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多遍临写的意义

明代的赵宧光在其《寒山帚谈》中论述:
“仿帖不得不记前人笔画,
又不得全泯前人笔画,
比量彼之异,生发我之作用,
变化随宜,始称善学”。

那么也就是说
在临帖学书的过程中得其形似不如得其笔法,
得其笔法不如得其意。
但是呢,法由形得,意由法生。

所以,
我们在临摹学习中,
当先求形似,形似既得,
又不可全泥于前人结构点画,
要知改造之法,反复再三,
功夫既久,自然神采现出。


—-曾翔三临 王羲之《贤室委顿帖》 —-


640.webp (25)

第一遍临写


学习书法需要量的积累,
只有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
下笔书写才会很自然的表现出来。


640.webp (26)

    第二遍临写


第二遍临写墨色就有了变化
笔上的墨少了
运笔的速度、方法随之调整
临写时还可增加难度
将“一笔墨”用尽
不仅锻炼了控笔能力
同时也可矫正蘸墨太勤的书写习性


640.webp (27)

      第三遍临写


第三遍临写,写一种超脱的感觉
线条干净,用笔磊落
在临帖时强化某种感觉的训练
往往需要我们绞尽脑汁
将平时所学运用
但也可以给我们启发
找到一种新的书写方式

临 帖 对 比

640.webp (28) 640.webp (29) 640.webp (30) 640.webp (31) 640.webp (32) 640.webp (33)

临 习 作 品 全 貌 图

640.webp (34) 640.webp (35) 640.webp (36) 640.webp (37) 640.webp (38) 640.webp (39)

关 于 原 帖

王羲之《贤室委顿帖》属于《长风帖》其中一帖。日本研究者据《淳化阁帖》卷七,将此帖分为三帖:首三行为《长风帖》,中六行为《贤室委顿帖》,末二行为《四纸飞白帖》。

此帖线条多粗阔,笔势颇畅。间或有数字连绵一笔而泻,则近似於《大道帖》。

640.webp (40)

王羲之《长风帖》原帖图

原帖释文:知贤室委顿,何以使尔,甚助 / 耿耿,念劳心。知得廿四问,亦得 / 虎廿二日书,云新年乃得发。 / 安石昨必欲克,潘家欲克 / 廿五日也。足下以语张令未?前 / 所经由,足下近如似欲见。今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