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它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那么该如何走好书法学习之路呢?该注意些什么呢?下面请看丛培国老师几点见解。
为什么有些人写书法多年,技法不可谓不熟练,却一直不能进入更高的层次呢?有些人戏言头发都熬白了,身体都熬垮了,老婆都熬飞了,写的字却总是差了那么一点点。什么原因?我想只有一点,就是对书法太专注了,眼界越来越窄,思维越来越封闭,缺乏对大千世界的理解和感悟。很多书法人觉得自己从事的是最高尚的职业,其他艺术门类都比不了,其他各行各业都是俗人俗事,也不值得关注。其实,书法就是一门很正常的艺术门类,搞书法也是一个很正常的职业,与其他工作并无本质区别。要是能够这样想,我们的思想就会变得开放起来,能够以一种客观平和的态度来看待书法艺术,也能够以一种更加积极的态度来评价各行各业。只有这样,我们才是一个全面的人,一个立体的人。俗语云先做人后做事,搞书法也是同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也是要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才能成就事业。
有很多书友往往说听了名师的讲座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其实也没什么呀,讲的那些东西对写字也没啥用处呀!高手也就是那么回事!也没讲啥呀!这里面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你太关注技法了,对意识层面的东西关注度不够。二是你对一次讲座的期望值太高了,总想找到什么灵丹妙药,一下子就解决问题。所以,学习书法最重要的问题不是技法,是思想。技法可以慢慢积累,思想若是没有搭上脉,一切都是徒劳无功。名家的作用只是给你打开一扇窗,提供一种思想,具体问题还是要自己一步一个脚印的去解决。
所以,出来学习要多观察人,弄明白名家都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然后再观察人写的字,弄清楚名家是怎么写的。
经过多年的苦熬干修,突然发现有一天,我们写字能赚钱了,并且很可观。那种成功的感觉会一直推着我们去努力写作品、努力教学来换取一摞摞厚厚的钞票。这个时候,其实书法就成了一种普通的职业,与其他生意没嘛区别了!当然,我没有鄙视用书法赚钱的意思,凭劳动赚钱不但不应受到非议,还应该给予鼓励。但是,万事万物有一利就有一弊,我们应该考虑考虑这个时候自己失去了什么。我觉得容易失去很多:容易失去对书法艺术的那种面对情人一般的情愫;容易失去一种内心的淡定和从容;容易失去对书法本体精神的深入领会;容易失去对各种乱象的分析辨别能力。要是这些全都失去了,就很难走的很远。所以,书法家要赚钱、要出名,但是不能为这些所累。
难就难在无论取得多大的成绩,都要有心灵的坚守。 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记得我们当初是怀着怎样一颗简单的心走上书法艺术之路的。譬如初恋!
有些成名书法家写得特别好,但是讲不出来。为什么呢,因为书写过程中感性的东西多于理性的东西。感觉这东西很神奇,往往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语言表达感性的东西是有很大局限的,说话的人并不能把全部的思想百分之百表达出来,表达出来的这部分听者又不能百分之百的领会到。信息丢失在所难免。其实所有艺术门类都是这样的。对于我的讲课,有很多人评价说讲得很透彻、很实际。说实在的,看到这样的评价,我是有点心虚的。其实我写字的时候没有想那么多,有人问我的时候,我需要努力回想当初的状态,并尽量用理性的思维来整理和归纳,然后分享给大家。这就是说我写字的时候并没有想那么多,大多时候是跟着感觉走。所以听老师讲课,你越是理性的分析处理,写字的时候就会越觉得力不从心。怎么办,你要学会认真的思考,举一反三,找到适合自己的感觉,只要感觉到了,没什么道理可讲的。比如异性间的相互吸引和爱慕,通常情况下也是没什么道理可讲的。多走、多看、多交流,才能不断找到新的感觉,不能自己闭门造车,否则就是死路一条。
我说书法要靠感觉,并不是说功夫技法不重要。感觉和功夫技法就像飞机的两个翅膀,少了一个也飞不起来。这里面存在一个先后问题,而不是孰轻孰重的问题。要先找到感觉,这个过程或许会很短暂,有的时候只要看一眼,或者听别人说的一句话就找到了。找感觉带有一定的随机性和偶然性,所以是否具备开放的思维最重要。找到正确的感觉以后,就需要下苦功夫、笨功夫,踏踏实实地做好功课,才能真正取得进步。否则就会因为根基不牢,导致作品感觉虽然对,但是质量不高,经不起推敲。长此以往,好的感觉也就慢慢消失殆尽了。
我建议大家关注一下一万小时定律,是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的定律。“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这就是一万小时定律。没有这种精神是万万不行的。但是,我还要强调一点,搞书法的一万小时,是需要以正确的感觉为前提的。
【 丛培国简介 】
丛培国,1975年8月出生,黑龙江省肇东市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书画工作委员会理事、“瀚海沐风”骨干创作成员。
作品获奖:
中书协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书法展最高奖
首届中原水城杯全国书法册页展一等奖
第一届“云举杯”全国书法家邀请赛三等奖“文化中国·森茂杯”2016全国优秀书法作品展优秀奖
中书协全国首届书法小品展
中书协孝行天下埇桥杯书法展
中书协第三届四堂杯全国书法展
第二届王羲之奖全国书法展
颜真卿杯魅力句容全国书画作品展
书法报巴山夜雨杯全国书法展
首届“王冠杯”全国书法名家作品展
首届黄河金三角浩嘉杯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
“经典诗文”全国小品书画大赛
长征颂安华杯全国书法作品展“探索与发现”全国青年书法家协会联盟首届双年展
全国第二届山阳书院杯书画展
聚君堂杯全国书画精品展黑龙江省第十届篆刻展黑龙江省第四届书法精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