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法,极其需要自我反省和批评,否则食古不化、自以为是,必死无疑,最多成为写字匠。

褚遂良和虞世南的故事

《国史异纂》记载:

遂良问虞监曰:“某书何如永师?”

日:“吾闻彼一字直五万,官岂得若此者?”

日:“何如欧阳询。”

虞日:“闻询不择纸笔,皆能如志,官岂得若此?”

褚日:“既然,某何更留意于此。”

虞日:“若使手和笔调,遇合作者,亦深可贵尚。”褚喜而退。640.webp (5)

智永《千字文》

大致的意思就是说:褚遂良问虞世南:“我的书法跟智永禅师比较谁的更好些?”虞世南说:“我听说智永禅师的书法一字值五万钱,你的字能卖到这个价吗?”

褚遂良又问:“跟欧阳询比较又怎么样呢?”虞世南说:“我听说欧阳询不挑选纸笔。不论用什么样的纸和笔,都能随心所欲地书写。你能做到这样吗?”

褚遂良说:“既然如此,我为什么偏要讲求对笔、纸的选择呢。”虞世南说:“要使手、笔相协调,互相配合,这是最难能可贵的啊!”褚遂良高高兴兴地告辞了。

640.webp (6)

欧阳询《化度寺邕禅师塔铭》

谢安和王献之的故事

唐孙过庭《书谱》记载

谢安索善尺牍,而轻子敬之书。子敬尝作佳书与之,谓必存录,安辄题后答之,甚以为恨。

安尝问敬:“卿书何如右军?”

答云:“故当胜。”

安云:“物论殊不尔。”

于敬又答:“时人那得知!”

640.webp (7)

孙过庭《书谱》

大致意思讲的是:谢安素来善写尺牍书,而轻视王献之的书法。献之曾经精心写了一幅字赠给谢安,不料被对方加上评语退了回来,献之对此事甚为怨恨。后来二人见面,谢安问献之:“你感觉你的字比你父亲的如何?”答道:“当然超过他。”谢安又说:“旁人的评论可不是这样啊。”献之答道:“一般人哪里懂得!”

640.webp (8)

谢安《中郎帖》

不断的反思与自我批评、以及耐心、真诚地听取别人的批评,可以使你获得一个比较精确的角度,和一个比较高的起点。我们要学会敏锐、感觉、方法、思考与创造的基本功夫,设身处地地自我思考与调整,努力去成为一名真正意义的书法家。(很多人所谓的书法家,都是自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