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荐艺术简介 王 荐,号放斋、梅鹤庐等。中国书协出版传媒委员、辽宁书协副主席、铁岭市书协主席、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辽宁省政协委员、国家画院沈鹏书法精英班成员。 书法获全国第二届行草书大展铜奖、全国第四届书法兰亭奖佳作奖、世界华人书画展铜奖、中国(沈阳)书画艺术节·全国书画家新作展佳作奖、林散之奖·南京书法传媒三年展佳作奖、文化部第12届群星奖优秀奖、第20届兰亭书法节·全国书法名家作品展王羲之书法奖、纪念傅山诞辰400周年全国书法展优秀奖、辽宁省书法展四次金奖和辽宁省书法最高奖——首届书法兰亭奖,六届中青展入选提名;七、八届中青展、七届全国展、第一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第二、三届全国书法百家精品展(天津)、第二届流行书风大展、第二届扇面展、首届草书大展、六届楹联展、四届草书展和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纪念中国书协成立25周年、30周年优秀会员作品展、敦煌杯、皖北煤电杯、群星奖、走进青海、千人千作展和五百家精品展等全国书法大展入展入选,论文、诗联等经常见于书画专业报刊,并多次引起争鸣,书法论文两次在辽宁省书协主办的论文评奖中获奖(最高奖)。出版有《历代名帖集联集诗集文》(合著)、《放斋诗稿》、《放斋诗草》、《放斋放言——王荐艺术散打集》、《王荐书法自选集》、《制高点——国展获奖书家王荐书法选》等。2006年被《书法》杂志提名“中国青年书法百强”,2012年被《书法报》评选为“兰亭诸子”(10人),2014年被北京水墨公益基金会提名“辽宁省十大青年书法家”。 |
放斋诗稿《辽海未名诗社雅集》20×17cm
放斋诗稿:《辽海未名诗社雅集》
辽海多诗客,未名结契成。
雏莺舒彩羽,老凤发清声。
宏卷联珠玉,华堂沐雅风。
嘤鸣弘大道,塞上树新旌。
放斋诗稿《题梅花》25×17cm,纸本,2014年
放斋诗稿《题梅花》
傲雪凌寒友竹松,
虬枝铁干骨铮铮。
乾坤唯我芳姿俏,
百媚千红是后生。
放斋诗稿《望湖楼挥毫偶成》20×17cm
放斋诗稿《望湖楼挥毫偶成》
不用推窗湖自开,
遥山近岭任铺排。
漫挥毫翰随波转,
清茗一瓯逐兴来。
诗笺《借山居杂咏》20x15cm
放斋诗稿《借山居杂咏》
借宅龙山下,地偏楼更幽。
诗书同慨叹,花鸟共吟讴。
少有闲人扰,全无酒债愁。
偶来清净地,不羡五湖游。
行书斗方《自作诗·述怀》70×70厘米
放斋诗稿《自作诗 述怀》
何时洗却两肩尘,归卧南山作散人。
场圃菜畦堪寄傲,竹篱茅舍可容身。
闲来诗酒销时日,兴至琴书笑古今。
万事去心随偃仰,无情风月亦相亲。
行草书小品《五十岁生日自寿二首》55×30cm
放斋诗稿《五十岁生日自寿二首》
当年对酒且当歌,未解曹公苦短何。
不惑方知光似箭,近来常叹病如魔。
浮名还仗交游广,薄技全凭血汗多。
“知止”如今铭座右,行藏在我勿求奢。
注:曹公,指曹操,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诗句。其一。五十春秋苦命身,从头到脚尽疤痕。都缘霉运和名利,非是沉沦与怒嗔。幸有诗书随左右,聊凭茶酒共悲欣。修成正果谈何易,珍重皮囊也是因。
放斋诗稿《七绝十首》
《苦吟自况》
我作诗词颇费难,心无感动不成言。
常常两句三年得,改改删删又一年。
《述怀》
世路茫茫况味多,几曾顺遂几风波。
古来人事皆如此,莫向樽前问奈何。
《述怀》
人生难得是逍遥,利禄功名水上漂。
但使衣食堪度日,何须夹尾又折腰。
《无 题》
平生雅好在诗书,双管勤挥任抹涂。
短札长笺悬四壁,人褒人贬又何如?
