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二王”是一杯美酒,天天品、日日临,你总能从中尝到甜头。它的刚柔相济,它的流美飞动,它的沉着痛快,让人难以自拔,沉浸其中。

有人说,这瓶酒养人,它看似平和,却内涵丰富。是啊,魏晋后的历代名家,有多少是这瓶酒滋养下成长起来的!

有人说,这瓶酒看不到底,它的好也就好在看不到“底”,带着七分清醒,三分陶醉与迷离,

好酒,喝的就是个绵长悠远的情怀!

微信图片_20180316093940

如果说,所有的光芒,都需要时间才能被看到。那么迄今为止,“二王”的光芒,早已照耀了中国书法史的后半段。

京剧界”通天教主”刘曾复说,京剧的历史,前一百年叫做“京剧”,后一百年叫做“梅兰芳”。我们说,二王身后的书法史,也可以说是一个“二王学习史”。

有古人云:书必二王。无一字无来处。几千年来,大家热衷于这样一个历史情结,字字从“二王”出。

2018年,扇面展、册页展即将接踵而至,让我们继续饮下“二王”这杯“烈酒”,马不停蹄,从二王中好好汲取营养吧。

然而现实却并不是那么容易,很多书友人云亦云学了半天,也只是一知半解,心里有很多疑问。

1、集王圣教序和手札好在哪里,它的特点是什么,美在哪里?怎么表现这些美感?
2、都说学王羲之要把手札与集王圣教二者结合,到底怎么个结合法?
3、看似清瘦、平淡无味,如同白开水的集王圣教怎么用笔墨表现出来?其中的快慢、粗细、平与不平怎么表现?帖里并不清楚。
4、羲之手札写厚了就显得不连贯,写流畅了又觉得缺少厚度,怎么解决?
5、行书的分行布白有哪些要点?
6、行书用笔、结构、章法的矛盾关系有哪些,如何体现?
7、作为碑刻的集王圣教和手札相比,缺少了什么,我们在临摹时如何去补充?
8、每个字都有每个字的姿态,怎么把握这些字的字势变化?

… …

 《集王圣教序》:

一、全篇自然,字与字之间呼应紧密。字里行间流露出”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的王书韵致。
二、用笔沉着,力在字中。粗处不乏骨力,细处也笔力卓然,可谓刀在画中,而少轻浮用笔。由此刻帖也能看出怀仁大师的书艺之高,对王字领略之深。其指腕功夫,自非常人可比。我们学书时也应果敢而又细心。

三、笔势呼应,运笔上相向为多,不仅变化灵活,也让人感觉字的间架结构很紧密。如”而””世”两字竖笔的处理,彼此之间的关系都是相向的。这样既可以很好地避免笔画的雷同,也能使字的内部点画、局部和局部间紧密协调,彼此呼应的感觉也更加强烈。
四、字形多纵,横向笔画多收敛而纵向笔画则多纵放拉伸,故而结字取势时不能太方正。

微信图片_20180313150611

五、姿态欹正,但重心并未真的失衡,如”高””敬”等字。细细品味,就会觉得”似欹还正”。这是通过点画部件的俯仰、长短、粗细的协调变化使然。这一点不仅要在临摹时加以注意,也能给创作以启示,那就是变化的重要性,但这要建立在功夫扎实的基础之上。

另外,左低右高也是本帖很多字的特征,如”说””眼””獲”等字,皆左部明显低于或略低于右部。横向的点画乃至牵丝映带也多趋向右上方,绝不流于平直呆板;平行美、曲美、小使转等的细节处理方法,使每个字于端庄平稳中又不失个性变化,尤其是细节上的微妙。点画顾盼有情、活泼多姿,也使字字充满灵气,绝不死板庸俗。

六、空间内擫,精敛、约束而不放纵,转折处亦多顿折而少使转,如”佛””靈””無””寂””空””凈””是”等字。内擫之法,与外拓之法有别。外拓的笔法,从王献之《中秋帖》可窥一斑,指的是用笔显得较为纵逸奔放,而不那么含蓄内敛。世言献之变其父之法,也即是用笔上由崇尚内擫变为外拓。

