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青年艺术家系列展
轻与重:肖文飞作品展
展览展期
2018年4月25日15点
至2018年5月6日
展览地点
中国美术馆1层4号厅
主办单位
中国艺术研究院
请柬
序言
轻与重
管毫之轻,生命之重。
把一生托付于管毫,在重与轻之间,书法人如何取得安身的依据,从而坚定前行?
“作书是学问中第七八乘事,切勿以此关心。”(黄道周语)但几千年来,中国人却愿意耗其一生,沉溺其中,无法自拔,此间的玄奥又是如何?
见微知著,是中国人认知世界的方式,玄奥高深的中国哲学,无不起源于日常的毫末, “道在屎溺”,“大道至简”,由最不起眼的“器”,进而“技”,进而“道”。
管毫就是这样的一个“器”,穷尽一生,折腾这寸余毫芒,此即体“道”见“道”的过程,也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具体呈现,折腾明白了这寸余毫芒,也就懂了自然、社会、宇宙以及生命。
轻乎?重乎?
管毫之轻如何承载生命之重?
这个命题,注定需要穷其一生去思考和验证!
肖文飞
书法之重
——写在肖文飞书法展前面
古人写字是重的。
古人的手粗糙、有力,不像今天的人细皮嫩肉。文字被发明出来后,古人就进行了在今天看来是无与伦比的书写。
古人手粗糙,但心却奔放、细腻,因为古人有阳光雨露滋润,有天地自然关怀。古人用手指头、用脚趾头、用树棍子在空中、在水面书写,在白沙滩上、在黄泥地里书写,是一种完全放松的自然状态。
文字记录人的想法,保留文字的长久,是古人梦寐以求的事情。他们蘸着土地的汁液、青草的汁液、岩浆的汁液,在活着的树皮、蛇皮和人的肚皮上书写,祈望文字跟生命一样活着,并且终其一生。
乌龟比人活得长,他们就在乌龟背上书写。滚烫的动物的血,滚烫的人的血在岩石上书写,不仅留存时间长,是在与神祗对话,直至今天我们还能感觉到书写者的那一张黧黑的庄重如岩石的面容。青铜发明后,古人又把文字铸造在青铜器上。
无论龟背、石头,还是青铜,都是书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情。
后来发明了毛笔与纸,这个看起来轻巧的书写材料,却最能负载书法之“重”,这真是只有上天才能解决好的事情,是天老爷对书法的特别眷顾。今天,我们在故宫、在国家博物馆还能够看到纸上的“唐人文字”,重要的是看到了纸上的“书法之重”。千年复千年,山也破碎了,河也破碎了,但“纸寿千年”啦!
文字之“重”,这一伟大的书法传统,就这样被一个民族承继了下来,如流淌着铜汁的黄河,从来没有断流。我们看到《兰亭集序》柔软的线条,牵连着大地;《祭侄文稿》厚重如岩峰般耸立。苏东坡、黄庭坚、徐文长、齐白石等等,他们的线条无疑延伸了人类文明记忆。
书法之重,“重”在哪里呢?我以为一在书写者态度之重,二在书写文字精神之重,把态度与精神揉进线条里,这当然就是书法艺术之“重”了。
那么肖文飞的书法又如何呢?以上述两条绳之,我们便能清晰地看到,肖文飞是拿自己的一生来托付书法的;书写文字无一不与自然生命息息相关,也无一不与艺术生命息息相关。那些转瞬即逝(也包括几月、几年、甚至几十年这一“瞬”)的文字是绝不会拿来媚世与炫技的。
“杖藜行歌”既是肖文飞的生命状态,也是肖文飞的书写状态。肖文飞的血脉贯通了传统与当代。那一根根看似柔软的线条,其实承载了他的全部世界,有着不可小视的力量与劲道。如果放一个支点,说撬动一座山是可以的,说撬动一条河是可以的,说撬动读者的想象,那更是可以的了。
蔡世平
2018年3月27日 南园
(蔡世平,知名词人、一级作家、中国作协会员。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中华诗词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中国当代诗词研究所所长)
部分作品先赏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旷达》
草书小品 · 32cm×24cm · 2018
“岩下林间”联
行书对联 · 347cm×53cm×2 · 2017
苏轼《醉翁操》
行草条幅 · 233cm×53cm×2 · 2017
“寒竹偃松”联
· 行书对联 · 138cm×26cm×2 · 2016
韦应物《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行草条幅 · 180cm×48cm · 2017
“清露明月”联
行书对联 · 160cm×28cm×2 · 2018
苏轼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行草条幅 · 180cm×32cm · 2016
金农《冬心画梅题记》
行书小品 · 69cm×17cm · 2018
“旗亭萧寺” 联
行书对联· 69cm×17cm ×2 · 2018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流动》
行草小品 · 28cm×28cm · 2017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超诣》
行草条幅 · 233cm×53cm · 2017
“唐碑汉石” 联
隶书对联 · 180cm×32cm×2 · 2017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清奇》
行草条幅 · 222cm×50cm · 2018
“芦花江水” 联
行书对联 · 69cm×17cm ×2 · 2018
曹操《观沧海》
篆书中堂 · 370cmcm×144cm · 2017
南田画跋
行书小品 · 69cm×17cm · 2018 纸本
辛文房 《唐才子传•元结》
行书小品 · 69cm×35cm · 2018
“墨池彩笔”联
行草对联 · 180cm×32cm×2 · 2018
袁宏道《西湖》
行书小品 · 35cm×69cm · 2018
晴空一鹤
行书横批 · 17cm×69cm · 2018
李白诗 《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
草书手卷 · 27cm×184cm · 2018
作者简介