注:双管,指毛笔、钢笔。
《无 题》
十年离别不相逢,昨夜相逢在梦中。
还是当时携手处,桃花依旧笑春风。
《春日偶成》
桃花谢了杏花开,日暖风轻紫燕来。
携酒呼朋花底去,清风明月共徘徊。
《春日偶成》
细雨霏霏湿翠微,青葱满眼涤心扉。
劝君快趁好时节,携取春风一道归。
《九寨行吟》
车行九寨九盘旋,人在山间与雾间。
入画入诗还入梦,琴声共我枕流泉。
《荷塘秋色》
霜叶残荷绿染黄,秋风瑟瑟散余香。
忽闻池畔箫声起,漫送长空雁去忙。
《述怀》
用我则行舍则藏,诗书足可寄清狂。
由来无惭平生志,归去南山菊正黄。
隶书扇面《自作联》60x30cm
隶书扇面《自作联》
德无疆寿无量;
花长好月长圆。
楷书自作联《举家立命》180×35cm
楷书自作联《举家立命》
举家全仗一枝笔;
立命还凭四壁书。
行书自作联135×25cm
行书自作联
满地槐花如碎玉;
一钩晓月似佳人。
行草四尺对联135×33cm×2
行草四尺对联
登山去病;
观海澄心。
师友评价
宁风子(号沐斋、著名青年学者、书画家):吾友王荐兄,诗文书法俱佳,六年前于沈阳经老杜兄引见遂得相识。其为人淋漓潇洒,幽默不拘,真性情中人也。虽非倜傥不群然自具面目,曾作自嘲诗曰“小眼厚唇难悦目,寸头大耳欠安排”,其大略如此。王荐,字子推,号放斋。荐者推也,一如其书风,真而放,取法“二王”,而驭之以诗书才气,若轻骑绝尘。其作诗皆生活即兴小景,顺手拈来,故无丝毫雕琢造作之苦,而意兴激发,高韵雅致。去年寄余诗集一册,读之每每击节掩卷,心潮不息。诺作画书信与之,惜乎风子怠惰,所欠人情无数,清明小憩,得兴草图,今欲寄王兄,聊增笑耳,亦谨纪素谊。
葛世权(青少年书法报副总编):子推先生,性憨直,无藻饰,言语温厚而幽默,学问该赡,常以诗文自娱。颇好笔翰,尤长于行草,腕有羲之鬼,书无尘埃气。好饮酒,愈多不乱,醉辄酣然入梦,不知东方既白。子推先生颜其居曰放斋,悠游于其中,放言于物外,操觚染翰,衔杯漱醪,纵意所如,其乐陶陶。如五柳先生之乐志,竹林七贤之高操。古人云:“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岂非子推先生之所齐乎?子推谓谁?铁岭王荐也。
王百会(好牧云轩主人,当代著名书法评论家):王荐,号放斋,自云:“若非相去一千载,乐为先生把墨研。”诗尊陆游之心可鉴,豪放胸襟满怀。王荐自作诗词的造诣,在当下书坛实不多见;理论学识亦出类拔萃。其书风游于鲁公与二王之间,追求凝重拙朴,而又挺健直率。他的书法大字恣肆奔放,小字文雅清淡。可见诗人心中无俗韵,笔底自有清风生。
朱以撒(福建师大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书协副主席,中国书协学术委员,当代著名书法理论家):我觉得王荐最精彩的部分在行书。以《述怀十首》来看王荐,他的人生追求、书写功力都在这里敞开了。譬如有诗曰:“人生难得是逍遥,利禄功名水上漂。但使衣食堪度日,何须夹尾又折腰。”又有诗曰:“用我则行舍则藏,诗书足可寄清狂。由来无惭平生志,归去南山菊正黄。”后一首循东坡“用舍由时,行藏在我”意展开,有入世之事功之念,又有出尘超逸之想,读罢令人有同感,是文人之情性。这是一份诗稿,心境平和腕下自如,把自己的诗抄下来。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欣赏。首先是通篇浑然一体。