七、气息贯连,使人能清晰地掌握笔顺及笔意上的连贯,这对由楷入行,乃至行书学习的深化都是有利的。点画势尽处力收之,并另起笔画以开启新的节奏变化。因此,节奏上的变化也是显而易见的。


王羲之手札:

微信图片_20180313153514

王羲之手札之二谢帖

1 、用笔出入转带没有浪迹,但笔笔到位,笔大遒实,转锋动作与前后运笔衔接,过渡自然,但动作分明,折是折,转是转。连续运笔提按既具节律变化,又具形态变化,用笔重而不滞,轻而不滑,轻重关系协调得极为微妙。

2 、结字。没有一字四平八稳,一切都在动态之中,但这种动态并非是单纯的摆置或单纯的连带,而是服从于整体空间的安排。每一字都有一种造型,而每一个造型又环环相扣。

3 、章法。王书手札章法是最令后世人望尘莫及之处。尤以《得示帖》、《频有哀祸帖》、《孔侍中帖》、《二谢帖》等为极致。其往往楷、行、草奇妙组合,将动、静及其中间状态合在一起。而线条的粗细、字里行间的错落与疏密开合,形成一个无法变更的整体。其前后上下空间极富形式意味,从今天的角度讲极富“现代”色彩,尤其动、静或草、楷的对比浑然一体,衔接、呼应得天衣无缝。

王羲之墨迹手札保留了原帖风采,与圣教序有很好的衔接,字与字之间有情感关系,有草、行书的衔接,核心体现了内心深处是生命的潇洒。手札也有碑刻,碑刻对于缺损的部分是一个补充,可对比着看。墨迹手札没有刻意的、刀刻的方笔,同时能观察起笔的角度和动作,字数虽然很少,但能看出墨色枯浓。

面对如此多的问题
我们请来经验丰富的王长远老师授课
语音+文字+图片+小视频
答疑+互动
通过1元的试听课程
解决从0开始的难题

我们先看看王老师写的二王手札临摹图:

微信图片_20180315142452

微信图片_20180315142457

微信图片_20180315142500

导师介绍

微信图片_20180313140301王长远

北京师范大学书法硕士、京师印社理事、京师大学堂殷商甲骨文研究院副院长、北京邮电大学书法公选课讲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书法课程组成员。
师从启功先生弟子秦永龙先生、李洪智先生。2008年取得北京师范大学书法学、汉语言文学双学士学位,2013年获北京师范大学书法硕士学位。曾任北京师范大学老年大学讲师,“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网”编辑、制作人,北京市“多媒体影像技术与书法教学”科研项目组负责人。
参编《艺术小百科——书法卷》、《中国书法年鉴》、《弘扬博物馆珍藏中国名家法书》、《书法鉴赏——领导干部读本》等。在北京,甘肃等地多次举办联展、个展。作品入选《翰墨千秋梦——全国首届书法硕士研究生提名展作品集》、《2014中韩书法交流展作品集》、《全国尊师重教书法作品集》、《2008人文奥运全国大学生书法大赛作品集》等。

