指稍向外,食指、中指稍向内捻笔管)直切而下,劲健而有力。而“负”字的折则横至折处,稍提笔向上,调锋后再向下运行,既有方势,又有圆意。“之”的竖折,有意圆转(亦需指腕配合),以示变化。

 


— 吴新宇简介 —微信图片_20180423105548

吴新宇字奇光 别署净心居主人 1978年生,天津宝坻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书法家协会会员,宝坻区书协副主席,北兰亭会员。

作品获奖、入展情况:

获“郑道昭奖”全国书法作品展优秀奖(最高奖)
获“信德杯”全国个体私营(民营)企业书法展获奖提名
获瑞中杯”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全国大型书画展优秀奖
获第三届“廉江地税杯”全国书法大展三等奖
获第二届北兰亭书法电视大奖赛优秀奖
获庆祝建党90周年全国书画大展暨名家作品邀请展优秀奖
获天津首届临帖展获优秀奖
获天津市首届青年书法篆刻展获奖提名
获天津市第八届书法篆刻展获奖提名
首届‘沈商文化杯’全国书画作品展篆刻、书法双入展,
入展“刘禹锡杯”书法篆刻展
入展“万印楼”国际篆刻展
入展第二届“平复帖”书法篆刻展
入展“云峰杯”书法篆刻展
入展首届临帖展
入展第七届全国楹联展
入展第七届新人展
入展全国首届篆书大展
入展第三、四届全国隶书大展
入展“袁崇焕杯”全国书法展
入展天津市首届篆刻家提名展
入选书法报海选书坛新秀推荐榜(书法报)
入展“美丽临武梦﹒花重紫薇城”书法篆刻作品大展
入展“云海杯”山西省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
入展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全国书法展
入展“青州全国书法展
入展全国中青年千字文书法手卷
入展“贺州杯”全国首届小品书法展
入展第六、七、八、九届书法篆刻展
入展首届“黄庭坚奖”全国书法大展
入展首届北兰亭电视书法大赛等
作品发表出版情况:
作品曾发表于书法报、书法导报、青少年书法报、书法家
杂志等专业报刊杂志,出版《吴新宇书法篆刻集》。

— 作品欣赏 —

微信图片_20180423105441

微信图片_20180423105452

微信图片_20180423105456

EPSON MFP image

EPSON MFP image

EPSON MFP image

微信图片_20180423105513

微信图片_20180423105612

— 课程安排 —

第一课时 汉隶基础杂谈
上课时间:2018.06.06 19:00

一、汉隶的风格分类与取法价值
二、帖与碑学书方法比较
三、指、腕、肘运动
四、《张迁碑》的特征笔法:方笔铺毫
五、汉隶笔法分析:
提按起伏笔法
逆入平出
起行收分析
六、基本笔画分析——横竖波磔点

第二课时 张迁字形构分析
上课时间:2018.06.13 19:00

一、上平下不平、上松下紧、中放外收
二、字型构分析:等分、俯仰、轻重、方向、长短
三、张迁碑圆中求方、斜中破板分析

第三课时 张迁单字精临分析
上课时间:2018.06.20 19:00

一、把《张迁碑》当资源,资源挖掘法分析
二、核心笔法:蚕头雁尾分析
三、单字理念杂谈:起行收自然变化分析,口字搭接分析,对称中的不对称
张迁碑笔法动作:铺裹推简析
四、单字精临举例

第四课时 张迁字组分析,意临与实临
上课时间:2018.06.27 19:00

一、字组训练:横、纵字组分析
二、字组基本训练——轻重、避让穿插、呼应、收放
三、实临与意临比较分析

 — 报名入口 —

从《张迁碑》入手-吴新宇

扫码直接进入墨池公众号获取报名链接
或者点击
课程链接
如有疑问可咨询您的课程专员:小轩(微信:mochihub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