行云流水下来,毫无作态,只是一字一字地顺下来,犹如漫步,不急不慢只是行于所当行。行书之行我以为有两个状态不可无,一就是行,持守于行,不把它写成行草书,也不在行书中穿插不和谐的字形、笔调,保持行书的本色。此幅颜书韵致浓郁,书写沉着、稳定,笔笔从容,字字相衬相容,守着行书之行而心气安和,笔调安和。这样的表现似乎没有亮点,字字、行行都差不多,但是自然而然,不做惊人举,也就更质朴寻常,藏纳情趣。二是行书过程中的笔短意长。此作没有什么奇峰突起的造势,用线简省,就像一个人不长篇大论也能表达清楚。长线的运用可能使通篇贯串回肠荡气之势,但是也不免因萦绕过多而复杂繁琐。用线以短,也就要克制自己的好张扬表现之心气,以敛约之功对线进行收藏、缩短,训练短线的能力,使短线也能产生优质、深意。这也是写行书的一种风度,在不叱咤风云的状态下有一种亲和力,娓娓道来一般。波澜不惊,风云不肆,容人细品。王荐倒是得到了颜真卿行书的美感,在行行复行行的寻常笔法中,有了意味深长的效果。
放 斋 放 言
王 荐
●书法点画写得不精到,经不起推敲,这是一种不到位;结字均匀、呆板、无生气,这也是一种不到位;章法放不开,小气拘谨,这更是一种不到位。要创作出好的作品三点均不可忽视。平时练笔时应依次进行解决,但到创作时要颠倒过来把握主次。
●为书难得“清静”二字,清则韵远,静则气沛,清静同在,神完味长,堪为逸品之上。
●书贵功力之外有我;诗贵偶得之后推敲。
●人乏定力,大器难成。从艺治学,尤不可轻。
●技法太准确,容易使作品缺乏浑沌与浑茫的超然感。
●“技进于艺”,没有“技”游刃有余的精熟与老练便没有“艺”那份潇洒与自然。
●当代女书法家孙晓云在论述书法行笔时说,应该是毛笔在纸上“滑翔”,而不是均匀地送到。“滑翔”强调笔与纸摩擦的涩味与行笔过程的丰富变化。这个“滑翔”很有味道,得个中三昧。
●一个人追求至极要达到“四个好”——在圈内有个好人缘,在外界有个好名声,在经济上有个好收入,在历史上有个好位置。
●欣赏大师之作,除解读其成功密码外,宜多几许挑剔目光。
●日本学者岩山三郎说,“西方人看重美,中国人看重品”。“美”重直接、自然,“品”重间接、格调,“美”外露,“品”含蓄,这是东西文化审美差异所在,是传统意义上的认知,如今还是二者兼融更好。
●四川戏剧鬼才魏明伦有语曰,“独立思考,独家发现,独特表达”,这对搞艺术的太重要了,这“三独”就是强调艺术创作要有个性风格。艺术大师应当是个性极强,甚至每一件作品均在自己的共性中仍然有鲜明的个性,也就是说,每一件作品都有迥异的差别,又都十分感人。
●平时为书临帖需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创作时需放开一些,大胆一些,忘乎所以一些。
●评价一件行草书法作品,应首先用审视国画的观点去品评,其次要用鉴赏音乐的感觉去体味,如果一无画境,二无音乐美,那这件作品就不是一件好作品。
●介存斋主周济云,“人赏东坡粗豪,吾赏东坡韶秀。韶秀是东坡佳处,粗豪则病也”。粗豪见胆魄气度,韶秀见逸韵才情,熟佳熟病犹未可知,赋诗填词作书兼收并蓄方入高流。
●聂成文师授我为书秘钥:古一点儿、厚一点儿、放一点儿,堪为箴言,我以为还应特一点儿。
●书法的线条如河流,又如飞瀑。河流不会笔直,即使它有很长一段是比较直的,但它还有波浪的起伏,河底还有旋转冲撞;飞瀑也不会笔直,而且飞泻的水流因山石的凸凹陡峭而有上下的飞动崩溅,所以,书法的线条,尤其行草书的线条一定要内蕴丰富,变化多姿,才有含量。