肖文飞,男,湖南嘉禾人,1968年生,现任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学术部主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博士,清华美院书画高研班书法工作室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画院特聘教授,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书法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活动的主要参与者。
曾主持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院刊《东方艺术•书法》的编辑出版工作40余期,主持组织策划“两岸汉字艺术节——问道•汉字:两岸书法艺术论坛”、“简帛书法研究论坛”、“晋唐楷书研究论坛”,组织编辑出版《简帛书法研究》、《晋唐楷书研究》、《秦汉篆隶研究》等丛书。有数十万字书法论文、采访及报导发表于各大报刊。书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浙江美术馆等艺术机构收藏。
有专著《湖南十人书法篆刻作品集——肖文飞》、《艺概丛书——肖文飞》、《当代中青年书法家行草书长卷——肖文飞》、《当代书法十家——肖文飞》、《肖文飞书李白<梁园吟>卷》、《开古今书法未有之奇境——从沈曾植看清末民初书法的丕变》(博士论文)。
人物评价
寓朴拙于洒脱,用笔天然无饰。
——王镛
文飞为人忠实诚恳,办事竭尽心力,去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任职后,对书法申遗卓有贡献。他的书法也有进步,突出的特点,是写意为本,化古出新,巧拙互用,既生且秀。篆隶魏碑,写出了新意,行草尤有个性,善于在时间节奏上着力,对于张旭、杨维桢与日本藤原佐理的笔势,多有领悟,化为己有,书风在或流动或跳荡中见凌利奇崛。山水画则更传统,有元人味道。
——薛永年
肖文飞属于理性与感性俱佳的一类人,所以他有既做学者又能艺术创作的良好资质。艺术创作要驰骋于高层,非要极好的感觉不可,而所谓高层是靠不断的理性的审视来维系和调整的,没有这种审视,创作无法通变与超前,而具体的创作过程则需要永不停歇的新鲜感觉。在与肖文飞交往的过程中,我惊异地发现他低调的言谈举止中蕴藏着“发威”的潜力与冲动。时间将证明他的优秀。
——石开
文笔双飞,学艺双馨。这八个字送肖文飞,同时也是我的志勉。祝贺文飞在书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创造新的高峰。
——刘正成
肖文飞是个文人,他以文人的心态,悠游于书法,并取得了很高成就。不管世事怎么变化,书风怎样摇荡,他都坚持自己的路,用自己的个性来体悟古人。
他是一个从容的学者,不断吸纳和研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迥异的书法形式。在技法打磨的同时更注重学理上的提升。
他的做人令我很敬重,在我们申报“中国书法”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日子里,在组织机构当中,肖文飞是主要力量。他为了一篇高质量的文稿,经常没日没夜的加班,累了就睡在凳子上。在那样一段很长的时间里放弃个人爱好,把所有精力投入到这项工作当中,为“中国书法”申遗成功立下了卓越贡献。
——陈洪武
我一直很期待文飞的这个展览,因为这个展览是他来北京第一次做个展。我希望文飞的这个展览给大家一个亮点和全新的展示。
关于这个展览,他自身的准备是很充分的,来看了展览以后也是不虚此行。整个展览的布局设计、画册的装帧、作品的布局构想等,既在预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展览是表达了文飞博士近年的追求和一贯的艺术路径,我有这样的朋友搞个展而感到高兴。
文飞是一个内向的人,一个内敛的书法家,对艺术的追求都表现在作品之中,从他的作品中能看出这点以及他对艺术的把握和认知。他的作品把握一个“骨”字,入“骨”深入。所以他的作品表现的沉静内敛、含蓄并且博大。他的作品粗看不太吸引眼球但耐得住琢磨,越琢磨越有味道。作品表面或许不是唯美的,这需要观赏者慢慢品味。
——曾翔
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师友关系,他是个谦谦君子,行动力很强却很低调。自他继续中央美术学院读博深造,再后来到艺术研究院,这几年我们接触比较多,也是看着他在不断进步。
我们俩有共同的背景都是理工科出身,我前两天还在看吴清源的的专题访谈节目,他认为围棋就是文理双修的,他的宗教信仰偏重文的,围棋在搏杀上属于武。书法一般意义上是文,但是最早的书法是来源与武的,一直到董其昌说用笔要如太阿专截之势,就像用剑一样,所以我从文飞这里感觉到,他不仅仅有安然的文气,还有一种傲然的武的精神,所以在他的作品里可能看到很硬朗的字。在中央美术学院的经历,使他有了完整书法史观,他的各种书体都有涉猎。今天看到文飞这么多优秀的作品真的令我也不少收获。
——刘彦湖
文飞兄和我是好朋友、好同事、好同窗,在北京十几年来关系很密切,也经常在一起研讨、交流,因为经常在一起,所以我对他的为人十分了解。首先从为人来说他是一个贤者、达人,他平稳的心态、沉稳的性格以及高尚的品质是其他人少有的,这是他自己的精神,他这种精神是自律的,对自己有要求的,在这样一种格调之下,他的创作就有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他向来都以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他的目标是向历史看齐的,所以他的字兼有南北特点。他现在逐渐在形成一种典雅又不缺乏率真的风格模型,他的风格辨识度已经比较强烈,保持一种恰到好处的尺度,没有过于强化和言语,我对他的字非常喜欢。
—— 陈忠康
我跟文飞是很亲密的朋友,此次展览是文飞的第一次个展,汇集了他近年来最精彩的作品,格调非常高,他写出了一种文人气和骨气。这种东西是现代书坛最重要的。他的作品可以细品,也可深层次的回味,我觉得他在书法这条路上可以走的更远。
——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