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各行各业都有属于自己的规矩和制度,当然,书法界也不例外。写字需有根据,不能随意而写,写字写的是文化底蕴,写的是传统与精华。

每个字体的法度都是很严谨的,不只是行书、楷书才字正方圆,才讲究。不过,也有人说:写字用笔划,书法用的是笔势。好多传世的名篇,也许是书者随性而书,率性而为,当时并没有想到倚斜,浓淡,字的大小,甚至笔误都直接圈改投抹。

如王羲之的《兰亭序》里出现起笔露双锋,是他与友人一面喝酒,一面写诗,最后由王羲之挥笔,写了一篇文章纪念此次宴会,此等佳作也属酒后为之。

640.webp (8)

《兰亭序》局部

再如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更是愤世疾书,任意投改。他不是在写字,而是在述说心中的悲愤;他也不是在搞艺术创作,而是在自言自语地倾吐深情。

640.webp (9)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局部

更不用说颠张醉素了,好多说法都是后来书者想当然强加上去的。用笔有时如篆籀,有时如镌刻,有时出遒劲,有时杂流丽,上下呼应,左右顾盼,时断时连。

而枯燥之笔的使用,更增添了作品的则健、力度和气慨。在行文中,竟出现30多处涂改,这并非是什么败笔,而是成了该稿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能使欣赏者对颜真卿在浑洒时的情感变化有了更深的理解,从而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当然,历代大家都有天赋,传承,苦练,写出神来之笔也有机缘巧合,连陆游都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整体美感,实际呈现效果为上,好的作品,局部肯定是高比例的符合书法美学规律的,刻意颠覆局部突出整体的一类除外。

不过,如果刻意追求每一个细节符合规范,整体美感也就没有了。所以,书法界的规矩法度,不是你我可随意评之的。传统是一个国家民族艺术的灵魂,万不可轻易被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