●为书作画须加强四个方面的修炼:腕力、眼力、学力、定力。
●对古人远而敬之,对时人敬而远之,这便是我的艺术观。
●在书法上要取得成绩,书内书外之功须兼修,努力做到让笔成为手的一部分,让手成为心的一部分。
●和艺术结缘是一件幸事、雅事,它可以提升生活品位和生活质量,创作的作品又可以延续我们的生命。
●大器晚成就是能“蹲住”,就是不懈奋斗的单位时间长。
●人们常说大器晚成,其实晚成的原因在于这个人一直在孜孜以求,没有像早成的人那样还得抽出一定的时间去酬应名利琐事,或有了功名便消磨了进取心。
●多读书且能思善用把事办好,这才叫受用,反之即为负累。
●惜墨如金,不是光让你少用墨,而是慎用墨用得恰到好处,就如同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不是光让人少生少育,而且让人优生优育,控制数量,提高质量。
●作书常用一种笔,容易驾轻就熟,写出满意的效果,但偶尔换一换反差比较大的笔,如大小悬殊、软硬悬殊,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有另辟蹊径之感,还可以校正你原来用笔中的一些偏颇。
●我最怕的就是被人瞧不起,因为男子汉尊严最重要;我最不怕的也是被人瞧不起,因为我有足够的自信推翻别人的断言。
●有了一定的书法基础后,临帖不宜苛求形似,应以神似为主。读帖应眯起眼睛把帖放在一尺之外看,然后把看到的效果写出来,这样往往得其神韵。
●不断强大自己,让称得上对手的人越来越少。
●书法不能迁就别人的眼睛,不能别人要求怎么写就怎么写,不能评委喜欢什么就写什么。
●搞书画创作时要养成自娱自乐自赏自夸的心态和习惯,这样有助于调动创作激情,会使作品更精彩,甚至会经常出现超水平发挥的现象。
●艺术应该达情示美,表达喜怒悲欣,展示拙朴刚柔。《兰亭序》兼具二者,不失为佳品,作为临习的范本可以,因其是“大众情人”,所以不可过分倾情。
●进取时用儒家思想激励自己,失落时用道家思想安慰自己,无助时用释家思想平复自己。
● “名家不等于杰出者,名画未必是杰出之作”,吴冠中先生此语甚是精辟,他道出了作品的艺术层面之外,外在因素的重要性,道出了人的自身价值与社会影响并不一定成正比。
●在艺术创作中,思想是主要的,表现形式是次要的。在思想的统领下,找到适合表现思想的形式并不难,难的是选择最佳的形式展示给观赏者。
●吴冠中先生对自己的作品提出一个评价标准——“群众点头,专家鼓掌”,这个标准其实就是雅俗共赏。
●现在书法界真是后生可畏,从技法锤炼到形式设计,到激情才情展现,许多七八十年代出生的做得很好,很到位。其实他们正如吴冠中先生所说得那样,“年轻人能在大师的终点起跑”,但最忌轻狂与浮躁,需要加强字外修养,尤其是思想和学识及人品,这些要能做到,将来的书法大师级人物恐怕就在这些人中产生。
●速成是现得利,能解决燃眉之急,但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就像肉食鸡,个头大,但营养不良,而且还容易携带毒素。
●古体诗词创作讲究起承转合,吴冠中先生认为中国传统山水画创作也讲究起承转合,我以为行草书创作更离不开这条创作规律。
●管他黑白是不是色彩,妙就妙在只这两种色加入水之后能表现千变万化之色,这便是中国人以一当十的大智慧。
●潘天寿先生说,“有天分,下功夫,学画二十年可见成就,书法则须三十年”,说明学书的难度系数要高于学画。距三十年时间,我还有十年的冲刺时间,还是有信心的。