获奖/参展

在教育部主办的“全国大学生艺术作品展”中获甲组一等奖。
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获一等奖
“日本国际书道展”中国组佳作奖 韩国CJB书法大赛特等奖
纪念米芾诞辰900周年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
入选“灵性派”第二届全国书法作品大赛。
第三届北京电视台书法大赛成人组 三等奖。
“2008人文奥运 –全国大学生书法大赛 ”三等奖。
“庆祝 建国60周年暨迎奥运–龙岗杯书法大赛”特邀作品。
2007年3月 在北京师范大学主楼四季展厅举办“迎奥运京师六人书法 展”,部分作品在奥运誓师会后捐赠奥组委。
2007年05月 参加“八荣八耻”北京大学生书法展。
2007年10月受邀参加首届大学生书法节暨新人书法展。
2008年10月 在甘肃天水举办个人书法展。
2008年4月 在北京徐悲鸿纪念馆举办“书苑新篁”书法展,北京晚报、京华时报、法制晚报、书法网、中国产经新闻报等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2008年06月,参加中央美术学院举办的“首届中国书法篆刻展暨名家邀请展”。
2009年10月,获全国汉字规范书写大赛特等奖
2010年09月,受邀参加甘肃天水“秦安明清文化街——全国百家书画家邀请展”
2011年07月,入展第二届宋璟碑全国书法大赛
2011年11月,蔡伦碑全国书法大赛三等奖
2011年05月,入选全国艺术院校“艺术·新生”展
2011年06月,参加“北京798艺术中心——李洪智师生书法汇报展”
2014年3月,参加“翰墨千秋梦——全国首届书法硕士研究生提名展”
2014年7月,参展京师美术馆“中韩书法交流展”
2015年9月,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书法展


本次碑帖结合学“二王”课程,有以下特点:

  • 帖与碑结合着讲,由帖入碑,反过来再由“碑”去丰富“帖”。
  • 精准临摹。还原一个墨迹版的集王圣教,看到你需要的用笔过程,听到你必须的用笔、结构特点。
  • 解析如何组织字内、字与字之间的虚实、巧拙、轻重、大小、长扁、连断等关系。
  • 选择大量有特点、有代表性的字,碑帖对照,精讲其用笔、结构特点。
  • 把内容丰富的“帖”讲透,把平淡刻板的“碑”写活。

课程安排:

第一课时 《集王圣教》与羲之墨迹的关系分析 (上课时间:2018.04.09 19:00)

1、碑帖选择及碑帖的基本品读方向(视频解读)
2、日常临写中的常见用笔错误及纠正
3、日常临写中的常见结体错误及纠正
4、刻本与墨迹中的例字对照解析(视频演示)

第二课时 《集王圣教》及墨迹中的精到用笔 (上课时间:2018.04.16 19:00)

1、主线条的丰富变化
2、切、裹、翻、抵等笔法的表现
3、框形结构的多种形态
4、集王圣教中的连带关系

第三课时 用笔上的碑帖结合 (上课时间:2018.04.23 19:00)

1、驻笔处的笔锋转换
2、行笔过程中的提按变化
3、如何处理沉着厚重的用笔
4、结合手札演示节奏感如何体现
5、精巧灵动与沉着厚重的对比

第四课时 经典例字的用笔解析 (上课时间:2018.04.30 19:00)

1、以王羲之手札为侧重
2、以《集王圣教》为侧重

第五课时 结体取势(一) (上课时间:2018.05.07 19:00)

1、较平和的字(结合兰亭及手札)
2、斜势的表现
3、开与合的适度夸张
4、虚实关系
5、内部部件的俯仰变化

第六课时 结体取势(二) (上课时间:2018.05.14 19:00)

1、上下错落
2、连带笔画造成的体势变化
3、相同字松紧带关系的不同处理
4、 字与字之间的关系(字组)
5、行列之间的错落变化
6、上下字的大小、轻重、长扁

第七课时 经典例字结体取势分析 (上课时间:2018.05.21 19:00)

1、 丧乱帖中的例字
2、 二谢帖中的例字
3、 奉橘、忧悬中的例字
4、何如帖中的例字
5、《集王圣教》例字演示

第八课时 二王一脉行书的创作( 上课时间:2018.05.28 19:00)

1、全面的积累
2、用笔丰富性的总结与拓展
3、结体取势中的矛盾关系
4、行间布白及错落变化
5、创作演示

第一节1元试听

集王圣教与羲之手札解析

扫码直接进入墨池公众号获取报名链接
或者点击
课程链接
如有疑问可咨询您的课程专员:小轩(微信:mochihubei)