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webp (56)

憨山(1546-1623)法名德清,字澄印,别号憨山。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明金陵全椒县古蔡浅人(今安徽和县绰庙先锋村)。俗姓蔡,生于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大师幼结佛缘,十二岁寻佛金陵报恩寺,十九岁削发为僧,尤其历经千辛万苦重修南华寺,影响深远,被誉为中兴祖庭宗师。大师一生致力于佛教研究,著作累累,弟子万千。 明天启三年(1623)十月十一日,禅师世缘已尽,圆寂于南华禅寺,享年七十八岁。大师的肉身法像现供奉于广东南华寺内。

  明中叶,自明宣宗至明穆宗共一百多年,佛教各宗派都衰微不振。自明神宗万历时期,佛教中名僧辈出,形成了佛教在中国重新复兴的繁荣景象,憨山、云栖(即袾宏)、紫柏(即真可)、蕅益(即智旭)四高僧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憨山十九岁出家,到栖霞山学习禅法,后又学净土宗的念佛法门。此后,憨山云游各地,名声也越来越大,万历元年(1573),他来到五台山,喜爱五台山的憨山神奇秀丽,便以此为号。明万历十四年,明神宗把《大藏经》十五部送给天下名山寺庙,太后将其中一部送给正在东海牢山(青岛崂山)的憨山,朝廷在牢山建立海印寺,特请憨山主持。万历二十三年,憨山因”私修”庙宇获罪,被充军到广东雷州,他在广东继续弘扬禅宗,并到六祖慧能的曹溪宝林寺说法,主张禅宗与华严宗融合,佛、道、儒三教合一,为当时人们所赞同。憨山在粤五年,竟名满大江南北。

  随后,憨山获准回牢山海印寺,著有《法华经通义》、《庄子内篇注》等十余种,涉及佛道儒三教,其门徒还汇篇了《憨山梦游集》五十五卷、《憨山语录》二十卷。憨山大师于天启三年(1623)年圆寂。享年七十八岁,至今肉身尚存南华寺,为后人瞻礼赞叹。。

  其著作甚丰,不拘一家之言,在中国佛教思想史中,开创新风,影响至为深远,主要著作有《华严纲要》八十卷、《楞严经通议》十卷、《法华经通义》七卷、《净土会语》、《老子道德经注》、《春秋左氏心法》及《大学纲目决疑》等。其门人汇编成《梦游全集》,已分别收入《大藏经》及四库全书。

  在诗文书法方面,大师皆有造詣,少时,与雪浪洪恩翰墨交游,晚年展纸信笔,一一出自光明藏,都无思议;其书法师尚唐人欧阳询、虞世南,善行草,下笔平稳、含蓄凝炼、秀润中和,于平淡中见功力,这与他参襌净业有极大关联。尝刺血书《华严经》,有行书《 怀净土诗帖》等流传。

640.webp (57)

《行书六言偈语条幅》台湾何创时书法艺术馆藏 

640.webp (58)

《永嘉真觉大师证道歌》 ,此本内容为性理修养之说,涉佛教。写法上本于王字,不少字的结字与《圣教》相类。然取势用 笔颇有自己特色,与明末书家喜一笔顺势带下,连绵不断的行草写法迥然有别。

此本总体的特点是静穆而不乏灵动,端稳而不乏妍美。取行楷法,字字独立以倚侧引势,以大小错落取得变化,以粗细轻重显现节奏。舒展处尽展其势,内敛处不乏其韵。全篇章法总有若干重字以醒目,若干轻字显灵动,通篇取左低右高侧势,款款书来极为自然,一如一股清泉从山间缓缓而下,绝少火气和鼓噪之气,读来如行云流水一般,既有古意又有时趣,古意者取大王儒雅的神韵,时趣者,用小王内擫笔法圆转引带,以消泯火气,不过分追求转折顿挫的变化,因而显得妩媚,当然个别笔画也会显得不很硬朗而有些飘浮。

从其取法的角度看,憨山悟性极高,有聪慧之气,所以他的作品前人的影子不多,自己的个性不少,有时还善于在个别点画中以隶意出之,这在妍美的风格上掺和进了一点古拙的意味。

640.webp (59)

640.webp (60)

640.webp (61)

640.webp (62)

640.webp (63)

640.webp (64)

640.webp (65)

640.webp (66)

640.webp (67)

640.webp (68)

640.webp (69)

640.webp (70)

640.webp (71)

640.webp (72)

640.webp (73)

640.webp (74)

640.webp (75)

640.webp (76)

640.webp (77)

640.webp (78)

640.webp (79)

640.webp (80)

640.webp (81)

640.webp (82)

640.webp (83)

640.webp (84)

640.webp (85)

640.webp (86)

640.webp (87)

640.webp (88)

640.webp (89)

640.webp (90)

640.webp (91)

640.webp (92)

640.webp (93)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