●吴冠中先生说,“中国书法这一独特的艺术体系,包含着形象、意象、抽象等复杂因素,却又体现了概括、洗练的表现形式,因之从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角度、不同个人看,她具有多项发展趋势,她的高龄而青春日渐为全世界瞩目,她是中国独有的,也将是人类共有的”。这段话正好用来驳斥书法未来消亡论,书法若能消亡,抽象画可能消亡得更早。
●细微处见精神,琐屑事见真情。
●在艺术创作中尝试“反串”,往往易辟新途。
●艺术创作须手、眼、心并用,否则,顾此失彼,难成正果。
●“独持己见,一意孤行”(徐悲鸿语)是一种修为,更是一种值得褒扬的品质。艺术不怕有些人看不懂,也不怕不被某些人认可,怕只怕你的东西没有品位,怕只怕你走的路子是对的但不敢坚持到底,怕只怕你不善变,不能不断提升自己。
●清朝谭献在《复堂词话》中评范文正《苏幕遮》“碧云天”词曰:“大笔振迅”,笔间有物,落笔大气,行笔迅猛畅达之意也,非仅诗词,为书作画亦复如是。
●美国前总统林肯说,“我不求必胜,但矢志真诚;我不求成功,但必言行为一,贯彻始终。与正人君子并肩,是其所是,非其所非。”我未必能尽皆如是,但心向往之,身力行之。
●选准了一个目标以后,定力和勤奋是成功的保证。
●把笔送到,稳下来,慢下来,淡化技巧,弱化形式,放笔直书,写心性,写修养,方能创作出耐人寻味的佳作。
●有的人活着追求的是人生的价值,有的人追求的是人生的价格,这便是品位高低的差别所在。
●是压力成就了我,因为压力给了我动力,幸运的是压力正好没能超出我的承受能力。
●保持常态,宠辱不改是一种高级修为。
●战胜自己畏难或消极的心理暗示是通往成功之途的重要抉择,而实现这一抉择往往需要自己给自己鼓劲儿,自己给自己壮胆儿,甚至学会欺骗自己,夸大自己的能力。
●老子曰,“大美不言”,孔子曰“里仁为美”,都是强调人要内敛,修养内功,要有所约束,方能成其大。
●每一届书法国展应该说都有精品,但是精品中具有强烈个性的东西,才是立得住脚跟的,否则,作品再精,也是“矮人看戏,随人短长”,只能是作为一件作品暂驻人心,而作者本身将被忽略不计。
●书法创作不要过分追求形式、个性,形式是为主体服务的,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不能本末倒置,不能两层皮,更不能画蛇添足。个性是积累和潜意识追求下的结果,不能刻意而为之,起到凸显自我的作用,凸显自我不能降低品位,否则以牺牲品位为代价形成个性便是得不偿失。
●结字个性,气势贯通,笔路清晰,线条圆厚,墨色和谐,做痕全无是书法作品高境界的重要组成因素。
●艺术创作和艺术表演越狂越张扬越要稳重而精妙,这便是名家好手的真功夫、大本事。
●九届全国书法展评选结束,一外地书友发来手机短信,让我帮忙揪出篆书评委,我回短信——“兄弟:别发这么大火,我们是写给自己和知己的,个别人认可不认可又何妨?何况不能一次展赛定终身,汪国真有句诗送给你,‘既然今天没人识得星星一颗,那么,明日何妨作皓月一轮?’”这位道兄不复发火矣。
●坚持就会进步,经常进步加在一起就是成功。
—— 以上艺术短语先后发表于《书法报》《书法导报》《青少年书法报》等,并出版《放斋放言——王荐艺术散打集》一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